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电视纪录片是既具生活真实性又有一定深度的报道。电视纪录片应再现生活之美。中央电视台的“东方时空”中“生活空间”是电视纪录片创作中追求生活真实美的典范代表。“生活空间”的成功,在全国电视界引起了纪实热。在节目题材内容的选择上,描述人们的生存状态,讲述老百姓的故事,是纪实风格的电视纪录片的一个显著特征。但是,纪实主义绝非自然主义,原汁原味也不等同于原生态。在许多自诩为纪实风格的电视纪录片中,选材平淡、无聊。也许有人这样说,这些都是真实的、自然的、甚至鲜活的。但是,真的并不一定是美的、有意义的。鲁迅先…  相似文献   

2.
乔谦 《声屏世界》2013,(3):33-33
电视纪录片是一种真实记录客观事实,直接表现客观事物的电视节目形式。主持人作为节目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元素,往往是以真实过程的见证者、寻访者贯穿始终。主持人形式运用得当,将会更有利于和观众建立平等关系,增强交流感,进一步凸显亲切自然的纪实风格,更大程度地引起观众的共鸣。  相似文献   

3.
真实与纪录     
纪实与表现,是电视纪录片创作中的一个最基本的问题,也是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纪录片工作者们在创作实践和理论研究中始终探索不止、争议不休的论题,其焦点在于:作为纪实艺术的纪录片,究竟应该是纪实的,还应该是表现的?纪实与表现之间又是怎样的一种关系──正是基于这种不同理解,才催生了不同风格的纪录片导演,衍生出不同流派的纪录片,而这一切本质上又都源自于人们对于“真实”的不同认识。 事实上,人们对于“真实”的认识的探索和实践,自1895年电影发明之时就开始了,这一年路易·卢米埃尔执导的《工厂大门》和《火车进…  相似文献   

4.
纪实的误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纪录片的发展历程中 ,1 991年出现的《望长城》是一个现代标志。它对电视界的震动是巨大的———“这一声呐喊给中国的电视纪录片带来勃勃生机 ,使其向现代纪录片的品味大大地跨进了一步”① 。它一扫我国电视纪录片过去画面加解说、“随心所欲”和“全知全能”的作风 ,开始用镜头说话 ,开始了纪实手法的成功运用。人们称这是纪实美的回归。此后 ,崇尚纪实风格 ,崇尚纪实手法 ,逐渐成为整个纪录片创作的追求和特征。由于纪录片的推动 ,纪实手法也越来越受到了其它的电视节目的青睐。大量的同期声、跟拍、长镜头等的运用 ,纪实手法几乎…  相似文献   

5.
纪录片 需要定义吗?长期以来,中国电视界都认为“电视纪录片”难以定义,而并非不需要定义。然而,名不正则言不顺。如果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则如何判定一个电视片是否为纪录片?如果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随着纪实手法在电视节目的众多领域中被越来越广泛地运用,曾经依靠纪实手法为自己打天下的纪录片,迟早会因为属性混淆而被众多节目形式所淹没。不管什么片子,只要用了一些诸如跟拍、同期声、长镜头等纪实手法,  相似文献   

6.
曹德松 《视听》2016,(7):15-16
纪实美学风格纪录片的一个重要特征即真实感。中国新时期的电视纪录片不断应用纪实美学的特点进行创新和突破发展,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本文通过对新时期电视纪录片的创作风格和特点进行分析,研究纪实美学对电视纪录片的影响以及对传统纪录片的突破。  相似文献   

7.
如果说电视纪录片编导的职责在于布局谋篇,那么电视纪录片摄影师的作用则在于运用手中那支包含激情的“笔”——摄像机来书写成篇。“电视纪录片——运用新闻镜头,真实地纪录和再现社会生活,客观地反映生活中的真人、真事、真情、真景,着重展现生活原生形态和完整过程,排斥虚构和扮演的新闻性电视节目形态。”(摘自《“电视纪录片”与“电视专题片”界说》)基于这样一种纪实属性与艺术特征,电视纪录片的摄影应属于“采访摄影”的范  相似文献   

