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后汉书》卷八一《独行传》的《李业传》附《任永冯信传》,中华书局标点本的头两句为:"是时犍为任永(君)[及]业同郡冯信,并好学博古。"这样标点,文不可读。显然有误。检《华阳国志》卷一○中《光贤仕女总赞·犍为仕女》《任永传》载:"任永字君业。"原作"君业",本不误,标点者不知"君业"为任永字,遂据他本改"君"为"及",造成错  相似文献   

2.
《诗经·大雅·文王有声》,美武王继文王作丰而作镐京也。诗曰:"丰水有芑,武王岂不仕。"《晏子春秋·内篇·谏下》引下句作"武王岂不事。"传曰"芑,草也。仕,事",笺云"丰水犹以其润泽生草,武王岂不以其功业为事乎",皆未畅诗旨。《礼记·表记》引"丰水有芑",郑玄注以"芑"为枸杞。枸杞非水中所生,当以传训"芑"为草为是。今案"丰水"当喻指文王所作之丰邑,"芭"当谐音为"继"。上古芑读溪母之部,继读见母支部,溪见旁纽,之支通转,二字读音相通。"岂"当读  相似文献   

3.
《韩非子·内储说下》中,有人名"干象"。"象",可能原本是一个楚简中常见的、读为"宛"的字,由于该字与"象"字形近,因而在传抄时讹变成了"象";《史记·甘茂传》写作"范娟",可能是因为"肙"与此字形音均近;而在其他古书中写作"螺"、"环"和"蟓",则纯粹属于音近相通。  相似文献   

4.
近读清光绪己亥(1899)续修的桐城望族《阮氏宗谱》,发现宋代诗人阮阅(字美成)为该族第四十一世。在谱中"阮氏先贤传赞"中,有一篇《宋郴州美成公传》。除这篇《传》外,《宗谱》还收有《江南通志·宋刺史宏休公传》。《宗谱·美成公传》除对阮阅仕履和性情作简略介绍外,着重录了他十首绝句,而所收  相似文献   

5.
本文是有关伏生《尚书大传》的四篇校读札记,所校以清人陈寿祺辑本为底本,结合其辑佚来源文献,并比对皮锡瑞、王闽运等重要往来,以定其是非。四则札记第一则论证今见诸家辑本《尚书大传·周传·洛诰》中"伋然渊其志"之"伋然"当为"饭然"之误,第二则订正今见诸家辑本《尚书大传·唐传》郑玄注之错文,涉及汉儒对"六宗"之解释。第三则是对《尚书大传·殷传》郑玄注之补充,同时对陈寿祺、皮锡瑞之解释亦有所辨正,第四则乃据《尚书大传》所载"洪祀"之礼订正杜佑《通典》注文对"鸿祀"解释之误。  相似文献   

6.
顾炎武《日知录》称:"古人之坐以东向为尊。"凌廷堪《礼经释例》称:"堂上以南向为尊,……室中以东向为尊。"质诸典籍,实有出顾、凌之外者。《辞源》"西席"条引《大戴礼·武王践阼》云:"师尚父端冕奉书而入,……王行西折而南,东面而立。师尚父西面。"并以此为尊西之例。(清)梁章钜《称谓录》卷八:"汉明帝尊桓荣以师礼,上幸太常府,令荣坐东面,设几。故师日西席。"亦以让西席之尊。《日知录》更引《新序》、《史记·赵奢传》、《田单传》、《淮阴侯传》、《王陵传》、《周勃传》、《田蚡  相似文献   

7.
《诗经·小雅·角弓》一章曰"兄弟婚姻,无胥远矣",二章曰"尔之远矣,民胥然矣;尔之教矣,民胥效矣"。笺训"教"为"教令",失之。"教"与"远"对文,"远"之义为疏远,则"教"当训亲呢。今案"教"当读"胶"。上古胶读见母幽部,教读见母宵部,见纽双声,幽宵旁转,二字音近相通。《广雅·释诂》曰:"学,教也。"《集韵·效韵》曰:"教,《说文》‘上所施下所效也’,或作学。"《广韵·肴韵》曰:  相似文献   

8.
《文献》2005年第1期所刊拙文《况周颐和暖红室(汇刻传剧)——读况周颐致刘世珩手札二十三通》,刊出后细读,发现存在部分疏漏,特更正于此。刘世珩《汇刻传奇杂剧自序》云:"今垂二十年,刊成传奇杂剧三十种,附刊六种,附别行一种,《西厢记》附录十三种,《还魂记》附录一种,都五十又一种。"实际上《汇刻传剧》中只收了传剧十六种,附录十四种,附刊三种,别  相似文献   

9.
孟子是活动于战国中晚期的思想家,今传《孟子》一书。《史记·孟荀列传》云:"退而与万章之徒,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南宋时,朱熹将《孟子》与《大学》《中庸》《论语》列为《四书》,成为读书人必须研读的典籍。《孟子》旧注中存在一些疑问,颇有争议。例如:《孟子·梁惠王上》记梁襄王问天下恶乎定,孟子答曰"定于一"。其义同于《周易·系辞下》所云:"天下之动,贞夫一者也。"又如同篇有"独何与",凡二见,当读为"孰可与"。  相似文献   

10.
"山东兄弟"之"山东" 关于王维的籍里,《旧唐书》本传云其为"太原祁人",《唐才子传》云其为"太原人"乃就其郡望而言。王维胞弟王缙,官至宰相,《新唐书》本传云其为"太原祁人"。王维祖籍太原祁县(今山西祁县),当无异议。至于王维实际籍里,即其家在何处,尚存疑义。王维集中著名之作《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一诗,题下自注:"时年十七。"该诗系作者重阳日在异乡思念家中诸兄弟而作,题中所云之"山东",当其故乡,即其十七岁出游时弟妹们所  相似文献   

