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作为教师,他先后荣获湖北大学“教书育人”奖、“十佳师德标兵”、湖北省“教学名师”及“全国模范教师”称号,在2009年教师节前夕受到胡锦涛等中央领导同志的接见。近年来,他先后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教育厅自然科学基金等研究课题多项,获湖北省自然科学三等奖1项。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60余篇,被SCI收录20余篇,并出版了专著《光电子理论与技术》。他主持的研究项目《物理学基础课教学内容、方法及教育技术的整合与深化》获得国家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  相似文献   

2.
名师风采     
《中国大学教学》2021,(3):F0002-F0002
蒋晓芸,山东大学特聘教授,二级教授,应用数学所所长,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中国力学学会非牛顿流体力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主要从事分数阶微积分理论及应用研究,发表SCI论文70余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培育项目、国家及省部级教学科研项目10余项,出版国家规划教材4部,主持"高等数学——微积分"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项,主持"高等数学"线上线下混合式国家一流本科课程1项。  相似文献   

3.
名师风采     
<正>施大宁,1965年出生,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理学院院长、物理学教授,"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教学名师。长期从事大学物理教学和理论物理研究工作。主持建设国家精品课程和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物理与艺术"。主编的《物理与艺术》被评为国家精品教材,《文化物理》被列入国家规划教材。发表凝聚态物理研究学术论文100余篇,他人引用超千次。2002年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014年获国家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  相似文献   

4.
采用内容分析法对43篇介绍国家级教学名师的文章进行分析后发现,性别、教龄、学科背景、入职学历、就读学校类型、家庭环境、有无行政职务和海外经历等因素对名师的成长具有一定的影响。因此,名师的培养需要国家和高校的共同作用;名师的选拔应该照顾到学科的平衡;名师的选拔对象应该扩大至所有教师。  相似文献   

5.
《中学语文教学》2020,(5):F0003-F0003
在南京市教学研究室的大力支持下,胡云信名师工作室与区域内的伏荣超、宋运来、胡明艳等特级教师结成名师工作室联盟,开展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重点课题“中小学写作能力梯度要求和梯级培养”的研究,成果丰富。还吸引了南京市十余所名校的一批青年骨干教师围绕“金陵文脉”“《红楼梦》阅读”“写作教学”等专题.搜集资料,设计方案.开办沙龙,研发课程,实施教学.对古老国学和教学传统“爬梳剔抉.刮垢磨光”,一批骨干教师茁壮成长。开发的“金陵文脉”选修课程为江苏省精品校本课程,获南京市精品课程一等奖。  相似文献   

6.
玩具设计与制作专业教学团队于2008年荣获教育部颁发的“国家优秀教学团队”称号,团队负责人渠川钰、卢飞跃带领团队全体成员在近几年取得多项教学成果:国家级精品课程2门、广东省级精品课程3门、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广东省教学成果等奖2项、广州市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广东省教学名师1人、学院教学名师2人、连续4届获得“人才培养先进单位”称号。  相似文献   

7.
宋德发教授著的《大学教学名师研究》一书,是作者主持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学青年课题“大学教学名师研究”的最终研究成果,融合了“理论研究”“个案探讨”和“实践运用”三个部分。本课题遵循从实践中来,又及时回归到实践中去的原则,一边研究一边实践,一边实践一边研究,让研究和实践紧密相连,随时互动,并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成为教学研究与教学实践相结合的典范。  相似文献   

8.
名师风采     
<正>程福臻,1942年生,湖北武汉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学院教授,安徽省天文学会理事长。积极开展教学改革,因材施教,采用多种形式的课堂讨论和课外教学系列讲座,注重对学生素质、能力和科学精神的培养,受到学生的广泛赞誉;重视教学队伍建设,培养的十多名青年教师先后走上主讲基础课课堂。研究方向为天体物理,已发表论文120余篇,参编出版书(含著作)5种。主持的"电磁学"被评为国家精品课程(2007),领衔的"电磁学"教学团队入选国家教学团队(2008)。两次被评为中国科学院优秀研究生指导导师(2008、2013),两次获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成果二等奖(1982、1991)。"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教学名师。  相似文献   

9.
《语文知识》2014,(9):F0002-F0002
【领衔人介绍】 陈剑峰,江苏省中学语文特级教师、江苏省优秀班主任、江苏省优秀科研成果奖获得者、江苏省优秀教学成果奖获得者、南通市人民政府第八届园丁奖获得者、南通市名师第一层次培养对象、南通市“226”高级人才第二层次培养对象。主持“真问题与思维力”名师工作室,出版专著《语文美学散步》《问题群教学模式研究》。在国家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20多篇,人大复印中心全文转载3篇。在全国各地讲学、执教公开课60余场。主持省级以上规划课题2项(已结题)。指导的青年教师有6人次获得市级以上公开课一等奖。  相似文献   

10.
颜丹平     
<正>颜丹平,湖南湘潭人,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教授。从事构造解析学、盆山构造分析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国家绕月探测工程科学应用专家委员会专家。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7项.发表科研论文、出版专著1 50余篇/本,获国土资源部部科技成果一等奖2项。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地球科学概论"、视频公开课"走近地球"负责人,地质学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负责人。先后承担本科生"构造地质学""普通地质学"等教学工作。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北京市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出版教材2部,发表教学研究论文1 5篇。先后获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201 1)和李四光地质科学奖教师奖(2014)等。黄大年式教学团队(2018)主要成员,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2019)。  相似文献   

