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40 毫秒
1.
彭京宜先生新著《法律语言的文化解析》(知同版社2001年3月出版),给人以强烈的新鲜感,它不仅全面和深入地探讨了法律与语言,法律与文化的关系,而且对法律语言的特征,法律语言修辞的规律,法律规范所背倚的文化理念以及与此有关的若干语言和文化命题,都作了精湛而有益的探索,在这里,结构与心灵兼收并蓄,理智与情绪相互映,科学与人文相得益彰,概念与直觉珠联譬合,在多少有些凋敝和荒芜的法律语言研究领域,又有了这样一朵鲜艳而芬芳的奇葩,我们没有理由不感到商兴和欣慰。  相似文献   

2.
语言不仅仅代表语言本身,还是文化的存在,因此语言的更新不仅是语言本身的转换,也是文化观念和心理的转换。从“五四”白话文运动肇始,文言文的存在状态和古典文化形态变得模糊而暧昧,白话文所开创的现代文化显示了其特有的现代性特征。本文以“五四”语言革命为个案来探讨现代白话文体与现代文化形态的关系,考察作为独立语言系统的现代白话如何促成现代文化与古典文化的分野以及精神文化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3.
本文拟从“汉语本身的文化属性”、“法律语言的法文化系统”以及剖析“礼”的词语意义的视角,讨论法律语言与法律文化的关系。“法律实质上是一种文化的表现形式”,无论从法律语言角度看,还是用法律文化的眼光观察、解释法律语词,法律语言都是整个法律文化的符号系统、信息系统,因此,我们不仅要解析它自身所有的文化意义,而且还需要解释它们在一定的文化观念影响、制约下,产生的意义体系。法律语言与法律文化关系的研究,既是一种途径也是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4.
本文依据简牍法制史料和典籍文献,分析了汉代的立法形式与立法语言间的关系,认为汉代的法律构成主要是律典和会典,由于律典为基本法典,因此它的语言严谨周密,逻辑性强;而出于以律治民、传习法律的需要,汉律的语言又具有简明易懂、平实质朴的特点。而令往往来源于皇帝的诏令,因此语言明显地带有立法者的主观意志与价值取向,更直接地揭示了令的性质特征。文章进而指出,汉代律令语言存在着异同,这或多或少地折射着法家和儒家两种截然不同的文化源流  相似文献   

5.
论英汉翻译中的语言文化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英汉翻译中的语言文化差异葛志宏英汉翻译不仅是两种语际的交流,也是两种文化之间的沟通。本文着重探讨了中国和西方英语国家在语言文化方面存在的诸多差异.文化是一个内容广运而复杂的概念,.它包括“知识、信仰、政治6t$:;法律、这些、风俗以及人作为社会成员...  相似文献   

6.
林薇 《英语广场》2023,(4):111-115
法律英语课程是法学双语或全英文法律专业课程的前置和预备课程,课程内容既包含语言知识与技能,也包括法律文化。法律英语课程中的文化导入包含普通法历史文化的导入和法律语言文化的导入,教师在课前、课中和课后分别设置文化导入的路径,促进学生的法律英语学习。  相似文献   

7.
法律语言作为语言学的一个分支,有其独有的特征。法律语言的二维性——精确性和模糊性共同存在法律语言中,但两者并不是无差异地分布在所有法律语言中。精确性的法律语言更广泛地分布在程序法中,而模糊性的法律语言主要体现在实体法中。  相似文献   

8.
法律语言与法律文化密切相关,法律术语作为法律语言重要的词汇成员,承载着着丰富的文化信息。译者在翻译法律术语时可采取直译、意译和意义补全的翻译策略,而文化语境顺应对于这些翻译策略的选择和运用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9.
模糊语言和语言的模糊性是模糊理论引起语言学领域而得出的认知结果。从主体、客体和语言本身的特点来看,法律语言存在着模糊性特征。模糊语言在法律语体中大量使用,对法律的完善有着重要作用。法律语言实践中要正确认识准确语言和模糊语言及其相互联系,注意模糊语言出现的特定的题旨情境。  相似文献   

10.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学习某种语言不仅要掌握语音、语法、词汇和习语,还要学习该语言的文化。学习者不仅要知道使用这种语言的人如何看待事物,如何观察世界,还要了解他们如何用语言来表达他们的思想、习惯、行为;要懂得他们的“心灵之语言”,即了解他们社会的文化。要提高学生文化素质,就应在教学中注重语言与文化的紧密结合。在外语教学中将语言与文化融会贯通,发展学生的交际能力,这不仅符合外语教学的规律,也符合我们培养人才的目的。而我国现行大专英语教学中或多或少地存在着对文化教学的认识不足和措施不力的问题。本文旨在从…  相似文献   

