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4小时发稿制度是相对于传统的半夜关机制度而言的通讯社发稿机制。新华社国际、体育新闻对外报道通过在北京、纽约分时区发稿的做法,早已实现24小时不间断发稿。但是,国际新闻对内报道和中国新闻报道为了配合国内报纸截稿,过去一直实行“半夜关机制度”,即在每天凌晨1时左右“关机”,到早8时才恢复发稿。这种做法使通讯社“消息总汇”和即时播发新闻的职能受到制约,尤其是在当今像互联网这样的新  相似文献   

2.
8月21日,新华社在各条发稿线路中播发了公鉴《新华社实行新闻用户挑错奖励制度》,在各新闻用户中引起较大反响,许多媒体同行积极为新华社稿件挑错,新闻信息中心(营销总平台)用户服务总值班室每天接收全国各地电话、电子邮件百余人次。经过及时处理,“改稿”明显减少,据8月22日至23日统计,发“改稿”仅9条。  相似文献   

3.
2004年12月10日,新华通讯社发出<关于对内文字发稿线路调整致各媒体的信>,向广大媒体用户公布了近期将要实施的新华社新闻发稿线路调整计划.  相似文献   

4.
2002年12月1日,新华社开设的服务新闻专线开始试运行并向全国媒体供稿。这是新华社为适应用户需要调整发稿线路总体战略的一部分,其宗旨是充分调动全社采编人员的积极性,在确保综合线路发稿质量的前提下,增加服务性新闻稿件,加强深度报道、系列报道、专题报道等,全方位扩大新华社新闻的影响力。也是新华社党组审时度势,与时俱进,开拓创新,顺应当前媒体市场发展趋势,按照通讯社规律办事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5.
"7·5"事件背后:新闻竞争与国际传播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7月5日傍晚,乌鲁木齐发生骇人听闻的打砸抢烧暴力事件,立刻成为全球最关注的中国新闻.新华社于当晚9点半左右抢发了一句话英文快讯,这是中国媒体向世界发布的第一条相关消息. 此后,新华社遵循国际新闻传播规律,对"7·5"事件展开24小时不间断发稿,被美联、路透、法新等外电转发,<华盛顿邮报><纽约时报>等主流媒体广泛引用,这些报纸还在其网站上刊载新华社报道,其中一些热词点击后直接链接到新华社英文报道.  相似文献   

6.
世界上任何一台联网或拨号上网的计算机,只要键入http://www.xinhua.org,http://cww.com或http://www.china.com中的任何一个,就可以进入因特网新华社网站,获得更快更多的新闻、更详更全的资料。 一、上网先看“新华社快讯” 新华社快讯是新华社为网络用户免费提供浏览阅读的快讯新闻。快讯每天播发国内、国际新闻80条,有信息量大、时效快、短而精的特点。内容涵盖国内、国际重大新闻和重要地方新闻、台港澳新闻。快讯从每天清晨9时至深夜23时不间断发稿,重要新闻随到随发。通过新华社网站读者可在第一时间获得重大新闻信息,而不必要等到晚上的电视新闻和第二天的报纸新闻。快讯是网络用户了解世界、认识中国的第一窗口。 为方便读者查阅,主页上还设有免费的“热点关注”和“报刊要闻”栏目,及时报道当天新华社热点新闻和国内主要报刊的重要新闻。  相似文献   

7.
张雪萌 《中国记者》2023,(12):98-99
<正>新闻图片直观、形象,具有充分的表现力和视觉冲击力,在塑造“可信、可爱、可敬”中国形象方面具有天然的优势。全媒体时代,新闻的报道方式、传播方式不断革新,图片在新闻报道中所占比重逐渐增大,这对图片报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华影像是新华社关于影像新闻的发稿线路,签发内容涵盖社会、经济、文娱、生态、科技、体育等多个类别,线路发稿内容可在新华社客户端、新华社新媒体专线和新华社县级融媒专线同时落地,目前由新华社中国图片集团运营。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新华社根据建设世界性通讯社的要求,努力发展以电传供稿为主的国外供稿业务,改变了过去新华社对外新闻发稿“上天”多、“落地”少的局面,在国际新闻市场初步站稳了脚跟,以具有中国特色和反映第三世界正义的呼声、合理的主张的世界性通讯社,向西方通讯社发出挑战,展开竞争。这标志着新华社正在经历一个从国内通讯社向世界性通讯社转变的历史性进程。改革开放,两个根本性转变的提出新华社肩负着向国内、国外发稿的任务。对国外,新华社较长时期主要是将英文新闻发向天空,由各国通讯社抄收,根据它们各自的需要将抄收到的新  相似文献   

