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的距离而是我就站在你面前你却不知道我爱你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我就站在你面前你却不知道我爱你而是明明知道彼此相爱却不能说我爱你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彼此相爱却不能说我爱你而是明明无法抵挡这种思念却还得装作毫不在意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明明无法抵挡这种思念却还得装作毫不在意而是用一颗冷漠的心在你和爱你的人之间掘了一条无法跨越的沟渠名篇品读:这是一首在网上流传很广的小诗,据说被这首哀婉小诗感动的读者不下百万。有人说作者是泰戈尔,但一些研究印度文学的学者表示,没有见过这首诗,在…  相似文献   

2.
第一板块(激情导入,指导学法)师:同学们,请看大屏幕上这首诗——《明信片儿师生情》,猜猜是谁的大作?生:(从老师的神态上,学生猜出是王老师,异口同声地)王老师——师:对,这是我于2000年1月10日发表在《运城日报》上的一首诗作。同学们读一读,谁能说说这首诗的背景以及表达了一种什么情感?(学生情绪高涨。)生1:老师写这首诗肯定是元旦来临之际,收到学生的贺年卡有感而发。生2:从诗的最后一节能看出,这首诗表达了浓厚的师生情。师:很好,下面请同学们结合刚才对老师这首诗的认识和以前学习诗歌的经验,讨论如何理解一首诗歌。生1:朗读是理解诗歌…  相似文献   

3.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而是我就站在你面前你却不知道我爱你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我就站在你面前你却不知道我爱你而是明明知道彼此相爱却不能在一起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明明知道彼此相爱却不能在一起而是明明无法抵挡这股想念却还得故意装作丝毫没有把你放在心里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明明无法抵挡这股想念却还得故意装作丝毫没有把你放在心里而是用自己冷漠的心对爱你的人掘了一条无法跨越的沟渠【赏析】姚文红读这首诗令我潸然泪下,是的,有一种比生与死更遥远的距离,不是时间上的跨古今,也非空间上的囊括宇宙,而是一种最难…  相似文献   

4.
最近,在华文网站上,有这样一首诗风头一时无两,被它感动的人至少在百万之多.诗的全文如下: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 不是生与死 而是我就站在你面前你却不知道我爱你  相似文献   

5.
《枫桥夜泊》(苏教版三年级上册)写的是诗人夜间停船枫桥的所见所闻。如何让三年级的学生感受到诗中通过种种景物表现出来的"愁思"呢?我采用"读一悟一引"的方法帮助学生突破这一教学难点。一、读出画面,感知"愁"教学中,我将形式多样的诵读贯穿整堂课,并注意对这首诗的"情感""意境""画面"的把握,让学生带着不同的目标,一次次地充分朗读诗文,层层深入地理解诗意,体会诗人的情感。师:同学们,诗人张继站在枫桥边的小船上。夜幕笼罩下的枫桥别有一番景色,他把看到的、听到的都融进了诗句中。现在,请同学们闭上眼睛,仔细  相似文献   

6.
教学内容: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23课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想象“美”二、理解朗读,感受“美”1.假如有了神笔后,同学们想做的事很多很多。现在我们来读一读《假如》这首诗,看看诗中的小朋友最想做什么?2.学生自由读诗,画一画诗的节奏,讲一讲自己对诗的理解,议一议诗中的孩子想干什么?3.指导朗读:你喜欢哪一段,就读哪一段。第一段:①谁能读出“快活”来?②大家听后感到“快活”了么?那小树在冬天里又该怎样读呢?③谁能既读出“快活”又读出小树的“可怜”呢?(教师适时评价:你读得真棒,老师好像听见小树在叹息,又好像听到…  相似文献   

7.
例一:有位教师上《致女儿的信》,在拓展学习时,他说:爱情,古往今来,有多少人为之讴歌,为之赞叹。请大家例举一些表达爱情主题的古代诗词。有个学生站起来说: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教师再问:你知道这首诗的题目、作者吗?见学生无言,教师语重心长地说:记住,以后可要用心读书啊。  相似文献   

8.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而是我站在你面前你却不知道我爱你”,这是一位名人对爱情的感想。我已经忘记这句话出自哪里,但这句话的确说得很经典。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无非就是它在你面前你却不懂得去珍惜它。  相似文献   

9.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而是我在你的面前,你却不知道我爱你……"这是泰戈尔诗中的一句,我曾经是那样地喜欢这句诗,也一度以为,这句诗说出了生活的真谛,但是,我发现我错了。  相似文献   

10.
举措:收起你们的手机,拉近我们的距离我满怀期望地望着你,你心无旁骛地看着手机;我口干舌燥地讲解着"PPT"你用一块小小的屏幕把我屏蔽!曾经让你我如此亲密的三尺讲台如今却成了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这首高校教师"自嘲诗"看似调侃,却提醒人们:如今大学课堂上的"手机控"现象已经成了高校教育工作者不得不面对的既现实又普遍的问题。对此,苏州港大思培学院从本学期初便在全校范围内实  相似文献   

11.
正一、解题引领,以疑导究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共同来学习第15课——《青海高原一株柳》,请一位同学来读课题。师:我知道每一个同学都能正确地读出题目,这还不叫真正的会读。怎样才叫会读呢?你能从课题中读出这篇课文会写哪些内容?会具体写哪些内容吗?生:我读出这篇课文会写青海高原和一株柳两部分的内容,我认为会重点写一株柳,写青海高原是为了衬托一株柳。师:看来题目没有白读嘛!要想解决所有的问题,就要走进课文。【点评】"学贵有疑。"课前,把学生的疑问搜集并进行整理,以学生的问题为抓手,引导学生品读课题,  相似文献   

