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华社北京10月7日电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朱镕基今天下午视察了中央电视台,并与台领导和《焦点访谈》节目的编辑、记者进行座谈。朱镕基指出,舆论监督非常重要,它对我国的民主与法制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要通过舆论监督,纠正我们工作中的问题,反映广大人民群众的呼声,使全国人民受到鼓舞,形成强大的凝聚力,促进我们把  相似文献   

2.
舆论监督与西方新闻工作者的专业主义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1998年,以《焦点访谈》为代表的新闻评论类节目再度成为热门话题。是年8月,朱镕基总理视察中央电视台,为《焦点访谈》的编辑记者写下了几句话———“舆论监督,群众喉舌,政府镜鉴,改革尖兵”。总理对媒介舆论监督的鼓励在新闻界内外引起强烈反响,此后,新闻揭露贪污腐败等现象的批评力度又有所增大。同时,许多报纸借助对《焦点访谈》、《新闻调查》及其他新闻评论类电视节目的文字报道,既扩大了电视的影响,又增加了报纸的号召力,这种现象被称为媒介的“新闻联动”。尽管《焦点访谈》类栏目涉及的话题范围较广,但它最有影响…  相似文献   

3.
新闻界纪事 10月6日,中央新闻单位抗洪抢险宣传报道表彰大会在京举行,33个先进集体和10名先进个人受到隆重表彰。丁关根出席大会并讲话。 10月7日,中国记协举行首都新闻界座谈会,深入总结交流新闻界在抗洪救灾宣传报道中的经验。 10月7日,朱镕基总理视察中央电视台与台领导和《焦点访谈》节目的编辑记者座谈并赠语:“舆论监督,群众喉舌,政府借鉴,改革尖兵。” 10月9日,中国电视事业暨中央电视台诞生40周  相似文献   

4.
新华社北京10月7日电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朱镕基今天下午视察了中央电视台。并与台领导和《焦点访谈》节目的编辑、记者进行座谈。朱镕基指出,舆论监督非常重要,它对我国的民主与法制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要通过舆论监督,纠正我们工作中的问题,反映广大人民群众的呼声,使全国人民受到鼓舞,形成强大的凝聚力,促进我们各项工作做  相似文献   

5.
1997年12月29日,李鹏同志视察中央电视台时来到《焦点访谈》节目组,他笑着说,我每天看《焦点访谈》,大家都爱看这个节目。临走时,李鹏同志写下这样几个字:“表扬先进,批评落后,伸张正义”。其实,不光李鹏同志,朱镕基同志也爱看《焦点访谈》。他曾说,《焦点访谈》非常好,我天天看,不看是例外。1998年10月7日,朱镕基同志视察《焦点访谈》时送了四句话:“舆论监督、群众喉舌、政府镜鉴、改革尖兵”。以《焦点访谈》为代表的电视舆论监督,确实有不少可圈可点之作。在这里,我们不妨举几个有代表性的实例:其一、…  相似文献   

6.
1998年10月7日,朱镕基总理在视察中央电视台时,赠给《焦点访谈》编辑记者四句话——“舆论监督、群众喉舌、政府镜鉴、改革尖兵”。专家评论说,这四句话16个字,“为我国舆论监督事业今后发展的主体、对象和方向做出了中央政府方面最为明确和具有突破意义的表态。”电视作为当代影响力最大、渗透力最强的新闻媒体,做好舆论监督是电视从业者的一项责任重大、无可  相似文献   

7.
三届国务院总理充分肯定《焦点访谈》1994年4月1日,中央电视台创办的评论性栏目《焦点访谈》在晚上黄金时间开播,到现在已经10年了。10年来,三届国务院总理李鹏、朱基、温家宝都给予《焦点访谈》栏目以高度评价。1997年12月29日,李鹏总理视察中央电视台时,看了《焦点访谈》演播  相似文献   

