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后工业社会当代西方未来学理论中一种比较流行的新型社会发展理论,由美国社会学家丹尼尔·贝尔(Daniel Bell 1919~)提出,他于1973年出版的《后工业社会的来临——对社会预测的一项探索》是后工业社会理论的代表作。贝尔认为,后工业社会是相对于前工业社会和工业社会而言的未来社会。前工业社会主要分布在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它的经济以第一产业,即农、矿、牧、渔等业为主,社会成员的主要职业是农民,矿工和牧民等,人们主要利用经验和常识的方法来与自然界竞争,它以传统为轴心,重在考虑土地和资源的作用等;工业社会分布在西欧、苏联和日本,主要从事的是第二产业,即制造业和加工业,主要职业是半熟练工人和工程师,人们用经验、试验等方法来同经过加工的自然界竞争,它以人和机器之间的关系为中心,  相似文献   

2.
一、知识经济的内涵及渊源所谓知识经济,是指“建立在知识与资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上的经济”。知识经济的概念最早可以追溯到奥地利经济学家迈勒普(F.M achlup)在1962年出版的经济论著《美国的知识生产和分配》,在此后的数十年间,强调知识导向经济的重要论著相继出现,持续推动知识经济的概念。例如:贝尔(B.Bell)在1973年出版的《后工业社会的来临》一书中,指出以知识与资讯为基础的服务业,正超过传统的工业成为美国的主轴。1993年,美国管理学大师杜拉克(P.Druck)出版的《后资本主义社会》著作,主张在资本主义之后的知识社会,资本不再是…  相似文献   

3.
日本后现代主义文学与村上春树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日本后现代主义文学与村上春树王向远谈日本的后现代主义文学,首先要澄清的一个问题是:日本有没有后现代主义文学?这个问题在日本国内外都存在着争议。美国后现代主义的先驱理论家丹尼尔·贝尔在1973年出版的《后工业社会的来临》中,按工业化程度把当代世界划分为...  相似文献   

4.
即将进入二十一世纪的世界 ,给我们诸多希望与遐想。当人类社会从远古走来 ,带着前工业社会悠扬的田园牧歌 ,带着大工业时代隆隆的机器轰鸣 ,带着信息时代电讯符号的梦幻迷离 ,走向前去 ,我们不禁要对世界的未来发出疑问。美国社会学家丹尼尔·贝尔的代表作《资本主义文化矛盾》一书作出了他的回答。作者独到的理论见解、入木三分的剖析和深邃的预见性令人印象深刻。贝尔的著述众多 ,其中尤以后现代主义理论建树最具影响力。从“意识形态终结论”到后工业社会理论 ,涉及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并且他将立足点放在文化研究上 ,以期发现后工业…  相似文献   

5.
在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意识形态演变过程中,出现过一种很有影响的“非意识形态论”,这个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著名社会学家和未来学家丹尼尔·贝尔。贝尔在他1960年出版的《意识形态的末路》中称,从1930年以来的20年中,“出现了一个简单的事实:对于激进的知识分子来说,那些陈旧的意识形态已丧失了它们的‘真理’和说服力,认真严肃的  相似文献   

6.
作者简介: 尼尔·波兹曼,世界著名的媒体文化研究者和批评家,他在纽约大学创立了媒体生态学专业。2003年尼尔·波兹曼去世之后,美国各大媒体发表多篇评论,高度评价他对后现代工业社会的深刻预见和尖锐批评。他出版过20余部著作,包括《娱乐至死》、《童年的消逝》、《教学:一种颠覆性的活动》、《教学:一种保存性的活动》、《技术垄断》等,其中《童年的消逝》和《娱乐至死》被译成多国文字出版。  相似文献   

7.
1959年,美国社会学家丹尼尔?贝尔(Daniel Bell)首次使用了“后工业社会”的概念。在1960年代担任“2000年委员会”主席期间,他多次提出:进入2000年以后,世界上主要的发达国家将从工业社会迈入后工业社会。所谓后工业社会,是以知识生产(替代物质生产)为轴心组织起来的社会,其中理论知识处于首要地位,大学则发展成为一种新的社会中心机构。一般认为,后工业社会的到来为未来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相似文献   

8.
T.S.艾略特自称为英国温和保守主义的继承者,他对当时自由主义的平等、民主、自由和个人至上等观念大加斥责,对保守主义政治意识形态大加赞赏。他提出健康与和谐的社会应该尊重传统,当然他所认为的传统是动态发展的,是具体社会一历史的。面对世界大战带来的社会危机,他主张建立社会等级制,确保少数精英在文化、政治等各方面的社会导向作用。同时,他主张建立拥有新的基督教文化的基督教国家以及基督教社会,救赎濒临崩溃的西方文明和西方社会。艾略特的保守主义政治文化观呈现了他的社会忧患意识,展示了他敢于“面对社会发言”的形象。  相似文献   

9.
贝尔认为,当代资本主义只保留了它永不满足的向外攫取的经济冲动力,而丧失了它原来那种勤勉节制的宗教冲动力,这就造成了资本主义的文化危机.面对资本主义的分裂,贝尔心目中的理想模式是把文化上的保守主义、经济上的社会主叉、政治上的自由主义结合起来.贝尔的资本主义和谐现对中国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0.
美国的新保守主义作为一支重要的意识形态力量,对于多元文化教育持排斥态度。大多新保守主义者认为,美国的学校课程应建基于美国文化。多元文化教育企图使课程政治化,是少数民族学生融入社会的障碍,而且培植了社会分裂和隔离。新保守主义多元文化教育立场的实质是维护美利坚民族的核心价值观,排斥文化多元性,抑制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播与影响。这种立场反映了新保守主义对待文化教育的保守性,有违自由、多元、开放的现代教育精神。  相似文献   

