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刊林漫步     
通讯开头的几种写法南玉杰撰文说,写好通讯开头,能不能概括出一些一般规律呢?我认为是可以的。一、以动人的悬念开头。抓住新闻事实中有矛盾、有跌宕的情节,构成引人入胜的悬念,紧紧地吸引读者寻求问题的解答,可给人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二、以重要的情节开头。用“倒金字塔结构”的形式,将人们关注的要闻放在开篇,使主题显明突出,吸引读者注目。  相似文献   

2.
对比式通讯结构常常是双线平列,或明暗结合,经过穿插描写,使事物矛盾对立的两个方面形成鲜明的对比,强烈的反差,给受众留下深刻的印象。采用这种结构形式写成的通讯名篇有解清的《西瓜兄弟》(新华社中原1947年10月5日电)、潘非的《人狗之间》(1959年2月3日《人民日报》和吴学标的《会计伢嫌我的油壶小》(1980年7月4日《湖北日报》以及孔祥君、崔中文的《大老齐成了“香饽饽”》(1981年6月20日《辽宁日报》)等等。 《西瓜兄弟》的作者随军路过淮阳县李楼村时,听到群众中间流传着“西瓜兄弟”不同遭遇…  相似文献   

3.
杨帆 《记者摇篮》2006,(11):26-28
张严平是近年来以人物报道见长的记者,本文以她9篇有代表性的报道为范本,分析了其人物通讯的结构艺术。开头用倒叙引出主人公;主体部分结构多样,大体上遵循首尾呼应、纵横交错的原则;结尾照应开头,深化主题。同时每种结构方式又是为真切的表现人物内心的需要,真情实感贯穿其中,使报道具有感人至深的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4.
夏德靠 《兰台世界》2012,(30):34-35
《老子》原文本主要由格言组成.道家后学出于学派及意识形态建设的目的,对《老子》文本进行“经典化”建构,最终使通行本《老子》形成三重传释结构:一是《道》篇与《德》篇之间的传释,二是章与章之间的传释,三是每一章节内部的传释.  相似文献   

5.
《华尔街日报》创刊于1889年,是美国一份侧重财政金融的全国性报纸。该报读者对象主要是大资本家、高级经营管理人员、股票市场投资者、专业人员和政府官员等。“华尔街日报体”指的是《华尔街日报》惯用的一种新闻写作方法。其行文特点是:从某一独特具体的事例(人物故事、场景、细节)写起,经过过渡段落,进入新闻主体部分,叙写完毕以后又回到开头的事例(人物故事、场景、细节),有时也用总结、悬念等方式结尾。①“华尔街日报体”的结构与特色怎样才能使经济新闻变得生动活泼,有力吸引读者眼球、唤起读者的阅读欲望呢?《华尔街日报》在上世纪…  相似文献   

6.
运用悬念的表达手法进行新闻写作,也是多种多样。有的用传说、比喻,也有的用人物的绰号或事物的名称作由头,等等。不过,在一般新闻写作中采用下述办法设置悬念较多些。其一,截取反映事实中矛盾、冲突的某个画面或细节构成悬念。请看,在《人民的好医生李月华》的通讯中(见《中国优秀通讯选》下册第231页),切取这样一个画面:  相似文献   

7.
好的新闻作品一看开头,就吸引你非看下去不可。这里往往有悬念在起作用。悬念,即说书人讲的“卖关子”。书说到紧要关头、危急时刻,惊堂一拍,戛然而止,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不怕你下次不再来听个究竟。悬念在新闻写作中的运用,也就是把新闻事件中最引人的内容,先在前面来个提示或暗示,在读者心中悬下疑团,诱发读者跟着你的思路走下去。 1982年12月8日,新华社有一条发自华盛顿的消息,导语写道:今天上午九点多钟,一辆白色中型货车停在华盛顿纪念碑的东侧。从  相似文献   

