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王书君 《大众科技》2009,(1):176-177
文章分析了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及其成因,论述了学校体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促进作用以及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并提出了一些利用体育促进心理健康的方法和途径。认为学校体育能有效的调节学生心理矛盾,增进学生心理健康,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已成社会普遍重视和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运用体育学、保健学和心理学理论知识分析比较等方法,研究学校体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与效益,认为学校体育能有效的调节学生身心矛盾,增进学生心理健康,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相似文献   

3.
杨涛 《科教文汇》2010,(18):146-147
随着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现代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严重,不容忽视。本文从当前学生的心理现状、体育教学对学生心理健康的促进作用、如何通过学校的体育教学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等三个方面进行了探讨,以期可以促进该问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4.
娄钟 《科技广场》2004,(5):130-131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已经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高等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正越来越受到重视,如何利用体育教育来培养大学生的健康心理,成为广大高等院校体育教育工作者的重要课题.本文就此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已经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高等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正越来越受到重视,如何利用体育教育来培养大学生的健康心理,成为广大高等院校体育教育工作者的重要课题.本文就此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6.
钟楠 《科教文汇》2008,(36):195-195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已成为学生、家长、高校乃至社会普遍关心的问题。本文通过文献资料研究、专家访谈等研究方法,并运用体育学、社会学和心理学等学科的理论知识与研究成果,分析了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论述了学校体育课教学和校园体育文化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促进作用,提出高校体育应该进一步拓宽思路。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高校体育运动方面探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方法,并从体育教学和课外体育锻炼两方面论述了学校体育运动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促进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方法及途径。  相似文献   

8.
在体育教学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现代社会对人的心理素质要求的不断提高,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促进其人格的健康发展,使学生能迅速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显得尤为重要。重点论述了作为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中如何把握体育教学特点、体育教材中心理健康教育因素,运用恰当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高校体育运动方面探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方法,并从体育教学和课外体育锻炼两方面论述了学校体育运动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促进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方法及途径.  相似文献   

10.
朱志明 《科教文汇》2010,(36):148-148,208
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环节。体育教学由于课堂的特殊性,具备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诸多优势,要担当起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重任。本文从体育教学中进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意义入手,分析体育教学活动中学生心理问题的形成原因,探讨体育教学活动中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培养途径。  相似文献   

11.
阮秋容 《中国科技信息》2007,24(19):164-165
通过采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同时增设运动锻炼量的基本指标,对福建省部分医院护理人员心理健康水平及运动锻炼状况进行调查,对二者的关系进行研究。提出了目前福建省护理人员心理健康方面存在的问题,认为运动锻炼对于心理健康的作用只有在各种影响因素的密切关联中才能够发挥出来。  相似文献   

12.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调研及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对南京部分高校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及心理应激状况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体育人口)的比例为25.91%。心理应激过高,压力过大不利于身心健康。体育锻炼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应激水平。  相似文献   

13.
运动心理学的重要研究领域是竞技心理和锻炼心理。竞技心理的核心问题是追求卓越,即如何帮助运动员在高水平竞赛中通过心理调节获得优异运动成绩,并谋求长期的更好的自我发展;锻炼心理的核心问题是保持健康,即如何帮助人们参与锻炼活动,养成运动习惯,感受运动乐趣,以促进身心健康。本文介绍了运动心理学在运动知觉与决策、机能优化与简化、发挥失常与最佳状态、心理疲劳、心理训练、锻炼动机、锻炼心理效益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分析了通过体育活动提升人的生命质量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4.
高术华 《科教文汇》2013,(22):190-191
目前在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受到社会关注度越来越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也越来越引起重视。本文分析了当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的现状,并提出了解决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的措施。  相似文献   

15.
王思 《科教文汇》2014,(36):210-212
心理健康教育应伴随在学生学习的每一个阶段,而学生的心理问题在中学时期表现得尤为明显,所以应当更加重视对学生健康心理的培养。然而,目前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与真正达到促进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还存在一定的距离,本文简要介绍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概念,通过综合心理健康教育发展趋势的相关研究总结了心理健康教育的不足,对其今后的发展趋势提出了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6.
朱子珍 《科教文汇》2011,(24):99-99,116
高中阶段数学学习与初中阶段的数学学习相比,具有解题难度大、思维方法多、习题题量增加等特点,容易造成学生学习心理偏常、失调甚至心理障碍等挫折心理,它的形成是有一个发展过程的,只要及时以适当的形式进行辅导和帮助,即可矫正和排除。  相似文献   

17.
李志芬 《科教文汇》2011,(6):142-142,147
新一轮高中课程改革的今天,在体育与健康课《新课标》实施的过程中,针对现阶段高中女生的身心特点和体育爱好进行研究分析,并结合《新课标》的要求制定出相应的对策,让大部分女生都能乐学、善学。使其在运动中投入热情,身心得到锻炼,让体育与健康课成为她们强身健体的乐园,让教师轻松愉快地完成教学任务。  相似文献   

18.
陈士奇 《科教文汇》2013,(22):185-186
本文从心理学的角度对《道德经》第六十七章进行研究,探讨了三宝(或"德"、"朴"、"道")与个体心理健康的关系。区别于传统的西方心理健康体系的研究,突出东方文化中的和合的心理思想观。三宝的个体心理健康观能够在较大的程度上适应现时代人们对心理健康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李联钊 《科教文汇》2011,(13):152-153
课余体育锻炼的开展对于提高学生体质、增进身心健康具有积极的作用。鉴于当前学生体质下降的形势,对嘉兴市五所中学女生的课外体育开展状况进行了问卷调查,对调查结果作了统计与分析,并对调查中反映出来的一些主要问题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0.
王怡青 《大众科技》2014,(8):159-160
现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多,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也成为重要工作之一。但目前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存在一些问题,例如重视化程度不够、缺乏专业老师、指导形式单一等。针对这些问题,高校可以通过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体制建设,加强老师的专业提升,完善学生心理档案,注重校园文化建设等策略,来加强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从而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