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教育公平教育公平、教育平等或教育民主、教育正义经常在同一个意义上被使用。教育公平的思想由来已久,远可溯源到孔子的“有教无类”思想,近可追溯到夸美纽斯的“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的泛智教育。现代意义上  相似文献   

2.
随着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逐渐应用于教育领域,学习模式的个性化和学习路径的多元化等表征样态越发凸显,由数字化学习过渡到移动学习再到泛在学习进而发展成智慧学习的多模态学习形式备受关注。厘清智慧学习的学习本质观、学习空间、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对构建新时代的教学模式意义重大。回溯夸美纽斯的“泛智”论、“泛教”思想及终身学校理念,分析其“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的主张,发现该思想与泛在学习内涵实质联系紧密,二者共同构成“把一切知识教给一切人”的“泛”教育思想。把握“泛”教育思想的本质,构建以学习力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智慧学习观可发现:学习观由知识本体论过渡到方法论、学习空间从一维扩展到三维、学习内容变得多而庞杂,继而学习方式需转型。  相似文献   

3.
17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他的《大教学论》一书中首次提出普及义务教育的主张和为全民服务的教育制度。他的泛智教育思想和一系列教育原则以及一切教育工作都遵循自然的主张,都是以“教育适应自然”原则为核心的。他认为,教育适应自然原则就是研究自然规律并按照自然规律办教育,这也是夸氏民主主义和人文主义思想的基础。他认为,人应追求的目的或应要求于人的东西,是“形成人的整个本质的东西”‘“人生来就有求知的欲望,有从事劳动的能力和愿望”,人有感知万事万物的才能,只要服从自然,人就能获得关于一切事物的知识。他论述了“凡是人…  相似文献   

4.
夸美纽斯倡导的泛智教育是17世纪欧洲社会的科学革命在教育上的反映.泛智教育提出"所有的人都应学习一切知识",表明劳力阶级的"技艺知识"得到承认,曾经被作为低贱者看待的技艺阶级获得教育权,这意味着职业教育的诞生.泛智教育思想为职业教育的实用主义哲学铺就第一块基石.  相似文献   

5.
一、教育公平 教育公平、教育平等或教育民主、教育正义经常在同一个意义上被使用。教育公平的思想由来已久,远可溯源到孔子的“有教无类”思想,近可追溯到夸美纽斯的“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的泛智教育。现代意义上的教育公平(民主)得益于杜威的民主主义教育思想。从本质上说,教育公平意味着教育机会的公平获得、教育资源的公平分配和教育利益的公平享有。一般而言,“教育公平是指每个社会成员在享受公共教育资源时受到公平和平等的对待。  相似文献   

6.
陈国胜 《继续教育》2003,17(2):51-52
近几年来,我校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和“三个面向”思想为指导,遵循成人教育学等现代教育教学理论,一切从实际出发,通过“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模式”课题的行动研究,积极发挥教师进修学校在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中的主体作用,有效地促进了教师的岗位成长与专业发展,为教育改革与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一、树立合作沟通和资源共享的理念,形成“上挂、中联、下辐射”的继续教育新格局所谓“上挂、中联、下辐射”指的是,在中小学教师继续活动中,以教师进修学校为主体,重组资源,实施上下联动,左右相助的办学策略。对“上”,借助有关大专…  相似文献   

7.
比较是确定事物同异关系的思维过程和方法,是从分析与综合到抽象与概括的桥梁。乌申斯基说:“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我们正是通过比较了解世界上的一切的。”通过比较,认知异中之同,就是认识矛盾的普遍性,事物的共性,即规律性;通过比较,能辨别同中之异,就是认识矛盾的特殊性,事物的个性。在教学活动中,知同识异才能把握知识的基本规律,温故知新,举一反三,才能见微知著,触类旁通,因此,比较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必由之路。对于那些只意会而难以言传的内容,恰当的比较胜过烦琐的讲解。⒈ 宾语与补语的比较宾语与补语…  相似文献   

8.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要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并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散文诗的“诗情画意”和“短小精悍”使之成为了幼儿园语言教育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9.
在义教第一册中,出现了一种新的课型——“看图 读拼音识字”。它安排在汉语拼音教学内容结束之后,识字教学之前,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负有双重任务,即以识字为主,巩固并熟练汉语拼音。这种课型的设计反映了编者在教学思想方面的新认识:着眼于发展语言,从汉字特点考虑,突出识字与认识事物相结合,识字与语言环境相联系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石晶 《教师》2012,(8):34-35
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曾说:“语言是一切智力发展的基础和一切知识的宝库,因而对一切事物的理解都要从它开始,通过它并恢复到它那里去。”爱因斯坦说:“一个人的智力发展和他形成概念的方法,在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语言的。”语言在幼儿的认识和思维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语言的发展是幼儿智力发展的表现,是鉴别其智力发展的重要标志。从小培养幼儿的语言能力,能帮助幼儿感知事物,有意识地去注意环境,记忆所见所闻,产生丰富的想象。  相似文献   

11.
科学态度是指一个人对各种事物(包括我们身边的各种生物和所要学习的生物学知识)的看法和对这些事物所采取的行动或行为,是符合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的,是实事求是的。科学是人们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知识体系,这一知识体系是人类在长期的生活、生产的实践过程中逐渐认识、积累起来的,一切真知都来源于实践。科学态度教育不仅使学生从尽可能多的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而且能使他们对生物和生物学知识有正确的看法和行动,进而为他们将来走向社会,对自然、社会、人的思维的发展,也有正确的看法和行动,为他们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奠定良好的…  相似文献   

