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我国煤矿开采深度和复杂性的增加,矿井水害有效防治对矿井安全生产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基于直流电法基本探测原理,利用并行电法采集数据优势,布置双巷直流电法观测系统,探测煤矿底板富水性情况。通过对双巷并行电法数据进行三维数值反演,得到工作面底板下方三维电阻率数据体,有效识别工作面底板下方含水异常体范围。  相似文献   

2.
吕小龙  朱鲁 《内江科技》2014,35(10):49-50
三维高密度电法作为一种精度高、经济实用的探测技术,已成为探测矿井水文地质的重要手段。本文论述了高密度电法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点,介绍了该方法的装置形式及数据采集方法,并结合一工程实例说明了三维高密度电阻率法在矿井底板富水探测中的应用,利用切片技术解释底板富水情况,为矿井水防治提供有效的预测,减少底板透水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金鼎煤业属于在建矿井,为了避免在掘进过程中揭露前方可能存在的富水区或导水构造而发生突水事故,需要对掘进前方及周围含水位置准确探测。利用井下瞬变电膨技术进行巷道超前探测岩层的赋水性特征,预防突水事故,在金鼎煤业应用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4.
杨策 《科技风》2015,(7):143+163
本文介绍了瞬变电磁法在邢台矿探测71101工作面底板富水性的应用效果及探采对比情况,实际揭露资料验证说明,该方法用来探测煤层底板富水位置是比较准确的,能为矿井水害预防及治理提供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5.
江球 《西藏科技》2012,(10):24-26
煤矿积水采空区等含水构造严重威胁着煤矿的安全生产。瞬变电磁法作为煤矿水文地质条件探查首选和主要方法,它具有对低阻异常体反映灵敏,纵、横向分辨率高,勘探深度大,工作效率高等优势。文章采用瞬变电磁法对乌海某矿的采空区富水性进行探测,打钻验证结果表明,瞬变电磁法在煤矿采空区富水异常区探测中应用效果良好,可以有效地指导煤矿的防治水工作。  相似文献   

6.
矿井瞬变电磁法作为一种非接触式探测技术,在煤矿水害探查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系统介绍了矿井瞬变电磁场探测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基于"烟圈效应"理论的视电阻率计算和时深转换;并采用适合巷道探测环境的测量装置和施工方法对深部巷道底板进行超前探测,通过实际钻孔验证取得良好的探测效果。  相似文献   

7.
利用瞬变电磁全空间效应探测技术,探测介质之间存在的电阻率差异,实现超前探测巷道前方灰岩富水区域和范围,为矿井水害预报和防治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矿井水害被列为影响煤矿安全生产五大自然灾害之一,如何及时准确的对掘进巷道前方的构造破碎带、裂隙发育段、岩溶带、陷落柱、封闭不良钻孔等富水性区域进行预测预报,对预防水害事故的发生、巷道安全掘进具有重要意义,这也是多年来地质界和施工工程技术人员迫切希望得到解决的问题。随着物探技术的发展和物探仪器的不断改进,瞬变电磁技术凭借其体积小,探测距离适中、对富水区域反应灵敏、施工速度快的优点,成为物探超前预测预报巷道前方富水性的首选方法。淮南矿业集团某矿区17248工作面瓦斯2号孔封闭时发生套管断裂现象,因此属封闭不良钻孔。现1721(1)运顺施工至该钻孔半径50米范围内。为了确定该钻孔是否导、含水,矿方计划首先采用瞬变电磁对其进行超前探测,然后再进行钻探进行疏水验证的方案。  相似文献   

