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为了纪念《真理报》创刊两周年,列宁于1914年5月5日(俄历4月22日)发表了一篇关于俄国工人报刊历史的专论——《俄国工人报刊的历史》,刊登在《工人日报》(改名后的《真理报》)上.这篇文章对俄国工人报刊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历史研究,概括了俄国工人报刊的发展特点,最后简述了《真理报》的诞生经过.该文的中译文最早发表于《列宁全集》第一版20卷240-248页,最新的译文载于《列宁全集》第二版25卷98-106页,约4000字.  相似文献   

2.
记者节,有些国家又称新闻书、出版节。 前苏联的出版节是5月5日。1922年3月俄共(布)第十一次代表大会作出决议,以《真理报》创刊日(5月5日)为全俄出版节。该报于俄历1912年4月22日创刊,俄历与公历相差13大,换算为公历,便是5月5日。苏维埃俄国从1913年起改用公历纪元。 韩国的新闻节是4月7日。1896年4月7日,朝鲜医生徐弼博士在汉城创办朝鲜第一家民营报纸《独立新闻》,初为周三刊,两年后改为日报。为纪念朝鲜第一家民营报纸的诞生,韩国建国后将4月7日这一天定为韩国的新闻节。 1990年前…  相似文献   

3.
赵永华  毛燕 《新闻界》2013,(17):77-78
<正>《浪潮报》(Волна)是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布尔什维克派公开发行的日报。1906年5月9日(俄历4月26日)在彼得堡创办,同年6月6日(俄历5月24日)被查封。该报共出版了25期。报纸的主编是党的政论家瓦·沃罗夫斯基,从第9期起,主编为列宁。  相似文献   

4.
《新闻界》2014,(11):39-40
<正>1917年3—4月间斯大林主持《真理报》编务,持支持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继续进行战争(指一次世界大战)的立场,抵制列宁提出的反对临时政府的政策,删节他们不赞同的列宁的论述并拒绝继续刊登列宁的来稿。这段历史被长期回避,因而成为国际共运新闻史上的一个需要加以考证的事件。《真理报》作为群众性工人日报1912年5月5日(俄历4月22日)在彼得堡创刊,之后屡遭沙皇当局的迫害,1914年7月21日(俄历7月8日)被彻底查封。1917  相似文献   

5.
赵永华  邢奕 《新闻界》2012,(18):77-78
《贫苦农民报》①是俄共(布)中央主办的供农民阅读的一张通俗日报,其前身为十月革命时期由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布)的军事机构出版的《士兵真理报》、《农村贫农报》和《农村真理报》三家报纸。1918年3月15日,俄共(布)中央  相似文献   

6.
《真理报》的历史变迁和经验教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真理报》曾是世界上发行量最大、影响最广的报纸之一 ,是前苏联报业的一面旗帜 ,独享了一个时代的骄傲。《真理报》的党报模式及其新闻思想曾对我国社会主义报业的构建产生深远影响 ,从19 12年《真理报》正式创刊至 1991年 8月苏共解散 ,叶利钦勒令《真理报》停刊 ,直至同年 9月该报作为独立报纸获准复出 ,《真理报》由兴而盛再衰的历程发人深省。一、《真理报》的创办和发展1912年至 1914年是《真理报》初创时期。1912年 5月 5日 ,根据列宁指示 ,真正代表俄国民众意愿 ,阐述布尔什维克革命主张的政治性日报《真理报》在圣彼得堡问世。创…  相似文献   

7.
《新闻界》2018,(5)
<正>《新生活报》是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布尔什维克派在俄国国内公开出版的第一份合法报纸。1905年初,俄国爆发了第一次民主革命,沙俄政府于当年10月30日(俄历10月17日)颁布了《十月十七日宣言》,宣布公民享有言论、集会、结社等自由,政党合法化。在此背景下,俄国各政党的报刊纷纷从地下或国外出版变为在国内公开、合法地出版,以增强其政治影响。虽然《宣言》规定了出版自由,但按照规定,  相似文献   

8.
18704月22日(俄历4月10日) 诞生于辛比尔斯克(现为乌里扬诺夫斯克)。19003月底—4月17日之前在彼得堡拟定编辑部关于全俄政治报纸《火星报》和政治科学杂志《曙光》的纲领和任务的声明草案。8月初和格·瓦·普列汉诺夫在日内瓦就出版《火星报》和《曙光》杂志的事进行谈判;在讨论《编辑部的话》草案(列宁拟定)时,和普列汉诺夫发生意见分歧。8月24—28日参加在科尔斯耶(日内瓦近郊)举行的同劳动解放社的会谈,商讨出版和共同编  相似文献   

9.
远在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以前,列宁就热望在俄国建立真正人民的、不受资本权力支配的报刊.他把一九一二年至一九一四年的《真理报》比作迎接春天的第一只燕子.时过三年,真正的春天来到了,一再被沙皇政权和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封闭而不得不多次更改名称的《真理报》,于一九一七年十一月九日又恢复用老名称出版了,真正的人民报刊诞生了.这是俄国无产阶级赢得政权后首批掌握的一张报纸.这时的报纸应当怎样办?其任务与  相似文献   

