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高职工程专业教育教学体系的构建应以工程素质和专业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为主线,把实践教学放在突出重要的地位.在培养途径上要按照"实践-理论-实践"的路子,突出能力培养.在教学体系的构建上要注意:理论教学的重点在于强化理论知识的应用;基础理论教学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须够用为度,以讲清概念、强化应用为教学重点;专业课要加强针对性和实用性,逐步形成以"应用"为主旨及特征的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实现教学与社会的实际需求相衔接.  相似文献   

2.
本文提出了应用型工程本科特色专业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主要是理论教学工程能力培养不够,实践教学的能力培养不足和以教师为主、学生为辅的能力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针对上述的问题,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理论教学要突出工程能力的培养;实践教学要结合应用实际,注重兴趣与学科专业操作并重;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3.
任呈强  刘丽 《高教论坛》2014,(10):44-46
提高工程应用能力是当前培养工程型本科生的重要目标。以《金属腐蚀理论及应用》课程为例,从突出案例教学、工程标准培养、改革实验实践、注重课后拓展以及改革考核方式等五个方面,探讨了实施理论课程教学过程中工程应用能力培养问题,以满足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4.
面向工程能力培养的现代工程实践平台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提高学生工程素养和综合素质,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工程实训中心以大工程理念为背景,以学生工程能力培养为抓手,构建体现学校特色、符合地区经济发展需要的工程教育和创新实践平台。在实训教学理念、教学环境和综合创新等方面进行了建设与改革,特别是重视工程实践教学第二课堂、组织工程竞赛的做法,在提高学生工程能力方面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5.
以大学生工程意识培养和能力提升为目标,从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科技活动三方面进行改革。提出以工程意识培养为主的理论教学手段、以工程能力提升为主的实践教学手段和以创新能力提升为主的科技活动组织,为国内同类院校的土木工程材料课程教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构建实践教学体系 强化工程能力培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徐兴 《江苏高教》1999,(5):81-83
培养面向生产第一线的高等工程技术应用性人才是高等工程专科教育的根本任务。工程专科教育是高等工程教育中的一个独立层次,其主要特色和优势应是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技术应用和工程实践能力。实践能力需要在掌握一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经过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的系统训练后方能获得。在专科教育教学改革实践中,既要重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又要十分重视实践教学的系统性、连续性和综合性,构建与理论教学体系既相互独立又相互支撑的实践教学体系,分阶段、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一、以工程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  相似文献   

7.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提出的"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为创新型国家培养一大批卓越工程师后备人才。高等院校有必要开展以工程能力为向导的实验教学改革,培养学生的工程素养、人文素养和应用创新能力,注重工程系统理论的教学,加大实践环节的工程应用技术学习内容。文章介绍了结合深圳大学土木结构实验楼海绵城市建设项目,开展了水力学工程教育改革,为高等院校实践教学提供了一种参考发展模式。以实际工程项目为背景,以工程技术为主线,将实践教学和工程项目紧密结合在一起,设计和实施了结合实际工程的综合性、创新性实验教学项目,激发学生在实践学习环节的热情,培养了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思想。  相似文献   

8.
针对单片机课程的教学工程实践主要局限于课堂与实验室,与企业工程应用相对脱节问题,探讨以学生工程能力培养为基点,分别在理论教学、实验教学以及课后指导环节,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强化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的单片机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9.
从工程教育模式和具体实践环节分析了传统工程实践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指出现阶段工程实践教学与经济社会发展对工程人才的需求存在三方面的不适应。提出了基于工程创新教育的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思路和做法,强调以融合工程创新教育的实践教学体系为核心,通过深化改革,探索良性高效的实践教学过程。以实例阐明了创新型实践教学体系的应用成效,围绕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的理念,从创新型实践教学过程形成、体系创立、平台建设等方面探讨工程实践教学的实效性,建设适于应用型、创新型人才成长的工程实践教育基地,使之利于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卓越工程技术人才脱颖而出。  相似文献   

10.
介绍以项目为载体的各层次大学生工程训练实践,以工程应用项目为载体,设计出大学4年不断线的项目工程应用实践教学模式,使大学生能够在不同年级,不同层次进行项目实践锻炼,构建理论和项目实践结合的工程训练体系。通过三个层次的学生工程训练试点和探索,使学生能够循序渐进地进入专业领域开展不断线的探索性研究工作,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工程素质、创新实践能力;有利于学生在实践中自主学习,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应用各科知识解决基本工程问题的能力。通过项目实践教学,提高了毕业生的工作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