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阮籍受儒道两家思想的支配,他以儒家思想为本,渴求人生理想的实现,受阻也不能彻底放弃;追求道家精神境界的自由,却无法使自己真正解脱,两种思想纠缠于诗人心中,发为诗歌,郁结为深沉的忧思。  相似文献   

2.
柳永是北宋杰出的专业词人,由追求功名转而厌倦官场,留连旖旎繁华的都市生活。他一生几乎都在羁旅与宦游中度过,他投入自然怀抱,浏览城市风光,观赏民俗风情,其间形成了寄情山水、重视生民的“统合儒道”的旅游思想。他还从关注下层百姓的思想出发,抛却世俗观念,与歌伎、乐工合作,创作休闲娱乐歌曲,把诗客雅士的高雅音乐改造为市井俗乐推向大众,在全民掀起一场歌曲革命。从旅游的角度来看,柳永是—位旅游实践者,是成功的休闲娱乐产品的改革者和开发者。  相似文献   

3.
羁旅题材常用于表现封建士大夫追求功名不果后的心情与思绪,或表现追求功名的文士的失志之悲和飘零的孤独。《乐章集》中描写羁旅行役的作品约40余首,主要是柳永后期的作品。柳永求仕的道路,一直是坎坷辗转,而真正意义上的柳永,他的思想灵魂只存在于他的文人身份中,作为登科入仕之徒,并没有很好实现士的价值,反而因为其曾经的词人身份,正史上只字未提。北宋的文人士大夫,能顺利由学而仕的士子是少数,更多的士子如柳永一样在政治上寂寂无名、落魄一生。柳永身在其中,其个人价值和当时的政治文化氛围紧密联系,他在漫游干谒的道路上,用羁旅主题表达对人生和理想的冥思,是最自然合适的方式。柳永的求仕之路,使其羁旅词有别样的色彩,这与他的个性、际遇有关,更与他所处的北宋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有关。  相似文献   

4.
苏轼对儒道释多元文化的融通和其生命本身对宇宙、人生的深入思考,形成了以“真善美”为本源的艺术精神。苏轼散文则因具有极高的思想和艺术价值而比其他艺术形式更能体现他的艺术精神,苏轼散文抒写自由心灵、向往自由境界和追求散文的自然天成就是其艺术精神的主要体现。  相似文献   

5.
宋代的文人普遍存在着儒释道三家统一的思想,范石湖有独特的儒道情结,伴随他一生的是与儒家思想相平行的释道出世思想,出世与入世,总是相互矛盾而又伴他一生的,并且体现于他一生的诗歌创作生涯之中,他在创作上表现出了超脱世俗万物,追求一种豁达人生,又因为道法自然,他的诗歌又表现出自然无为等内容。  相似文献   

6.
柳永的咏妓词中有色情成分,更有真情实意。咏妓词中有少许色情描写无可厚非,而其中流淌的真情实意则是柳永以平等尊重的态度束讴歌、同情歌妓。这份“情”是柳永真情的流露,也正是这种“情”感动了歌妓,打动了读者,成就了柳永在俗文化中的地位;而俗文化中的“情”感体验,又帮助柳永超越了现实人生的艰难,是他人生价值的另一种实现。  相似文献   

7.
苏轼黄州时期思想嬗变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谪居黄州时期是苏轼人生及文艺创作发生重要转折的时期,其思想嬗变为儒道释相结合并以道释思想为主导思想特征。嬗变的原因主要是时代文化的熏染和个人仕宦经历的助推两个方面,嬗变的表现以诗文和书画创作为袁征。这种嬗变使他实现了从现实人生向艺术人生的转化,达到了他所处时代的最高思想境界,对后世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试论隐逸文化中的“乐道”传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虽然“道”有任重道远的沉重的一面,但在视人生为第一要义的中国文化传统中,“乐道”一面的体现更是自然之义。这从儒道两家的有关思想可以清楚见出。而它们的具体落实又往往是在隐逸文化系统当中,通过士人隐逸的实践追求或趣尚得以体现的。  相似文献   

9.
汪曾祺小说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思想文化的影响。一,汪曾祺小说中儒道佛思想的体现。二,儒道佛思想共同构成汪曾祺小说中和谐之美。三,汪曾祺的人生阅历、文化修养、创作思想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作为乾隆时期的一部颇有影响的小说,《绿野仙踪》有着复杂的思想意蕴,儒释道思想间充满了融合与碰撞。本文将结合中国文化"儒道互补"的格局,立足清前、中期儒道文化发展的现状,解读其"儒道互补"的理想文化人格追求。  相似文献   

