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设计目的]用微机和自己制作的三维动画课件《分子和原子》给学生上一堂多媒体教学课,将微观微粒分子的特性和分子的一些变化直观地表现出来,使学生能在轻松愉快的学习中掌握原子分子的概念并认识分子的特性.[教学目标]1.掌握分子的概念和特性,能用分子的概念解释一些问题.2.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的概念并能用概念对一些物质作出判断.[教学重点]分子的特性.[教学难点]分子概念的建立和对分子特性的理解.[教学手段]讲授,实验,使用微机和自制软件突破重点.[板书]第二章分子和原子第一节分子一.分子[提问置疑-1]…  相似文献   

2.
教学目的:1.使学生掌握油脂的概念、组成和结构、单甘油酯和混甘油酯的概念.2.使学生掌握油脂的氢化、油脂的水解反应等3.使学生了解肥皂的生产原理,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油脂的组成、结构和化学性质[复习]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酯,请同学们写出酯的一般通式.[教师总结]酯的组成是由羧酸脱去羟基的剩余部分和醇中羟基去掉氢原子后剩余部分结合而成的.[投影]酯的通式是:[演板]请同学们写出硕脂酸、软脂酸、油酸的结构简式.[投影]硬脂酸:C17H35COOH软脂酸:CI。H31COOH油酸:C17H33COOH降问]写出甘油的结构简式.每…  相似文献   

3.
一.教学目标1.理解烃的衍生物和官能团的概念.2.了解乙醇的结构和物理性质.3.掌握乙醇的化学性质.二·教学重点乙醇的化学性质.烃的衍生物和官能团的概念.三.教学难点乙醇羟基上的氢原子被活泼金属原子取代.四·教学方法启发引导、实验发现、类比推理.五.教学过程[引言]在第四章中,我们学习了烃类有机物-烷烃、烯烃、炔烃和芳香烃.知道它们都是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同时,我们也知道这些烃通过化学变化可以引进第三种、第四种元素.[提问]请同学们想一想,用什么方法可以使烃分子增加其它元素?举例说明.[指出]烃分子…  相似文献   

4.
教学目的:1.通过实验和实验分析,使学生掌握乙酸的化学性质,了解酯化反应的概念.2.使学生了解乙酸的结构式、物理性质和用途.3.通过分子中原子团相互影响的事实,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观点.4.通过同位素示踪原子的应用强化学生的科技意识.教学重点:乙酸的化学性质.教学难点:乙酸与乙醇的酯化反应.课型:新授课.教学方法:实验演示、启发引导、分析归纳.教具:模型、实验、投影、电脑动画等.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乙醛具有哪些化学性质?[学生口答]:乙醛既能发生还原反应,也能发生氧化反应.发生还原反…  相似文献   

5.
范海凤 《化学教学》1999,(11):32-33,34
课题:乙醇(复习课)教学目的:以乙醇为例复习醇的化学性质、培养学生系统掌握知识及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教学重点:醇的性质规律及迁移应用教学难点:醇的性质规律及迁移应用教学过程:[直接引入]我们已经学过了醇类物质,请大家回忆其中的饱和一元醇,其通式、官能团请思考此处的一OH和OH一是否一样?分别写出其电子式学生思考、回忆、准备、回答,写出电子式Q:H[:qH]并作比较[讲述]饱和一元醇的代表物是乙醇,它由一C2H5和一OH连接而成,-OH是官能团,决定醇的化学特性,二者相互影响,共同决定乙醇的化性.[…  相似文献   

6.
一、复习要求1.了解物质的微观构成和宏观组成。2理解原子、分子、离子、元素的有关概念及相互联系。3.了解原子、分子、离子的结构。二、知识结构该图可以这样理解:宏观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元素组成物质的具体微观途径有三条:一条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物质;第二条是原子构成分子,分子构成物质;第三条是原子形成离子,离子构成物质。三、内容提示1.关于分子、原子、离子(l)从物质的构成角度来看,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2)从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角度来看,分子、原子、离子都分别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  相似文献   

7.
[知识要点] 本章的知识内容主要包括:物质结构、原子结构、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等,是中学化学的基本理论之一.在复习时,可通过以下思路,编织本章的知识网络. 物质结构→晶体类型→物质构成的基本微粒→原子结构→核外电子排布及其规律→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元素化合物知识.如:[考点分析] 在历年的高考中,本章知识与能力测试点和测试方式主要有: 1.原子的组成及同位素的概念 同位素是具有相同质子数、不同中子数的同一元素原子的互称,是指具体原子.在自然界中,某元素的各种同位素所占的原子分数(丰度)为一定值…  相似文献   

8.
[教学目标]1.初步认识乘法,会列乘法算式,并能正确地读写。2.在经历乘法产生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良好习惯。3.沟通加法与乘法的关系,初步感受知识的产生是源于实践需要的观点。[教学重点]初步认识乘法的意义,正确地列出乘法算式。[教学难点]理解乘法计算比较简便的道理。[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多媒体显示古人打猎记数的故事)教师:在很久很久以前,我们的祖先是以打猎为生的。如果这位猎人每天打两只猎物,两天能打几只?看谁最快列出算式。3天能打几只呢?5天呢?10天、100天…  相似文献   

9.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明确原电池的化学原理,判断形成原电池的条件。德育目标:培养学生由实践到理论,再由理论指导实践的科学方法。[教学重点]原电池的形成条件。[教学方法]诱思探究。[教学用品]大烧杯、电流计、干电池、铜片、锌片、导线、稀盐酸。[教学过程]教学程序一:[实验设疑、激趣、造悬念](引言)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常伴随有发光、放热、生成气体、产生沉淀等现象。有时也伴随有能量之间的转化。今天,我们来讨论一下化学能能不能转化成电能。(板书)    第六节原电池 金属的腐蚀和防护将课本55面演示实…  相似文献   

