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基于学术生态失衡的背景,我们有必要重新审视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在和谐学术生态建设中的功能.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功能主要有认识与调节功能、引导与控制功能、凝聚与团结功能、教育与促进功能.其中,认识与调节功能引导教师认识学术生态现实和理想,遵照学术生态运行规律自觉调节职业行为;引导与控制功能促使教师行为向和谐学术生态理想境界发展,控制教师行为以免其越界;凝聚与团结功能通过提供核心价值观将教师凝结为职业共同体、凝聚为道德共同体从而营造合宜的学术秩序;教育与促进功能通过教育师生以加强学人自律,积极影响社会道德以营造良好学术环境.  相似文献   

2.
正本报北京3月21日讯《高等学校学术委员会规程》于今年3月1日起正式实施,教育部今天下发关于贯彻实施《规程》的通知,要求实施本科以上教育的高校,应当在今年年底前完成本校学术委员会章程及学术委员会的组建或者改组工作。通知要求,高校可以对现有的学科建设、教师聘任、教学指导、科学研究、学术道德等学术机构的职能和组织架构进行调整,整合为学术委员会的专门委员会;也可以保留有关学术组织  相似文献   

3.
《高校教育管理》2014,(3):109-109
根据教育部办公厅2014年3月21日下发的关于贯彻实施《高等学校学术委员会规程》的通知,实施本科以上教育的高校应当在今年年底前完成本校学术委员会章程并完成学术委员会的组建或者改组工作,有突出学术创建和潜力的学生可作为特邀委员进入学术委员会。根据通知,高校可以对现有的学科建设、教师聘任、教学指导、科学研究、学术道德等学术机构的职  相似文献   

4.
以创新教师评价机制加强学术道德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教师的学术风气不正、学术道德失范的原因有:主观上不自觉遵守学术道德,客观上受现实中不科学的教师评价机制所影响。要从根本上解决学术道德建设问题,除了要大力开展师德建设教育,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学术道德观之外,必须改革与创新教师评价机制,从制度上加强教师的学术道德建设。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研究生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教育机制现状的调研发现,研究生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教育机制的组织领导机制的指导协调功能不够强,运行机制满足不了研究生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教育的要求,反馈分析机制也不健全。经过定量和定性分析,本文从组织领导机制、运行机制和反馈分析机制三个方面,对构建研究生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教育的长效机制提出了相应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遵循品德生成规律,塑造大学教师学术品德的道德正义,是规范学术行为的根本。其具体规程是:在尊重大学教师学术自由和人格理性前提下,通过强化伦理委员会作用功能不断凝聚品德要素合力,并在系统推进大学教师品德驱动机制过程中,以荣誉规则嵌入判例程序营造大学组织至上而下的学术伦理环境。  相似文献   

7.
采用问卷调查法.从学术道德认知、对失范行为的态度和学术工作目标三个方面来了解高校教师学术道德失范的内部动因.对18所高校960名教师的调查结果表明:高校教师不甚了解学术道德规范、对失范行为的认知存有偏差、学术道德认知消极悲观等问题引发了学术道德失范行为:高校教师对失范行为、利益冲突和对失范行为所持的宽容态度助长了学术道德失范行为;追名、逐利或求权成为部分教师的学术工作目标,从而激发了学术道德失范行为。为此.必须加强对高校教师的学术道德规范教育.增强高校教师的学术责任意识,加强高校教师职业共同体的自我管理和监督.  相似文献   

8.
不久前,山东大学对校学术委员会、学部学术委员会委员进行了调整,并聘任产生了新一届学术道德委员会委员。在这个名单中,没有校长。为什么?因为学术委员会所行使的学术公共权力,本质是判断;校长所行使的行政权力,本质是处理。而学术判断,应由最  相似文献   

9.
针对我国高校教师学术道德失范的现状,采用问卷调查法对18所高校853名教师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我国高校教师在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领域均不同程度存在失范行为,分别体现在教学责任的履行、师生关系及学生评价;科研研究过程、成果发表、学术评价以及教师对社会兼职及其与本职工作利益冲突的态度等方面的失范。鉴于高校教师学术道德失范的普遍性和严重程度,应制定适合中国国情的通用标准,以规范高校教师的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等。  相似文献   

10.
在高校组建学术伦理委员会的必要性,既源自于学术伦理的独特性及其治理效应的优越性,也起因于当前已有学术道德委员会等类似机构组织效能的低下。为此,在目前学术伦理问题日渐受到社会关注、学术价值底线屡遭挑战的情势下,有必要对学术伦理委员会的属性、功能、机构设置以及人员配备等一些具体问题作出探讨。  相似文献   

11.
师德是教师的核心职业素养,师范生作为人民教师的后继者,师德素养是其不可或缺的部分.新时代条件下,我国的师德教育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面临教育实践不足、教育途径单一、教育氛围不浓、教育效果欠佳等问题.因此,师范生师德教育亟需通过拓展师德实践渠道,巩固师德认知;创新师德教育途径,激发师德情感;营造师德教育氛围,培养师德意...  相似文献   

