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在阅读教学中,阅读期待是指教师通过悬念设计、情境创设,激起学生阅读的欲望,对文本产生的一种期待心理和期待视野。阅读期待是一种迫切求知的心理状态,是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  相似文献   

2.
阅读期待是新课标提出的重要内容。阅读期待对于学生阅读兴趣、探究兴趣的激发有着明显的助推作用。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激活学生的阅读期待,用爱心去唤醒、用新知去撞击、用范读去感染,从而引导学生深入阅读。  相似文献   

3.
王强善 《教学随笔》2013,(20):12+17
阅读期待是一种迫切求知的心理状态。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通过不同的途径引发学生的阅读期待,并利用阅读期待,保持学生的阅读兴趣,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提高阅读教学效益。  相似文献   

4.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这明确指出了“阅读期待”在阅读教学中的重要性。教学中若能很好地运用“阅读期待”,阅读教学就会在课改中更添光彩。那么,在阅读教学中如何让学生不断产生新的期待,以提高阅读教学的质量呢?笔者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尝试和探索,吸取了优秀教师的精华,总结了一些经验。  相似文献   

5.
潘存红 《甘肃教育》2014,(14):100-100
正《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阅读"期待"是一种迫切求知的心理状态,是通过悬念的制造、情境的创设,激起学生体验的欲望和探究的欲望。笔者在多年的实践中,真切地体会到阅读"期待"在阅读教学中起着无法取代的作用。那么,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如何运用阅读"期待"来提高阅读质量呢?  相似文献   

6.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注重诱发和运用阅读期待,让语文课堂更精彩。  相似文献   

7.
<正>从阅读心理看,阅读是期待产生、期待实现,同时又产生新的期待这样一个不断推进的心理矛盾运动过程。学生从接受课文的第一个信息(比如见到标题)时,他们的阅读思维活动就自动开启了。他们要对这个信息进行询问,作出猜测,产生期待。正是这种询问、猜测、期待,成为阅读活动得以自主、自由进行的内驱力。那么,如何在阅读教学中运用"阅读期待"来提高阅读质量呢?  相似文献   

8.
<正>阅读期待是一种迫切求知的心理状态。是通过悬念的制造,情境的创设,激起学生体验的欲望和探究的欲望。从阅读功能看,阅读是搜集、筛选、发现信息的过程;从阅读心理看,阅读是期待产生,期待实现,同时又产生新的期待这样一个不断推进的心理矛盾运动过程。在学生拥有主体地位的阅读活动中,学生从接受到读物的第一个信息时,他的阅读思维活动就自动开启了。他要对这个信息进行询问,作出猜测,产生期待。正是这种询问、猜测、期待,成为阅读活动得以自主、自由进行的内驱力。那么,如何在阅读教学中运用"阅读期待"来提高阅读质量呢?  相似文献   

9.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阅读期待,是学生对阅读活动所抱的期望,等待从阅读材料和阅读过程中有所  相似文献   

10.
<正>《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学生的"阅读期待",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阅读能否深入。因此,要提倡多读书、读好书,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增加学生阅读量,提高阅读品味。在平时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我尝试着充分激发和运用"阅读期待"来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那么,如何在课堂上运用"阅读期待",使"阅读期待"发挥作用呢?笔者的体会是:一、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地,知识的种子就播种在这土壤里。成功的课堂教学,不仅要教学生掌握所学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  相似文献   

11.
在阅读教学中,学生的阅读是否主动、深入,跟学生的阅读期待有着极大的关系。因此,在阅读教学时,教师要采用创设情境、制造悬念、灵活调控等方法,使学生愿意主动地进入阅读情境之中,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增强学生探究的欲望,丰富学生的阅读视野,提高阅读的效率。  相似文献   

12.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注重诱发和运用阅读期待,让语文课堂更精彩。  相似文献   

13.
在阅读指导课中,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阅读期待,关注学生的阅读起点,让学生带着期待,带着方法,走进经典故事,实现学生语言与精神的积极生长。  相似文献   

14.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要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阅读期待”.是读者阅读之前内心对文本所预想的情景和所包含的期望。在教学中.我们经常无奈地看到:开学刚分新书.  相似文献   

15.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要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标准中所提出的"阅读期待",源自于接受美学,是指阅读之始的一种"蓄势""愤悱"的心理状态.阅读期待下的阅读不是机械地接纳文本,而是阅读者充分依据自己独特的理解、体验、意愿等期待视野,对阅读材料进行能动的重塑和再创造,体现一种个性化思维的灵动的过程.那么,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利用好"期待",有效地绽放学生灵动的火花呢?  相似文献   

16.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所谓“阅读期待”就是一种迫切求知的心理状态,是教师通过制造悬念,创设睛境,引发学生学习体验和探究的过程。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运用阅读期待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发展学生的语言,提升阅读的品质,从而点亮语文课堂。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就阅读期待在教学中的具体运用谈谈自己的体会。  相似文献   

17.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要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所谓阅读期待,是指一种迫切求知的心理状态,是学生在阅读文本之前就已经存在的探求未知的渴望。它既是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基础,又是阅读教学得以有效开展的基础。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引发学生的阅读期待,以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从而实现阅读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相似文献   

18.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要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阅读期待"是一种迫切求知的心理状态,是通过悬念的制造,情境的创设,激起学生体验的欲望和探究的欲望。本文谈一下如何在阅读教学中运用"阅读期待"来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所谓期待视野,是指读者在阅读前便存在和具备的一种条件,它是一种先于阅读活动的阅读者心理反应模式。一方面可以表现为阅读的要求,这是一种工作的、学习的、生活的需求驱使读者去寻找和选择读物;另一方面,期待视野又是一种阅读标尺,它往往预控着阅读智力活动的基本走向,影响着阅读判断的质量。因此,要提高阅读质量,就必须利用阅读期待,关注学生阅读的期待视野,让学生带着积极的期待视野进入阅读,主动地参与在阅读活动过程中,使阅读有所感、有所悟、有所得,达到理想效果。一、关注学生阅读的期待视野符合汉字认知规律汉字认知既是人们的一种…  相似文献   

20.
<正>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现象:很多教师都重视"三分钟"的精彩,即在导入新课时变着花样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却忽略了在初读后他们是否还具有强烈的阅读期待。学生一旦了解课文内容后,"期待"就消失了,渐渐失去了预习、初读时的兴趣,阅读就如一杯白开水,索然无味。所以,教师要在不同的环节中及时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带给他们新的"期待"。有了这种"期待",阅读才会是一壶好茶,越品越有味。那教师该如何运用阅读期待来提高阅读质量呢?一、在自读中享受阅读的乐趣,产生期待心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