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将美国兰本达教授的“探究——研讨”教学法应用于小学低年级的思想品德课教学中,这是我进行的一个实验。我体会到,要搞好这项实验,就必须做到: 一、认真领会“探究——研讨”法的精神实质 1986年秋,我开始在思想品德课中运用“探究——研讨”法,但由于对基本思想理解不清,因而没有跳出教材的圈子,不知如何组织材料,如何引导学生探究,教来教去感到还没有传统教法好。我曾运用“探究——研讨”法上了一堂思想品德课,《湖北教育》编辑部的有关同志也来听了课,结果,这堂课上得很别扭。此后,一度对实验失去信心,认为这种教学法不适合思想品德课的教学。  相似文献   

2.
我们在数学教学中引进“探究——研讨”教学法,从起初经常“砸锅”到逐步掌握,其间经历了一个教育思想的转变过程。开始只是作为—种单纯的教学形式、方法,对学生能否研讨出什么来并不放心,因而也不放手。以后逐渐体会到教师的主导作用应体  相似文献   

3.
所谓“印证”实验就是用事实来检验某一个概念正确与否的一种实验,它是过去自然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方法。今天,“印证”实验似乎被人所遗忘。我认为运用“探究——研讨”教学法时,“印证”实验仍然有着一定的地位,是不可忽视的。 首先,“印证”实验体现了“探究——研讨”教学法的指导思想的一部分。《小学科学教育的“探究  相似文献   

4.
“探究——研讨”教学法,就是把教学过程分为“探究”和“研讨”两个阶段来进行教学、所谓“探究”是教师提供有结构的材料,让学生自主地通过操作和实验去认识事物;而“研讨”是在学生探究的基础上,教师组织学生对“探究”中发现的问题进行讨论,获得科学结论;这两个阶段是紧密联系的。笔者认真学习这一  相似文献   

5.
上学年,我们把“探究—研讨”法运用于小学自然第二册《鱼》一课的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探究——研讨”教学法,是美国哈佛大学兰本达教授提出的一种着力于培养学生独立探索能力的小学自然教学法。它把整个教学过程划分为探究和研讨两个部分。“探究”是让儿重充分利用自己的感官,通过亲自动手,去探究教师提供给他们的实物材料;“研讨”是让学生把探究过程中的发现和疑难用语言表达出来,运用集体思维,获得科学结论。在《鱼》一课的教学中,我们是怎样运用“探  相似文献   

6.
两年多来,我们据根自然课中的知识内容和教学目的要求,采用“探究——研讨”教学法进行了一些探索性实验。一、精心设置材料,诱发学生探索的欲望。材料是学生进行探究和发现的源泉。兰本达教授在《小学科学教育的“探究——研讨”教学法》一书中指出:“科学教学中的材料要有结构,即材料在使用时能揭示自然现象中的  相似文献   

7.
近十年来,我国的小学数学教改实验,以“三个面向”为指导思想,出现了教材改革和教法改革实验的新形势。从总体上看,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把更新教学思想作为教改实验的前提小学数学各种各样的教改实验,虽然都把教材和教法改革作为主要内容,但都以教学思想的转变为前提,即在实验过程中强调将技能性教育转变为思考性教育。思考性教育的目的是,使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有机地结合起来,它的显著特点是在基础知识教学的过程中培养数学思考能力。因此,小学数学教学,要  相似文献   

8.
“1335”探究教学法又称单元探究教学法。它是南昌一中化学教师彭嘉全一九八五年开展的一项教改实验。其特点是将一个教学单元(1个或几个自然章节)的教学全过程分为“课前预习、课堂探练、课后进取”三个阶段,将课堂教学分为“复习引人、启发探求、小结迁移”三个步骤,将“启发探求”新知识的思路按教学内容的信息特点设计为五种课型,故称之为“1335”探究教学法。 “1335”探究教学法的要点: 1.基本思想:从提高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动机入手,按照学科的知识结构及迁移规律和学生心理特点及认识规律,运用启发探究方式,积极引导学生遵循整体原理的公式(整体——部分——  相似文献   

9.
几年来,我市教学改革逐步深化。大体经过了“加强双基,发展智能”;“重视个性发展,实施素质教育”两个主要阶段。下面,以三个方面简要回顾一下我市教改工作的发展。一、学习教育理论,转变教育思想理论是实践的指南。我们坚持每年统一学习一本书,研究一个专题:八五年学习《教育理论学习资料》,研讨如何转变教学思想,发展学生的智能;八六年学习《教育心理学》,研讨如何遵循学生的心理特点,因材施教,全面发展;八七年学习《现代教学论讲座》,研讨如何用现代教学理论来  相似文献   

