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傅利琴 《文教资料》2006,(29):42-43
我们一些学生经常会出现对历史的不喜欢或甚至“厌学”心理,但是我发现在我的每届学生当中,总有那么一些独独历史学得相对较好的学生,一直都花很多时间去学,到底是什么吸引了他们去学历史呢?从他们身上对我们的教学有什么提示呢?我觉得很值得我去调查一番。调查的结果是他们已种下了历史情结,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历史情结呢?本文从行动研究的角度提出了一些做法。  相似文献   

2.
什么是历史、什么是历史学,这是个古老问题,但至今仍未很好的解决。给研究的对象下一个正式而又明确的定义,往往比研究工作本身的开展还要困难得多,这是近现代学术界的常例之一。例如,从古希腊毕达哥拉斯学派算起,美学已经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了,可是“美是什么”,直到现在还困惑着无数的美学家。历史学的情况也大略  相似文献   

3.
作为学者,李大钊的研究兴趣甚广,成果亦不少,尤以历史学为最。以往,有一些文章评述过李大钊在历史学方面的贡献,写得都很好。最近,我又重读李大钊的《史学要论》,觉得书中有些观点,并未引起后人注意。本文拟对这些观点,谈谈自己的体会。一什么是历史?这是《史学要论》提出的第一个问题。在回答这个问题时,李大钊认为,不能把二十四史、《资治通鉴》等历史纪  相似文献   

4.
学习外国是我国对外开放政策在新时期的具体运用和体现,是邓小平同志总结历史经验,立足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现实、面向未来提出的一项基本政策,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在现实中却存在着对这一基本思想的不正确看法,认为学习外国就应毫无保留地吸收外国的一切,对外国的一切盲目推崇、无限赞美,从而把学习外国推到了一个盲目崇拜的境界.为此我们在对外开放的实践中,必须全面地、系统地、深刻地掌握、领会邓小平同志学习外国的思想,正确解决以下有关疑难问题:其一,在对外开放的实践中,我们学习外国应当学习什么?哪些是该学的?哪些是不该学的?学与不学的划分标准又是什么?  相似文献   

5.
《海外英语》2011,(5):40-40
你有没有这样的体会.每次开口说英语.虽然说得都对,但却让人感觉很别扭?这是因为我们平时学的大多都是书面语,不够口语化。现在有了“俚语字典”,什么场合说什么话,一切随你!  相似文献   

6.
俚语字典     
《海外英语》2011,(4):36-36
您有没有这样的体会,每次开口说英语,虽然说得都对,但却让人感觉很别扭?这是因为我们平时学的大多都是书面语.不够口语化。现在有了“俚语字典”,什么场合说什么话。一切随您!  相似文献   

7.
<正>中学历史教学特别强调“情境创设”。《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教学建议中指出:在教学过程的设计中,教师要先设法引领学生在历史情境中展开学习活动。为什么要倡导情境教学呢?因为历史学的本质是一门“人学”,没有了人和人的活动,也就不会有历史学。正如马克思指出的:“历史什么事情也没有做……创造这一切、拥有这一切并为这一切斗争的,不是‘历史’,而正是人,现实的、活生生的人。”而历史上所有人的活动,包括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都是在具体的情境下发生的[1]。同时,通过情境创设可以拉近学生与历史之间的距离,帮助学生利用情境中的信息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8.
俚语字典     
《海外英语》2011,(6):36-36
你有没有这样的体会,每次开口说英语,虽然说得都对,但却让人感觉很别扭?这是因为我们平时学的大多都是书面语,不够口语化。现在有了“俚语字典”,什么场合说什么话,一切随你!  相似文献   

9.
本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史学界出现了一个新的学派“新考据学派”或“史料学派”.这一学派的开创者和主要代表傅斯年特别重视搜集.整理、研究史料而轻视总结历史规律.他认为“历史的对象是史料”,“史学的工作是整理史料”,主张研究历史要让史料说话,“一分材料出一分货,十分材料出十分货,没有材料便不出货”.他反对越过史料去推论,认为“推论是危险的事”.对于与现实联系得十分密切的近代的历史学,傅斯年更提出了近乎狭隘的观念,主张“近代的历史学只是史料学,利用自然科学供给我们的一切工具,整理可逢着的一切史料”.  相似文献   

10.
俚语字典     
《海外英语》2011,(3):47-47
水您有没有这样的体会。每次开口说英语,虽然说得都对。但却让人感觉很别扭?这是因为我们平时学的大多都是书面语,不够口语化。现在有了“俚语字典”,什么场合说什么话,一切随您!  相似文献   

11.
俚语字典     
《海外英语》2011,(2):47-47
EMMA:您有没有这样的体会。每次开口说英语,虽然说得都对。但却让人感觉很别扭?这是因为我们平时学的大多都是书面语,不够口语化。现在有了“俚语字典”,什么场合说什么话,一切随您!  相似文献   

12.
专业小百科专业名称:历史学专业分类:历史学学科门类,历史学类重点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北京师范大学适合人群:记忆能力、阅读写作能力、分析归纳能力强的同学北京师范大学考试与评价中心发布的《“00后”高考志愿兴趣报告》显示,历史学专业已经成为“00后”学生最感兴趣的人文专业,受欢迎程度超过了中文、外语等专业。怎么看待历史学专业?学历史学专业找工作难吗?学历史学专业可以带来哪些潜在收益?  相似文献   