11.
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它就像文化的基石。语言反映着一个民族的特征。它不仅包括着该民族的历史和文化背景。而且蕴藏着该民族对人生的看法、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语言与文化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了解语言必须理解文化。理解文化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语言。  相似文献   

12.
美国著名语言学家E,Sapir对语言与文化的密切关系做出了精辟的概括:“语言的背后是有东西的,语言不能离开文化而存在。”跨文化交际培养的是人们对不同文化所保持的积极的态度;承认文化是有差异的,在发现不同文化差异的过程中更客观地把握各自的文化特征;在与不同文化接触中提高对文化冲击的适应能力,掌握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沟通时的交往技能。外语教学不仅是传授语言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应用外语进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而其中的文化导入是提高外语教学实效性的一个关键因素。本文以基础德语教学为例,对外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问题作一探究。  相似文献   

13.
一、白色在英汉语言文化中的差异性社会语言学家认为,语言与文化的关系紧密,语言不仅是文化的一部分,也是文化的载体和容器,同时,语言文化的影响和制约,反映文化。不同的语言反映了不同民族的特征,它不仅包含着该民族的历史和文化传统,而且蕴含着该民族特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14.
生态语境下法律话语翻译的综观视角及路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生态语境的视角入手,结合语料库检索,在分析法律文本词汇、句法等言内维度特征的基础上,剖析了法本话语建构下的国情、民俗、历史等言外生态人文信息,探讨了语言与语言、语言与人类、语言与社会、语言与文化等生态因素对法律文本翻译的影响,提出了生态语境框架下的法律话语之综观翻译路径.  相似文献   

15.
谈外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语言与文化两者之间存在不可分割的“天然”关系。语言反映了一个民族的特征 ,它包含者该民族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蕴藏着该民族对人生的看法、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语言是文化的载体 ,是文化的结晶 ,是反映文化的一面镜子 ,没有语言就没有文化 ;另一方面 ,文化制约着语言形式 ,它不断将自己的精髓注入到语言之中 ,成为语言的文化内涵 ,成为语言表现的基本内容 ,语言不能脱离文化而存在。鉴于语言与文化不可分割的关系 ,要想达到外语教学的目的要求 ,就必须在外语教学中切实贯穿文化教学的内容。外语教学不仅是语言教学 ,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应该…  相似文献   

16.
法律文化是在一定历史时期沉淀下来的支配法律实践活动的群体性法律价值观以及这种价值被社会化的过程或方法.法律文化的现代化是社会发展和进步的要求.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我国法律的现代化,不仅是传统法律文化与现代化的冲突与交流、融合与发展的过程,而且也是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与西方法律文化的冲突与交流、融合与发展的过程.我们必须致力于在本土法律文化的发展中体现法律文化世界性潮流的方向与特征.  相似文献   

17.
我们知道,每一种语言都有深厚而丰富的社会文化基础,是数千年的历史积淀的结果,也就是说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我们学习一种语言决不仅仅是学会怎么说,而是在感知一种文化,接触一个民族的历史,这就涉及到所学语言民族的自然环境、人文地理、历史沿革、法律制度、生活方式、风俗习惯、宗教信仰、价值观念等很多东西。因此,英语的学习是为我们打开了一扇了解世界的窗户,英语教学又是在引导学生阅读一个陌生而奇异的世界。  相似文献   

18.
语言、文化和中医文献英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语言和文化两者相互依存,密不可分。语言不仅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还是文化的载体,受到文化的影响和制约。没有语言,文化就不能存在,语言也只有反映文化才有意义,它们不可能脱离另一方面而单独存在。中医与中国古代的人文地理条件及主导的传统文化关系密切,反映了汉民族的社会状况、宗教信仰、价值观念,蕴含着丰富的文化涵义。在把中医文献翻译成现代英语的过程中,必须注意中国传统文化同现代西方文化的对等。该文阐述了中医文献翻译中常用的方法——音译、直译、意译和文化转换替代译法中需要注意原语与的语的文化等同。  相似文献   

19.
法律语言是受法律工作性质影响而形成的语言变体,是一种客观存在的语言现象。作为法律的载体,法律语言必须以恰当的语言形式表述法的内容。由其交际领域、交际目的、交际对象所决定,由法律本身的强制性、权威性、严肃性所要求,法律语言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点,即准确庄严、严谨朴实。而这些特点又是在确切与模糊、庄重雅与平易通俗、繁复周密与简洁明快、规范质朴与艺术审美等对立统一体中辩证体现出来的。  相似文献   

20.
文化是一个复杂的整体。它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以及人作为一个社会成员所获得的一切能力和习惯。因此,东西方文化之间存在差异是客观事实。语言是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不掌握英语国家的文化知识.要想真正学好英语、运用好英语是不可能的。所以在英语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讲解语言知识,训练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更要加强有关文化背景知识的传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