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时事新闻作为地市报不可或缺的版面,具有其不可或缺的地位。近年来,随着新媒体的出现、更迭,读者的注意力从一张报纸转移到了一块屏幕,纸媒受到一定冲击。如何争夺受众的注意力,将时事版面做好、做实、做近,是时事版面编辑不得不思考的问题。笔者从时事新闻的策划、选取、版面编排、标题制作等方面,谈如何做好时事版面。  相似文献   

2.
眼下,时事新闻信息量不断增多,报纸的版面却不可能无止境地增加。因此,如何利用有限的版面向读者迅速准确地传递新闻信息;如何针对大多数读者的文化层次和阅读口味,精心编排出更具有吸引力的时事新闻版,标题制作结合版面编排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3.
纸质媒体一般都开设有国际、国内、文娱和体育等时事版面,稿件来源主要是新华社发布的时事新闻。众所周知。时事新闻基本与媒体所在地没有“血肉”联系,缺乏贴近性,再加上新闻来源单一,时事编辑又常常照抄照搬,导致各媒体时事新闻同质化比较明显,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媒体个性,降低了媒体吸引力。那么,媒体时事报道如何在保持共性的基础上突出个性,显示出贴近性呢?  相似文献   

4.
李涛 《新闻世界》2012,(6):44-46
国际时事新闻已经成为地方党报各版中阅读率最高的版面,如何利用有限的版面资源,大胆创新,是每个国际时事版编辑都在思考的课题。国际时事版要“做活”,需要编辑人员具有很强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  相似文献   

5.
时事新闻作为报纸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好坏直接关系一家报纸的成败.时事新闻编辑,面对的是国际国内新闻,其新闻的覆盖面更广,较之于其他版面的编辑,对新闻信息量的需求更大.随着网络的普及,时事新闻编辑一方面可以利用网络便捷地获取大量新闻信息,另一方面,如何在海量信息中获取有价值的新闻信息,又对时事编辑的业务水平提出更高要求.  相似文献   

6.
就目前地市报的情况来看,与本地新闻版面相比,许多时事新闻版非常薄弱,稿件零散,内容大同小异。而一些地市报的时事编辑也仅仅满足于从新华社播发的稿件中随意选取一些,将版面填满。虽然地市报由于时事新闻版面不多,稿件来源相对狭窄,时事新闻难以和一些全国性、区域性的大报相抗衡,但只要编辑多学习、肯策划,小版面也是能做出大文章的。  相似文献   

7.
新华社通稿是地方报纸时事新闻的主要来源。新华社发出的通稿基本成型,消息常用流行的倒金字塔模式。这虽然有利于各地媒体灵活采用,但也使地方报纸的时事编辑没有太大的发挥空间。然而,在从事时事新闻编辑工作的过程中,笔者发现,新华社通稿特别是社会新闻的标题并非都是精品,时事编辑完全可以精耕细作,体现地方报纸的个性特征。首先,地方报纸和时事编辑要高度重视时事报道中社会新闻的标题制作。提起时事新闻,总会令人不由自主地联想  相似文献   

8.
当前,地市报的时事报道愈来愈受到重视,受到欢迎。但综观地市报的时事新闻版面.又存在明显的不足。有的版面不固定。时有时无;有的稿件零散,选择性不强;有的版面呆板,缺乏吸引力。虽然地市报由于版面不多、稿件来源相对狭窄等原因.时事新闻难以和一些全国性、区域性的大报相抗衡.但只要编辑多学习、肯策划,小版面也能做出大文章。  相似文献   

9.
一、表格的功能在各种媒体努力追求有效信息密集化的今天,信息量的大小成为衡量一张报纸时事新闻版成功与否的标准之一。如何最大限度地加大时事新闻版的信息量呢?多数报纸采取了编辑“时事快递”、“新闻摘要”等集纳性栏目。  相似文献   

10.
在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的前提下,如何创新时事版面,使之更好地贴近受众?这是《十堰日报》近年来一直关注的问题。今年以来,《十堰日报》时事新闻部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总结了一些办好时事新闻版的经验,如增大信息量,提高可读性等。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我们认为,版面编得再花哨,但是内容得不到读者认可,就不是好版面,要想办好时事新闻版,最主要的就是提高时事新闻报道的吸引力。  相似文献   

11.
作为时事版编辑,如何经营策划好时事版,如何应对挑战?笔者就此联系工作实际谈几点思考. 扩大容量.现在很多报纸纷纷扩版,但多是为副刊或专刊类,留给时事新闻的版面很有限.  相似文献   