10.
分子和原子是同学们学习物质结构最初接触到的概念,为帮助大学掌握这两个概念,现将两者之间存在的三个相关点(即相似点、相异点、相联点)总结如下. 1.相似点①分子和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有的物质是由分子构成.如氧气是由氧分子构  相似文献   

11.
[第一关]概念及意义关现在进行时表示说话时(瞬间)正在进行的动作或表示现阶段一直在进行的动作。例如:They are reading in the classroom now.现在他们正在教室里读书。We are learning computer these days.这些天我们一直在学计算机。[第二关]谓语构成关现在进行时的谓语由“助动词be(am,is,are)+动词的现在分词”构成。动词的现在分词的构成规则如下:  相似文献   

12.
物质构成相关概念是学好物质结构相关知识的前提,学生在学习物质构成相关概念的过程中究竟以何种方式来表征相关概念?本研究采用问卷法和访谈法对上述问题做了初步探讨。研究结果表明:(1)学生对物质构成相关概念的表征是多样化的。(2)学生对物质构成相关概念表征方式是动态的。(3)学生对物质构成相关概念表征方式与教师讲授方式、教材...  相似文献   

13.
[教学目标]1.知识、能力目标:提高学生快速阅读及概括信息的能力。2.过程、方法目标:培养学生仔细观察事物的习惯,初步掌握观察的方法,能抓住事物的特点。3.情感、态度目标: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探索精神。[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快速阅读,概括课文要点和特色;2.学习观察的方法。难点:如何抓住事物的特点。[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双体互促教学法[教学用具]多媒体设备、实物投影仪[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明确目标猜谜。(课件展示)谜一:“小小诸葛亮,稳坐中军帐。布…  相似文献   

14.
教学设计“欧姆定律”显初中物理典型的规律课。物理规律的一般教学程序是:提出问题探索规律表述规律应用规律。对析本节教材运用的科学方法卞要有:实验归纳法、猜想法、控制变量法、设计实验的方法,在处理和分析实验数据时还用到了列表法、观察分析法等。这些方法在前面的学习中都已进行过显性教育.本节课事要是让学生模仿运用这些方法探索总结欧姆定律。教学过程[提出问题]复习提问:1.电压的作用里什么?2.什么是电阻?学生回答:略。师:由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电压是产生电流的原因,电阻是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这说明电流与…  相似文献   

15.
金属导电.靠的是自由电子,金属中的电流是带负电荷的自由电子发生定向移动形成的。那么,自由电子是怎样做定向移动的呢?我们知道.一切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分子又是由原子构成的,而原子又是由位于中心的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相似文献   

16.
[教学年级]:高中一年级[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对一组广告的欣赏,集体为茶叶做广告,感受音乐在广告中的作用,以提高学生对音乐表现的感受力。2.在参与活动过程中,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用自己喜欢的音乐和各种形式创作广告,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3.在创作和表演的过程中,增强学生对音乐和生活的热爱,同时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示的场所。[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细心体验音乐与广告中其它因素完美结合所表达的艺术效果,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设计广告。[教学阶段]:1.导入———激趣2.欣赏—…  相似文献   

17.
四季     
[教学目标]1.正确认读二类字“对、说、是、叶、圆、夏、秋、雪、肚、就、冬”,通过动、植物及景物的特点了解四季的常识。2.流利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能感受四季的美,抒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重点]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四季的特点。[教学难点]激发学生对四季的美的感受。[教学过程]一、直接导入,整体感知1.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首有趣的儿歌,名字叫——(生齐)《四季》。2.教师板书课题,学生一起书空。[巩固生字]3.四季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呢?(师出示有关四季景物的课件,让学…  相似文献   

18.
[设计理念]学生语文能力的形成,主要靠语文实践。本课的教学,依据课文内容自身的特点,整合知识、能力、情感等目标因素,在一个以学生为主体的、贯穿教学始终的语文实践活动中逐步实施,达到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设计特色]以创设的独立的学习情境———“采访课文中的人物”贯穿教学始终,整个教学过程由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组成。[教学流程及设计说明]一、营造情境,布置采访任务1.揭示课题后,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学生的回答必须说到以下两点:(1)“我”的爸爸是联合国的一名军事观察员,在一次…  相似文献   

19.
质量是惯性的量度,还是物质之量的量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于质量的概念,长期来一直存在着两种对立的观点,一种是最初由牛顿在他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1](简称《原理》)中引入的定义:质量是(不计物质组成和结构的)物质之量的量度;另一种是由欧拉在他的《力学,运动科学解析讲义》[2]中引入的定义:质量是惯性的量度.第一种定义与直觉经验一致,只要选定好单位物质量的标准后,质量就可以用物质的量对单位质量之比来表示,这个定义直观地反映了物质含量之多少.第二种定义根据物体质量愈大,其保持自身力学运动状态的能力──惯性也愈大,由此引入了质量是惯性的量度的定义.对…  相似文献   

20.
[课例](小学语文第二册)《好孩子》2、3、4段教学 师:小玲是不是淋湿了呢?学过后我们就知道了。 [演示 CAI动画:奶奶迎小玲回家。画外音:朗读2、3、4 自然段] 1.师:用“──”标出描写奶奶和小玲动作的句子。 2.学生自读、勾画后交流。 3.观察图回答问题,并填空。 请同学们看屏幕,奶奶在做什么?小玲在做什么? [演示 CAI课件]:课文图1的画面下出现两个句子。 ①奶奶(  )拉开门。 ②小玲(  )进来了。 (抽生填空,填正确了, 屏幕上出现鲜花的同时响起掌 声。) 4.“急忙” 表明了奶 奶心情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