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中国1990年代散文创作呈现现代性和后现代性共生共有的局面。循此线索观察,此期出现了“散文热”等现象,散文创作的基本特征比较明显,出现了诗人散文、小说家散文、学者散文或文化散文、女性散文等,杂文创作也有突出表现。  相似文献   

2.
散文写作 ,重在营造意境。贾平凹散文《月迹》中意境的艺术营构独具匠心 ,为中国当代散文写作 ,尤其是散文意境的创造和散文写作的艺术技巧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也为当代散文的繁荣和发展 ,开辟了新的方向和道路。  相似文献   

3.
电视散文为散文这一古老的文体带来生机与活力。它张扬了散文的美学特征,强化了散文的意境美,增强了散文抒情性和艺术感染力。电视技术使散文丰富的艺术表现手法得以充分施展。电视散文也有与生俱来的缺憾,它直观的画面和有声的解说会限制观众想象力、感受力和理解力的发挥。  相似文献   

4.
林希逸是南宋"艾轩学派"的集大成者,同时也是南宋重要的散文家,在文学发展史上是不容忽视的。他的散文理论对南宋散文发展产生了极大影响,包括散文创作应指向创作者的内心世界、注重创新、关注散文实用功能等多个方面内容,对他的散文创作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也对我们认识南宋末期散文风貌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许地山的散文不是中国传统散文的嬗变,而是融汇了印度文学的营养,为散文创作开拓了更为广阔的天地,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也为现代散文的提倡和发展,作出了历史的贡献。  相似文献   

6.
散文被誉为"美文"。那么,散文教学也应该体现其美的特质。这应该是散文教学的最初设想和最终目标。而且,学生对散文精义的领悟程度,是以他们对散文之美的感受程度为起点和基础的。因此,感受散文之美就成了领悟散文精义的突破口和关键。  相似文献   

7.
周涛的散文在当代散文界自成一家,其"重建精神家园"、"自由是散文的生命"和"没有大地就没有大文章"等有关散文创作的言论,道出了他对当代散文生态环境、散文家的责任、散文的文体改革等方面的深刻认识和理解,这对当代散文的发展变革有一定的积极影响,也丰富了当代散文理论。  相似文献   

8.
新时期以来,当人们重新发现郁达夫时,他的散文也受到了关注,研究界对他的散文研究倾注了较多热情,取得了较大的成绩。试图从郁达夫散文的散文史地位、个性特色、文化意蕴等方面对郁达夫散文的研究状况力求全面的考察与分析,以求推动郁达夫散文研究的深入。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散文发展史上,《春秋》具有重要的贡献。它不仅开创了历史著作的新篇章,确立了叙事散文的基本规范,而且也确立了叙事散文特别是史传散文在叙事上的一些基本原则;它不仅叙事艺术特点鲜明,而且语言运用上的艺术原则和艺术技巧对后代亦产生了重大影响。因此,它既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也是我国叙事散文之祖。  相似文献   

10.
韵文是散文的先导,文字出现后,诗歌等韵文的口头记事功能逐渐减弱,到后来主要以抒情功能为主,文本的记事功能则主要由散文来承担。散文由诗歌中分化出来,《周易》卦爻辞中散语和韵文并存,应是文体由韵文向散文的过渡形态。较早的散文可追溯到甲骨卜辞中的叙事之辞,这是散文的萌芽。金文出现后,散文书写的物质载体比甲骨时期有了很大进步,散文的篇幅增长,叙事也稍具规模,散文有了进一步发展。简策的出现为长篇散文著作的产生提供了物质基础,先秦的历史散文产生之后,散文的叙事技巧渐趋成熟,至春秋末期诸子散文兴起,散文的文体基本定型,散文进入的成熟期。  相似文献   

11.
朱自清创作活动从五四开始到全国解放前夕,历经了整个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他先写诗,后来写散文,晚年则主要是杂文,也可以说,他的创作生涯经历了诗歌时代、散文时代和杂文时代。在朱自清创作总体中,散文是主要的,他自己也说,“我所写的大抵是散文多。”成绩也是主要的,郁达夫在《现代散文导论  相似文献   