10.
《新闻界》2016,(5):69-70
<正>1900年列宁流放期满后到国外与普列汉诺夫合作—俄国最大的马克思主义小组"劳动解放社"的领导人合作,于1900年12月24日在莱比锡创办了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一家机关报《火星报》(Искра)。不久该报迁往德国慕尼黑出版,1902年4月移至英国伦敦出版,1903年之后移至瑞士日内瓦出版。主编普列汉诺夫和列宁,列宁实际上主持报纸工作。列宁为报纸两度起草了编辑部声明,是为报纸的基本方针。  相似文献   

11.
莫斯科,《真理报》街二十四号。《真理报》编辑部设在这里已经许多年了。在《真理报》创刊七十周年(1982年5月5日)的前夕,编辑部迁到紧挨旧楼的新楼办公。每天,当日的报纸从《真理报》街被送给广大读者。报上什么都说,就是压根不说报纸是怎样出版的,是哪些人办的,编辑部是怎样工作的。让我们一起到《真理报》新楼,去熟悉  相似文献   

12.
赵永华 《新闻前哨》2011,(11):72-73
《新生活报》(НоваяЖиэиъ)是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布尔什维克派在国内公开出版的第一家合法日报,创刊于1905年11月9日(公历)。1905年,俄国爆发全国性的民主革命,迫使沙皇做出有限的让步,于俄历10月17日(公历10月30日)公布了《十月十七日宣言》,宣布公民享有言论、集会、结社等自由,各政党合法化。在这种背景下,俄国各个政党,  相似文献   

13.
黑龙江的近代新闻事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代黑龙江的第一家中文报,即1906年3月14日(俄历3月1日)在哈尔滨创刊的《远东报》。到五四运动前的14年间,黑龙江先后出版各种中文报刊共45家。其中出版时间最长、社会影响最大的也是《远东报》。 《远东报》是沙皇俄国在黑龙江办的唯一的一家中文报,中东铁路公司每年拨给巨额办报经费(一说年17万卢布,一说5万两银)。总经理亚历山大·瓦  相似文献   

14.
联共(布)中央1938年审定的《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讲到《真理报》时说:“它是遵照列宁的指示,由斯大林、奥里明斯基和波利塔也夫发起创办的。”根据1946年俄文版《斯大林全集》翻译的中文版第2卷383页,有一条注释说:“《真理报》是根据列宁的指示和斯大林的倡议创办的。斯大林作为党的中央委员领导拟定《真理报》编辑方针的工作。”1947年《斯大林传略》出版,其中说:“《真理报》是‘根据斯大林的倡议’出版的,他‘为报纸规定了方  相似文献   

15.
1703年1月2日在俄国开始定期出版第一家俄文报纸,名称是:《莫斯科王国和邻国发生的值得知道和记载的军事和其他事件的新闻报》  相似文献   

16.
<正>编辑部改组事件是俄国社会主工党(布)《真理报》历史上的一次关乎其发展和走向的转折性事件。列宁非常重视《真理报》的工作,认为它是"团  相似文献   

17.
给斯大林的信给斯大林同志转政治局(4月15日) 我刚才收到《1910—1914年法俄关系史料》一书。这本厚达733页的巨著是以极其可耻的、  相似文献   

18.
沃依诺夫是俄国布尔什维克报纸的优秀通讯员,一九一七年七月六日为无产阶级的新闻事业英勇牺牲。列宁和斯大林曾怀着深深的敬意颂扬他的英雄业绩,苏维埃政府为了纪念他,把他流血牺牲的地方——彼得格勒施伯利尔大街改名为沃依诺夫大街,许多历史书籍和新闻著作都一再提到他的名字。一个普通工人通讯员能得到如此崇高的荣誉,能在世界历史上留下千古不朽的名字,这在世界新闻事业史上还是第一人。沃依诺夫于一八八四年出生在俄国雅罗斯拉夫省的一个农民家庭里,一九○四年来到彼得格勒尼古拉耶夫五金厂当工人,积极参加布尔什维克领导的革命运动。一九○九年加入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布),一九一○年成为布尔什维克合法报纸《明星报》的通讯员,写了许多反映工人运动的通讯和消息。一九一二年成为《真理报》的通讯员,后被沙皇警察逮捕,流放到雅罗斯拉夫尔。他在流放地参加了当地布尔什维克报纸《斗争报》的工作,接着又被  相似文献   

19.
《新闻界》2013,(19):77-78
<正>列宁1918年发表在俄历1918年9月18日《真理版》上的文章《论我们报纸的性质》,是我国新闻学界很早就熟悉的。时隔近百年重读此文,既要看到列宁关于公开报道成绩和弊端、少谈政治、多谈经济、群众是报纸的基础等积极的新闻观,也要看到,这篇写作于复杂、动荡和危机四伏的历史背景中,为推行经济政策,列宁强加于报刊许多额外的政治职能,使得文章的思想和内容具有  相似文献   

20.
列宁1903-1916年期间,多次论述了党内思想交流的原则,即批评自由,行动一致。1906年6月2日(俄历5月20日),列宁在布尔什维克的公开报纸《浪潮报》上发表的《批评自由和行动一致》一文,较为集中地论述了他这方面的思想。这篇文章的写作起因,在于当时的俄国社会民主工党中央委员会(孟什维克派委员占多数)散发的一份中央委员会决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