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鹏 《教育评论》2013,(1):60-62
当前,女大学生的价值观取向呈现多元化,部分人表现出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悖的价值取向。了解不同阶层女大学生价值观的取向、特点和影响因素,有助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准确把握教育的方向,提高价值观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引导女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其价值观是否符合社会主义发展需要受到广泛关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观为大学生价值取向提供明确的方向。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促进大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因此,探索在新形势下如何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现阶段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3.
时代的发展要求大学生必须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而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和价值取向却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复杂化和多样化,出现了诸如自我价值的个人主义、生活价值的享乐主义、社会价值的悲观主义、道德价值的相对主义等问题,基于一定影响因素的分析,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加强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之中,重视校园文化和管理建设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结合,重视实践活动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结合,重视现代科技的教育作用,重视教师在大学生价值观教育中的示范作用,加强大学生的自我教育。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35年来,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开创新局面,取得显著成就。但是,新形势对大学生的思想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使其面临不少问题,如社会主义信仰日渐弱化、价值取向更加功利化、享乐主义较为突出等。因此,必须推进高校思想政治课改革创新,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的有机结合,增强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觉性,促使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落到实处,起到实效。  相似文献   

5.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生活化的提出有认识论、方法论及价值论层面的理论基础。受传统教育理念影响的高校价值观教育存在着生活现实脱节、生活主体空场及生活方法缺失等方面问题,这给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生活化回归造成挑战。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生活化是改变高校价值观教育现状的急迫需要,是整合多元价值取向、凝聚社会共识的必然选择,是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感及践行度的现实要求。  相似文献   

6.
在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时期,大学生价值观的主流是积极的健康的,但也出现了新变化,价值取向呈多元化等.加强对大学生价值观教育是社会主义高校的重大历史责任,必须增强价值观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不断探索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新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7.
当代青年大学生正处于形成和树立个人价值理念的关键阶段,由于多元价值观和不同社会思潮冲击,导致个人理想信念缺失以及政治信仰迷茫。加强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是现阶段各种意识形态斗争背景下的必然需求,也是全面提升高校思政教学水平的现实需要。因此需要深挖“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优势和教材内容,从爱国主义教育、理想信念教育、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等方面切实推进课程教学改革,逐步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大学生潜移默化形成积极价值取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将决定未来社会的价值取向,大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时期,极易受到各种非主流社会思潮的影响和干扰。因此,必须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各种网络非主流社会思潮,把网络社会思潮教育纳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把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点内容。  相似文献   

9.
在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时期,大学生价值观的主流是积极的健康的,但也出现了新变化,价值取向呈多元化等。加强对大学生价值观教育是社会主义高校的重大历史责任,必须增强价值观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不断探索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新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0.
当代大学生的政治伦理思想观念,以及在权力问题上形成的道德取向与价值取向,将对21世纪前半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进程产生极为重要的影响.大学生的政治伦理观、政治价值观是其全面素质的重要内容.高校应把开展对大学生政治伦理与政治价值观教育与引导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全面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共产党在价值理念上树立的一面旗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追求的价值取向、价值理念、理想信念、精神状态、行为规范。作为未来建设者和接班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和践行状况,关系着国家和民族的未来。认同是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前提和基础,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高度认同,在宏观层面上,有利于巩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促进高校培养目标的实现;在中观层面上,有利于落实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实现;在微观层面上,引领大学生发展方向,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2.
杨媛媛 《文教资料》2008,(34):190-191
大学生价值观教育一直是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当前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条件下,大学生价值观又出现新的特点.高校要运用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观点对大学生价值取向变化的特点进行一分为二的分析,找出部分大学生价值取向不正确的主要原因,并采取相应的对策,为青年大学生的和谐发展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3.
面对文化多样性、传播位差、西方社会思潮和新媒体技术的新挑战,高校在培育和践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要遵循主导与兼容结合、说服与感召结合、引领与渗透结合、教化与亲近结合的原则,在多元文化中确立主导价值取向,改善教育方法,提升教育效果,丰富校园文化内涵,提升文化魅力,坚持以人为本理念回应学生利益诉求,促进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向践行的跃升.  相似文献   

14.
在当下价值多元的消费文化语境中,高校价值观教育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文学教育也普遍存在着重知识传授、轻道德培养、价值取向模糊等问题,因此,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当下的文学教育就显得十分必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很多内容本身就是经典文艺作品的母题,优秀的文艺作品因其特有的审美娱乐功能决定了它在价值观教育方面具有很多优势。落实高校立德树人的重大任务,必须从理念、内容、教学方式三个方面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文学教育。  相似文献   

15.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构是在意识形态领域用一元核心价值观引领多元价值观的迫切要求。落细落小落实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高校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体现。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由抽象的理论教育到理论的心理内化再到具体落实是一个长期和复杂的工程。文章从学科融合、行为规范外化、传统文化精神、价值教育、榜样教育等方面探索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细落小落实的路径,为提高培育实效性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价值观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层问题.在社会政治结构、经济结构、生活方式都在变化的时代里,大学生价值观出现了价值观念多元化、价值取向功利化、价值主体自我化等趋势.而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却存在着弱化现象,原有的教育缺乏时代感和吸引力,新的科学教育体系尚未建立,用老一套去应付变化了的新形势,显得力不从心,疲于招架,效果自然欠佳.大学生价值观教育要改变现状,走出困境,教育的基本着眼点应放在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价值观教育、中国优良传统价值观教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价值观教育和大学生生活价值观的教育上,并做到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结合,社会教育与大学生自我教育相结合,理想价值目标导向与现实价值取向教育相结合,优良传统价值观教育与现代价值相结合,形成价值观教育系统的良性循环机制.  相似文献   

17.
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正面临着多元文化时代.文章论述了多元文化背景下高校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意义,对当前高校如何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工作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18.
多元价值已成为社会存在的不争事实,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受到了多元价值的冲击与影响。为解决大学生在多元价值时代面临的价值观念冲突,本文结合了多元价值观的时代背景在分析多元价值观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各种挑战的基础上,初步提出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多元价值观时代发展的创新路径。  相似文献   

19.
新媒体以满足多元利益诉求和呈现不同的价值内容为宣传特点吸引着众多大学生的关注,尤其是以微信公众号为载体的信息源纷繁复杂,这使高校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有效性面临考验。为了确保学生对主导价值观的自觉认知、认同和践行,高校需要开展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保证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20.
在我国新的教育形势之下,对于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要求越来越高,因此我们要理清核心价值观和核心价值体系之间的层次关系,并结合大学生价值取向多元化的特点,阐述高校践行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