11.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23,(5):F0002-F0002
杨增岽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教育部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共青团中央青年理论导师。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社会思潮、思想政治教育基础理论等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在《光明日报》《思想理论教育导刊》《教学与研究》等报刊发表论文百余篇,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等转载20余篇。出版著作4部、参编参著20余部,主持国家和省部级课题10项。入选北京市宣传思想文化青年英才、北京市学校思政课青年名师工作室主持人、首批北京高校思政课特级教师。获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奖、首届全国高校思政课教学展示活动一等奖、教育部全国高校思政课“教学能手”,首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等。  相似文献   

12.
“我在工作中信奉两句话:第一,做自己该做的事情;第二,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如果每个人都能做到这一点,那我们的社会将更加美好。”这简洁而有力的话语,出自北京理工大学机械与车辆工程学院教授焦永和之口。2008年,焦永和喜获全国第四届高校教学名师奖。此前,他曾于2001年、2005年两次获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所主持的“工程制图”课程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获北京市精品教材奖,2006年获北京市教学名师奖……他数十年潜心致力于教学、科研,默默付出,日积月累,分毫不爽地践行了自己的主张。  相似文献   

13.
曹长德,1962年生,安徽怀宁人, 1989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系。现为安庆师范大学院教育学院党委书记、教授。教育部中小学校长国家级培训专家,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评审专家,安徽省模范教师,安徽省高校教学名师,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教师教育分会理事,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政策专业委员会理事。主持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全国教育科学规划等省部级项目5项,出版《班级管理引论》《启发式教学论》等专著3部,在《中国教育学刊》《课程教材教法》《中国高教研究》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其中多篇被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全文转载。获得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3项。  相似文献   

14.
中学语文高级教师。、江苏无锡市立人高级中学语文学科教研组长,“吴伟昌中学语文名师工作室”成员曾获无锡市滨湖区优秀教育工作者、优秀班主任称号..主持省级、区级课题各一个.参与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教育部规划课题“‘少教多学’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策略与方法研究”÷先后有十余篇论文发表。其中多篇获国家级奖项。在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中,  相似文献   

15.
王小力     
<正>王小力,中共党员,江苏无锡人,西安交通大学教授,陕西省首届教学名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现任教育部高等学校对口支援工作指导委员会委员,陕西省人民政府兼职督学,西安交通大学"大学物理名师工作室"主任等。传承西安交通大学优良传统和"西迁精神",言传身教,任学校领导13年从未间断给本科生上课程。教学中坚持将"思政"元素潜移默化融入教学。多次被评为"最受学生喜爱的老师"。先后主持"大  相似文献   

16.
对北京市实施中小学名师发展工程十年来的成果进行梳理,形成如下北京经验:构建URG名师培养模式,实行双导师制引领名师成长,确定“研究引领,学术涵养”为核心理念进行顶层设计,明确“211”作为名师培养的显性成果。北京名师培养工作还存在培养层次单一、工学矛盾突出、理论和实践培养协调性不够等问题。未来应从健全高层次人才培养梯队、统筹整合名师培养工作、注重理论性知识和实践性知识的结合、提升教师研究能力等几方面持续完善北京市中小学名师培养体系。  相似文献   

17.
名师风采     
王玉凤 ,1944年11月生,满族。北京交通大学理学院教授。1967年毕业于南开大学物理系三十年来一直工作在大学本科教学第一线。先后为本科生和研究生开课六门;主编、参编了十本公开出版教材,发表了十余篇教学改革论文;主持、参加了国家和铁道部“面向21世纪物理课程教学改革”项目;主持筹建了国内领先的“无损检测实验室”。曾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一项,北京市教学成果一等奖两项、二等奖一项,教育部科技进步三等奖一项;获北京市优秀教师、全国优秀教师称号;享受政府特殊津贴。自1993年至今连续三届被选为北京市海淀区人大代表。200…  相似文献   

18.
2006年9月9日,在第22个教师节来临之际,第二届高等学校教学名师表彰大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国务委员陈至立出席大会,并向100名“教学名师奖”获得者表示热烈祝贺。这一天对于北京交通大学王玉凤教授来说具有特殊的意义。因为一年前,她同样是站在这里,因主持的“开拓创新,建设一流的物理演示与探索实验室”在第五届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评选中一举夺得特等奖,而接受了国家领导人的颁奖。这是国家对她从教30年来在教书育人、教学实践中作出突出成绩的充分认可和肯定。对于荣誉,王玉凤教授看得很淡,在她心里,学生的事情是第一位的,她常说“学生的事不能等,而且要做得最好!”  相似文献   

19.
正宋武女,西南大学实验幼儿园园长,中学高级教师,重庆市中小学教学名师,重庆市科研骨干教师,西南大学教育硕士研究生导师。曾获得中央教科所优秀实验工作者,重庆市教研先进个人,西南大学优秀教师,西南大学优秀教育工作者等荣誉称号;先后主持、主研、参研国家级、市区级科研项目十余项,在《学前教育研究》《早期教育》《幼儿教育》等刊物上发表论文、经验文章六十余篇,获得国家级、市区级奖励三十余项。  相似文献   

20.
群聚效应作为一种促进教学名师发展的结果是人们能够直观看到的一种现象,但是作为一种动力却是教学名师以个体我的“心理场”为基础与其它教学名师通过一种非正式的组织形式自发性的聚拢。以教学名师的教育生活世界的实践为发展的沃土.在进行平等自由的教育教学交往互动活动中,教学名师个体“心理场”的平衡和“稳态”被这种互动活动打破。为了追求个体“心理场”格式塔的完整性,教学名师必然会调整个体的发展需求并完成将需求付诸于实践的行动。这就为教学名师个体的发展和群体的发展提供了一种发展的动力,形成教学名师发展的群聚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