12.
就目前地市报的情况来看,与本地新闻版面相比,许多时事新闻版非常薄弱,稿件零散,内容大同小异。而一些地市报的时事编辑也仅仅满足于从新华社播发的稿件中随意选取一些,将版面填满。虽然地市报由于时事新闻版面不多,稿件来源相对狭窄,时  相似文献   

13.
作为在报纸上占有重要地位和较大比重的时事新闻,自然应当承担起向读者提供优质服务的重任,赋予新闻信息更为明确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涉及党和国家重大政策、法律、法规的权威信息,多从新华社发稿,而体现权威性的政策宣传一直是党报义不容辞的职责。时事编辑对这些电稿如何精心处理,如何做好编辑的二次加工,使时事版面更具吸引力,更具可读性,是必须面对的挑战。在时事新闻编辑工作中,加强理论素养,强化创新思维尤显重要。  相似文献   

14.
如何解决时事新闻报道的同质化,消解读者阅读上的“审美疲劳”?我们的答案是,努力打造富有自己特色的时事新闻版面,以精到的差异化编排来破解同质化难题。具体到新闻实践的层面上来说,那就是:寻求独特视角,以新闻取舍彰显差异化;放大新闻价值,以有效整合突出差异化;凸现版面中心,以个性编排体现差异化。  相似文献   

15.
新华社通稿是地方报纸时事新闻的主要来源。新华社发出的通稿基本成型,消息常用流行的倒金字塔模式。这虽然有利于各地媒体灵活采用,但也使地方报纸的时事编辑没有太大的发挥空间。然而,在从事时事新闻编辑工作的过程中,笔者发现,新华社通稿特别是社会新闻的标题并非都是精品。时事编辑完全可以精耕细作,体现地方报纸的个性特征。  相似文献   

16.
黄艳 《新闻窗》2006,(2):34-34
报纸给读者的第一印象。就是版面的编排设计。有特色的报纸版面设计。即使不看内容。仅看版面就能赢得众多读者青睐。因此,从某种意义来说。报纸版面设计构成了报纸独特的“造型”,以其个性化、差别化、思想性和艺术性来造成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使读者产生认同感。但是报纸编辑也不能因为盲目追求版面效果而陷入版面设计误区。版面设计单纯追求感官刺激,没有章法。就会设计出“泡沫版面”。“泡沫版面”的特点是版面元素的使用过度夸张,表现形式与所表达内容的价值不相符,比如大量使用新闻价值不高的巨幅照片。或者对一些内容并非重要的稿件大做标题。还有就是大量使用非新闻照片来装饰版面。这些做法不仅造成版面资源的浪费。而且读者从中并不会得到多少裨益。  相似文献   

17.
说起时事新闻的落地开花,也许有人会对此感到诧异:编辑时事稿件,不就是要闻不漏、大事不丢、趣闻不弃、差错不出吗?何来新闻落地之说?殊不知,当今媒体,特别是都市类报纸的  相似文献   

18.
时事新闻目前已成为报纸新闻信息的主体。也是报纸竞争最重要的领域。时事新闻怎样加强冲击力成为编辑工作的一道难题,新闻冲击力包括新闻内容的吸引力和报纸版面视觉效果两个方面,它是比吸引力更高的一个层次,吸引力主要是指搞件内容的可读性,而冲击力既包括内容,也包括对内容的版面处理,它是新闻对读的一种强势引导。一条时事新闻仅仅有好的内容还不够,还需要编辑把稿件的内容优势转化为版面强势,这种转化工作包含编辑对新闻冲击力的追求,时事新闻的冲击力必须来自编辑的创造性劳动。具体说来。提高新闻冲击力的编辑途径有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9.
黄茜 《新闻窗》2010,(3):27-28
一张报纸的时事新闻版以其版面活泼、内容丰富、信息量大而深受读者的喜爱。要想办好党报的时事版,首先编辑要有很好的修养和素质,这就要求时事编辑要不断地充实自己、修炼自己.努力加强自身的修养和提升业务能力.做一名合格的时事编辑.  相似文献   

20.
地方新闻、时事新闻是构成报纸报道的主体,因其报道面不同,在报纸的版面上分割为不同的板块,由此造成两块新闻互相隔离。这种局面既不符合新闻的特点,又不能满足读者的实际需求。实现地方新闻与时事新闻的互动,是由报纸的功能和新闻的特点所决定的。服务性是互动的缘由。服务是新闻的主要功能。报纸的服务性是可读性、必读性赖以存在的本质要求,它既是互动的原因,也是互动的目的。在增强报纸的服务性方面,地方报纸对地方新闻和时事新闻要同等对待,把时事新闻中读者想了解的与其相关的本地内容挖掘出来,拉近时事新闻与读者的距离,增强报纸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