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全国新闻核心期刊·河南日报报业集团主办关注新闻·追踪热点·传递信息·普及知识《新闻爱好者》:新闻界人士研讨新闻、交流经验的园地《新闻爱好者》:业余通讯员开阔眼界、自学成才的助手《新闻爱好者》:青少年学生丰富知识、学习写作的益友《新闻爱好者》:企业界人士搜集信息、展示形象的窗口《新闻爱好者》:企业界人士搜集信息、展示形象的窗口2002年《新闻爱好者》杂志将进一步充实内容———大开本、大容量、大气派新栏目、新内容、新视野更实在、更实用、更实惠2002年本刊征订工作已经开始,欢迎新老读者到当地邮局(所…  相似文献   

2.
打开今年第7期《新闻爱好者》,看到《学海苦舟——记洛阳人民广播电台记者王建国》一文,我感情的心弦再一次被重重拨动了:人们也许只为他自学成才的事迹所感动,却不知他热情扶植年轻的新闻爱好者的感人事迹。和王老师相识是在1991年,洛阳师专的新闻讲座上。当时,我正在校团委通讯组搞宣传工作。他热情鼓励我和另外几位“新闻迷”多写稿,有什么  相似文献   

3.
郝雨 《今传媒》2006,(4):15-16
几年前,关于新闻是否“用事实说话”的问题,以及“用事实说话”是不是新闻写作规律的问题,曾经在学术上引起了一场争议。这最早是由尹连根博士发起的。2001年,他在《新闻传播》上发表文章,提出“用事实说话”不是新闻写作规律的观点;接着,《新闻界》刊载了季为民的文章,呼应尹连根的观点;此后,陈力丹又在《采·写·编》上发表了题为《用事实说话是宣传方法而不是新闻写作的规律》的文章,从更高的层次对这一问题进行了论述。到2003年,《新闻记者》、《新闻爱好者》等杂志还连续发表争鸣文章,前者如何光珽的《论“用事实说话”》,后者如李时新…  相似文献   

4.
沂揖陈王王维达濒瑛马陆杨 第一期面向实际,反映实际,指导实际为培养新闻人才贡献力量笔谈打好基础着眼点在哪里按照新闻工作的规律培养学生一点希望从招聘编辑记者谈起论新闻漫谈新闻和新闻评论谈采访之道新闻采访学是一门独立的应用科学·新闻学讲座·一个被“遗漏”了的列宁思想 —列宁如何坚持“少宣传个人”的原则一张报纸是怎样诞生的传学浅谈什么是新闻陈名记者范长江是怎样采访的意大利女记者法拉奇徐中伟·新闻写作·新闻体裁杂议新闻评介.从“真”新闻说起原稿的题目就是《人》 —从高尔基的人物特写《列宁》说起西方新闻写作中的…  相似文献   

5.
今年2月18日,《人民日报·华东新闻》报道了一位新闻记者因为一篇批评报道而被迫离开了新闻工作岗位。他是江西《乐平报》摄影记者詹晓东。1999年1月,他在《人民日报·华东新闻》上用笔名“农笋”发表新闻照片,以《公开聚赌,学童上阵》为题,对乐平市高家镇成万人聚赌、还有学龄儿童参与的情况进行曝光,招致了本地领导的不满。有关领导把他叫去,拍着桌子责问他:“詹晓东,你为什么曝  相似文献   

6.
对代为征订《新闻爱好者》,我的确费了不少口舌。我们这里公安宣传起步较晚,尤其是不少基层单位对宣传工作还不很重视。但是我乐意这样做。为使我局的30多名业余通讯员人手一册《新闻爱好者》,我跑遍了全县20多个派出所和局直机关各单位.找负责同志谈公安宣传工作的重要性,介绍《新闻爱好者》的出版、发行情况和各地对刊物的反映,并拿出样本供他们参阅,使这些长年战斗在第一线的老公安们对贵刊发生了兴趣。有的派出所一下子订好几本,甚至人手一册;有位所长想一下子订几年的《新闻爱好者》;县局办公室把《新闻爱好者》和《人民公安》、《河南公安》做为三大主要学习刊物,要求各所经常组织学习。目前,我仍在为扩大刊物的发行而“游说”着,力争再发  相似文献   

7.
通讯员园地     
《新闻爱好者》2004,(2):28-29
·人物·“雷锋老师”与摄影□张成山他的名字和一位闻名中外的英雄的名字相同,他是从唐河县教体局退休的老教师———雷锋。熟悉他的人说:“雷锋老师不愧叫雷锋。”几十年来,他以英雄雷锋为榜样,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多次被评为“模范教师”和“教育战线先进工作者”。雷锋老师今年68岁,他在辛勤执教的40年中,利用业余时间,笔耕不辍,相机不停,先后在《农民日报》、《河南日报》等数十家报刊上发表新闻稿件和新闻照片1800多篇(幅)。雷锋老师自幼就叫雷锋。他幼年时与一家照相馆为邻,久而久之,对摄影产生了感情。1956年,他参加教育工作后,每月…  相似文献   