12.
散文是一种比较自由的文体。鲁迅说过:"散文的体裁,其实是大可以随便的。""题材应听取十分自由选择,风景静物,虫鱼,即一花一叶均可……"郁达夫也讲:"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就是现代的散文的特征之一。"也正因为这些特点,散文也就给作者的创造提供了巨大的空间。阅读散文就需要从散文的基本特征入手,运用散文的美学观点去解读文本。一、整体感知散文的"形"散文取材广泛,山川风光、花草虫鱼、历史文化皆可以作为题材。而作者行文又可以骋思万里,思接千古,散文的内容就显得十分的丰富,令人眼花缭乱。但是不论散文的内容如何繁杂,它都是散文的"形",都是作者有意为之。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古代散文流变史稿》是新世纪以来古代散文研究领域不可多得的学术专著。该书甚为厚重,共有76万字,700多页,思想精神和文化视野方面概括甚广。本书的问世不仅为古代散文研究者提供了一个参照,也为无数散文写作者和散文爱好者提供了一个知识性读本,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当代散文文坛上,季羡林卓然成家。他反对以"散"和"随"的态度对待散文创作,而提倡散文创作应该"惨淡经营",由此取得了丰硕的散文创作成果。季羡林的散文创作实践表明:散文不一定要写大事,身边小事琐事同样可以成就散文;散文作家不一定是天才,勤奋也可以造就散文作家。  相似文献   

15.
文章主要针对张守仁先生提出的所谓“新散文”展开讨论和批评。散文究竟应该怎么写,显然已成为散文界同仁广为关注的问题。先生提出的“新散文”主要以《转身》、《麦田中央的坟》和《告别五千年》等为代表,认为这些散文“勇敢地冲出了(传统散文)的围墙,向小说、戏剧、建筑乃至生物学、哲学借鉴手法……使不可能的事变为可能”等等,文章认为,散文可以创新,可以变变花样,但不能背离散文创作的写实性原则;散文毕竟是散文,不属于虚构性文体,倘若散文也能虚构了,散文也就等于死了。  相似文献   

16.
这里所说的背景,指散文中显现出的背景,不包括文本之外的创作背景等。如同雁子翱翔需要高远辽阔的天空,散文的主体也必需自然天成的背景。注重散文的背景,会更凸现和深化散文的思想情感,也会使阅读者更深入文本的内涵,同时也让散文具有一种层次繁复、交错辉映而又天然生成的动态美感。而实际上,人们往往只把目光聚焦于散文的主体,常常忽略由散文背景带来的深层美感,也由此影响了对散文内涵的深切体味。初写散文者,更容易在主体上精工细描,而忽视布景设境,文章的内涵就难免孤立而肤浅。散文中的背景复杂多样,一文中往往是多种背景交叠呈现,相…  相似文献   

17.
散文在高中教材中占有较大比例,也是高考文学类文本命题的考点。但学生受散文作品特点及教学方法等因素的影响,散文阅读教学效果一直不够理想,甚至陷入了困境。立足核心素养,引导学生逐步消除对散文的语言隔阂,理解散文的情感,进而突破高中语文散文审美阅读困境,对散文阅读有效性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散文创作须有学识,更须有真挚的情感,真情就是散文的基础;同时,散文的美也是一种善,其所以能给人以美感,正因为它善。符合善的规范,是散文的前提。因此,散文的情感美体现了真、善、美的有机融合。  相似文献   

19.
梅从美 《现代语文》2014,(11):82-83
散文一直是语文教材的主导文体,当代散文篇幅较小,蕴含丰富的人文道理,语言使用具有自然灵动性。阅读当代散文,可陶冶情操、提升人格,同时也能够考查一个人的鉴赏、感悟能力。然而,教学中有的教师将散文教学与其他文体教学相混淆,并未突出散文自身特点,降低了教学效果,也制约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在新课程理念下,应突出散文特点,引导学生整体感悟、熏陶感染,提升语文素养,促进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0.
第一节阅读鉴赏准备从文学史角度看,无论是中国,还是外国,最早出现的几乎都是史传散文和哲理散文,其他的散文样式都是从史传散文和哲理散文的母体中孕育出来的。随着文史哲的分家和韵文的衰落,文学散文才开始走向成熟和繁荣,但文学散文也不是一路高歌,期间也有沉寂的时候,可以说,世界各国的散文在起起伏伏中,呈现出不同的特质。外国散文的源起,多数人将其追溯到古希腊罗马时期。有人认为,没有古希腊罗马散文奠定的基础,就没有现代欧洲散文的发展。当然,与现代散文相比,古希腊散文的外延要宽泛得多,它包括了历史散文、演说词、哲学文章和文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