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祁艳红  陈少志 《传媒》2023,(10):76-78+80
“四史”以厚重的史实和丰富的精神内涵,决定了其融入新闻传播学科理论课程的可能性与必要性。基于“四史”教育融入新闻传播学科理论课程的现状,文章提出“四史”教育融入新闻传播学科理论课程的“三课堂”的协同路径,即教学的课堂、实践的课堂与网络的课堂协同,真正实现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从而赓续党的精神血脉、更好培养时代新人。  相似文献   

2.
网络“虚拟世界”的符号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从符号学角度对比构筑媒介“拟态世界”的不同传播符号特点和功能 ,揭示了网络“虚拟世界”的符号特征和人们信息需求与接受的新特点。认为 :网络“虚拟世界”不仅可以实现多媒体符号的综合利用 ,而且能与感知系统产生互动 ,具有“观念化模拟”的意义 ;文本作为一个符号系统 ,它的主体化、模糊化和形式化 ,增添了“虚拟世界”生动立体、个性化色彩 ,也有助于人们解读其含义。在网络世界中 ,人被赋予符号和符号使用者双重身份 ,成为特殊符号 ,他们的需求系统结构也发生了显著变化 ,对意义的理解拉大了差距。文章试给出变化模式 ,并指出了“符号人”特征的两方面含义  相似文献   

3.
知识网络研究(Ⅰ)——知识网络概念演进之探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赵蓉英  邱均平 《情报学报》2007,6(2):198-209
本文首次对知识网络概念的演进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探索性研究。首先,从科学学说的角度探讨了在知识网络概念演进过程中早期提出的知识网络形态及其相关学说,从普赖斯的“科学论文的网络”到布鲁克斯的“认识地图”以及“知识地图”、“知识基因”再到“知识网络”的出现,分析了在知识网络概念演进中从不同研究视角和研究背景下产生的各种概念,并从科学学说的高度归纳为“地图说”、“基因说”、“网络说”和“知识载体形态说”四种学说。然后,从科学哲学的角度揭示出知识网络概念演进的哲学规律:①知识网络概念的产生与认识经历了一个曲折的探索过程;②人类对知识网络认识的探索是始于网络并终于网络、由表(文献网络)及里(知识本体的网络空间结构)的螺旋上升的认识发展过程;③知识网络的出现是人类对知识文明保藏和传播方式从平面向立体化、空间化、虚拟化方式延伸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4.
郑淼  敏林奎 《新闻前哨》2023,(10):78-80
专业思政概念的提出是对课程思政理念的延伸,也是高校构建“三全育人”格局的重要抓手,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本文以融媒体时代为背景,以学生为中心对“专业思政”在“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建设中的重要性及必要性进行剖析。提出依托OBE理念,构建具有网络与新媒体专业教育学科特色及系统特征的专业思政教育堡垒,促进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5.
着眼于信息代表性和覆盖面的"成组信息检索"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家梁 《情报学报》2005,24(2):210-213
社会上广泛存在的着眼于信息代表性和覆盖面的信息需求 ,向现有的检索“查全率”、“查准率”、信息“相关性”排序等概念 ,向建立在这些概念之上的以单条信息作为检索结果基本提交单位的检索方法及其排序方法提出了挑战。为满足这一类信息需求 ,本文提出了“成组信息检索”概念及其模型 ,并提出了用于多维向量在多目标综合要求下进行成组动态优选的“变动式字典排序”规则。该模型可用于开发“战略形势分析信息精选系统”、“发展动态分析信息精选系统”、“综述背景信息精选系统”等从网络海量信息中精选信息的检索系统。  相似文献   

6.
STEM教育强调以核心概念为主线,实现科学与工程实践、跨学科概念和核心概念三者之间的紧密整合。这与科技馆“以互动体验和动态演示型展品为主要载体,通过多样化的教育活动进行科学教育和科学传播”的功能具有较多吻合之处。本文从STEM教育核心理念和特点入手,深入分析科技馆教育活动与STEM教育的融合之处,重点研究STEM课程的设计流程,着重分析“科学实践”主题的提取和选择、“跨学科概念”和“核心概念”的梳理、基于实践的建构主义教学设计以及学习评价四个环节,并结合STEM课程案例“建设我的月球基地”对具体流程进行对应分析和解读,最后从以上四个重点环节对科技馆STEM教育活动的开发设计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7.
论述了党校图书馆作为党校课堂教育的“第二课堂” ,具有履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职能及优势 ,并提出相关措施。  相似文献   

8.
IBM的NCC战略     
近年来,Internet似“一夜春风,红花烂熳”,风靡世界。 Internet的迅猛发展,引起了计算机行业的技术变革。过去的网络结构已经或正在被Internet网络所改变和融合,人们不得不思索网络结构的新模式,提出网络技术的新概念。 1995年11月,总裁郭士纳在“COMDEX/Fall 95”大会上,发表了主题演讲,提出了“以网络为中心的计算”(Network Centric Computing:NCC)的概念。宣布“以网络为中心的计算”时代已经到来,声称,它带来的影响不仅是计算机科技的改变,同时也  相似文献   