9.
煤矿采用瞬变电磁仪对井下西翼回风巷进行探测,测量后,经数据处理和资料分析,结合地质资料和现场地质情况,对西翼回风巷掘进头超前探测成果进行了综合分析,并圈定了掘进头前方的富水异常区。在开采过程中,参照探测结果对圈定的富水异常区地段布置钻探工作,进行近距离的精确探测,以确保矿井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排除某矿首采工作面的水害隐患,本文对该矿首采工作面进行矿井瞬变电磁探测,查明上覆煤层采空积水情况、该矿工作面内的钻孔封闭情况和富水情况。通过矿井瞬变电磁法探测,结合钻孔结果分析,验证了瞬变电磁方法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1.
电法超前探测以高效、方便等特点广泛应用于井下巷道前方(含侧方)未知构造的探测中。通过观台煤矿井下陷落柱及含水性探测实例介绍“三点源法”超前探测的原理、工作方法及具体应用,该方法在探查隐伏陷落柱及含水性方面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2.
电法超前探测以高效、方便等特点广泛应用于井下巷道前方(含侧方)未知构造的探测中。通过观台煤矿井下陷落柱及含水性探测实例介绍“三点源法”超前探测的原理、工作方法及具体应用,该方法在探查隐伏陷落柱及含水性方面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3.
淮南矿区有些煤矿已陆续进入A组煤开采,影响A组煤安全开采的因素很多,但威胁最大的是底板灰岩水。举例说明利用综合物探,即瞬变电磁法和直流电法对某煤矿巷道迎头进行探测,为该掘进迎头提供综合探测资料,更好的指导煤矿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14.
采用RFPA研究了海州立井3316工作面巷道围岩破坏特征。研究表明,3316工作面巷道破坏主要出现在底板、两帮和顶板。由于支护系统的作用,破坏程度相对较低;随着构造应力的增加,巷道顶底板应力集中程度明显增加。向斜构造是冲击地压孕育的主要地质动力条件。  相似文献   

15.
<正>口孜东矿111305工作面运煤联巷为提高巷道支护强度,对巷道进行注浆加固,取得了良好的支护效果。口孜东矿工广地面标高+27m,该矿111305工作面运煤联巷上口底板标高-716.8m,下口底板标高-739.5m,巷道埋藏较深,为提高巷道支护强度,决定对巷道进行注浆加固。施工方法(1)先对巷道进行喷浆施工,喷浆厚度以注浆时不漏浆为原则,待喷浆施工完成30m后施工锚注管,按照设计  相似文献   

16.
基于张庄矿西三采区运输上山的地质条件,采用Flac3D模拟了巷道围岩位移及破坏分布特征。模拟结果表明:模拟的3条巷道围岩塑性区分布具有对称性,两侧巷道围岩塑性区范围大于中间巷道围岩塑性区范围,巷道顶板围岩塑性区范围大于巷道顶板围岩塑性区范围,巷道两帮围岩塑性区范围基本一致,且两帮围岩塑性区呈对称分布;巷道围岩破坏形式以剪切破坏为主,顶板围岩局部为剪切拉伸复合破坏;围岩位移变形具有对称性,顶底板位移量大于两帮位移量,底板位移量明显大于顶板下沉量。  相似文献   

17.
鉴于目前公路隧道勘察过程中,钻探手段无法准确探明断层的弊端,采用高密度电法对某隧道地下隐伏断层进行探测和识别。研究结果表明:高密度电法具有探测深度大、识别准确的特点,是隧道工程勘察过程中识别断层带及隐伏不良地质体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8.
直流电法超前探测常被用于煤矿生产中低阻含水体的探查,不含水的隐伏地质异常体也是安全生产的隐患,如利于有毒有害气体聚集的不积水老窑巷道。基于直流电法的探测原理,井下超前探测的技术特点和工作方法,对王家岭煤矿巷道掘进迎头前方已知局部空巷道进行施工探测;采用消除了地层层状空间影响和各向异性影响的资料处理方法,成果解释出了一段高阻异常,与探测空巷道位置相对应。探测结果表明直流电法可以探测出存在电性差异的高阻隐伏地质体,为煤矿安全掘进提供安全保障。  相似文献   

19.
槽波反射技术可以对单条巷道侧帮小构造进行超前探测,对于工作面安全回采意义重大。断层是导致工作面回采困难的主要隐蔽致灾因素。利用槽波地震探测技术,在潞新二矿E4207工作面开展反射法探测。结合CT成像结果,查明了工作面内断层的位置和走向,取得了良好的勘探效果,为工作面安全回采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20.
在矿井防治水工作中,煤层顶板砂岩水的防治一直是防治水工作中的难点,具有探测难,疏放难。为保证工作面正常开采,在煤层开采之前进行水文地质勘查,查明煤层顶板围岩的富水情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2]。谢桥煤矿13-1煤层底板砂岩水具有赋水区域分布广,突水量大的特点,瞬变电磁法的应用,解决了探测难的问题,为矿井13-1煤层顶板砂岩水的探测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