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古希腊历史学家、《伯罗奔尼撒战争》的作者修昔底德斯出身于雅典的显贵家族。生活在雅典国家盛极而衰的历史时代。作为奴隶制国家统治阶级上层的一员,他无疑是雅典对外扩张战争的受益者。修氏的思想意识植根于奴隶制时代。作为一位忠诚的爱国者,凡是对雅典人有利的政策和措施他都衷心拥护,凡是不利于雅典人的他都极力反对。他撰写历史著作的指导思想自然也无法摆脱阶级的和时代的局限性。在充分肯定他的史学成就的同时.似乎也不应过于夸大他的“客观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2.
《伯罗奔尼撒战争》的作、古希腊历史学家修昔底德斯是一位忠诚的爱国,其思想意识植根于奴隶制时代。凡是对雅典人有利的他都表心拥护,凡是不利于雅典人的他都极力反对。他撰写历史作的指导思想自然也无法摆脱阶级的和时代的局限性。在充分肯定他的史学成就的同时,似乎也不应过于夸大他的“客观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3.
希波战争以后,以雅典为首的海上同盟和以斯巴达为首的伯罗奔尼撒同盟形成为古希腊的两个敌对阵营.雅典和斯巴达为争夺霸权,从公元前431年至404年进行了长期的战争,史称伯罗奔尼撒战争.关于这次战争的绝大部分史迹,有杰出的历史家修昔底德的著作《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传于后世.一修昔底德约生于公元前460年,父亲名叫奥洛罗斯,是雅典公民,他本人也是雅典公民.其家庭在色雷斯沿海地区拥有金矿开采权,大概属于富裕的贵族门第.修昔底德在雅典度过了青少年时代,受过良好的教育.伯罗奔尼撒战争的爆发,使他深受震  相似文献   

4.
修昔底德在其《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中展示了他的雅典情结,即以雅典作为其精神生活的焦点。荣格的情结理论为其雅典情结提供了理论依据,修昔底德的雅典情结表现为:对雅典民主政体颂扬和批判的双重感情。  相似文献   

5.
古典时代希腊人有关雅典民主的看法是矛盾的。部分政治家和雅典的普通公民如伯里克利、德莫斯提尼等认为,正是因为有了民主制度,雅典才强大和美丽,因此它是一种理想的政治制度。但从公元前5世纪末起,由于雅典在伯罗奔尼撒战争中的失败,民主制度缺点的暴露,哲学家、历史学家如柏拉图、修昔底德、色诺芬等开始从各个角度批评雅典的民主制度。雅典民主因此被看成是不断衰败、政治混乱、无法无天的暴民政治。  相似文献   

6.
修昔底德被认为对雅典民主抱有敌视态度,既由于他个人的身份和经历,更主要的是他在叙述雅典战败的过程中暗含了对民主政治的批评。修昔底德对于雅典民主的态度是复杂的,他意识到政体在不同时期由于环境条件变化会发生变异。他将民主政治下的雅典描绘成一位既勇于追求荣誉和功业,富于革新精神,但又充满欲望而走向失败的悲剧英雄。  相似文献   

7.
“修昔底德陷阱”是指一个大国的崛起必然会威胁到现存大国的利益,现存大国会遏制新兴大国,而新兴大国势必要冲出这种遏制,在这个过程中,战争在所难免。中国作为世界上的新兴大国,正在崛起之中,而美国是现存的大国,人们习惯性地将伯罗奔尼撒战争的逻辑“修昔底德陷阱”直接套用到中美关系之中。在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之中,中美如何避免“修昔底德陷阱”,成为了维护世界和平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即《雅典斯巴达战争史》.古希腊历史学家修昔底德著.共八卷.记述伯罗奔尼撒战争(前431一前404)的起因和经过;止于公元前411年(中断). 修昔底德是这次战争的目击者,书中试图探求某些历史事件的真相.取材丰富,叙事条贯,为继希罗多德《历史》(《希腊波  相似文献   

9.
古希腊历史学家修昔底德的名著《伯罗奔尼撒战争史》反映了他的战争观。在书中他提出了战争的哲学基础。指出争夺霸权是战争的原因;他阐述了战争与经济的关系,认为经济资源是进行战争的基本条件和后盾。他还领悟到政治斗争引发战争的逻辑过程,认识到战争能扭曲人性等。  相似文献   

10.
葬礼演说是古代希腊一个悠久的风俗与传统,在雅典表现尤其突出。在战事结束后,雅典城邦要为阵亡将士举行公共葬礼,并选出一位德高望重之人发表演说,赞扬死者,慰藉生者。修昔底德在其著作中记录了雅典民主政治领袖伯里克利的演说,柏拉图在其著作中则借苏格拉底之口虚构了伯里克利的情妇阿斯帕西亚的演说。两篇演说既有一定的联系,又深刻地打上了作者思想、时代的烙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