12.
在义教第一册中,出现了一种新的课型——“看图读拼音识字”。它安排在汉语拼音教学内容结束之后,识字教学之前,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负有双重任务,即以识字为主,巩固并熟练汉语拼音。这种课型的设计反映了编者在教学思想方面的新认识:着眼于发展语言,从汉字特点考虑,突出识字与认识事物相结合、识字与语言环境相联系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感知是人认识事物的最初形式,是认识活动的来源,人能从外界事物发生感觉和知觉是依靠人的感觉器官活动的结果。聋哑学生丧失了听分析器和说话的能力,对周围事物的认识活动受到了严重的阻碍。因此要着重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达到以“视”代“听”,弥补他们感觉器官的缺欠,克服他们感知的片面性,对聋哑学生的情感教育则需要把握一切有利因素,即捉住他们的观察能力,通过这种积极因素的调节功能,促使他们由知到行的转化。实践证明,情感效应是最重要的。 情感效应是教师充分利用自身因素即教学艺术性和教材中所蕴含的情感震撼学生的心灵,从而激起聋哑学生的自信心和求知欲望,促进他们通过视觉观察来集中心理能量完成由知到行的转化过程。因此,情感效应是对学生思想教育不可缺少的,是思想教育追求的理想境界的有力措施。 一、以理激情、触发情感 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晓之以理,以理激情,是充分发挥课堂情感效应的重要方面。通过教学要点和要达到的教学目的,认识人生相互的道理和事物蕴含的哲理。对学生进行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教育,在教学中起到提高认识和触发情感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数学思想方法是以数学内容为载体的对数学内容本质的认识和解释,是一种隐性的知识.因此,要通过反复实践、体会才能领悟、理解和运用.它不需要“事后诸葛亮”式的点缀,即在解题活动获得成功以后以“专家”的口吻作出点评:“这是……方法”“那是……思想”;它应当通过相关教学内容的“再创造”使之真正“可以理解、可以学到手”.  相似文献   

15.
中学英语课文教学的任务是利用课文的思想,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利用课的语言材料对学生进行听、说、谈、写的技能训练。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语言知识,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课文教学的基本要求是“知”一“能”一“熟”一“用”。一般来说,在初级阶段,“知”和“能”这两个过程紧密连接,听懂了就是理解了,能正确说出就会了。进人中级阶段后,情况就不一样了,中级阶段的课文由“知”到“能”的过程,必须通过朗读,背诵这一过渡阶段。朗读和背诵是培养发音熟练,视觉熟练、听觉熟练和迅速理解的过程。通过朗读背通语言材料记忆下来,进行口笔语实践才有基础,通过朗读背诵,熟记大量现成材料,可以帮助形成语感,进而做到正确无误地运用语言。由于不难看出课文教学的基本要求由“知”到“用”的过程中,背诵课文是一个十分重要而且是必不可少的过程。背诵课文的过程就是记忆课文的过程,背诵是学习语言的重要手段之一,它有助积累语言知识,培养正确的语感。  相似文献   

16.
动之以情是爱祖国教育的最有效手段。幼儿情感外露,易与外界的好恶之情产生共鸣,并对一切生动美好的事物本能地相通,这是对幼儿进行“爱祖国”教育应以情感体验为主的心理基础。情感又是伴随认识而产生的,幼儿对祖国的情感基于对祖国的具体的认识,应从幼儿最熟悉、最感兴趣的事物入手,引导他们通过各种游戏与活动,形象、具体、愉快地获得关于祖国的知识,产生美好的情感体验。使幼儿知道  相似文献   

17.
一.什么是文化智慧 1.1文化与智慧 “文化是一种生活形式。它的支柱是精神的训诫,即思想的能力,它的范围包括有条理的知识。它的主要内容是:对曾经存在过的东西的形式的注视,对具有强制性的有效之洞察到知识,对事物的认识,对词语的通晓”。  相似文献   

18.
教师的工作在人类社会发展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新生一代的成长和发展,社会生活的延续,都离不开教师的活动。教师的客观作用有许多方面和演员相似,舞台上的演员是通过塑造艺术形象来教育人;而教师却必须以正面的更为真实的形象出现在学生面前,他们的一言一行无不在影响着、教育着学生。乌辛斯基说:教师是“人类历史上一切优美和崇高事物与新生一代之间的桥梁”。因此,要想实现这个“桥梁”作用,教师必须具有一定的修养。对我们今天的教师说来,这个修养的主要内容应该是:崇高的思想,道德、情操,渊博的科学文化知识,教育科学理论的武装。  相似文献   

19.
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事物的倾向性,这种倾向是和一定的情感体验相联系的。一个人对他所感兴趣的事物总是表现出注意的趋向。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巴甫洛夫则把兴趣视为增强神经系统的紧张度、引起大脑皮质的优势活动的因素。兴趣对学习活动有着重要的作用,它可以使人排除其他因素的干扰,将注意力优先、集中地指向感兴趣的事物,通过紧张的思维活动,获得知识。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采取一些能激发学生认识兴趣的手段,唤起学生对知识的渴求。下面具体谈谈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怎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20.
第四章 怎样分析记叙文的语言 一、分析记叙文语言的意义 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现实。”这就是说,语言和思想是密不可分的。人们的思想活动和认识活动的成果,都是通过语言,即通过一定的词及由词组成的句子表达出来的。因此,要深入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必须分析语言。记叙文中的无产阶级英雄人物和先进事迹都是通过具体的形象、生动的语言来叙述、描写的。所以,深入分析记叙文的语言,一方面,能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学习英雄人物的崇高品质和思想感情,从而有利于促进学生世界观的改造,提高他们的社会主义觉悟;另一方面,它能更好地培养和提高学生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来表达思想、制造革命舆论的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