8.
从《焦点访谈》谈我国的舆论监督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二十世纪的中国电视史、新闻史将不会遗漏这样的两件事: 1997年12月29日,国务院总理李鹏来到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栏目组,欣然提笔写下几个大字:“焦点访谈,表扬先进,批评落后,伸张正义。” 1998年10月7日,朱镕基总理视察中央电视台时,赠给《焦点访谈》四句话:“舆论监督,群众喉舌,政府镜鉴,改革尖兵。” 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先后有两位国务院总理为同一电视栏目题词。这种高规格的待遇是从没有过的,恐怕是西方传媒所没有享受过的。  相似文献   

9.
1998年10月7日,时任国务院总理朱镕基视察中央电视台,对《焦点访谈》节目提出了中肯的批评意见.他认为这个节目没有看到很大的缺点,但是,只有一次报道,反映天津两家企业打官司,主持人好像是个裁判员,事先判定其中一李企业是不对的.他认为很多事物错综复杂,作结论的时候要小心,要对它的渊源、历史纠葛和目前的状况等作全面了解,最好是请熟悉情况,又比较负责的同志出来作结论、当裁判.节目主持人不要当裁判,因为那样很难服人.朱镕基总理出版的新作,向我们提供了一个重新认识《焦点访谈》的视角.  相似文献   

10.
朱镕基总理1998年10月视察中央电视台时,曾经寄语《焦点访谈》节目组,希望同志们做“政府镜鉴、改革尖兵、舆论监督、群众喉舌”。这既是中央领导对中央电视台新闻舆论引导工作的肯定,更是中央领导对全国广大新闻工作者寄予的厚望。山西电视台、中央电视台联合播出的电视新闻《山西假酒案》,就是一组主题重大。引导有方、监督有力、反响强烈的电视新闻力作。被评为第九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一、题材重大、主题深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法制经济。然而,由于我国的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种崭新的经济形态,…  相似文献   

11.
舆论监督新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舆论监督,群众喉舌,政府镜鉴,改革尖兵。”这是朱镕基1998年10月7日在视察中央电视台时,赠给《焦点访谈》节目的编辑、记者们的四句话。这四句话表达了党和国家领导人对舆论监督的肯定和支持,也标志着中国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开始走向理性发展的新阶段。我认为,这个标志主要体现在以下三点:一、从理性上确认了舆论监督的重要性。朱基在上述视察时举行的座谈会上说,舆论监督非常重要,它对我国的民主与法制建设具有重要意义;要通过舆论监督,纠正我们工作中的问题,反映广大人民群众的呼声,使全国人民受到鼓舞,形成强大…  相似文献   

12.
曹登松 《现代传播》2001,(3):132-134
江泽民总书记多次对新闻工作发展讲话,倡导舆论监督。他在党的十四大、十五大报告中都强调要“重视传播媒介的舆论监督”,“把党内监督、法律监督、群众监督结合起来,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朱 基总理在1998年10月视察中央电视台时,与《焦点访谈》节目的记者、编辑座谈,并以“舆论监督,群众喉舌,政府镜鉴,改革尖兵”的题词,加以勉励。 无数实践告诉我们,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指导下的正确的舆论监督,是一项意义重大的得人心、稳人心、暖人心的工作。它不但不会扰乱社会安定,引发动乱;而且具有强大的凝聚力…  相似文献   

13.
参考与博览     
编辑参考加大舆论监督力度提高舆论监督水平江泽民总书记在视察人民日报时的重要讲话中指出:“对消极腐败现象也要进行批评和揭露,发挥舆论监督作用。”李鹏同志视察中央电视台时为《焦点访谈》题词:“焦点访谈,表扬先进,批评落后,伸张正义。”朱 基同志同《焦点访谈》编辑记者座谈时赠言:“舆论监督,群众喉舌,政府镜鉴,改革尖兵。”舆论监督是民主监督的一个重要方面。这里要强调两个观点:一是对党负责和对人民负责的一致。新闻工作对党负责与对人民负责是一致的,新闻媒体既是党和政府的喉舌同时又是人民群众的喉舌。二是正面…  相似文献   

