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以促进国际理解与世界和平为宗旨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联系学校项目网络"自成立之日起就从国家、地区和国际层面上,通过一系列活动、会议和项目等,使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和教育机构参与到推广国际理解和世界和平的理念并践行这些理念的行列之中,在促进特定领域如和平、民主、人权、可持续发展和优质教育等方面,起到了其他任何项目不可取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论和谐世界理念下我国国防教育的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和谐世界的内涵及其建设和谐世界的重要性出发,辩证地研究和探讨了和谐世界的理念对我国高校国防教育的挑战,论述了面对挑战应该采取的对策。正确认识我国国防发展和人类社会发展的关系,对于化解国际矛盾、提高我国国防实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国际人权教育的历史和理念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进入20世纪70年代,人权教育倍受国际注目。21世纪乃“人权的世纪”,这正成为世人的共识,在国际人权教育迅速发展的今天,如何全面把握人权教育的历史和理念,推进人权教育的顺利发展,无疑是我国教育工作教育面临的重要而紧迫的课题,为此,本文从历史和国际的视角,就欧洲评议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人权会议、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联合国人权中心关于人权教育的理念进行简要述评。  相似文献   

4.
在新的时代条件下,中国领导人提出了构建和谐世界理念,表明了中国愿意担当负责任大国的角色,在积极融入现有国际体系的同时,推动国际秩序的变革。和谐世界观是对前三代领导集体国际统一战线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它对于推动新时期国际统一战线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和谐世界建设的总目标下结成最为广泛的国际统一战线,不仅有利于实现中国自身的根本利益,也有利于促进世界的持久和平与共同繁荣。  相似文献   

5.
"和谐世界"理念的提出体现了中国对当前的国际局势、全球问题、人类命运和理想目标的基本判断与价值追求,它是中国国内政治发展在国际政治领域的反映,代表了中国全球战略的最新发展.  相似文献   

6.
和谐世界理念的内涵、依据和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国提出的和谐世界的理念重视各国自主选择社会制度和发展模式,尊重文明的多样性,强调建设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体制和全球新安全观。从实践层面来看,它反映的是世界现实的需要。建设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相辅相成。和谐世界的理念将引领中国外交,有利于提高中国的软实力。  相似文献   

7.
亚洲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对世界文明和人权事业的发展和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万隆会议是第一次将民族自决权提升为人权,并奠定了发展权的基本思想,标志国际会议开始突破个人权利框框。亚洲召开的德黑兰会议第一次世界人权大会通过了对国际人权领域有着极大影响的《德黑兰宣言》。曼谷会议是亚洲各国在新形势下,召开的第一次人权会议,对国际人权事业以及未来国际人权领域的活动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八大以来,新一届中国政府适时把握世界发展的新态势,提出了建设命运共同体的外交理念。命运共同体理念以和谐、包容、共赢、发展等为基本内容,它源于协和万邦的"王道思想"与合作共赢的和谐世界理念,蕴含了平等互信、包容合作的利益观、权力观和文明观,对于促进全球化发展、维护世界和平、解决全球性问题等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对中国外交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基本内涵进行阐释的基础上,探究中国外交命运共同体理念的价值,并对中国外交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实践路径进行探索,以期能更好地推进和谐世界构建。  相似文献   

9.
自20世纪10年代末"第二代人权"获国际认可,受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俄国社会主义运动的影响,中国人在人权斗争中较早地摄取了"第二代人权"的理念,并努力将其转化为法定人权,中国的人权运动与人权理论由此获得迅速发展。由毛泽东领导的中华苏维埃是当时摄取和实践"第二代人权"理念的典范,真正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执政为民的立党宗旨。  相似文献   

10.
略论儒家人权理念及其对现代人权思想的深刻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儒家文化是东方文化的主要代表。它是以民本主义为其哲学基础和基本特征的。儒家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权理念,其主要表现是倡言良心自由和人格尊严、法律平等和公正处罚、思想言论自由、爱国和大同世界。这些人权理念对现代人权思想的产生和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但是,儒家的人权理念具有较大的阶级性和历史局限性,相当幼稚和朴素,并未形成完整的人权概念和理论体系。我们必须大力弘扬儒家的优秀传统文化及其人权理念,摒弃其糟粕,积极吸收和借鉴西方文化的优秀部分,发展现代人权的基本内涵,加强现代人权理论建设,促进中国人权事业和国际人权事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