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电视新闻飞速发展,在各类的新闻报道方面都取得了不小的突破,在此之中,电视民生新闻也随之发展起来.电视民生新闻作为反映民生的重要途径,对于广大的人民来说是十分重要的,电视民生新闻的记者也因此担负起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电视民生新闻记者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着电视民生新闻质量的好坏,所以,想要电视民生新闻能够更好的发展,质量不断提高,就必须要提高电视民生记者的素质.本文将电视民生记者分为三类,分别叙述电视民生新闻摄像记者,电视民生新闻出镜记者和电视民生新闻文字记者应具备的素质.  相似文献   

2.
民生新闻是融媒体时代广受人们所喜爱的一档新闻节目,其在关注社会焦点问题的同时,实现了正确理念的有效引导。民生新闻记者专业素质直接影响着民生新闻的质量及社会影响力。融媒体时代下,民生新闻的传播机制发生重大转变,其具有播报频率多、互动性强的特点,这也对民生新闻记者专业素质提出了较高要求。本文基于融媒体对民生新闻记者提出的新要求,分析当前民生新闻记者工作中的不足,并指出融媒体时代下,民生新闻记者所需素质的培养策略。期望能提升民生新闻记者的专业素养,继而实现民生新闻与融媒体的高效融合,促进民生新闻的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3.
电视民生新闻最本质的特征为“真”,但由于民生新闻记者新闻素养不高,在语言表达和非语言表达层面存在问题,导致出镜记者信息传递缺失。为解决这些问题,作者从采访前准备、采访过程中的应变等提出相应意见。  相似文献   

4.
新闻要求真实性和时效性。记者是新闻的采访者和新闻稿件的创造者,面对大量的新闻事实,记者要有甄别新闻真实性的能力,在保障真实性的同时确保新闻的时效性,这便要求电视新闻记者拥有超高的职业素养。而在电视新闻的播报过程中观众要求电视新闻记者拥有良好的外在形象。因此,本文通过电视新闻记者的日常工作,对电视新闻记者的职业素质、电视新闻记者的内、外在形象以及电视新闻记者的内在品格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来随着民生新闻的发展,出镜记者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特别是在直播节目中,出镜记者除了要有广博的文化知识外更应该具有坚实的政治理论知识。这样才能把握正确的政治意识。出镜记者可以缩短观众与传播者之间的心理距离,是沟通节目与观众的中介,是发挥电视新闻优势最有效的方式之一。因此对出镜记者的素质的探讨也至关重要。电视新闻记者需要具备良好的新闻职业素质,这是理所当然的。尤其是出镜记者,更应该具有较高的新闻  相似文献   

6.
现在的新闻就是以后的历史,新闻现场是难以复制的。因此,电视新闻记者用手中的镜头记录下新闻发生的事实,这是记者的基本职责。而把新闻事件真实的还原,从而反映出不同的社会问题,更是记者应该肩负的社会责任。新闻媒体是我们国家党和人民的喉舌,是党和政府沟通的桥梁。作为一名电视民生新闻记者我们有责任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针砭时弊,弘扬正气,传递正能量。  相似文献   

7.
受众是传播学中的词汇,也是中国电视发展过程中的产物,随着电视的发展和普及,新闻节目成为电视节目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对受众的争夺也愈发激烈,对记者的个人素质要求愈来愈高,新闻敏感性成为新闻记者必备的素质之一。本文旨在阐释,现代社会电视记者应该具备的新闻敏感性,并对现代社会受众的心理做出分析,提出了增强新闻敏感性的措施。  相似文献   

8.
对突发性新闻事件的报道,最能反映一个电视新闻记者的能力。记者需要在事件突然发生后的最短的时间内报道出真实、详细和最有价值的新闻。电视新闻节目想在媒体竞争如此激烈的时代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提高新闻记者的素质,本文就我国电视媒体上近几年的突发事件报道为例,探讨电视新闻记者在突发事件中的表现,并进一步分析他们在面对突发事件时所应该具备的职业素质,同时也为电视新闻记者今后在报道突发事件时所应该具备的职业素质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9.
本文拟从当前存在的三种电视民生新闻的节目类型出发,分析相对应的电视民生新闻中的记者对其职业角色的定位和呈现,并分析了他们生成的原因。分析得出,在"报道类"、"帮忙类"、"调解类"民生新闻中,记者分别作为"报道者"、"参与者"、"记录者"而存在。这种角色呈现不仅和节目定位有关,也有着更深层次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民生新闻记者在反映社会现实、表达民意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一名优秀的民生新闻记者不仅仅需要具备坚实的理论基础,更需要具备丰富的采访实践经验。出镜记者在有声语言表达技巧上能够灵活掌握,对于新闻信息的有效传播具有非常大的作用。对新闻事实进行点评,对于引导舆论具有重要作用,这就要求出镜记者在有声语言表达技巧上具备更高的素养。  相似文献   