12.
新时代呼唤高品质学前教育,而高品质的学前教育需以幼儿园卓越教师的培养为前提。卓越教师是指能够将专业的精神和科学严谨的态度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同时具备良好的教学技能与研究性思维,能够形成个人独特的教育思想的复合型、领军型教师。在实践中,卓越教师的专业特质可表征为崇高师德的践行者、课程开发与实施的引领者、创新思维能力的养成者以及独具个人教育思想的教育者这四重角色。卓越教师的培养路径为:以文化理念为核心,塑造教师职业发展的共同愿景;以平台建设为依托,形成教师自主发展的专业共同体;以园本研修为支撑,构建五位一体的教师专业发展体系。  相似文献   

13.
在加强学风建设过程中,高职高专学报因自身工作的特点,它的职责更多的是如何发挥教育功能来提高本校教师的学术道德修养。高职高专学报可以通过科研能力教育、学术规范教育、示范与警示教育等举措,培养本校教师的学术伦理、学术纪律、学术素养和学术能力,切实提高他们的学术道德修养。  相似文献   

14.
大学本科小学教育专业建设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学本科小学教育专业应定性在教育,定向在小学,定格在本科,对小学教育专业学生进行综合培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要合理构建小学教育专业课程体系,使学生在教育理论、学科专业知识、教育科研方法、教学实践能力等方面明显高于中师和小教大专;处理好文化基础与专业基础、教育理论与学科知识、科学与人文的关系。在提高小学教师学历层次、学术水平、科研能力、教学能力和管理能力的同时,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相似文献   

15.
This article explores what it means for teachers to engage in and evaluate students’ character education, by examining the connections between action research and Aristotelian virtue ethics. These connections are explored in two ways. Firstly, the article examines what perspective action research has on how moral education, understood in an Aristotelian way, can be implemented and evaluated. While character education may be hot in educational theory, academic advances have not always reached teachers, heads of school, policy-makers and politicians. Secondly, a specifically Aristotelian approach to action research is explored that may help teachers to understand how action research about character education in schools can best be conducted. After a comparison of the three major action research paradigms, ‘Aristotelian action research’ is described as a kind of dialogical enquiry that contributes to the growth of teachers’ practical wisdom, which, in turn, has an effect on children’s character development. The article ends with suggestions as to how research about character education could be improved if we shift our attention from making character programmes more ‘effective’ to extending and refining teachers’ own practical wisdom and virtue.  相似文献   

16.
The growing emphasis on teachers as ‘reflective’ and ‘expert practitioners’ has led to a noticeable increase in action research involving a wide range of educational practitioners as well as professionals from the academic community. In the light of the complex demands frequently faced by action researchers, this article examines the ethical considerations involved in conducting a collaborative action research project which is concerned with children’s experiences of transition from Key Stage 2 to Key Stage 3. By exploring a range of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perspectives the discussion focuses on the problematic issue of ‘informed consent’. The article argues that, as a result of having to comply with the regulations imposed by institutional ethics committees, educational researchers, particularly when working with children, are often restricted in exercising the moral autonomy and professional discretion required to negotiate the complex, potentially conflicting imperatives confronting them.  相似文献   

17.
以回应教师专业发展需求的伦理责任视域,探索合作研究的责任共负机制,从学校组织和教师个体层面厘清二者对教师专业发展的专业伦理责任。即从确保教育行政决策的伦理性,创建学习型学校,创建合作的教师文化和完善教师评价体系等方面拓展组织功能,从形成专业伦理责任的正确认识,主体发展,立足校本,生成实践知识与智慧和对学生发展承担伦理责任等方面凸显教师专业发展的专业伦理诉求,以此担当专业伦理负责。  相似文献   

18.
课程伦理是一种应用性的伦理,存在于课程实施的各个环节,体现教育伦理的精神,也是专业伦理在课程领域的体现,旨在为课程价值的实现服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也存在相应的伦理要求。然而,受文化价值、教师素质等方面的影响,教师的课程权力、义务以及教师在课程中的角色并未得到广泛认同,课程伦理在事实上表现出一定的相对性,这也体现出课程伦理现实性与理想性的统一,继而体现出课程伦理的适宜性。  相似文献   

19.
在师德评价中,教师是被评价对象,是评价的客体,往往很少有主动权。师德评价的目的不仅是规范教师教育言行,更重要的是提升教师的教育品质,鼓励教师自觉修炼师德,完善人格。师德评价要从教师的立场理解教师需求,辩证分析评价结果,在客观公正的评价过程中帮助教师专业发展。师德评价的教师立场有助于更好地发挥评价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0.
闫建璋 《教育科学》2021,37(1):17-22
师德修养一直是学界十分关注的重要问题。进入新时代,党和国家相关文件对师德修养提出了更高要求。究竟如何提升新时代师德修养水平,使其符合新时代的要求,是亟待我们研究的课题。新时代师德修养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逐步提升,经历道德楷模、道德君子和道德圣贤三重境界。道德楷模阶段,师德表现在职业道德规范上,"社会"是教师的道德指向,教师在社会角色安排下遵守职业道德规约;道德君子阶段,师德表现在内在道德品质上,"自我"是教师的道德指向,教师在主体性意识的推动下获得内在道德品质;道德圣贤阶段,师德表现在高尚道德人格上,"他者"是教师的道德指向,教师在善良意志的驱使下实现人性完善。道德楷模、道德君子和道德圣贤三重境界必不可少,螺旋式上升,逐步达成师德修养提升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