8.
在商水县练集镇,闫治凯、闫永生父子俩竞赛写新闻并同登领奖台的事迹,被人们传为美谈。今年53岁的闫治凯,是一名普通的乡村医生,人称“老新闻迷”。1986年他开始从事新闻报道工作。16年来,无论盛夏酷暑,还是三九寒冬,从未间断过。功夫不负有心人。他采写的《热心宣传用电知识的人》被《中国电力报》、《河南电力报》刊登,并被评为全国好新闻优秀奖。1990年他撰写的《行医途中拾新闻》、《闫治火全家受表彰》分别在《新闻爱好者》上发表。16年来他先后在省、市、县报刊和电台发稿1800余篇,图片20多幅,连年被市…  相似文献   

9.
以严肃新闻娱乐化报道著称的当今美国身价最高女主播凯蒂·库里克(Katie Couric),最近被美国多家媒体“娱乐”了一回。她的一张宣传照被揭用PHOTOSHOP“减了肥”,美联社和《纽约邮报》等众多媒体纷纷对此大肆报道。假照片风波1957年1月7日出生,年近半百的凯蒂·库里克在美国可谓家喻户晓。她主播的全国广播公司(NBC)早间电视新闻栏目《今日》(Today)多年来在美国深受欢迎,收视率雄居同类节目榜首。最近,更由于年薪已达1500万美元的她毅然“跳槽”,坐上前不久离职的丹·拉瑟的“宝座”,担任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晚间新闻主持人及“…  相似文献   

10.
“象把大山搬开、让尼罗河改道那样,萨达特总统把海卡尔从他那《金字塔报》大厦的宝座上拉下了马,将他作为共和国宫里的一位新闻顾问而束之高阁。”这是13年前萨达特解除海卡尔《金字塔报》主编和金字塔出版公司董事长职务,改而任命他为总统新闻顾问后,黎巴嫩《事件》周刊主编萨利姆·劳齐发表的评述中的一段话。海卡尔被迫离开《金字塔报》,不仅轰动了阿拉伯世界,也在国际新闻界引起了强烈反响。《泰晤士报》为此发表的一篇社论说,“除了萨达特总统本人辞职以外,他对他的班底作出的任何改变都不可能比解除海卡尔的《金字塔报》主编职务更引人注目。”许多新闻机构纷纷刊发报道和评论,它们对海卡尔的称呼,使用了“埃及头号主编”、“金字塔之王”、“20年来埃及最有势力的政治物之一”等等……的确,海卡尔不仅是个出色的新闻记者,而且是位显赫的政治活动家。穆罕默德·哈桑宁·海卡尔出生于1923年,毕业于开罗大学新闻系。他从19岁起正式从事新闻工作,很快就显露出非凡的才干,先后在《埃及新闻报》《最后一点钟》和《鲁兹·优素福》等报刊任职。1957年,纳赛尔总统任命海卡尔担任《金字塔报》主  相似文献   

11.
本刊讯:2002年4月30日出版的《中华新闻报·媒介经济》专刊,以一个整版篇幅转载了《新闻爱好者》今年第期“聚焦财经媒体”的三篇文章。由河南日报报业集团主办的《新闻爱好者》杂志属全国新闻核心期刊。近年来,《新闻爱好者》杂志注重策划,强化精品意识,编发的许多文章,经常被多家报刊转载。“聚焦财经媒体”的三篇文章是经过编辑部精心策划并认真组稿编辑的。加入WTO后,国内财经媒体迅速崛起并成为传媒界的一个热点话题。该刊编辑对此现象关注了很长时间,同时对陆续收到这方面的一些稿件作了综合分析,精心策划,进行组…  相似文献   

12.
<正>近年来一种新的新闻报道形式——“精确新闻”在报刊上渐渐流行起来。目前,国内已有几十家报刊在自己的专版或专刊上刊载精确新闻报道,如《中国信息报》的“统计新闻”、《光明日报》的“图表新闻”、《解放日报》的“百分比新闻”等, 许多报刊还专门开设了精确新闻专栏,如《中国青年报》的《调查·观察》专栏、《文汇报》的《文汇财经·商业街区》专版之《新闻来自数据数据产生新闻》专栏等。《北京青年报》除了  相似文献   

13.
我是一个“新闻迷”。几年前,我就从报纸上看到了《新闻爱好者》创刊的消息,心里一直默默地“爱恋”着她,总想得到她。1988年一个偶然的机会,我从一个亲戚的破书堆里拣到了1988年第一期《新闻爱好者》,一看便被她吸引住了,仿佛干涸的土地遇上了甘霖,爱不释手。遗憾的是就此后再也没有见到新的她。我村距县城50里,离周口市10余里。我几乎每  相似文献   