12.
距离     
泰戈尔有句诗: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离死别,而是我站在你面前,你却不知道我爱你……就单单这一句,就很好地阐释了远与近并不是用数字可以形容的,身体上隔得很近,但心灵之间的距离可能遥不可测。《大话西游》里,孙悟空用这句诗,把紫霞骗得神魂颠倒,不清楚这句诗将多少人的心拉近。它不仅可以形容爱情,也同样可以形容亲情。有许多孩子与自己的父母长辈们根本没什么话说。有一则广告拍得很好,是中国电信的广告片,内容是这样的:第一幅画面为两个星球,中间是几米的数字,有两个长箭头分别指着两个星球;第二幅画面为珠穆朗玛峰……最后一幅画…  相似文献   

13.
正[板块一]开门见山,揭题解题师: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第24课《古诗两首》中的第二首诗——(生读课题)师:诗题比较长,共有九个字,要读好它,停顿很重要,请再读一遍。生: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师:读了诗题,你知道了什么?生:这首诗是写早上走出净慈寺送别林子方的事。师:你从哪儿知道了这是在早上发生的事呢?生:晓就是早上的意思。师:理解非常准确,那么是谁走出净慈寺呢?  相似文献   

14.
在教师的引导下 ,学生学完了古诗《寻隐者不遇》。这时 ,教师在屏幕上出示了一道练习题 :我会  这道诗(1 )读  (2 )背  (3 )默写  (4 )画  (5 )表演(题目一出 ,课堂上顿时活跃起来。几分钟后 ,同学们跃跃欲试 )生 :我会背这首诗。(这位学生摇头晃脑地背诵并读出了古诗的节奏和语气 )师 :背得好 !读出了诗人由希望到失望 ,在失望中又萌生一线希望 ,最后惘然若失的感情变化。评 :让学生评价读得怎样 ,效果会不会更好些 ?生 :我会默写这首诗师 :把你写的给大家看看。(教师利用实物投影仪在屏幕上展示 ,结果这位学生把“遇”写成了“偶”…  相似文献   

15.
【教学片断】师:(板书课题)谁来说说,怎样读这首诗的题目?生:要注意停顿和重音。师:说得好。请你上黑板标出停顿和重音。(生标注: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全班齐读)师:文有文眼,题有题眼,题目中最关键的一个词就是题眼。谁来说说诗题中哪个词最关键?  相似文献   

16.
王玉强 《山东教育》2012,(29):47-49
师:同学们好!今天我和大家一起来上一节作文课——如何把别人的材料转化成自己的作文材料(板书)。我先问问,你平时在写作文的时候是怎么把别人的材料转化成自己的作文材料的?生:运用事例师:好,这节课我来教同学们一种转化的方法。请同学们读读我写的一首诗《好一位韩文公》,大家读一读:好一位韩文公,你还在践行道的承诺《论佛骨表》啊,你是用区区生命,完成了一次道德的薪火递接;退鳄鱼,风中那座功德碑,  相似文献   

17.
六年制第八册8课《宿新市徐公店》是一首描绘春天景色的古诗,课后习题要求学生根据这首诗想象出一幅图画来。在学习理解诗句以后,老师并没有急于要求学生画画,而是引导他们展开了讨论——师:同学们,你们学习完这首古诗以后,头脑中一定出现了一幅图画。现在请你们讲一讲,你头脑中的图画上都有些什么?生:有一座房子,房子前用竹竿挑着一面布帘,  相似文献   

18.
一、读悟比较,发现韵律美师:自开展诗文背诵大赛活动以来,很多同学都积累了一首首脍炙人口的好诗,谁能给大家背诵自己最喜欢的一首诗?众生背诵《早发白帝城》、《从军行》、《竹枝词》、《饮湖上初晴后雨》……师:同学们积累得真多,背诵得趣味盎然;看来大家都很喜欢学习古诗。今天我们要新接触与古诗体裁相似的词。(板书)(投影仪出示全词)(师配古筝曲范读全词)师:大家都沉浸在词的美妙意境中了!想来读一读吗?(生自由多遍地诵读词,随后指名朗读)师:同学们读得多投入啊!读着这首词,你发现在题目、语言形式上,词与诗有什么不同吗?生1:诗只有一…  相似文献   

19.
《辅导员》2013,(17):42
编者按:《尼斯湖水怪之谜》《战争狂人希特勒》《克隆术》《笔迹与性格》《走进福尔摩斯》《舌尖上的世界》《外星人造访地球》《你不知道的各国国旗知识》《细菌真面目》……看了这些题目,同学们一定想知道这些是什么吧?告诉你,原来这些都是河北省石家庄外国语小学的同学们在学校的"星光讲坛"上,原创并进行演讲的题目,通过演讲,他们把读书后收获的知识和感受分享给同学们,他们与书有着怎样的不解之缘呢?让我们一起来听听他们的"我与书的故事"。  相似文献   

20.
一、音乐导入,感知相同(一)师:(上课伊始,播放古琴曲《送别》)同学们听了这首曲子有什么感受?想到了什么?(离别、伤感、依依惜别……)是呀,世间最珍贵的是朋友间的友情,最难舍的是"别情"。古时由于道路崎岖难行,交通工具落后,朋友一别动辄多年,再会无期。所以临别时,不光是备酒饯行,折柳相送,还常常写诗送给行者。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李白和王维这两位诗人的离别情境,一同见证一对好朋友的深厚友谊。(二)播放伴奏曲《送别》,请学生朗读两首古诗,同时纠正读音。(三)师:(出示两首诗)既然都是送别诗,你认为这两首诗有哪些相同之处呢?读后交流。预设一:诗题的形式相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