11.
电视新闻行业发展面对的环境是复杂的也是多变的,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要素的多元化发展,给电视新闻记者的采访工作也带来了更多的挑战。因此,在此背景下对于电视新闻记者的综合素质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对于采访环节中突发事件的应对和化解。本文以此为研究目标,客观阐述新时期电视新闻记者针对复杂的采访环境应该具备的职业技能,同时对于当下在新闻采访中常见的突发事件进行描述。并在此基础上,对于新时期电视新闻记者采访中如何应对突发事件给出科学的指导建议。  相似文献   

12.
客观性是新闻采访的基本要求,这就需要电视新闻记者在采访的过程中,必须高度重视客观性的把握,只有这样,才能使电视新闻采访取得更好的成效,进而提升电视媒体以及电视新闻记者的竞争力。本文以民生新闻采访作为案例,对新闻采访中如何把握客观性进行了深入的研究,首先对电视民生新闻采访把握客观性的重要价值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电视民生新闻采访客观性存在的问题,最后就如何强化电视民生新闻采访的客观性提出了一些有针对性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民生新闻是新闻的重要组成部分,民生新闻记者将镜头对准普通老百姓、对准百姓的日常生活,对百姓现实生活中的真善美加以弘扬,对百姓现实生活中的假恶丑加以鞭挞,帮助百姓树立良好的价值观。民生新闻最主要的特点是具有真实性,但在民生新闻近几年的发展中,由于部分记者的低素质、低表达能力,让观众逐渐对民生新闻失去信心。为解决这一问题,本文主要对民生新闻记者在现场报道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以促进民生新闻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张宝坤 《报刊之友》2014,(4):129-130
电视台记者的专业素质大体上来说可以分为:思想上的素质、文化上的素质和业务上的素质。因为电视台的工作具有很大的特殊性,随着我国传媒迅速的发展,通过电视第一时间向广大群众传播新闻已经成为重要途径。新闻记者能够在第一时间对新闻做出认定,对于要挖掘的新闻信息的解读,编辑整理起到了重要的职责。为了让新闻信息能够传达更好的舆论向导,接收到群众最好的传媒效果,加大电视台影响力,提高电视台编辑记者的编辑能力,必然是息息相关的,有着重要的意义。电视台的使命是为观众收集和传播新闻及时效性事件,所以就决定了电视台的编辑记者必须要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敬业精神,要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这样才能够让观众了解到最真实和最时效的新闻。  相似文献   

15.
数字     
《新闻实践》2013,(2):78-78
25万人 2013年1月7日《新闻记者》报道:截至2012年11月5日,我国持有新闻记者证的新闻采编人员共248101人,其中报纸、期刊记者105942人,广播、电视、通讯社等媒体记者142159人。从性别比例上看,男性记者140684人,女性记者为107417人,男女比例为57:43。  相似文献   

16.
新形势下电视新闻记者需要有强大的新闻敏感性,这样才能成为一名合格、优秀的记者。在电视新闻报道中,记者需要通过有技巧地报道新闻,通过有感染力和有说服力的事实,结合镜头感染观众,使观众犹如身临其境,这不仅是体现新闻价值的必然要求,也是展现记者综合素质的途径。因此,电视新闻记者需要从平时的积累中不断掌握知识,博学好问,提高对新闻的判断能力,培养敏锐的新闻嗅觉。  相似文献   

17.
孙素芳 《新闻世界》2012,(10):56-58
当前,全媒体和全民记者时代的来临,给电视新闻记者带来了挑战。社会转型期的媒介环境当中,如何做好地方电视新闻记者,本文对此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8.
获取新闻信息的基础和重要的渠道便是电视新闻采访,在电视新闻采访的过程中离不开新闻记者这一重要角色的参与,一名优秀的电视新闻记者能够得心应手地掌控整个采访局面,诱导被采访者向自己提出其想要获得的新闻信息的方向前进,使得整个电视新闻采访过程有条不紊且顺利地开展进行下去。对于电视新闻记者来说,为社会群众报道真实且可靠的新闻信息是他们最根本的使命。在电视新闻采访过程当中,提问技巧的具备和谈话艺术的通晓是必不可少的。  相似文献   

19.
电视作为主流媒体,担负着传播先进文化、弘扬民族精神、维护国家利益的社会职责。电视新闻素材的发掘和加工,是电视新闻记者的职责,而电视新闻的独特性决定了其记者有别于其他新闻记者,应具备独特的素养。本文通过对电视新闻记者与其他媒体新闻记者的对比,阐述了电视新闻记者有别于其他媒体记者的专业素养和特质。  相似文献   

20.
展江 《青年记者》2016,(19):72-75
美国新闻伦理学者罗恩·F·史密斯这样分析摄影摄像记者的工作特性:“新闻记者——尤其是报刊摄影师和电视摄像师——在面对新闻事件时频频陷入困境.有时候他们早于紧急救援人员到达现场,经常看到有需要帮助的人.新闻记者的人性鼓励他们挺身救人,然而,他们的专业责任是向公众提供对悲剧的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