8.
陈桂琴 《视听界》2004,(2):46-48
2003年羊城的岁末甚是热闹,“金钟”方敲响,纪录片又登场。欧宁策划的新纪录片影展、广州电视台主办的国际电视纪录片研讨会先后在羊城登场。与此同时,安哥、胡武功策划的“中国人本、纪实当代”纪实摄影展也在广东美术馆拉开帷幕。在注意力经济时代,纪录片如何发展的问题再次掀起了讨论的高潮。一、问题的缘起不知道是有意还是巧合,在东方宾馆举行的2003广州国际电视纪录片学术研讨会开幕式上首先播放两部风格迥异的纪录片.一部是由澳大利亚提供的《一个月朗星稀的晚上》,一部是中国提供的《海路十八里》。两部风格对比如此强烈的纪录片先后播放,令人想到其中有这样的潜台词:纪录片可以这样拍。《夜晚》根据澳大利亚20世纪30 年代达博土著追捕专家赖利的真实故事改编。影片讲述小  相似文献   

9.
电视纪录片凭借大众传媒的优势,直接从现实生活中取材,以电视纪录为主要手段,以客观镜头为主要视点,拍摄真人真事,对事实作比较系统、完整的纪录报道。最大限度地排斥虚构和扮演,力求用纪实的拍摄手法来反映现实生活中的真人真事,已经成为我国电视纪录片制作方式的主流。以反映’98抗洪为题材的长篇电视纪录片《决战九江》,正是以其用真实材料写成的“故事”而赢得了第十七届中国电视“金鹰奖”。人们对艺术的需要,在很大程度上是对真实的需要。无法想象一个人如果生活在充满虚假和谎言的环境中,他(她)将如何生存。没有了真实…  相似文献   

10.
杨蕾 《新闻前哨》2001,(8):13-15
从上世纪90年代初期始,以《望长城》为转折点,我国的电视纪录片逐渐形成“纪实”创作风格,随着《东方时空》栏目以及《舟舟的世界》、《神鹿啊,我们的神鹿》等作品的出现,纪录美学作为一种创作观念已深入人心。 与此同时,我们也注意到在纪录片创作中尚存在若干“误区”,比如,从理论上承认纪录片,应该是纪实与艺术并重,但实践上对究竟什么是纪录片所应追求的真实,纪录片能够到达怎样的真实,在追求真实的过程中要不要以及如何使用更加丰富的媒介和语言手段等,认识却比较模糊。这些问题有必要对纪录片自身作一番考察,从源头探…  相似文献   

11.
智慧 《新闻爱好者》2005,(11):33-33
纪录片的本质属性是它的“真实性”,它必须反映真人真事.而这一点必须和“纪实性”区别开来。纪实并不等于真实,钟大年教授认为“纪实是一种美学风格”。是“一种独特的叙事方式”.笔对此是认可的。自我国纪录片纪宴风格出现并成强势以来,纪录片从主题先行的宣数模式叉走向了另一种单一化取向.纪实用得过滥,甚至走向了自然主义的误区。正因为如此,我们并不提倡纪录片的本质属性在于纪实.而认为纪录片的灵魂在于记录真实。新闻纪录片以新闻事件和人物作为自身创作的基础.还讲究新闻报道的客观性和全面性原则。  相似文献   

12.
电视纪录片是电视节目中的重要品种,具有记载历史,讲述现实、传播知识、宏扬民族文化,加强对外传播的作用。电视纪录片不是“易碎产品”,不是“一次性消费产品”,而是可以长远流传的精神产品。纪录片制作水平的高低是衡量一家电视机构业务水平和经济实力的标尺。在这个意义上,纪录片的兴衰可以代表电视业的兴衰。然而,作为电视大国,我国的纪录片创作和流通的现状却是喜忧参半。个中既有社会转型的原因,也有行业管理的原因,既有理论问题,也有实践问题。在我国电视界,存在“电视纪录片”、“专题片”和“专题(性)节目”三个名称。那么,什么是“电视纪录片”?什么是“专题片”?什么是“专题(性)节目”?三者之间存在什么关系?  相似文献   

