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宗白华新诗理论是在其生命诗学发轫期诞生的重要诗学成果。本文在对宗白华1920至1923年间发表的十余篇谈论新诗的文章进行梳理的基础上,提出宗白华新诗理论是以西方现代哲学文化和中国古典诗学思想为理论基础建构起来的,进而就其新诗理论的生命诗学特质和内涵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鲁迅是我国现代杰出的新诗实践者和理论家,他的六首白话新诗以革命的思想内容和全新的艺术形式开启了我国新文学的先河;鲁迅对中国现代新诗的理论建构为新诗理论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重温鲁迅对新诗发展所做的贡献.对我们探讨新诗发展的道路问题有所增益。  相似文献   

3.
刘半农是五四时期文学革命的倡导者之一.他主张通过翻译输入西方的诗体,推动中国新诗的发展.在诗歌翻译与创作中,刘半农践行了他的诗学观点,积极地翻译并尝试西方不同的诗体如散文诗,小诗,自由诗,十四行诗等等.由于他的翻译与借鉴,许多西方诗体为中国读者所接受.他也因此对中国新诗的建构做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4.
中国当代新诗的发展越来越呈现衰落之势。要想走出困境,必须古为今用,从我国古典诗歌的沃土中吸取艺术养分;必须对接"五四"新诗精神,从中吸取思想养分;必须洋为中用,辩证地吸取西方现代主义诗艺,使之与我们民族优秀的传统诗艺相互交融,创造出一种能够被普遍接受的诗歌精神和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5.
清华时期,闻一多热衷新诗创作,参与清华文学社编辑活动,领导诗歌组同学展开诗歌讨论,出版诗歌刊物和书籍,对中国现代诗歌的走向进行思考;新月时期,作为一个学习艺术,了解西方艺术,又渴望保存中国文化传统的著名学者闻一多,实现了诗歌观念上中西合璧的设想,提出了新诗的"三美"理论,对中国新诗进行诗艺尝试,成为新月诗派的代言人;西南联大时期,闻一多以一个中年教师的身份引导学生寻找原始生命力,整理民歌,与学生一起制定诗歌纲领,编辑<现代诗钞>,自觉承担中国知识分子的责任,具有历史性意义.  相似文献   

6.
徐志摩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追求至纯至美的诗人。本文从真纯美和格律美两大特征谈论徐志摩对诗美的追求,他诗艺的创格,为新诗运动的发展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同时也体现了新诗开始成熟地把目光转向诗艺的追求。  相似文献   

7.
抒情言志的审美传统是中国古典诗歌的审美主流 ,在新诗的现代转换过程中 ,尽管对中国古代诗歌模式进行了革命性的改造 ,但中国诗歌的审美传统仍然是中国新诗发展的根基 ,新诗与传统诗歌仍然有着深层的内在联系 ,新诗中仍然渗透着传统诗歌的养分和流贯着传统诗歌的血脉 ,古典诗艺传统仍然是保持中国新诗民族特色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王珍 《文教资料》2014,(13):15-16
戴望舒作为现代派的代表诗人,除了把西方的诗艺注入自己的新诗创作中外,还很重视古典文化对新诗写作的影响。戴望舒的新诗语言与古典文化具有很高的互文性,通过化用和用典两种形式使新诗文本语言与古典文化间产生互文关系。  相似文献   

9.
抒情言志的审美传统是中国古典诗歌的审美主流,在新诗的现代转换过程中,尽管对中国古代诗歌模式进行了革命性的改造,但中国诗歌的审美传统仍然是中国新诗发展的根基,新诗与传统诗歌仍然有着深层的内在联系,新诗中仍然渗透着传统诗歌的养分和流贯着传统诗歌的血脉,古典诗艺传统仍然是保持中国新诗民族特色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在20世纪上半叶中国新诗现代化的进程中,一些诗人和诗论家以个人化的诗学阐释构建起具有本土化特质的现代象征主义诗学体系。这一诗学体系从起步建设到成熟深化及至开放融合的建构轨迹实为一种合目的与合规律的诗学呈现,其中西融合的建构机制实现了中国传统诗学和西方现代诗学的会通,其面对新诗创作实践和张扬新诗本体特质等鲜明的建构特征为中国新诗的本体发展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1.
余光中的诗融会了西方现代文化的灵性和中国传统文化的神韵,在传统与现代、历史与现实之间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现代主义诗歌的创作道路,具有鲜明特征。在内容上,表现出强烈的“中国情结”和“乡愁母题”特征,体现出强烈的中华民族意识和坦诚的人生情怀。在艺术上,将西方现代诗艺与中国传统诗歌精神相融合,一方面受西方象征主义、存在主义和超现实主义的影响,另一方面借助于中国古代诗词传统的联想、象征手法和结构的优点,在表现现代人自身的主体意识方面有很大的突破。他的诗构思巧妙、想象丰富、追求诗的整齐,讲究诗的和谐,强调诗的节奏韵律,创造了与中国语言文字特点相结合的民族化的诗歌艺术美,赋予了现代新诗活力。  相似文献   