11.
1987年,著名美国学者阿兰·布鲁姆(Alan Bloom)撰写了《美国心灵的关闭》(The Closing of American Mind)一书。该书一出版,即被《纽约时报》列为畅销书长达31周,第一版就销出80多万册。作为列奥·施特劳斯(Leo Strauss) 的高足,布鲁姆厚实的西方传统哲学功底无疑是该书获得成功的一个原因,但真正吸引人们眼球的地方并不在于此,也不完全是布鲁姆文风的愤世嫉俗和笔走偏锋,而是其中深层的社会政治与文化背景的烘托。即在一个平民阶层文化日益趋于保守(民粹主义)、政治上保守主义得势的当下美国,一个在由自由派主导的知识界、学术界中反而多少有些“茕茕孑立”的学者,不仅博得了大众的同情,而且更重要的是被日益趋于保守的人们认为代表着真正的不同于时下的这个传统“美国”,他道出了美国大众尤其是白人中产阶级阶层的心声。  相似文献   

12.
本文拟从国际格局的变化,新保守主义的推波助澜,布什主义的出台三个方面对美国对外战略进行解读,认为植根于美国社会和政治文化中的天定命运观和美国例外论是其对外政策中的深层次因素。  相似文献   

13.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科学技术迅猛发展,曾在五、六十年代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空前繁荣。但是由于资本主义制度的固有矛盾,这种经济繁荣好景不长,从1973年开始发生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使得生产停滞,失业增加,通货膨胀加剧,而且至今还没有走出危机。西方学者在寻求危机出路的同时,提出了新的科技革命的理论。最早提出来的是美国社会学家丹尼尔·贝尔。他在1973年写的《后工业社会的到来——社会预测尝试》一书中,首次提出后工业社会的五大特征,即:(1)经济上从制造业为主转  相似文献   

14.
文化保守主义是20世纪90年代中国大陆的一种重要的思想文化潮流,当代著名作家张炜在其代表作品《九月寓言》、《柏慧》中,鲜明地表现出他反现代性的文化立场和对传统农业文明的向往和守护,有着明显的文化保守主义倾向。  相似文献   

15.
早在1973年,美国社会学家丹尼尔·贝尔在《后工业社会的到来——社会预测尝试》中首先提出了后工业社会的概念和它的五大特征:一、经济上从制造业为主转向服务业为主;二、社会的领导阶层由企业家转变为科学研究人员;三、理论知识成为社会的核心;四、未来的技术发展是有计划有节制的,技术评价占有重要地位;五、制定各项政策均需通过“智能技术”.总之,在后工业社会里,“理论知识的积累与传播,已成为革新和变革的直接力量”.1980年美国知名学者、社会学家阿尔温、托夫勒发表了《第三次浪潮》一书.他从生产力的角度回顾了人类生产发展的历史,展望未来.他认为,人类迄今已经经历了两次文明的浪潮:第一次浪潮使人类从渔猎时代进入农业时代;第二次浪潮使人类从农业时代进入工业时代.今天,人类又面临着第三次文明浪潮的冲击——从工业社会步入信息社会,即后工业社会.托夫勒在书中不仅描述了新时期工业和技术变化——计算机、全球电信系统、新能源、生物技术、向空间和海洋进军等等,还从就业、家庭、社会组织、价值观念等多方面论证了这些变化对社会政治、文化、生活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6.
正当年轻的时候,可以选择为理想而崇高地死;当年长的时候,可以为理想而卑微地活。有一位美国作家,人生中出版的唯一一部长篇小说被认为是20世纪美国文坛最经典作品之一。在将"英雄主义"作为社会文化象征的美国社会,他所塑造的美国当代文学中最早的"反英雄形象",一经问世便风靡全球。这就是杰罗姆·大卫·塞林格与他的《麦田守望者》。他们是一个时代的记忆,联结起无数人共鸣的思绪。  相似文献   

17.
斯克拉顿是通过对马克思异化观的曲解与颠覆来阐发其保守主义异化观的。他承认现代社会客观存在的异化现象,承认异化与工业社会、人为的分工、机械化生产有密切的关系,但他认为,异化并不是由私有制造成的,甚至与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也没有关系,人的异化很大程度上表现为自觉异化,表现在将工作视为手段而不是目的,从而异化于赋予他行为与意义的社会环境。斯克拉顿的异化观体现了保守主义的社会观和价值观,其保守主义政治哲学同传统保守主义者如柏克的政治哲学一样,反映了富有和特权阶层的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18.
《重访三种文化中的幼儿园》一书是约瑟夫·托宾、薛烨和唐泽真弓合作,2002年再一次开展的对中国、美国、日本三种不同文化中的学前教育的跨文化研究成果。本书由美国芝加哥大学出版社出版。2014年6月,该书的中文版由朱家雄和薛烨翻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重访三种文化中的幼儿园》是在美国学者托宾在1987年发表的《三种文化中的幼儿园》一书基础上所做的新研究。《三种文化中的幼儿园》是国际上有关学  相似文献   

19.
“知识经济”的由来及特征“知识经济”的有关思想出现于20世纪60年代后西方一些社会学家和未来学家关于未来社会与经济形式的描述中。60年代初,美国社会学家贝尔提出“后工业社会”的概念,认为“后工业社会”的主要经济部门是服务业,理论知识的集中和具体化将成...  相似文献   

20.
校园精神文化定位与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校园文化概念的界定和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文化”通常是指“知识”,这是“文化”的最通俗的表层含义。对“文化”的广义定义以美国文化人类学的代表人物赫斯科维茨(Melville J·Herskovits1895-1963)1955年出版的《文化人类学》一书为代表。他认为,文化是一切人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