13.
近十年来 ,电视纪录片这一电视节目样式越来越被电视工作者所广泛采用。笔者认为 ,电视纪录片蕴含真、善、美三种不同的美学概念。三者的有机结合 ,反映了电视纪录片探索生活真实 ,体现主体意识 ,满足观众需求的本质意图 ,使电视纪录片更富现实意义和审美情趣。本文试图从电视纪录片所具的“真、善、美”以及它们的相互关连来探析电视纪录片的客观特性和审美特征。“真”———电视纪录片的基础和生命“真” ,就是真实。电视纪录片要纪录真实环境、真实时间里发生的真人真事 ,这就要求我们在拍摄中忠实地反映事实的本来面目和客观实际 ,关注…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影视艺术的创作呈现出两种发展趋势:一是故事片向纪录片靠拢,追求纪实风格;二是纪录片向故事片借鉴,青睐于故事性。现在的受众已经不满足于单纯原生态的记录或者虚构的故事,他们强烈呼唤“真实”与“故事”的统一。  相似文献   

15.
大型电视纪录片《望长城》以其清新、真实、自然的纪实风格赢得了广泛的好评。在纪实与真实、纪实性与艺术性以及纪实手法等方面作了开拓性的实践。尤其可贵的是,它在挖掘电子技术手段的表现力以及用原生状态的素材供人们哲理性的思考这两方面达到了一定的高度,给纪录片的从业人员提供了一个现代纪录片创作的新观念和新方法。纪录的真实性与艺术性纪录片的创作之本是纪录意识,它的核心就是真实,但真实并不等于照搬生活,它只是摒弃虚假而不排斥艺术性。  相似文献   

16.
李暄 《声屏世界》2007,(12):36-37
在电视节目按市场化运作的潮流和趋势下,军事节目是一块未被开垦的处女地,央视七套的《军事纪实》是一个垦荒者,向市场化迈出了探索的步伐。《军事纪实》是中央电视台军事频道黄金时间推出的一档纪实风格类栏目,军事题材的纪录片以规模化、类型化的栏目形式出现在军事频道在历史上还是第一次。作为改版后军事节目的典型代表,从理念到实践,《军事纪实》正从“传播者本位”向”以受众为核心”转变,这种转变提高了电视军事节目的市场竞争力,给央视军事频道注入了生机和活力。  相似文献   

17.
孔昭巍 《视听界》2012,(1):78-80
上世纪90年代,江苏电视台成立了纪录片工作室,开设了人物纪录片栏目,拍了许多优秀的纪录片。在电视纪录片及人物专题片制作领域,江苏电视台是国内最早提出将电视纪录片“平民化、栏目化”运作的省级台。1996年推出的《21点纪实》栏目,以平民的视角、纪实的风格浓缩社会百态和人生精华,先后制作播出了“老外在南京”系列、  相似文献   

18.
蔡晓艺 《青年记者》2016,(33):68-69
“真实再现”手法又被称为“情景再现”手法,是一种纪录片创作者借鉴故事风格,采取相应影像处理的风格和技巧,来记录曾经存在和发生、但未及时记录的情景的手法,是一种将编构的手法用于非编构类影视作品的做法。但纪录片,顾名思义,即单纯地记录真人、真事、真情景,是一种以纪实为主要艺术表现形式的影片,其最主要特征就在于“真实”。  相似文献   

19.
电视纪录片作为社会生活中一种真实有活力的影像载体,以独特的视角记录着人类的历史、文化和时代,从一诞生就受到好评。然而,随着信息时代观众对电视节目"多元化"的需求,传统纪录片的单一表现已很难满足需求,而纪录片的故事化手法成为纪录片创作的重要方向和保持活力的努力方向。也  相似文献   

20.
继中央电视台大型电视纪录片《望长城》面世之后,纪实类电视节目形态以从唯美而返璞归真的趋势在电视界悄然盛行。众多以长镜头、自然光、同期录音、追踪“过程”等纪实手法拍摄的作品,真实地纪录社会生活,客观地反映生活中的真人、真事、真情、真景,着重展现生活的原生形态和完整过程,看了以后令人回味无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