8.
通讯的结构,就是指通讯的组织方式和内部构造。 当作者在现实生活中采访到了材料,从中提炼出了主题后,接着,就要考虑如何组织和安排这些材料。如何开头?怎样转接?分几部分?其先后顺序如何?哪些是要突出之“主干”?哪些是用以渲染的“枝叶”?于何处伏笔?在哪里呼应?什么地方铺叙?何处综合?如何点题?怎样结尾?……诸如这些问题,如果不精心构思好,便无法动笔写作成文。此类问题,人们往往称之为“谋篇”、“布局”,也就是通讯的“结构”。 通讯结构问题是通讯写作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如果说主题是通讯的“灵魂”、材料(包括细节)是通讯的“血肉”的话,那么,结构就是通讯的“骨骼”。只有具备了坚实匀称的骨骼,血肉和灵魂才能有所依附、有所寄托,并从而结合为一个活生生的能够站立行走的真人;只有找到了恰当完美的结构形式,才能把通讯的观点和材料、叙述与议论、情节  相似文献   

9.
“蒙太奇”本是法文名词的译音,是建筑学上的一个术语,其意是将材料结构和装配起来。借用到电影上,就是把许多个别的镜头,按照一个总的计划,像建筑工人根据图纸用一块块构件盖成楼房一样,分别加以处理而把它们组装在一起,使它发挥出比原来更大的作用。就是说,“蒙太奇”是一种电影手法,是指镜头的组合和连接方法。它把一个个镜头合乎逻辑地组起来,使之产生连贯、对比、联想等效果,从而成为一部完整的影片。这种方法,完全适用于通讯结构。有些通讯作品,就是采用“蒙太奇”手法来结构材料的。有的通讯结构,戏剧式地一幕幕闪现,…  相似文献   

10.
《新疆日报》1988年5月6日一版头题位置发表的通讯《人民会记住这一切》(作者朱保章),读后令人耳目一新。它好就好在一个“新”:结构新、语言新。我看是一篇文学化的好新闻。结构新通讯入题不凡,开头就一反“老套”:“由于一个偶然的机会,我拍到了几张照片。”接着象绘画一样,交代了背景(细心的编辑给文章配发  相似文献   

11.
赵军 《现代传播》2007,(6):77-79
江苏卫视于2007年3月5日正式推出《人间》,周一至周五21: 30-22: 30播出.栏目组将节目定位为"正在发生的事件,共同经历的情感",节目核心是呈现一个有悬念、有戏剧冲突、正在发生的情感故事.有人说 "《人间》以其独特的叙事结构和悬念营造吊足了观众的胃口,让他们津津有味地看节目,同时它又是人之间情感交流的渠道,是情感宣泄的绝佳方式".的确,在《人间》的每期节目中,叙事者会以独特的叙事结构,将悬念的设置贯穿于节目的始终,激发了人们了解和接近正在发生的事件的兴趣,而事件的矛盾和冲突又和悬念合时,冲突便与悬念形成巨大的张力,给节目事件发展的推进注入了巨大能量,并充分反映出事件主人公的个性特征和情感变化,使节目的叙事风格上升到一个新的层面,增强了节目的感染力和可视性.  相似文献   

12.
俗话说“头好一半文”。因此我们在通讯写作的——落笔之初,就要设法形成一种唤起读者注意力的魅力,以实现作者让读者看完全文的初衷。那么通讯的开头究竟怎么写为妙?我以为有如下10种开头方法。现以去年下半年以来发表在《慈溪报》的通讯为例,逐一对这几种通讯的开头方法作一浅析。一、以生动的故事情节开头这是一种最常用的开头方法,尤其是对那些故事性较强的题材,取其某一个生动的故事片断来展开全文,如: “1992年9月8日夜,风雨交加,19号台风疯狂地施着淫威。天元镇陆家桥村的一间木头旧房子里,雨水不住地从屋顶漏下来,狂风也不停地敲打着旧木门窗。昏暗的灯光下,82岁的五保老人张婆婆靠在旧木椅上,木然无神,就在这时,一个瘦小的身影  相似文献   

13.
把新闻事件中最吸引人的内容先在开头来个提示或者暗示,不全部讲明,在读者脑中悬个疑团,诱导读者跟着你的思路走。这种写法,有人称它是“异军突起,埋下伏笔”。“异军突起”,能够一下抓住读者;“埋下伏笔”,设下悬念,能够吸引读者坚持看完这条消息。清代戏剧家李笠翁(渔)谈论戏剧创作的说过:“开卷之初,当以奇句夺目,使之一见而惊,不敢弃去”。美国新闻学者威廉·梅茨在谈到“引人注目的陈述性导语”时,说过:它含有出人意料、令人吃惊的成份,使读者受到震动,甚至使读者惊讶地从椅子上直起身来(大意).消息借用此  相似文献   