9.
6月1日晚,“东方之星”客船翻沉事件发生后,新华社立即启动重大突发事件应急报道机制,30多名采编技术人员组成的前方报道组奔赴现场,后方编辑部积极联动。截至6月15日,新华社对内对外文字、图片、音视频等各条线路共发稿1017条,新华网、新华社客户端、海外社交媒体平台和微博微信等新媒体终端平台发稿3245条。一批动态和重点稿件,及时发布权威信息,全面展现救援进展,深入挖掘感人细节,有效引导境内外舆论,并以理性客观、充满人文关怀的表达方式和多角度、立体化的呈现方式,取得了良好的传播效果,发挥了舆论引导主力军、主渠道作用,为事件应急救援和处置提供了有力支持。  相似文献   

10.
马真正 《中国记者》2023,(11):116-118
<正>杭州亚运会大幕刚刚落下,这场举世瞩目的盛会吸引了来自国内外1万多名记者参与报道。在这样的盛会期间,每一名记者都试图发出自己的声音,写出自己的独家。央视不间断直播,新华社滚动发稿,新媒体实时推送,在海量信息轰炸的当下,“势单力薄”的地方媒体如何在这场新闻大战中写出自己的小精彩?传统纸媒如何才能打动“Z世代”读者的心?  相似文献   

11.
10月12日上午9时,我国“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发射升空。费俊龙、聂海胜两名航天员乘飞船在太空遨游5天,圆满完成“多人多天绕地球飞行”的任务后,顺利地在内蒙古四子王旗着陆。 对这次举世瞩目的航天壮举,国内各大主要媒体派出的强大采访阵容前所未有。中央电视台打破时空和版块限制,首次对“神六”发射、飞行以及着陆全程进行了直播;新华社则动用了“百人报道团”,“井喷式”发稿,10月12日“神六”发射当天就发稿220多条,创历史记录。 在这次新闻“大战”中,我们钱江晚报作为地方主流媒体,扬长避短主动参与。从10月7日飞船“转场”开始,到12日发射,直至17日凌晨“神六”顺利着陆,我和杨晓轩作为特派记者,一路  相似文献   

12.
“新华社发展手机媒体实际是从2003年开始,至今已6年,业务已经覆盖短信、手机报、无线互联网,手机音视频等主要手机媒体形式。”新华网总裁助理李俊介绍说,“对于手机媒体而言,新华社应是最大的手机新闻信息的提供商,新华社将自己的新闻信息提供给运营商、服务商、媒体。新华社目前发展不错的手机媒体是新华社手机报,各大运营商都签订了战略合作关系,重点推广。”  相似文献   

13.
2008年北京奥运会华丽结束,新华社作为东道主通讯社在与世界新闻媒体之间的新闻大战中取得了空前成功,无论是发稿量还是发稿时效上都位居世界各通讯社前列,再一次向世界充分展示了中国媒体的报道实力和技术水平。在这次奥运报道中,新华社首次使用了专门用于支持重大报道的多媒体移动报道平台,该平台融合了多种应用,尤其是用于图片处理的赛场编签处理以及用于组织协调的赛场指挥等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奥运报道期间,该平台编签处理中文稿件12989条,英文6989条,日均发稿中英文650条,单日最大发稿中英文1038条。不仅如此,作为奥林匹克国家摄影队,新华社摄影报道在奥运会期间创下了历届奥运会发稿新高和单日发稿量新高,平台总计编签处理中文图片42559张,英文图片27561张,日均发稿中英文图片2300张。在赛事报道的高潮阶段,每天签发照片超过4000张,其中在开幕式发稿最密集的时段,1个小时之内就签发图片479张,最大单张图片达11M多。这一切都得益于多媒体移动报道系统。  相似文献   