11.
《诗经·大雅·大明》曰:"天位殷适,使不挟四方。"传曰"纣居天位,而殷之正适也。挟,达也"。失之。今案"挟"当训"持"。《说文·手部》曰:"挟,俾持也。"《楚辞·九歌·国殇》"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王逸注曰"言身虽死,犹带剑持弓,示不舍武也"。持,谓保有之。《吕氏春秋·慎大》"持之其难者也",高诱注曰"持,守也"。守即保有。"位"当读"立","适"当读"敌"。上古位属物部,立属辑部,物辑通转,二字音近相通。《逸周书·允文》"位之宗子",朱右曾校  相似文献   

12.
史笔文心重现一代词宗─《李煜传》评介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秋水最近,读了史学家由居俭撰著的《李煜传》,不禁为之击节赞叹,觉得这是一本很有特色的历史人物传记。五代南唐末代君主李煜平庸误国,但他却又具有绝代才华,这是稍稍涉猎中国传统文化的人们所熟知的。这本传...  相似文献   

13.
陈振孙以目录学成就蜚声于时及有称于后世,所撰《直斋书录解题》一书,尤为《四库全书总目》所推誉,《总目》以为"古书之不传于今者,得藉是以求其崖略,其传于今者,得藉是以辨其真伪,核其异同,亦考证之所必资,不可废也",诚属知言。年前余撰有《陈振孙之生平及其著述研究》一书,该书第一章第一节即曾就《总目》也所论,并参证清人卢文弨及张宗泰二家之说,以探讨振孙于宋代目录学史上之地位。该节之结语曰:"考卢、张二氏所推誉直斋与《解题》者,宗旨与《四库全书总  相似文献   

14.
宋文繁冗,南宋尤甚。为编《全宋文》,又不得不读,味同嚼蜡,苦不堪言。但披沙拣金,偶有所获,夜读南宋周南(1159—1213)《山房集》至《刘先生传》,就不禁拍案叫绝,乐不可支。 张庚、郭汉城主编的《中国戏曲通史》说,南宋杂剧只在一些文人笔记里有零星片断材料,“所记全是宫廷中的演出,没有一条是瓦舍中的演出”。而《刘先生传》却为我们提供了市井演出杂剧的生动情况:  相似文献   

15.
《宋史·艺文志》于范处义下著录"诗学一卷,又解颐新语十四卷,诗补传三十卷",而今存《诗补传》则只题逸斋,有一些学者推断逸斋《诗补传》即范处义《诗补传》,但均未提出充分的证据.王应麟、严粲多次征引《解颐新语》,这些文字与今存《诗补传》的相应内容相同,是证明范处义即《诗补传》作者的有力证据.  相似文献   

16.
在《春秋穀梁传疏》中,杨士勋将《穀梁传》中前后出现的内容相同或意思相同的《传》文称作"重发传",认为这些"重发传"是《穀梁》作者有意为之的,因而尽力找出"重发传"的缘由。其实《穀梁传》传文的重发多随意,杨世勋"重发传"概念的确立并非有效的经学诠释,且他是在混乱《经》《传》关系的情况下对该现象进行解释。其致误原因则与"穀梁学"历史积淀不足,杨士勋水平欠缺、逻辑不清晰及其受唐初学风影响有关。  相似文献   

17.
新年将临,灯下读"老课本",越读越有兴味,觉得它像一面镜子。这套"老课本"还是2005年初出版的,出版者是上海科技文献出版社。它一共有三种:商务印书馆的《国语教科书》,开明书店的《国语课本》,  相似文献   

18.
近读中华书局标点本(1974年第一版)《明史》列传,发现二处人名有误,勘正如下:其一,列传第二十五(卷一三七)罗复仁传后有"孙汝敬"传,云:"孙汝敬,名简,以字行,永乐二年庶吉士"(下略)。"孙汝敬"三字左旁标专名线,即认定为人名,其人姓孙。考[光绪]《吉安府志》及[光绪]《江西通志》列传,罗复仁有孙名简,字汝敬,以字行,其行履同《明史》所载,知《明史》误以"孙"为姓氏,致其人似与罗复仁无涉。实则《明史》罗汝敬传为罗复仁传之附传,故传中不载乡贯。《明史》目录及李裕民《明史人名索引》(中华书局1985  相似文献   

19.
高句丽王系传承是高句丽史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依据《三国史记》"高句丽本纪"和"年表",高句丽政权共有28位王。十二家正史《高句丽传》以及好太王碑记载了其中20位。《魏书·高句丽传》中有12位,是正史文献记载高句丽王数目较多的文献之一,但综合上述史料,发现其中正误并存,需客观分析。  相似文献   

20.
中华书局校点本《晋书·夏侯湛传》:"富于德,贵于官,其所发明,虽叩牛操筑之客,佣赁拘关之吏,负俗怀讥之士,犹将登为大夫,显为卿尹。""拘关"不好讲。"拘"应似为"抱",或因形近致讹。《四部备要》本,上海古籍出版社、上海书店二十五史影印本皆作"抱"。抱有持守义。《管子·形势篇》:"抱蜀不言而庙堂既修。"注:"抱,持也。"《老子》:"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河上公注:"抱。守法式也。"《后汉书·朱佑景丹等传论》:"朝有世及之私,下多抱关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