14.
记得鲁迅先生曾经说过,他写文章,往往是“信手拈来,涉笔成趣”,即围绕着文章的主题不拘一格地选用合适的材料,“嘻笑怒骂,皆成文章”。鲁迅先生的这个经验能否用在新闻写作上呢?回答是肯定的。如若不信,请读全文译在下面的美联社新闻背景专稿《马可·波罗桥——历史的见证》,由于马可·波罗的介绍,卢沟桥蜚声欧洲。有些外国人仍习惯地把它称作“马可·波罗桥”。1987年6月26日,中日政府成员会议在北京开幕;当天,美联社播发了这篇新闻背景专稿。新闻背景专稿,顾名思义,是记者为介绍重大新闻事件背景而专门编写的稿件,按照惯例,记者只需把有关情况讲清楚便可以交差了,因此,一般地说,新闻背景专稿不太讲究可读性。而《见证》一稿的作者却不然,他  相似文献   

15.
我是一名基层通讯员,在乡镇从事新闻报道工作已经10多年了。历届领导重视宣传工作,关心支持《新闻爱好者》的征订与发行,给我们通讯员每年都订阅了《新闻爱好者》。我从第一次阅读《新闻爱好者》开始就喜欢上她了,和她结下了不解之缘,是她改变了我的命运,也是她使我走上成功之路,使我由一名农民通讯员转正为乡政府的一名国家干部。在这里,我代表广大基层通讯员由衷地道一声:谢谢你,《新闻爱好者》。《新闻爱好者》知识性强,内容丰富多彩,每个栏目都适合通讯员的口味,真可谓“知识库”。她给新闻工作者开阔了视野,开阔了心胸,增长了知识,工作…  相似文献   

16.
时尚人物     
《中国新闻周刊》2004,(24):72-72
迈克尔·摩尔:筹拍“虐囚事件” 《华氏911》的导演迈克尔·摩尔对美国媒体宣布,手头拥有大量的有关伊拉克虐囚事件的画面和资料,并有计划将其拍摄成纪录片。迈克尔透露,早在比阿布格莱布监狱爆出虐囚事件新闻还要早数个月,他就获得这些一手资料,但当时,迈克尔选择了沉默,因为他不想被他不信任的美国媒体所利用。 凭借《耶稣受难记》而声名大噪的梅尔·吉布森表示,有意加盟拍摄这部将引起更大争议的影片。 惠特尼·休斯顿:获终身成就奖 国际流行乐坛“天后”、美国著名女歌手惠特尼·休斯顿,刚刚在德国汉堡举行的“女性世界”颁奖典礼上…  相似文献   

17.
炮火纷飞的美伊战争之外,还有一场看不见炮火的战争在激烈进行,这便是“新闻战”。同真刀真枪的战争要付代价一样,“新闻战”也在付出代价。代价之一,便是美国大牌记者彼得·阿内特的被炒鱿鱼。阿内特是美国著名的战地记者,曾在越战和第一次海湾战争中做过卓越的新闻报道工作,并曾获普利策奖。就是这位大牌记者,在此次美伊战争中,因为实话实说,被美国全国广播公司(NBC)和《国家地理杂志》同时宣布“解除合约”。被“修理”的不止一个彼得·阿内特。随美军采访的美国记者菲尔·斯麦克被美军赶出了伊拉克,原因是他的战地报道太具体,“危害了…  相似文献   

18.
社旗县教委主任杜广浩、教工委书记穆兰东同志,在完成教育系统2000年党报党刊征订任务的同时,非常重视全国新闻核心期刊《新闻爱好者》的征订工作,给予了大力支持,大开了绿灯。穆兰东书记在百忙中,于9月16日亲笔给全县相关学校领导写了一封公开信。他建议全县教育系统的通讯组和通讯员同志,均应订阅《新闻爱好者》杂志,以便多写出精品文章,把全县教育系统的新闻宣传工作搞得好上加好,推进素质教育的全面提  相似文献   

19.
“新闻可能是美国最畅销的产品”,麦修·阿诺德在他的《新闻写作是急就文学》一文中这么说。此文载于1980年美国纽约牛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美国受欢迎的文章》一书,为介绍一些新闻作品而作。据阿诺德估计,现在美国虽有广播与电视不取分文而迅速传播新闻,仍有5800万人愿意花钱买报看,供给这个广大市场的有大大小小报刊二万三千家。  相似文献   

20.
我如愿以偿     
我在童年时代就非常向往在报刊上发表文章,如今终于如愿以偿。这应当感谢《新闻爱好者》这位老师! 记得我刚开始从事写稿子时,曾走了许多弯路,稿子写了上百篇,篇篇被“枪毙”,灯没少点,闲话未少听,还是未有成效。于是,我找到高中时期的语文教师刘其义请教。刘老师听完我的苦楚,哈哈一笑说道:我给你推荐一位最好的老师,它是《新闻爱好者》!别小看它,它培养了很多新闻写作能手。我将信将疑,立即补订了一份《新闻爱好者》。嘿、栏目挺丰富哩——新闻写作入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