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成功的背后     
我从小就体弱多病,几乎每个星期都要看一两次病。唉,真倒霉!因为我身子弱,所以体育也差得很,可偏偏每学期都要测验体育,这对我来说可真要命。拿400米跑来说吧,我每次跑得气喘吁吁不说,还被别的同学叫成“乌龟”;跳远吧,别人会说我“腿短”……  相似文献   

2.
童年租赁店     
从我家出门右转,直走五百米,再右转,直走大约一千米,有一家书影音出租店。店门口立着一块铁牌,上面写着两个字一“租赁”。小时候我还不认识“赁”这个字,总是读成“凭”,每次我姐用单车载着我路过那家店时,我就缠着姐姐问:“租凭是什么意思啊?”姐姐是个近视眼,看不见铁牌上的字,就说:“大概是出租的意思啦。”  相似文献   

3.
体验一千米     
炫酷体验一千米到底有多长呢?用下面这种方式尝试一千米的长度,保准你不试不知道,一试忘不了!数学老师布置了一道这样的实践(jiàn)作业:"一千米比较抽(chōu)象,请同学们去江滨路体验一下一千米。"老师的话音刚落,我就暗自得意:一千米对于号称"飞毛腿"的我来说,简直就是小菜一碟(dié)。  相似文献   

4.
神奇兴奋剂     
体育老师别出心裁,准备开一个班级运动会。项目只有三个:一千米长跑、跳马、跳远。无论男生女生,每个人都是运动员。前些日子,马未鸣为了长壮一点,一直在练俯卧撑,有时连体育课都忙里偷闲地练,后来都能撑一百下了。可这东西不能进入班上的比赛项目,马未鸣气得七窍生烟。眼看班级运动会就要开始了,马未鸣急得团团转。这三个项目,他无一擅长。长跑,他老是半途而废,每次的理由都是上厕所;跳马,往往是助跑跑到跟前就绕道走过去;跳远,也不行,半米是他的最高记录。录。因为这,男女同胞们给他取了个外号叫做“运动健将”。其实马…  相似文献   

5.
⑤首尾呼应有一个笑话,不知道你听过没有?有一个人去看医生,检查过后,医生告诉他:“你没有什么问题,就是缺乏运动,如果你每天都能跑一千米,坚持跑三个月,情况自然就会好很多,一定就会很有精神了。”三个月之后,医生接到了这个病人的电话。医生问:“怎么样?你每天都跑一千米了吗  相似文献   

6.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患者的亲代以上代代有患者(即具有世代连续性);双亲都患病,有可能生不患病的孩子——“有中生无”.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往往有隔代现象;双亲都不患病,有可能生患病的孩子——“无中生有”.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除具有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的特点外,还具有“男患者的母亲和女儿一定患病”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一、辨析词义上的细微差别 词义适用对象不同。有些词语有特定的使用对象:有的对人,有的对物,有的对具体事物,有的对抽象事物。“终生”与“终身”:“终生”多就事业来说,如“为了党的事业奋斗终生”;而“终身”是就终身大事来说,可以说“婚姻是终身大事,应慎重考虑”。  相似文献   

8.
《蜗牛》一课是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二课时的内容。在上这一课时需对蜗牛进行观察,可是蜗牛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想观察它了,它就会从壳里爬出来。上课时学生也发出了感叹:“蜗牛不出来怎么观察呀!”看着他们焦急而无奈的表情,我灵机一动:何不让他们对“怎样让蜗牛出壳”进行探究?于是我就面带微笑对同学们说:“你们不要着急,蜗牛不是不出来吗?那咱们就想办法让它爬出来!怎么样?”“行!,'同学们异口同声。我又抓紧时机说:“现在小组就讨论:用什么方法有可能让蜗牛爬出来?”学生们积极地投入到小组讨论中,想出了许多有可能让小蜗牛出壳的方法。有的小组认为:用食物引诱:有的小组认为:把蜗牛放入水中它就有可能出来;有的则认为:用笔尖扎壳背面的小孔它会爬出来;还有的小组竟认为“用力往里吹气它就会出来”;也有认为“用火烤”、“在地上磨它的壳”——想法真可谓五花八门。  相似文献   

9.
刘任书 《中学文科》2008,(6):163-164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对于作文来说,这“米”就是材料。没有材料就无法写文章。报告文学作家鲁光说过:“写文章不能没有材料。即使对于天才来说。闭门造车.冥思苦想,也是无济于事的。”可见,只有积累了丰富的材料,才有可能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那么,如何才能使学生有丰富的材料积累呢?笔者认为,根据学生的生活特征,积累材料的途径主要有两条。  相似文献   

