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发行者抓住读者心理的“窍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报刊经营者采用什么样的心理状态来发行报刊,读者采用什么样的心理状态购买报刊、阅读报刊。这是两种不同的心理需求,只有实现了这两种心理需求的和谐,才能真正搞好报刊经营。[编者按]  相似文献   

2.
报纸版面设计是一门艺术,报纸出来的产品必须以读者为本,既要好看,又要好读。现在是厚报时代,彩报时代,对办报人来说,提高报纸的有效信息量,同时降低读者获得这些信息所付出的成本,是吸引读者的关键。而读者读报的成本,既包括购买报纸的经济支出和购买的方便性,也包括读者阅读报纸的时间支出和阅读的轻松愉悦性。因此,从版面编排着手,尽量帮助读者减少读报时间而得到信息与精神的满足,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3.
报纸的内容与版面设计是一门艺术,好的内容需要好的形式来体现,二者相辅相成。对办报人来说,提高报纸的有效信息量,同时降低读者获得这些信息所付出的成本,是吸引读者的关键。而读者读报的成本,既包括购买报纸的经济支出和购买的方便性,也包括读者阅读报纸的时间支出和阅读的轻松愉悦性。因此,从版面内容及形式编排着手,尽量帮助读者减少读报时间而得到信息与精神的满足,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4.
曹鹏 《新闻实践》2005,(11):16-18
本文就报刊读者的消费行为展开讨论,分析读者怎么消费报刊这种商品,包括读者消费心理、阅读方式、阅读时间、阅读环境、阅读规律等等。集中谈两个主要方面的问题,一个是购买行为,一个是阅读行为,另外略谈第三个方面,也就是读者对报刊的使用行为。 对每位办报办刊的决策者来说,重视报刊读者消费行为的研究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5.
对上海徐汇、闸北和奉贤区的报刊读者购阅行为调查,包括购买、订阅报刊的动机,获得报刊的主要方式,订阅报刊途径,订阅、购买报刊状况,购买报刊途径,购买报刊时间,购阅报刊资金投入,当年用于报刊的开支与去年比较情况,最喜欢的本地、外地报刊,喜欢外地报刊的原因,对发行渠道满意程度,报刊购买方便程度,报刊发行渠道存在的问题,党报购阅状况,对报刊促销方式的评价,对免费报刊的内容需求等内容。调查表明三个城区读者订阅、购买及阅读报刊的动机和行为不尽相同,需求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报亭仍然是读者获得报刊的主要渠道,网络订阅方式开始萌芽;读者对党报和晚报的选择具有明显的地域倾向性;读者对免费新闻信息类报刊有着较大的需求。本文提出发展和繁荣上海报刊发行业应该采取差异化的报刊发行策略,重视报亭的零售终端作用,建立长三角报刊市场共赢机制,改进党报党刊的销售策略,积极构建网络订阅平台,开拓免费新闻信息类报刊市场。  相似文献   

6.
党报党刊的读者意识我们办报、办刊的目的就是给读者看的,报刊只有通过读者阅读这道程序才能真正发挥作用。党报、党刊更是如此。所以我们这些办报、办刊的人首先要有读者意识,要注意读者是否关心、是否阅读我们的报刊。不考虑读者因素,关着门,仰着头,闭着眼,一门...  相似文献   

7.
论文运用“报刊阅读史”视角,从微观叙事立场考察百年来在一定文化裹挟下共享着相似模式、又因个人所处时空环境和时代使命不同而呈现千姿万态的青年读者的报刊阅读审美变迁。在调研和访谈的基础上,论文分析高校学子面向报刊阅读的媒介接受、满足形态、实然困境与情怀本色,深入探究作为信息有生力量的高校图书馆,如何在优化情报服务链、创设微阵地、借力趣缘群体、呵护纸媒等路径中使青年学子超越“个人空间”而进入到“公共空间”,通过价值引领,公共情怀、人文情怀和家国情怀的涵育,助力其成长成才。  相似文献   

8.
人对书刊(除了课本等少数例外)等精神产品的需要,和对粮食、牙膏等等生活必需品的需要很不一样,存在着非常大的申缩性。一般读者对很多书刊的需要,往往是在见到宣传介绍、看到书刊以后才萌发的;常常是见到介绍、看到书刊以后,才会引起阅读的兴趣,才会感到其中的一部分适合自己的需要,才会摸出钱来购买。如果见不到宣传介绍或看不到书刊,就无所谓“兴趣”、“需要”,谈不上要买不要买。一般读者袋袋里的钱,可以被吸引来购买他们有兴趣阅读  相似文献   

9.
“看报先看题”,一般是指看标题所揭示的内容,而标题的形象——字体造型艺术,则首先对读者的视觉是否产生美感起作用。现在报纸印刷用的标题字,常见的约十种左右,其中,除了原有的宋体、楷体、黑体和其它字体外,几乎一半都属“牟体”(长形或扁形的)。这种为各地报刊乐意采用的“牟体”标题字,就是甘肃日报美术编辑牟紫东同志创写  相似文献   

10.
《今传媒》1995,(6)
报刊审读与阅读报刊叶子报刊审读离不开阅读,阅读是审读的基础。首先要当好一个读者,“钻进去”认真读,然后再“跳出来”审。但是,报刊审读又不同于阅读,二者的区别王要表现在下列方面:关于“读”的目的。阅读报刊是为了获取知识,了解信息,抑或为了了消遣。阅读完...  相似文献   