10.
1980年秋季,泰和中学肖可夫老师开始进行语文教改实验,至今已十年有余,初步形成了初中语文“四步骤”迁移教学法。 这项实验运用教育心理学中的迁移规律,改革语文课堂教学结构,目的是大面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让学生在德、智、体诸方面得到全面发展。该实验重视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指导学生认真读书的方法。要求学生“运其才智”,独自探究,共同研讨,“逐步增强其智能”,达到“展卷而自能理解”的境界。 教学法中的“四步骤”是:一、自学质疑。指导学生在自学中发现问题,主动提出问题,从根本上改变学习上的被动状态。二、讨论析疑。这—步是在学生各自探究的基础上发挥集体智慧,共同研究讨论,切磋琢磨,争议辩论,全面理解课文的过程,是培养学生分析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重要途径。三、比较归类。即引导学生  相似文献   

11.
在语文教学中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其实就是我们提倡的素质教育。在新课程改革过程中,运用“问题教学法”使学生依据对教材内容的理解,结合自己的所思所想提出问题,进行课堂讨论研究,养成学生自主学习、勇于探究的好习惯。这种教学模式旨在通过学生的主动学习,以学生的提问为研究性学习的切入点,以创新思维为突破口,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探索精神。这与新课程改革主张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从而提高其学习能力的精神是一致的。“问题教学法”在语文教学实施中的正确运用,是我们语文教师应该恰当地把握、驾驭好的必要前提。  相似文献   

12.
董建英是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凤庆县庆甸中心完小教师。她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致力于转变教学思想、改革教学方法,运用“三论”的基本原理,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吸收国内一些教学法的精华,结合本县教改的先进经验,逐步形成了一种新颖的教学方法——引导自授法。  相似文献   

13.
三年来,吉林省长春市朝阳区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师,以教改实验基地校为主,进行了思想品德课的课堂教学改革。并初步形成了师生和谐探究的教学模式,即时事演讲——提出问题——探究释疑——总结评价——灵活运用,并在教学实践中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生成教学法”是根据美国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威特罗克“生成学习论”思想,联系学生实际,结合课改要求进行研究与实验的一种教学方法。其基本涵义是遵循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先前的知识经验,重视学生的生成取向,让学生在与教育情境的交互作用过程中产生学习动机,不断生成问题,自主探究、合作研讨、实践演练,从而建构知识、培养能力、发展个性。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运用  相似文献   

15.
探索提高学生素质的有效途径——“系列训练法”教改实验简介夏玉贵小学数学教育,如何转变教学思想,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如何改革教学方法,探索提高学生素质的有效途径,这是多年来大家共同探讨的一个重要课题。我省宁晋县的教研人员们,把转变教学思想与改革教学方...  相似文献   

16.
为了适应新世纪高科技创时代的发展,我国高校足球教学也实施了一系列改革,对学生因材施教,重视个性发展,并提出“与时俱进”的口号.本文通过探究式教法在高校足球课教改中可行性研究、传统的教学方法与探究教学法在我国高校足球教学中的优缺点、如何将探究式教学法应用于高校足球课教改的实践中等三方面来说明探究式教学法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创新意识.最终为高校足球课教学改革提供相应的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宁晋县对自然常识教学进行了一些改革。他们在“探究一研讨法”的学习运用中结合了农村学校的特点,力求找出一种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进行探究的“引导教学法”。下面介绍的是该县繁荣小学李保兴老师的一节课。  相似文献   

18.
一、引言“探究——研讨法”是美国哈佛大学兰本达教授根据自己的教育思想设计并实验成功的一种小学理科教学法。兰本达教授年逾古稀,一生大半时间致力于教学法的实验设计和理论研究。1982年与1984年,她先后两次来中国讲学,传播她对发展中国家教学方法改革的思考以及她自己的教学实况录像。在两次讲习班上,她交流和观看了路培琦(天津二师附小)等中国  相似文献   

19.
长期来,一般教师都习惯于传统的传习性教学法,“串讲法”就是这种教学法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它是以教师的教授为主,从教出发来组织教学的。近年来,有人提出以问题来组织教学,即让学生在“见疑——质疑——析疑——解疑”中学习,强调“教”与“学”的联系与控制,使教学过程成为发展学生智能的过程。这两种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各有什么特点,有何本质区别,它们的运用效果受哪些因素  相似文献   

20.
近几年来,枝江县实验小学以其实验性、超前性、示范性为已任,以科研兴校、科研兴教、向科研要质量为宗旨,在筛选有效经验,剖析现状,把握教改趋势,明确办学思想的基础上,我们确立了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自我学习、自我管理能力”(简称“三自能力”)这一整体改革实验专题。以教学方法改革为突破口,在中央教科所的直接领导下,进行“语文自学辅导实验”;在宜昌市小学语文专业委员会指导下,进行了语文教学过程目标评价的课题研究;在县教科室指导下进行了“数学教学中利用尝试教学法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实验。初步形成了以教育方法的多样化,考核制度的多型化,教育手段的现代化为特征的,以“自主教育”为特色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