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钓鱼》2008,(19):16-16
竞技对竿长的限制和约定是3.6米钓小鲫,4.5米钓大鲫,5.4米钓混养,一个钓手必须备齐这3个规格,但钓混养比较宽松,不设下限,“5.4米以下”,允许用4.5和3.6米的。只是混养鱼有个规律—受抛钩影响,统一竿长使钩的落点成了一条线,鱼会越钓越少,必须钓远才能争取鱼口,所以没有人舍远就近。不过有人不这么想:落点一条线,  相似文献   

2.
巧用竿架     
李世兴 《钓鱼》2004,(10):21-21
我经常用传统钓法到湖泊水库钓鱼.为了多钓获,我总是用一长一短两支竿同时垂钓,长竿钓远、短竿钓近。  相似文献   

3.
邹思全 《钓鱼》2007,(10X):44-45
春天钓鲫鱼时,有几次遇到大鱼咬钩,钓组被拽去了几副,也没钓上一条大鱼,就有了改装内置橡皮筋钓竿的打算。回家把“世钓灵”找出来,根据光盘上的介绍,改装在一根4.5米超硬调手竿上,内置橡皮筋1.6米。改装后竿长4米,齐竿线,主线直径0.24毫米,子线0.2毫米,伊豆5号钩,配“钓鱼郎”一号钢脚浮标。[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春钓三部曲     
邹思全 《钓鱼》2013,(5):28-29
一、孟春 孟春钓鱼,因天寒水凉,大多数鱼还待在深水区水温较高的地方活动觅食,近岸浅水、明水处无鱼,因此孟春要钓深和远。在孟春,海竿串钩钓法一般是首选。可使用2.7米软调海竿或小矶竿,多轴承旋压式渔线轮,2号主线。串钩要短,拴3枚钩即可,钩一般不超过4号(以伊豆钩型为例)。  相似文献   

5.
贺建成 《钓鱼》2009,(16):37-38
夏天钓鱼,属钓热水鱼,高温烈日的天气,十分强调钓阴、钓深、钓远,有时,既使是用长手竿钓鱼,也是竿长莫及,受到局限。夏天用串钩钓鱼,其优势十分明显,不但可以钓潭钓滩、远抛远投,能钓多种水域。由于串钩是坠内钓组,鱼咬钩能直接拉动竿尖弹力,实现自动挂鱼,容易得手。现将所钓主要鱼种介绍于后,作引玉之言。  相似文献   

6.
张炎冰 《钓鱼》2011,(20):24-25
适应竞技钓鱼的需要,2000年后各地按“运动员钓位间距不少于1.5米,相向距离不少寸20米”,“水深2米左右”,“水面距岸高不大于1米”的规定建设长方形钓场,分别投放小鲫鱼、大鲫鱼和以鲤鱼、草鱼、鲢鱼、鲫鱼为主的综合鱼。自此,水不分南北,地无分东西,对应鱼种有了3.6米竿钓小鲫,4.5米竿钓大鲫,5.3米竿钓混养的约定。虽然竿长不同,钓法也难以统一,但三个项目都有鲫鱼,所以钓鲫鱼成了竞技钓鱼的基本功。  相似文献   

7.
梁靖 《垂钓》2009,(1):8-9
10月8日清晨,我与钓友“钩中刺”(网名)去合河水库钓鱼,当时的水位已变得非常高,连平时坐的钓位都已没在水下。我们只好重挖钓位,一个多小时后才忙活完。当日上午,因准备不足,我的4.5米手竿断线跑鱼不计其数,于是我一不做二不休,下午干脆换上长竿钓深水,陆续钓到一些土鲮鱼。天快黑时,土鲮鱼基本不开口了,我又换上3.6米手竿钓近岸,刚开始,小罗非鱼一个劲闹钩,  相似文献   

8.
刘定龙 《钓鱼》2008,(17):18-19
淡水钓鱼的方法,大体上可以分为手竿钓、抛投钓、懒钩钓三类。手竿钓,按钓鱼的目的不同,可分为竞技钓、休闲钓和生产钓,按钓鱼的分类习惯可分为台钓和传统钓,按钓竿和线的长短比例可分为长竿短线、齐竿线、短竿长线钓,按用饵的习惯又可分为粉饵钓、虫饵钓、颗粒饵钓、包食钓、蘸粉钓等,按鱼钩的多少又可以分为单钩钓、双钩钓和多钩(组钩)钓。  相似文献   

9.
小小鱼 《钓鱼》2006,(10):32-33
随着季节的更换,温度的升高,底钓已风光不再,浮钓草鱼为众多钓友所钟情。尤其是在面大水深的自然水域用浮钩钓草鱼更是钓友们趋之若骛的事。虽说浮钩钓草鱼是一种非常行之有效的钓法,但若没有合理组配钓组和正确的造窝方法,往往会功亏一篑。笔者据多年水库钓鱼的实践,浅述自己对水库浮钓的认识。钓竿水库浮钓的竿要长,一般多选择在8~10米的手竿,钓线长也在8~10米(齐竿线)。竿线长度相加可抛至远离河岸的15~20米处,钓远对应了大鱼不敢近岸索饵,戒心重的特点,所以,钓点越远中大鱼的把握就越大。然而钓远的好处不仅如此,竿长线长还便于引遛…  相似文献   

10.
2003年8月12日,阴问多云,偏南风一二级,气温21-27℃。我于上午8时赶到我县青山水库南岸钓鱼。选好钓位后,我在离岸边5米多远且有一排水草的地方,撒了一些玉米酒糟和药米诱饵,先投一支6.3米碳素硬调手竿小钩挂糯米饭钓鲫鱼,后投一支5.4米碳素超硬调手竿大钩挂新鲜玉米粒钓鲤鱼。一切准备就绪,就等鱼儿咬钩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