9.
一、网络出版的概念与特点1.对网络出版的概念的认识网络出版至今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权威的、能够被人们公认的概念。目前对“网络出版”的不同表述有:网络出版、网页出版(WebPublishing)、泛网络出版NetworkPublishing)、在线出版(OnlinePublishing)、联机出版、多媒体出版等。这几种称谓的内涵有共同所指,即都是指通过网络进行的数字出版活动,只是侧重点不同。有关网络出版的定义有诸多说法。“传播说”和“本质说”尽管表述不一样,但其依据是相同的,即都是从出版的本质和目的出发来界定网络出版,有人将“传播说”叫广义的网络出版,所…  相似文献   

10.
1998年 5月,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在联合国新闻委员会上提出,在加强传统的文字和声像传播手段的同时,应该利用最先进的第四媒体—一因特网。“第四媒体”的概念由此正式得到使用,并且由于流动在“第四媒体”上的信息具有极大丰富、形态多样、迅速及时、全球传播、自由开放、交互性强等特点,包括图书在内的传统媒介受到了严峻的挑战。   随着因特网技术及网络出版技术的发展,一种与以纸为媒介的图书出版物相区别的新的图书形态开始进入人们的生活,这就是网络图书。网络图书的问世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传统的阅读习惯,产生了“读网”这…  相似文献   

11.
党校图书馆的新职能: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论述了党校图书馆作为党校课堂教育的“第二课堂”,具有履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职能及优势,并提出相关措施。  相似文献   

12.
王斌  王玉娇  程栋 《新闻爱好者》2023,(11):107-109
以吉登斯提出的“脱域”概念为研究视角,分析网络直播时空分离的脱域属性以及作为“象征标志”的脱域机制。在脱域视角下,网络直播借助共情,可以实现信息的快速整合以及情感的最大凝聚。以“刘畊宏现象”为例,结合共情“认知—情绪—行动”的三个进程,提出脱域视角下的网络直播实现共情需要打造信任标识、构建虚拟“在场”场景以及互动的策略方法,同时提出要警惕网络直播中的共情陷阱。  相似文献   

13.
阐述了网络百科全书的概念及其特点,分析了网络百科全书在信息技术、教育服务功能及开放式编撰模式等方面的意义,提出了我国网络百科全书有待完善与提高的方面。  相似文献   

14.
在当前大力推动三网融合的形势下,结合油田通信的现状,本文提出“多系统复用”概念,并对“多系统复用技术”应用的难点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和探讨.多系统复用技术的应用具有容量大、扩展方便、节约光纤资源等突出优点,在油田网络改造中具有很大的推广和应用价值,非常适合全业务NGB城域网络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本文借用经济学的“乘数效应”概念,从经济学视角分析网络媒体不同于传统媒体的传播特点。指出网络传播具有“乘数效应”,揭示出“乘数效应”对网络信息传播的正反作用。提出网络新闻信息传播的原则和方法。  相似文献   

16.
高校信息检索课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网络的交互性、开放性、多媒体化及大容量信息等特征使得在网络环境下教学模式成为动态开放的系统,种类繁多。探索基于现代教育理论、适合网络环境的信息检索课新型教学模式具有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提出了强调参与及互动的“设疑(引趣)、探究、评价”信息检索课教学模式,并介绍其特点及实施方式。  相似文献   

17.
“博客”英文为“weblog”,简称为“blog”,就是发布在网络上的日志。blog的中文名称并不统一,较常用的是方兴东和王俊秀提出的“博客”,我们也就沿用这一译法。随着博客的应用和研究,“博客”的含义已经涉及了与网络日志相关的服务、内容、技术和文化现象。从服务的提供来看,博客具有空间免费、界面友好的特点;从内容及结构来看,博客具有文体自由、三维立体的特点;从技术和文化的角度来看,博客具有个体凸显、结群自愿的特点。①正是以上特点,赋予了博客鲜明的新闻传播功能。在社会学理论中,功能是一个中性概念,它泛指构成某一社会系统的要…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介绍个人制作直播课堂的初浅经验阐述了这一新型教育模式的特点及其给主讲教师在教学技术、观念等方面概念带来的挑战 ,并提出进一步完善直播课堂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翻转课堂”这种新型教学模式被称为课堂教学的重大变革,信息素养教育以网络数据库的检索与利用为主,非常适合采用这种教学模式.为了对比“翻转课堂”和传统课堂两种教学模式下的教学效果、师生学习体验等,作者在同一学期开设的信息素养教育课程的两个班级中分别采用了两种教学模式,以开展比较研究.对学生的调查表明,90%的“翻转课堂”班的学生以后还会选择该类型课程,71%的传统课堂班的学生会选择该类课程.研究还发现,“翻转课堂”确实可以提高学生的客观题的学习成绩尤其是多选题的成绩.影响“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选课学生成绩的因素可能有: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学科背景以及网络平台等.根据实证研究结果,为以后开展相关教学与研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0.
“数字档案馆”这一新概念、新模式随着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网络技术和大规模的信息利用系统的迅速发展应运而生,并与“数字图书馆”一起被视为21世纪信息产业主要的发展方向之一。基于相关工作和学科特点,图书馆界较早地认识到网络技术的应用对其工作的意义,并进行了较多的论述与尝试,因此“数字图书馆”的发展比较成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