12.
余光中的诗融会了西方现代文化的灵性和中国传统文化的神韵 ,在传统与现代、历史与现实之间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现代主义诗歌的创作道路 ,具有鲜明特征。在内容上 ,表现出强烈的“中国情结”和“乡愁母题”特征 ,体现出强烈的中华民族意识和坦诚的人生情怀。在艺术上 ,将西方现代诗艺与中国传统诗歌精神相融合 ,一方面受西方象征主义、存在主义和超现实主义的影响 ,另一方面借助于中国古代诗词传统的联想、象征手法和结构的优点 ,在表现现代人自身的主体意识方面有很大的突破。他的诗构思巧妙、想象丰富、追求诗的整齐 ,讲究诗的和谐 ,强调诗的节奏韵律 ,创造了与中国语言文字特点相结合的民族化的诗歌艺术美 ,赋予了现代新诗活力  相似文献   

13.
胡适一方面解构了中国正统的诗学观念,另一方面又继承了传统诗歌中的非正统的诗歌观念,同时又接受了西方现代自由诗理论,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中国现代语体诗观念。强调自然的言语、自然音节,追求以文为诗,强调诗体形式与思想情感之间的辩证关系,是其语体诗学观的核心。  相似文献   

14.
胡适一方面解构了中国正统的诗学观念,另一方面又继承了传统诗歌中的非正统的诗歌观念,同时又接受了西方现代自由诗理论,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中国现代语体诗观念。强调自然的言语、自然音节,追求以文为诗,强调诗体形式与思想情感之间的辩证关系,是其语体诗学观的核心。  相似文献   

15.
具有民族化特色的中国现代派诗歌,发展到20世纪30年代,已经基本定性和成熟了,在这一发展过程中,戴望舒的努力是功不可没的。戴望舒的诗歌是在现代和传统之间进行合理的审美选择,把自己深受民族文化熏陶的审美追求与西方现代主义诗歌的艺术形式有机结合.形成了一种独具民族特色的中国现代派诗歌的新形式,成为外来诗歌形式与中国民族传统有机结合的典范。  相似文献   

16.
戴望舒是中国30年代“现代派” 著名诗人。在诗歌创作中,他重视抒写自己的内心世界,采用象征手法,将西方现代派诗歌技巧与中国传统诗歌意境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经过不断探索,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17.
比较是中国诗歌欣赏的重要传统。没有比较就不可能有中国诗歌一代接一代的承传。中国现代新诗发生发展的特点决定了它的艺术特征必须在中外诗歌的比较中加以确立。从郭沫若和李金发的诗歌创作比较中,可以看出中国现代新诗对西方诗歌的接受与变异,尽管西方诗歌对于中国现代新诗的发生与发展产生了极大影响,但是因为各自的艺术渊源、文化精神及人的生存方式的不同,中国新诗与西方诗歌也有鲜明的差异。因此,对于中国现代新诗的欣赏,既要用情感去感受情感应和,用生命去感受生命感动,还要对诗歌外在语言艺术形式及其所蕴含的内在韵致进行把握与阐释。  相似文献   

18.
理论界对李金发现代象征主义诗歌的研究,多着眼于其"异质性"、"西方象征主义"、"现代象征诗"等特性方面,但在李金发的象征主义诗歌中,也有对中国传统诗歌的暗合或继承,比如"远取譬"的诗歌创作特点与古典诗歌创作艺术的暗合,"漂泊意象"、"香草意象"、"瘦绿意象"等极具中国古诗特质的传统诗歌意象等,笔者对此进行了分析论述。  相似文献   

19.
叶维廉的作品,其风格总的说来是传统与现代熔于一炉,雄浑和婉约交相辉映。叶维廉长期居住海外,却始终不渝地坚守民族诗歌的传统,又不囿于传统,而能借鉴西方现代诗为我所用,锐意创新。  相似文献   

20.
莱辛的《拉奥孔》打破了传统的诗画同一说,具有巨大的理论价值和时代意义。这种诗画异质论与中国的诗画合一论形成对立与互补,对于诗画艺术民族特性的研究具有重大启示。而从西方现代、后现代诗画关系的新变中,则可以窥见两种艺术之间界限的消泯趋势。将莱辛的观点放置于这种不同的时空背景下进行审视比较,有助于探讨总结诗画艺术的本质特性和时代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