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颖 《青年记者》2000,(3):48-49
报纸的改革、创新都是从版面上体现出来的,版面设计又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征,不同时代、不同时期的版面迥然不同。范敬宜说:“报纸是时代的镜子,它不但内容应该充满时代气息,‘包装’也应该反映时代特色,跟上人们审美眼光的变化。它和人们的服饰一样,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风格和风气……”也就是说,要想体现现代意识,首先必须对我们所处的时代有一个大致的把握。当今时代,通讯手段的提高、电脑网络的迅速堀起、信息的高度密集、人们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各行各业发展的风云变幻等等,都使得人们更崇尚自然、简洁、明快、刺激。作为版面设计,带给人的必须是简洁明快之美,是方便实用之美,是刺激特别之美。那么,怎样才能使版面更具时代特  相似文献   

2.
《军事记者》2001,(1):1-1
当新年的钟声敲响的时候,人类的历史跨入了一个新世纪。  迎着新世纪的曙光,一直为广大读者关爱的《新闻与成才》从今年第一期开始,正式更名为《军事记者》。  “初岁元祚,吉日惟良。”新世纪伊始,我们向《军事记者》的新订户和《新闻与成才》的老读者问一声好,并向你们致以新年的祝贺和衷心的感谢!  此时此刻,我们怀着激动而忐忑的心情把第一期《军事记者》奉献给广大读者。我们既注意了它外表包装的改进,更注重它内在品位的提高;既坚持了它为办好军报服务,为广大通讯员写作成才服务,又强化了它的“军味”即军事新闻特色…  相似文献   

3.
一美感,恐怕是每种文字表现艺术都必须注重的一个问题。文学如此,新闻亦当如此。新闻的美要通过什么体现出来?解释尽管相当纷纭,个人强调的也不尽相同,但文章必须要有强烈的思想震撼力、丰富的艺术感染力、鲜明的时代表现力,能引起读者强烈的共鸣与触动,使个人获得心灵上的滋润、使社会获得认知上的前进,这些恐怕都是大家所能认同的。什么是新闻的美感?新闻的美感当然不能像文学创作讲究的美感那样,任何新闻作为对事实的描述,都必须是客观真实、来不得半点虚假的。恪守着这个原则,才能打牢新闻发生作用的基础,决不能有丝毫的动摇。新闻的美…  相似文献   

4.
新闻图片在报纸版面上,具有天然的吸引力,它的形象性、直观性会在一瞬间给读者最大限度的信息量。一张质量好、有视觉冲击力的新闻图片,不仅可以活跃版面,还能代替一些连篇累牍的文字描写,在最短时间内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但是,新闻图片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新闻图片是用形象来传播信息的,它所报道的对象不但要有新闻价值,还要具备形象价值。这就决定了它的局限性:有些新闻  相似文献   

5.
尊重受众·了解受众·服务受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任东升 《军事记者》2001,(11):13-15
受众作为大众传媒信息终端的接受,越来越受到理论的关注和实践的亲近。在大力倡导军事新闻改革的今天,改变落后传播观念,做到尊重受众、了解受众、服务受众,对于更好地发挥党的宣传舆论工具的功能,增强新闻传播效果,为“打得赢”和“不变质”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舆论支持,具有不同寻常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客观·公正·全面·平衡——论新闻真实性原则的具体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新闻学观念体系中,真实性居于最核心的地位,是所有其他新闻学观念的基石。新闻真实性的下位观念是新闻传播的客观、公正、全面、平衡等。这些观念既保证上位的真实性观念的实现,又体现上位的真实性观念的某些内容,即服务于新闻的真实性观念。美国著名记者、普利策奖获得者杰克·富勒明确指出:“客观这个概念就像其他概念一样,可以用做研究被记者用来描述真实性原则的含义和局限性的一个极好的起点。”①在我国新闻界,虽然人们也都坚持真实性原则,但很多人并不认同真实性原则的下位观念。由于理念的缺失,新闻失实在所难免。客观性新闻观念…  相似文献   

7.
《潮州日报》的《社会与家庭》专刊创设于1999年10月,至今已出了360多期。该专刊在报社的历次“您最喜欢的版面”读者问卷调查中都有很高的“人气指数”,被誉为本报的品牌专版。身为该专刊责编,我拟谈一谈办好该专刊的体会,希望能通过具体的工作回顾,对地市党报如何办好专版专刊作一点有益的探索。[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处在最基层的县市报,要适应新世纪的竞争,应该是一张地方性、开放性、服务性并重的报纸,让读者“一报在手,尽知本地新闻,了解国内大事,知晓世界风云”。 县市报是县市委的机关报。它的生长点就在于以区域内的权威性、指导性和服务性,而牢牢吸引自己特殊的读者群,成为一张地方性很强的严肃的报纸。 县市报的地方性,决定了县市报必须突出地方特色。 怎样突出地方特色?关键是离得近更要贴得近。县市报离党委近、离读者近,灵活性强,这是办好县市报的有利条件。 当然这里说的近,不是指时间和空间上的近,关键在于在思想上、情感上、…  相似文献   

9.
徐云兰 《军事记者》2002,(10):43-44
一位美国新闻专家曾经指出,世纪之交的几十年中,整个国际新闻界最大的竞争,就是新闻可读性的竞争……很显然,可读性不只是表面的内容浅显、通俗好看,它应该有更深刻的内涵。近读江永红的《兵戊走笔》(以下简称《兵》)一书,一个突出的印象是,可读性的这种深刻内涵,在《兵》书中都可以找到理性的诠释。  相似文献   