11.
张永强 《新闻窗》2012,(5):69-70
近年来,新闻出版总署加大了对期刊编校质量的管理,从每年对有关报刊检查的结果来看,报刊的编校质量堪忧,尤其是新闻类稿件中的差错现象令人触目惊心,读者戏称为“无错不成刊”。这些稿件中的差错是纷繁复杂,既有文字性差错、技术性差错,也有政治性差错、知识性差错等等。这些差错中的显性差错一般比较容易辨识,而隐性差错似是而非,辩识难度相对要大。  相似文献   

12.
印制和发行中的读者意识在书稿发排、印制前,应根据读者的阅读兴趣、购买能力等因素,综合考虑排版、开本、用纸、印刷、装帧等的形式或档次。例如广东科技出版社出版的《皮肤性病学》一书,既出了主要面向在校学生使用的“教材版”,又出了供社会读者阅读的“社会版”,...  相似文献   

13.
副刊作为“报屁股”的编辑理念显然已经过时,因为随着人们对报刊阅读诉求点的变化,读者不仅是纯粹被动阅读的客体对象,而更是主体化的参与对象;报刊的风格也逐渐由意识形态化的“硬性”位移于满足读者生活诉求需要的“软性”。“副刊”为报刊“最温柔的部分”已经由配角变成了挑大梁的主角儿。《大河报》“茶坊”版自诞生之日起就以自己明晰的定位、平民化的视角、朴素温馨的风格成为《大河报》诸多栏目中一朵亮丽的奇葩、一个耀眼的星座,  相似文献   

14.
1990年代以来,大众传媒和商业意识的崛起,彻底瓦解了传统的读者群,阅读成为一个分化的小部落行为,阅读趣味也发生了巨大的分裂。强大的大众传媒力量构建了一个权利的话语体系,读者的阅读行为也被纳入到这一强大的媒介话语的生产结构之中。在以电视传媒为代表的大众文化日益渗透的影响下,受众的阅读心理呈现出一种娱乐化的特征,读者的阶层呈现全面的分化。在电视的强大影响下,阅读开始以家庭或小群体为单位,随着电视的指针而选择同一种阅读类型。当影视文化建构起的消费主义意识形态深刻地引导着受众的消费——购买影视图书的时候,读者就成为马尔库塞所说的“单向度的人”.  相似文献   

15.
少儿报刊群众工作的特点蔡佩霞,陈武鹰少儿报刊的群众通联工作,在少儿报刊工作中占据看极其重要的位置,是因为它所服务的对象与成人报刊不同。少儿报刊的依靠对象除了少年儿童本身外,还有老师、家长等成年人。为什么呢?这要从少年儿童的年龄特点来看。少儿报刊的读者...  相似文献   

16.
版式美在报刊编辑美学中是最直观的审美范畴。版式设计的审美趋向、审美意识、审美取向等诸多因素都影响着报刊作为传播主体时的内容能否更好地吸引读者,提升读者在接收信息和阅读时的美感享受。版式设计得清新、灵活、美感强烈,能与报刊的内容构成有机整体.就能吸引读者“眼球”,让他有非读下去不可的趋美欲望。  相似文献   

17.
数字时代的到来,对传统媒体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在出版界,报刊受到的影响相对较大,许多都市报不复当年荣光,大多是老龄读者订阅;期刊界,各类期刊的最高发行量几乎都成历史记录.图书行业影响相对较小,但碎片化的阅读也挤占了深度阅读时间,除了教材教辅,其他类型的图书销量也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18.
无错不成书,无错不成报,这是读者多年来对新闻出版物的一种评价。你说冤枉吗?我们这些“生产”书报刊的“老总”们,心里最清楚:读者的评说是公正的。有错与无错,是辩证的统一。从宏观角度看问题,很难要求一部书,一张报,一丁点儿差错没有,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说,有错是绝对的,无错是相对的。但是,担负着生产精神产品的报刊社,可不能用“差错难免论”来搪塞读者,宽慰自己。眼下的事实是,读者——“上帝”一面在强烈呼吁报刊上消灭差错,为他们提供优质精神食粮,而另一方面天天“生产”书  相似文献   

19.
“顾客是上帝”,这是商界颇有影响的口号。现在,报刊界也流行着一种提法:“满足读者需求”。办报刊,是给读者看的,必须充分考虑读者的需求,否则便无法在读者中立足、在群众中生根。但是,“满足读者需求”这一提法,由于过于简单和抽象,有时也会成为“迎合读者需求”的别名。而“迎合”,在当前,已经成为一些报刊,尤其是充斥街头的不健康小报和刊物的一种倾向。因此,对“满足读者需求”作一点辨析,也许是有益的。读者需求,有正  相似文献   

20.
随着报纸营销时代的来临,报业掀起一股版面编排的视觉冲击热潮。头版是报纸的“脸面”,对建立报纸的封面识别系统至关重要,头版是否精彩直接影响着读者对报纸的判断和购买欲,头版“抢眼”会产生积极的“封面效应”,“抢”走读者的注意力,激发读者的阅读欲和购买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