14.
读到黑龙江日报2000年7月13日的通讯《治病?骗钱?——发生在传染病院的怪事》及其连续报道,有一种解渴去乏、痛快淋漓的感觉。这篇通讯的开头,就生气勃勃、观点鲜明而又充满悬念:“如果不是微机打印的几张化验单摆在面前,记者说什么也不敢相信,堂堂正规医院的医生,竟会做出如此胆大妄为、医德沦丧之事——将正常的化验结果偷偷改为异常,然后‘收留’患者住院;花上几千元住院医疗费后,再拿出真实的化验结果,打发‘患者’出院。”“这件令人气愤的怪事发生在哈尔滨市传染病医院的六病房。”以下三个小标题分别为:《三位病…  相似文献   

15.
蔡之国 《声屏世界》2007,(12):46-47
悬念的建构是指电视纪录片在叙事过程中,通过电视语言和叙事结构,对电视节目进行的悬念设置和结构安排。在电视纪录片策划和制作过程中,悬念的建构必须在叙事情节、叙事风格的基础上来设置悬念结构和运用电视悬念语言,形成悬疑点或者兴奋点。因此,悬念的建构表现主要用两种方式来实现,一是运用叙事结构进行建构表现,二是通过电视语言进行建构表达。  相似文献   

16.
余辉 《声屏世界》2006,(8):35-36
用大幅度时空转换的蒙太奇手法布置悬念。在纪录片《新丝绸之路》的悬念设置中,一种重要形式是打乱时空,刻意为之。对于这种形式而言,悬念由创作者调动多种艺术手段来酝酿,并且解说要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比如第五集《和田寻宝》的开头,创作者首先用发白刺眼的太阳、无垠沙海和正在肆虐的沙尘暴,展示塔克拉玛干沙漠恶劣环境,这里创作者所要展示的是现在的时空,即摄像机开机录制时间与故事发生的时间一致;在接下来讲述的上个世纪初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以失去两个同伴的生命和所有骆驼、物资为代价后,才得以走出塔克拉玛干沙漠的故事中,创作者…  相似文献   

17.
我们《陕柴报》创刊迄今,曾发表了许多人物通讯。特别是近年来,我们编釆人员和通讯员把笔触伸向身边的先进人物,把焦点对准时代精神这个闪光点,写出了大量质量较高的人物通讯。我自己就曾在编辑之余,釆写了50多篇人物通讯,人物专访和人物特写。我有这样一个体会,那就是一篇人物通讯要抓住读者,从写作上得把握好标题,开头、正文、结尾几个环节。人物通讯,标题是点睛之笔。我们《陕柴报》发表的人物通讯,标题比较有特色,象《且看‘哥儿们’重抖擞》、《划线行当无名草》、《‘大胡子’轶事》、《劳模行列新面孔》、《放飞小天鹅的  相似文献   

18.
《新华日报》1988年8月4日一版头条刊登了记者匡启键写的通讯:《金坛伪劣农药事件》。这是一篇实行舆论监督、反映人民呼声的好通讯。通讯一开头,作者即以触目惊心的事实,展现了河南受害棉农痛不欲生的悲惨情景:棉农们以30多元一公斤的高价,购  相似文献   

19.
被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和《中国妇女报》评为1987年全国好稿的《叶菊华的事业观》(载1987年7月19日《新华日报》)这篇人物通讯,其一大特色就在于作者在深入观察的基础上,写出了叶菊华的鲜为人知的心灵美。通讯开头就通过对人物的心理描写,给人以强烈的对比和  相似文献   

20.
上一篇讲了一出戏要确定好表现角度;设置好结构线,理顺主线副线、单线、复线。这一篇再结合《能人“百不成”》,探索一下戏的结构规律。 一出戏的结构,还有一件重要事,就是要掌握好结构层次,组织好戏的起承转合,使写出的戏,有头有尾,有铺垫有高潮,形成浑然一体的结构框架。 戏曲结构的起承转合,像其它艺术形成一样,并无成规可循,起承转合手法越新颖,越不落俗套,越能显出作者的功力。但是,也有一些最基本的规律,比如,起笔(开头),要新颖含蓄,让观众看第一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