10.
硬新闻,并不等于硬面孔,要有新闻味,而不是“报告”味。一个精彩感人的新闻细节,胜过一大堆没有灵魂的事实和一长串空洞的形容词。同时,细节会使故事鲜活起来,不然故事就只能是漂亮文字的堆砌,不能表达任何意义。[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素质·技巧·激情——新闻工作者三要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素质——立足之基什么是新闻工作者的素质,它既包括较深的理论功底,也包括较深的采写造诣,还包括经验、感觉和悟性。新闻工作者的素质不是一天两天能够铸就的,也不是刊用几篇稿件就能够印证的,它是在辛勤的积累和痛苦的磨炼中获得的。新闻工作者的素质是从执著的追求中得来的。搞新闻的人要有铁一般的意志。对于刚起步的人来说,铁一般的意志就是希望;对于把新闻作为事业干的人来说,铁一般的意志就是成功。在北京发生过这样一件事:一个女孩买了5000张彩票,整整一晚上坐在商店门口撕,连撕了4998张,全是空白。她的意志崩溃了。还剩2张,不撕了,…  相似文献   

12.
版面是报纸等文字载体的形式概念,排版是为了体现编辑部的意图和对新闻价值的评判,让新闻更容易抓住读者。广播新闻是新闻以声音的形式在某个节目时间段的集合,节目的编排也是为了体现编辑部意图和对新闻价值的评判,让新闻更容易抓住听众。因而,广播新闻节目可以借鉴报纸的版面意识,同时更要发挥广播自身的优势,形成广播新闻特有的"版面风格"。一、避开劣势,让广播新闻"版面"重点突出、"一听了然"毋庸讳言,广播媒体的劣势在于"转瞬即逝"。那么,怎样才能让它抓住听众,吸引听众一路听下去,并且能在其记忆中留下印记呢?笔者提出广播新闻节目要有版面意识,就是要借鉴报纸的长处,避开自身的劣势,使得一档广播新闻节目重点突出、"一听了然"。先说记者。广播记者报道新  相似文献   

13.
杨晓明 《军事记者》2005,(12):40-41
新闻是什么?美国新闻学专家麦尔文·曼切尔的定义是:“关于突破事物正常轨道或出乎预料的事物的情况。”新闻人要让这类“情况”及时公之于众,引起关注,最好要亲临现场,作一番认真而不是敷衍的调查研究,深刻而不是表面的分析探索,揭示个个细节,再现桩桩场景,有所感有所悟,以不辱时代赋予的使命。1、于无声处听天籁记者要有特殊的听觉,听人之所未听。不是吗,当记者赶到现场时,欢呼、呐喊,哭声、嚎声,笑声、掌声都已时过境迁,一切都归于寂静。于无声处,作为记者的你,就得竖起你的顺风耳,力求听到八面来风;你不能无中生有,胡编瞎造,作天马行空…  相似文献   

14.
办一张报纸,像办一桌酒席:新闻如热菜,副刊若冷盘,广告似酒水。服务质量,就是真善美。  相似文献   

15.
《燕赵都市报》于1996年创刊时,是一张周报,在做新闻上相对而言是捉襟见肘,因为时效性赶不上别人。从1997年开始,它扩成一张周六刊,1998年成为日报,报社编委会确定的思路就是主打新闻,要与晚报类通常说的“茶余饭后”有所区别,强调要让读者  相似文献   

16.
将新闻与历史相提并论,似乎是风马牛不相及:一个特指“新近发生的事实”,一个则泛谓“俱往矣”的过眼烟云,分属截然不同的两个范畴。然而在它们之间,却又有着天然而又直接的联系。从新闻采写实践来看,与历史的关联更为显著和突出。  相似文献   

17.
一个人的人格魅力和威信是与生俱来的吗?不是。《辞源》释义人格为“人的性格、气质、能力、品行等特征的总和”,“威信即声威信誉,众所共仰的声望”。一个领导干部的人格魅力和威信,是其品德、才干、学识、气质、能力的综合体现和德、能、勤、绩、效、廉的全面反映。它不仅给一个部门、一  相似文献   

18.
杨军,先后荣获双鸭山市哈洽会报道突出贡献个人、市记功嘉奖、市模范工作者、市优秀新闻工作者、首届双鸭山市“十佳”新闻工作者和全省优秀共产党员、全省优秀新闻工作者、全省“十佳”新闻工作者等67项荣誉。从事新闻工作16年里,一直保持着平均一天半一篇文章的写作速度![编者按]  相似文献   

19.
生活·慧眼·创新。这三个词放在一起,乍看起来毫无联系。但7年记者生涯,让我认识到,这是写出好的新闻稿件的必然条件,也是形成好的文风的前提。三个词组和起来是:深入生活 一双慧眼 写作创新=好的文风。  相似文献   

20.
近三年来,《河北日报》通过不懈的努力,明确了"主流政经大报"的定位和"权威成就影响力"的核心办报理念,在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和正面宣传为主方针,服务好省委、省政府中心工作的同时,以做大做强重大主题报道、坚持"新闻立报"、做亮做活深度报道、用心做好民生报道、打造与读者互动平台、坚定推进机制创新等六项举措为"抓手",扎实有效地推进改革.全体采编人员凝神聚力,践行新闻创新,使党报吸引力、感染力有了进一步的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