14.
2008年北京奥运会华丽结束,新华社作为东道主通讯社在与世界新闻媒体之间的新闻大战中取得了空前成功,无论是发稿量还是发稿时效上都位居世界各通讯社前列,再一次向世界充分展示了中国媒体的报道实力和技术水平。在这次奥运报道中,新华社首次使用了专门用于支持重大报道的多媒体移动报道平台,该平台融合了多种应用,尤其是用于图片处理的赛场编签处理以及用于组织协调的赛场指挥等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奥运报道期间,该平台编签处理中文稿件12989条,英文6989条,日均发稿中英文650条,单日最大发稿中英文1038条。不仅如此,作为奥林匹克国家摄影队,新华社摄影报道在奥运会期间创下了历届奥运会发稿新高和单日发稿量新高,平台总计编签处理中文图片42559张,英文图片27561张,日均发稿中英文图片2300张。在赛事报道的高潮阶段,每天签发照片超过4000张,其中在开幕式发稿最密集的时段,1个小时之内就签发图片479张,最大单张图片达11M多。这一切都得益于多媒体移动报道系统。  相似文献   

15.
“周五工作制”的推行和法定节日放假时间的延长,使受众对假日新闻的要求发生了重大变化,这种变化促使各种媒体纷纷对自身的定位进行调整。在新的形势下,新华社作为向各种媒体提供服务的通讯社,面临着一系列新的课题。总结假日发稿实践,探索假日发稿规律,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为新闻用户服务,用优质的新闻产品占领各种舆论阵地。  相似文献   

16.
从新闻线人看媒体新闻源的管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伊拉克人贾迈勒,这位让新华社在伊拉克战争报道中领先全球10秒的新闻线人,不久前来京接受了新华社颁发的最高奖——社长总编辑奖。新华社运用“线人”模式让中国媒体首次实现了世界领先。现在,不仅是新华社驻外分社开始在当地培养新闻线人,国内其他媒体也在四处网罗线人,打造自己的“千里眼”和“顺风耳”。新闻线人,已成为媒体新闻源竞争的生力军。  相似文献   

17.
奥运报道因科技更精彩 每一届奥运会都是世界各主要媒体展开新闻大战的场所。新闻报道被称为奥运会竞赛场之外的“第二战场”。毋庸置疑,在媒体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每一届奥运会各主要新闻媒体发稿的技术手段与前一届相比都会有新的进步。因此,历届奥运会上,除了运动员在赛场上比速度、比高度、比实力外,在新闻报道现场,更是最新通信技术的较量。在2008北京奥运会上,新华社、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等我国主要媒体机构充分应用新技术,为我们呈现了一届精彩纷呈的体育盛会。  相似文献   

18.
媒体脸谱     
新华社英语电视台开播7月1日,新华社主办的中国新华新闻电视网英语电视台正式上星播出,每天24小时不间断播出国际新闻和中国新闻,成为全球9家世界新闻电视频道之一。  相似文献   

19.
1986年新华社首次利用电脑发稿系统,从建在人民大会堂内的发稿中心直接播发新闻。 1988年地方记者首次进京报道“两会”。 1988年经济日报首创两会电话专线,让普通群众通过新闻传媒参政议政。 1991年台湾记者首次采访两会。 1993年中央电视台首次采用滚动发稿形式播发两会新闻。 1993年两会新闻中心共举办23场新闻发布会,为历年中最多的一次。 1993年起各代表团正式设立新闻联络员,协助记者搞  相似文献   

20.
1、1974年,新华社作为最终用户参加了国家重点工程项目计算机激光照排系统“748工程”。1985年2月,新华社正式采用“748工程”的科研成果为《前进报》和《新华社新闻稿》排版,这是国内新闻界第一次使用计算机激光照排系统进行排版。 2、新华社引进并成功安装了第一台计算机。 3、1984年3月,新华社使用传真发片机发送彩色图片新闻,并刊载于《瞭望》周刊,这是国内新闻出版史上第一次。 4、1985年3月,新华社第一次使用计算机在全国人大和政协六届三次会议的报道现场编发英文新闻。 5、1958年底,新华社建成中文发稿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