13.
<正>英国历史学家卡尔的名著《历史是什么?》出版于上世纪60年代,中译本出版于80年代,是一本旧书了。但它又是一本好书,凡论历史义趣详确,能诠所诠,非常难得,可充历史哲学接引初机之书。"历史是什么?"这样的对于一门学科的本质的追问,只能是哲学的。此问题包含对于历史本身运动的思考和对于历史学性质、功能的反思。有很多中学历史教师,头脑中还只有些片段的历史意识,而无历史哲学这个全盘和"顶层设计"。这无疑是欠缺  相似文献   

14.
一、求真、垂训历史学与历史教育的社会价值是什么?郭圣铭(华东师大历史系教授)指出:历史是人类社会实践的记录。写历史是继往开来的工作。写历史有二项特别要注意,其一是求真的精神。绝大部分的历史知识均系来自间接经验,需要我们以正确  相似文献   

15.
勒内·笛卡尔的哲学以自然科学式的方法论为核心,实现了哲学认识论的转向,并在此基础上重建了知识体系。但他所主张的一切知识科学化,取消了历史知识的合法性。柯林伍德的历史哲学以"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以及重演论为代表思想,回答了历史认识何以可能的问题,申明了反笛卡尔主义的基本立场,实现了历史学的一场"培根式革命",使历史学逐渐成为一种真正的人文科学。  相似文献   

16.
前面我就历史教育的前提和目的、历史教育与历史学的关系、历史教育的功能、历史教育的本质和目标 ,以及历史教科书的地位和作用、合理地设计历史教育过程等问题 ,择要地说明了自己的历史教育观。它们从理论和现象两个方面 ,为有个性和创造性的历史教育的主张 ,做了原则性的铺垫。以下再用以渔网鱼的方式 ,明确地说明以个性和创造性为核心的中学历史教育应从哪些方面着眼。一、没有个性 ,就没有历史教育放在 10年前 ,我不会从这个角度看历史教育 ,尽管为什么学、为什么教、教什么、怎样教 ,甚至什么时候教什么的“经典”问题 ,缠得我打了多年的理论仗 ,但到头来发现这多是些徒劳的思考和行动 ,根本解决不了实际问题。在“教法”的领域 ,是解决不了实质问题的。影响学校历史教育和学习的诸多因素中 ,有没有一个共同的“缘起”呢 ?如果有 ,又是什么呢 ?职业习惯让我首先从传统历史教育入手。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 ,且是一个特有史学传统和特重历史熏陶的国度。据确实的史料 ,我们可以从西周到当代 ,大略划出一条历史教育的线索。从中整理出三大特征 :政治性特重 ;民族性特强 ;伦理性特实。历史教育做的都是些大思考。连小孩子的蒙学课本里 ,也无不...  相似文献   

17.
寻找快乐     
商人以财富为乐,医生以救人为乐;学者以读书为乐……,快乐就像花儿,有千百个品种,万千种形态。拥有财富就快乐吗?但为什么《红楼梦》里不乏吃穿、披金戴银的林黛玉却会终日以泪洗面?拥有权势就快乐吗?可为何政台上的权霸布什还如此憔悴?看来,拥有这些并不代表拥有快乐。快乐真的有这么难吗?其实不然,快乐是很容易得到的———快乐来自希望。有位哲人说:“有的人没有任何的希望却害怕着一切;还有人没有什么可害怕的却希望着一切。”看上去似乎很复杂,其实,并不难理解,拥有一切的人害怕失去这一切;而一无所有的人却一直希望着能拥有这一切。谁…  相似文献   

18.
史妍 《求学》2023,(7):40-41
<正>历史是普罗大众都喜欢谈论的内容,从小学生到耄耋老人,从环卫工人到大学教授,不同年龄、各行各业的人似乎都能谈上几句。历史,是指过去发生的事情。历史学,顾名思义,是研究历史的学科。我们初高中学的历史知识直观地告诉我们,历史有中国史和世界史,古代史和近代史等,那么,大学的中国史专业是学习什么呢?它和初高中学的历史有什么不同吗?它与师范类的历史学专业又有何不同?中国史的研究又是如何开展的?请听我一一道来。  相似文献   

19.
尼采和承继尼采的福柯对传统历史观的批判和对新历史方法—谱系学的建构,让我们找寻到一种全新的理解历史的视角。传统历史学总是试图为事物的产生寻找形而上学的高贵本质。而谱系学义无反顾地拒绝了这种假定。谱系学研究起源,不是要奠定什么基础,不是要寻找同一性的根源,相反是要破碎那些被认作是同一的东西,要尽力消解它,要昭显我们所经历的一切非连续性,要反对理想意义和无限目的论的元历史展开,要呈现那些被想像成自身一致的东西的异质性。传统的历史不需要事件,或者把事件当成装饰,它要的是本质特征、最终意义和永恒价值。但是,谱系学告诉我们,世界和历史只不过是无数纠结缠绕的偶然事件,我们在无数流逝的事件中生活,并无原初的坐标。  相似文献   

20.
所谓"历史课堂有效教学",主要是指通过历史教师在一段时间的课堂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历史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再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实现历史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效和高效呢?笔者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