11.
龙杰 《凯里学院学报》2008,26(5):129-131
北宋著名词人柳永的思想是矛盾的,较为复杂的,一方面,柳永渴望仕进,以求实现其人生理想,另一方面,他又长期混迹于坊曲,过着享乐的世俗生活,眼光向下,创作了大量俚语俗词。于是,仕进心理和市民心理交织着、矛盾着、主宰着柳永的一生。  相似文献   

12.
北宋著名词人柳永的思想是矛盾的,较为复杂的,一方面,柳永渴望仕进,以求实现其人生理想,另一方面,他又长期混迹于坊曲,过着享乐的世俗生活,眼光向下,创作了大量俚语俗词。于是,仕进心理和市民心理交织着、矛盾着、主宰着柳永的一生。  相似文献   

13.
秦观居苏门四学士之首,深得苏轼赏识。然而长期以来,人们普遍认为,在词的创作上,秦观走的不是他老师的路子,词风迥异苏轼而近似柳永。因此,历来秦柳并称。那么,秦观既为苏门学士,其词为何多学柳永?对此,笔者认为,秦观由于个性、气质与苏轼存在着差异,也由于在艺术上有新的追求,秦词不可能呈现出与苏词完全相同的面貌,但秦词不仅受过柳永词的影响,更深受苏轼影响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比较分析秦苏词风相似之作,深入探讨秦观对苏轼词风的继承,有助于我们对秦词的全面了解和评价。  相似文献   

14.
王东峰 《安康学院学报》2006,18(6):59-61,75
北宋著名词人柳永,一直被排斥在主流社会之外,郁郁不得志,晚年穷困潦倒,是一个悲剧性的人物。造成柳永的悲剧性人生的原因除了所谓的个人人品及文品的原因之外,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原因,就是北宋初期“重北轻南”的用人观。  相似文献   

15.
柳永是宋词发展史上一位不可或缺的重要词人。他的词集《乐章集》中"香"字共出现的次数高达81次,其中不乏清雅之作,可以看出柳永世俗之乐的审美情怀。但是,"香"大量集中在绮罗纤艳闺阁园亭俗词之中,这不仅与柳永本人浪漫率真的性情有关,更是和作者的人生境遇有密切的联系。柳永的这些词擅于和自己的悲苦生涯融合,彰显作者的独特审美视角,同时也反映出当时北宋大众审美的特色。  相似文献   

16.
柳宗元被贬谪之后创作了大量的咏竹诗及其他咏花、咏树、咏药的咏物诗,从中我们可以体味其遭贬谪的苦闷和失意及对理想的不屈追求,并能进一步探究其贬谪心态与咏物诗之密切关系。柳宗元的咏物诗不仅渊源于其贬谪心态,而且曲折地表达了其贬谪心态,尤其是具有独特地理和深厚历史的楚文化深深地影响了柳宗元及其诗歌创作。  相似文献   

17.
柳词从艺术风格上可分为俗与雅两类,本从柳永曲折的生活经历分别叙述了其入仕前后的俗词与雅词,分析了柳词俗与雅的原因和俗的基本特征,雅的具体表现,旨在说明,评价柳词不能以雅俗为褒贬的标准,应从整体上客观地看到柳永以俗为美,雅俗共济的审美特质,充分肯定在学史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18.
柳永自幼深受传统儒家思想的影响,成年后又受都市新文化的熏陶。可以说,儒家思想与市民意识的激烈冲突陪伴其一生,其命运也被涂上了一层浓重的悲剧性色彩。  相似文献   

19.
柳宗元被贬永州后,一再向永贞革新的反对派们投递书信,企求能重新得到朝廷起用.这一无奈之举都源自他被贬永州后的生活状况和光耀柳氏家族以及"利安元元"的经国济世思想.  相似文献   

20.
金庸的武侠小说风靡华人世界,不仅是因为其塑造的绚丽江湖,更是因为充溢其中的中国传统儒家、道家、佛家思想。金庸做为一名中国传统知识分子,潜意识里就将自己的人生经历与中国传统的儒、道、佛文化进行参照思考,并将这些人生领悟蕴藏于作品之中,沿着由儒至道、由道入佛的轨迹来塑造人物形象和设置情节。这个衍变融合的过程不仅仅体现在创作思想上,更是金庸做为中国传统知识分子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思辨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