14.
程军祥  刘虹 《新闻知识》2001,(Z1):12-13
1998年10月7日,朱镕基总理在中央电视台写下四句话赠给《焦点访谈》栏目的编辑记者们:“舆论监督,群众喉舌,政府镜鉴,改革尖兵”,并要求各级政府和社会各方面都支持舆论监督,这是对舆论监督的鼓励和有力支持,引起了新闻界和各级领导干部对舆论监督的新重视。 所谓对政府的舆论监督,是广大人民群众通过新闻媒介,对党、政府、社团和机关部门中的不良现象提出批评和建议,促使其向好的方向转化的社会监督活动。它是当代文明社会不可缺少的一种制约机制,具有保障社会良性运转的作用。现在舆论监督的内容已经涉及与人民生活有…  相似文献   

15.
一个电视栏目,三任总理来视察、座谈、题词,我不知道在国际上有没有先例,但我知道,在中国是绝无仅有的. 恰巧,我都在. 李总理来了 李鹏总理来的那天是1997年12月29日,快过年了,气氛挺喜庆的.那时,《焦点访谈》的人都很年轻,意气风发.我们几个主持人、记者奉命等候在《焦点访谈》的演播室.领导们早就到了,当时的台长是杨伟光,《焦点访谈》总制片人是孙玉胜.玉胜一如平常,在不显眼的地方站着,也许他心里此时正在回想节目开办三年半的历程,掂量今日《焦点访谈》的分量.  相似文献   

16.
关注中国电视的人可能注意到了这样一个事实:自从1994年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节目开播后,原本并不为人们特别关注的舆论监督问题一下子变得引人注目起来。《焦点访谈》节目不仅在老百姓中反响强烈,而且还引起了两位国务院总理的注意。1997年12月29日,李鹏同志来到《焦点访谈》节目组,为栏目题词“焦点访谈,表扬先进,批评落后,伸张正义”。1998年10月7日,朱鎔基视察中央电视台,又赠给《焦点访谈》四句话:“舆论监督,群众喉舌,政府镜鉴,改革尖兵”。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  相似文献   

17.
新闻舆论监督正成为我们这个社会的热门话题。在国外被广泛称为“第四权力”的新闻媒体,如何有效地实施新闻监督,已成为新闻改革不可回避的问题。1998年10月7日,朱镕基总理在视察中央电视台时,赠给《焦点访谈》栏目四句话:“舆论监督,群众喉舌,政府镜鉴,改革尖兵。”这四句话对从事新闻舆论监督工作的电视人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鼓舞。舆论往往表达人心的向背。舆论监督什么呢?当然是监督那些与社会主义法制社会的基本要求相背离的行为,群众深恶痛绝的重大腐败行为。这反映出舆论监督的主体应当是群众。容现公正地报道群…  相似文献   

18.
焦点类节目的定位─—《新闻纵横》节目的理论与实践邓斌1994年,焦点类节目的出现,揭开了广播电视节目史上新的一面。4月1日,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的诞生,令广大观众耳目一新。10月1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早7点、晚7点推出《新闻纵横》,短时间内,吸引了...  相似文献   

19.
标题的诗化     
在我国新闻标题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中,标题诗化的表现手法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我国古代报纸最早的标题,是明万历元年(公元1573年)正月十九日《京报》上刊登的一条动态消息的标题;《乾清宫门,为阉章龙伏诛》。这条标题,就是一种诗化的标题。标题制作被列入报纸的编辑范围后,报纸上出现的分类题,如创刊于1872年的上海《申报》上的《上林春色》、《西湖棹歌》、《鸳湖渔唱》等,也是一种诗化的标题。后来,分类  相似文献   

20.
一、以电视的访谈类节目的火爆为标志,舆论监督开始成为新闻界的一种行动自觉,使一度陷于停滞的新闻改革有了实质性的进展。无论是中国电视史,还是中国新闻史,乃至中国的当代史,都会饶有兴味地记录这样两件事:1997年12月29日,国务院总理李鹏来到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节目组,欣然提笔写下几个大字:“焦点访谈,表扬先进,批评落后,伸张正义”。1998年10月7日,朱溶基总理在视察中央电视台时,赠给《焦点访谈》四句话:“舆论监督,群众喉舌,政府镜鉴,改革尖兵”。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先后有两位国务院总理为同一个电视栏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