10.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对于作文来说,这“米”就是材料。没有材料就无法写文章。报告文学作家鲁光说过:“写文章不能没有材料。即使对于天才来说。闭门造车.冥思苦想,也是无济于事的。”可见,只有积累了丰富的材料,才有可能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那么,如何才能使学生有丰富的材料积累呢?笔者认为,根据学生的生活特征,积累材料的途径主要有两条。  相似文献   

11.
【聚精会神】苏联有位短跑冠军,曾在10多年里保持男子百米跑全国纪录。有记者问他保持常胜的秘诀,他说:“我没有跑过100米。我跑的是5个20米,在每个20米距离内都争取跑第一,这对我来说比较容易做到。”  相似文献   

12.
冯淑芳 《农村教育》2006,(12):47-47
一千米的往返路上,时间大约一小时,在这样短暂、狭小的时空,会有多少教育契机生成?“生活即教育”,如何贯穿在一千米的往返路上教育引导中?  相似文献   

13.
针对当前我国教育信息化存在“最后一千米”难题,提出利用创新扩散理论。先树典型,典型引路,通过“以点带面,以面促点”,促进创新技术在实际教学中的扩散传播。营造出一个积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氛围。逐步提高现代信息技术应用的有效性。以期解决“最后一千米”难题。  相似文献   

14.
一幅有趣的漫画题为“米是从哪里来的”,爷爷问孙子:“你知道米是从哪里来的吗?”孙子指了指装米的坛子说:“米是从那里来的。”爷爷啼笑皆非。在孩子的生活经验中,坛子就是出米的地方,而不知道米是从稻来的。稻要经过育种、插秧、灌溉、锄草、施肥、收割、晒干、脱粒等若干工序,每一道工序都有前因后果,每一道工序都会影响收成。那么,如果问:“知识是从哪里来的呢?”绝大多数学生的回答是:“从书本上来的。”简洁、干脆,就像回答米是从坛子里来的一样。  相似文献   

15.
名数学家华罗庚讲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位买主买了一只公鸡回家.第一天,喂公鸡一把米;第二天,又喂公鸡一把米;……连续十天,每天都喂给公鸡一把米.公鸡就这十天的经验,下了一个  相似文献   

16.
王钰生 《物理教师》2010,31(3):55-56
古人云:“行百里路,半九十”.从某种意义上讲,对于学习了近3年高中物理的学生来说,高考前的“百日冲刺”复习就像是田径赛上百米赛跑的最后10米冲刺,其重要性和迫切性是不言而语的.在“百日冲刺”复习中如何实现“高效”和“有用”,笔者认为要正确处理好以下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7.
探究的意义     
探究学习与自主学习、合作学习都是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探究是求索知识或信息特别是求真的活动;是搜寻、研究、调查、检验的活动;是提问和质疑的活动。就语义而言“研究”指“用科学的方法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探究”则指“深入探讨,反复研究”;从语感来说,“研究”一词似乎多了几分  相似文献   

18.
古人云:“石蕴玉而山辉,水含珠而川媚。”文章的标题就像石中之玉,水中之珠。好的标题,堪称文章的“眼睛”。对作者来说,可以鲜明地表现文章的主题,强化文章的表达效果;对编者来说,可以在众多的文章中吸引编辑的眼球,使文章得以脱颖而出;对读者来说,可以增强文章的可读性,让人产生“急欲一读”的强烈愿望。明眸善睐,  相似文献   

19.
《广西教育》2007,(10C):39-39
邓亚萍因为身高只有1米5,曾经被省队和国家队都拒绝过,父亲对她说:“你个子矮,就必须把球打得快,这样才有进攻性;你个子矮,别人跑一步,你就要跑两步,所以你一定要跑得快。”  相似文献   

20.
儿子大概是从10岁时起,突然就喜欢上了用他的话来说“很冒险,很刺激”的运动和游戏,每次从外面回家,身上青一块,紫一块是常有的事,一见他那犹如刚下“战场”的模样,我就知道他准又“冒险”去了。就我知道的,他的冒险记录就有:爬1丈多高的树上去掏鸟窝;从楼梯扶手滑下;进出院门都翻墙;骑自行车来个“大撒把”从陡坡上溜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