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外语教学过程是一个多种符号交织、构建意义的动态过程。这个过程本身是交际,而这个过程的目标指向是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因此,意义构建过程参与的不仅仅是语言本身,而是与语言共同作用的各种文化符号。要想让各种符号在课堂上产生真实语境下的意义,我们需要把语言重新置身于它本来存在的情境中,因此,我们需要考虑交际中的常态:多模态介入。该文旨在通过对外语学习本质的讨论提出一种以实际课堂操作为基础的多模态语用文化介入模式。  相似文献   

2.
臧翠翠 《英语广场》2020,(10):63-65
语境概念是语用学研究的基础。语境因素对多模态选择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本文探讨在外语教学课堂中多模态选择的语境因素影响。研究发现,教师及学生的影响决定多模态的选择,两者又与语言因素结合起来,共同影响模态选择。本文从语境因素的角度分析多模态的选择使用问题,以期为外语教师课堂多模态的使用和研究提供一些启示和帮助。  相似文献   

3.
外语教学活动的多模态化对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章分析了外语教学在多模态化进程中遇到的制约因素,提出应用增强现实构建虚实融合的多模态外语教学情境,探讨了增强现实在外语基本概念学习及外语情境交际能力训练中的应用,进一步分析了增强现实多模态外语教学环境中的虚拟视觉及听觉模态符号。研究表明,增强现实在外语教学的多模态化中能够发挥重要作用,是提升外语教学效果的有力手段。  相似文献   

4.
语境补缺假说和语境适应论等国内外最新理论为我国高职外语教学改革提供了理论依据,语境对比研究的最新成果支持真实自然的社会文化语境对语言交际能力的正面影响。创建多元化的外语交际教学语境,将语境信息顺应到交际互动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语境认知和语境运用能力,提高真实场景中运用语境理论进行交际沟通的能力,是培养社会急需的高级应用性外语人才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所有模态都具有意义潜势.在大学外语教学中多种模态的有机整合有助于学习者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网络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要求大学外语教学必须朝着多模态方向发展.以Halliday的系统功能语言学中的语境论为参照点,探讨现今大学外语课堂多模态外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并从影响多模态外语教学的关键因素——教学内容、师生角色定位及其关系和教学条件三个方面提出可行性建议,旨在促进大学外语教学意义建构的最大化和教学效果最优化.  相似文献   

6.
文章从学生认知视角调查了学生对多模态外语教学的了解情况,调查对象为江苏某高校的2013级和2014级英语专业和非英语专业283名本科生。研究发现:大部分学生认识到多模态手段运用于外语教学较之传统教学有明显优势;大部分学生认为多模态教学手段的运用有助于提高他们外语听说读写技能,学生对多模态手段运用于外语教学的前景看法也是积极肯定的。  相似文献   

7.
基于Pervasive Computing技术的外语网络交互模态话语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以"Pervasive Computing"为技术支撑,以"系统功能语言学"为理论研究框架,以外语教学领域的模态话语研究为表现形式,探索创建多模态视野下的外语网络交互教学模态,即供交际双方或多方信息全球实时传达、同步立体交互的多模态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8.
利用外语进行有效的跨文化交际是学习外语的最终目的。跨文化交际中的多模态识读能力和交际能力是学习者进行可持续性知识发展创新的基础。同时,可持续创新知识构建应成为开放共享、民主化信息时代外语教学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9.
文化语境模拟法外语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外语教学中强调了解目的语文化和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性已经为外语教育者所认同,但如何在外语教学中有效实施文化教学尚未达到成识.文章从语言文化观和语言习得过程入手,尝试性提出一种文化语境模拟法为基础的外语教学模式.该模式以目的语文化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通过运用多媒体和现代网络技术,在学生头脑中形成一种较为真实的目的语文化环境,优化了第二语言文化习得环境,学生的自主性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理论上该模式使学生对语言学习产生极大的兴趣,模拟语境中大量的语言实践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动机,新型的师生关系大大缓解了学生的紧张心理.  相似文献   

10.
《现代教育技术》2015,(11):60-66
视频会议为外语学习者创造了在真实语境下进行实时跨文化交流的机会。依托外语交际意愿启发性模型,以中日学生跨文化视频会议为例,文章通过问卷调查、访谈及视频文本分析,讨论了视频会议中交际对象、交际背景、交际目的、交际话题及交际媒介等5个因素对外语学习者交际意愿的影响。结果证明:基于视频会议的跨文化交流活动为外语学习者提供了新的互动交流模式,能够多角度提升外语学习者的交际意愿。其中,视频会议作为交际媒介对交际意愿的提升作用最明显。  相似文献   

11.
赵凌志 《考试周刊》2013,(83):87-87
多模态话语理论对于改进我国传统大学外语教学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多模态话语理论下探讨我国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模式的建构。指出教师应运用多媒体资源创建教学环境。引导学生进行多模态话语信息表达及进行多模态教学评估。以达到优化外语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模因理论为外语教师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提供了重要的理据。多模态话语模因环境下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策略包括:多模态协同的教学设计、课堂话语整体意义的构建、师生互动策略。教师需要发展和提高自我,才能最大程度优化多模态话语下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效果。  相似文献   

13.
多模态听力测试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目前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视听材料在教学中的应用,为了适应外语教学理念的转变和真实交际的需要,在传统纯听力测试基础上融入视频信息将更完整地还原多模态意义构建的过程,因此对多模态听力测试的研究势必深入开展。本文在总结了国内外多模态听力测试的研究现状后,提出了多模态听力测试进一步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4.
多模态理论视角下的大学体验英语教学是外语教学研究的全新领域,强调通过多种模态形式创造语言学习的真实语境.多模态理论视角下的大学英语教学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改革:教材改革,教学活动设计和学习方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15.
长期以来,由于应试教育,我国的英语教学过分注重语法和词汇的学习,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普遍较低。然而,语言是用来交际的特殊工具,外语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外语交际能力。交际能力必须通过交际活动才能获得,只有把听、说、读、写这些语言技能运用到真实的语境之中,才能产生真正的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16.
李清婷 《文教资料》2013,(1):176-177
在现代科技不断进步,全球化进程迅速推进的趋势下,多模态话语应运而生,对多模态话语的研究成了语言研究的新热点。将多模态话语运用到外语教学中,尤其运用到对学生多元识读能力的培养中去,有着积极的指导作用。外语课堂中多模态话语的建立,多元识读能力的培养需要教师和学生协同完成。  相似文献   

17.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社会对复合型外语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迫切,这对外语人才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传统的以关注单一文本为主的课堂教学方式已不能满足人际交流与意义表达的需要。因此,构建多模态化的外语课堂教学模式,成为我国高校外语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文章以多模态话语分析的视角对高校外语课堂教学质量进行研究,为高校对外语人才的培养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8.
外语教学的首要目标是培养外语学习者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依赖于文化语境的构建。本文以功能语言学的文化语境理论为框架,结合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实践,探讨如何在外语教学中构建有效的文化语境,培养外语学习者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19.
从多模态角度对大学英语视听影视教学进行探索,发现大学英语视听影视教学具有多模态性。通过多模态影视教学可以实现更加真实的现实交际场景,有利于解决传统听说课堂中学生参与互动能力较低的问题。作为辅助大学英语听说教学的手段,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及交际水平。  相似文献   

20.
多模态理论在外语教学中的引入丰富了外语教学模式,多种模态的综合运用为学生提供了多模态认知手段。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调动各个模态,并加强不同模态之间的协同关系。要通过构建多模态的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实现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