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开放教育考试改革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考试是开放教育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开放教育在试点工作中,虽然在考试方式、考试方法等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改革与探索,但改革力度并不显著,仍未摆脱应试方式、方法的束缚,不能体现基于计算机与网络的远程开放教育的特点,不能满足参加远程开放教育学习者的需求,因此,改革势在必行。本文认为,开放教育必须在考试的内容、形式、题型、时间等方面进行改革,完善开放教育考试的各个环节,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有别于传统普通高等教育的考试方式。  相似文献   

2.
考试是开放教育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在开放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在开放教育试点工作中,虽然在考试方式、考试方法等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改革与探索,但改革力度不大,仍未摆脱应试教育考试方式、考试方法的束缚,不能体现基于计算机和网络的远程开放教育的特点,不能满足参加远程开放教育学习者的需求,考试改革势在必行。我们必须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大胆探索,在考试内容、考试形式、考试题型、考试时间等方面进行改革,完善开放教育考试的各个环节,逐步向考试规范化、科学化、现代化迈进。  相似文献   

3.
2001年,各地语文中考进一步加大改革力度,在命题思路、内容、形式上进行了更多的创新尝试,许多新题型、新考法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尤其是湖北省宜昌市语文中考在全国率先采取全开卷的考查形式和全开放的考查标准,引起广泛关注和强烈反响。总体来看,开放的教学呼唤开放的考试,考试的开放必将促进教学的开放。一、语文中考改革顺应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近年来,语文考试倍受社会关注。1998年4月,教育部下发《关于中考语文考试改革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确定苏州、烟台等7个地区作为中考语文考试改革试点单位;1999年、2…  相似文献   

4.
考试不应仅仅是为了测量学习效果,更重要的是应该促进学生的学习。对于成人高等学校,根据其教育的对象及自身办学的特点,应该对考试加以研究和改进,并把开放教育和创新教育的特性贯穿于考试之中。本文旨在对成人高等学校的考试形式现状及改革作初步分析。现行的考试形式大致分为三种,即闭卷考试、开卷考试、课外作业或论文,其中,闭卷考试是考试的主要形式。闭卷考试是学生在不借助任何书籍资料的情况下,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答题的考试,其特点是客观题较多,主观题较少,题型主要有填空、选择、判断、名词解释、问答、论述、计算等。…  相似文献   

5.
马吉玲 《文教资料》2012,(14):160-161
考试是教育工作的重要环节,是教育评价的重要手段。考试改革是时代发展的要求,充分体现了素质教育理念,符合教育大众化的要求。现行考试制度存在众多弊端,不能适应培养创新人才的要求,应从树立现代考试观,建立科学命题制,建立科学评分制,实行多样化考试形式等方面对高校考试制度进行改革。  相似文献   

6.
当前电大系统考试命题改革滞后,制约了教学模式的变革和开放教育的持续发展。闭卷考试命题类型“固化”,使教与学双方都被考试命题形式所牵制。考试命题改革的关键是教育思想的彻底转变。整合试题内容与题型、变革成绩评定的方式及考试手段,将有助于减少考场违纪行为的发生,有助于良好学风的形成,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7.
开放性试题是实施素质教育、创新教育和研究性学习过程中一种与时俱进的创新题型,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理念下考试命题改革和发展的前进方向,也是检验考生学习能力之手段的重要改进。但是,究竟如何科学地命制开放性试题,笔者就此略谈几点拙见。  相似文献   

8.
2012年中央电大与其他5所省级电大率先跨入开放大学的发展轨道.作为构建山东开放大学质量保证体系的核心环节,考试体系、考试质量标准的构建以及教育评价内容与形式的设计,都将深刻影响未来山东开放大学的建设与教育目标的实现.科学完善的教育评价机制有助于先进的教育思想和价值理念转化成教育成果,并成为推进学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事业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  相似文献   

9.
谢红武 《宜春学院学报》2007,29(5):83-85,135
开放教育考试管理模式是在开放教育形式基础上衍生的一种新型的考试管理模式。针对我国当前教育考试管理模式现状,提出开放教育考试管理模式改革的内容,方法,类型以及相应的改革思路。  相似文献   

10.
开放教育考试改革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放教育考试是开放教育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必须适应开放教育这一新的教育形式及其对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根据开放教育的理念,进行半开卷考试改革实验,目的是要推动和促进教学模式、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以及课程设计的改革,提高开放教育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