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小清 《甘肃教育》2007,(11X):49-49
一、数量与分率的比较学生初学分数应用题时,很难分清什么是数量,什么是分率,再加上审题不仔细,很容易将题做错。例如:一桶油重35千克,第一次用去了3/7,第二次用去3/7要千克,还剩下多少千克?  相似文献   

2.
分数应用题类型多 ,数量关系复杂 ,如何纠正学生在解题中出现的错误是个不可忽视的问题。教师应找准“病”因 ,重在治“本”。学生解答分数应用题的常见错误归纳起来有如下几种。一、意义混淆例 1 一只鸡的重量等于它本身重量的 56 加上 56千克的和 ,这只鸡重多少 ?错解 :56 56 =1 23(千克 )评析 :把 56 与 56 千克的意义混淆起来。其实 ,题中“56 ”与“56 千克”的意义不一样。“56 ”指鸡重的 56 ,随鸡重量的变化而变化 ;“56 千克”表示具体数量 ,56与 56 千克是不能直接相加的。正确解法 :56 ÷ ( 1 -56 ) =5 (千克 )二、数量与分率…  相似文献   

3.
一、分率与数量的比较当学生初学分数应用题时,不容易区分什么是分率,什么是数量,容易将题做错。如:一根铁丝长40米,第一次剪去38,第二次又剪去38米,还剩下多少米?解这道题时,学生往往误解为40×(1-38-38)=10(米),把“38”与“38米”混淆了。所以,教学中要帮助学生区别清楚“38”是指把40米看作单位“1”平均分成8份,取了其中的3份,即40米的38,“38”表示分率;“38米”表示1米的38,是一个具体数量。“38”和“38米”主要区别是看它们带不带单位。求还剩多少米,正确做法是…  相似文献   

4.
我在教学分数应用题时,采用列表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确定解题方法,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现举例说明如下。例1.有4000千克土豆,第一天卖出2/5,第二天卖出1/4,两天各卖出多少千克土豆?列表步骤:(找出题目中表示单位“1”的量。  相似文献   

5.
一、求逆向 逆向思维能力是数学能力结构中最重要的基本因素。苏联著名心理学家克鲁切茨基认为:“可逆思维能力——灵活地从一种运算到另一种运算,从一种思维到另一种思维进程的迅速转化能力。”在实际教学中,我们既要重视培养学生顺向思维,更要培养学生逆向思维。如“ 5+ 2=7这道题,由 5+ 2算出 7是顺向思维;引导学生得出 7- 2=5和 7- 5=2,则是逆向思维。再如:“ 50元可买 5千克糖”,既要让学生按顺向思维得出每千克糖需要多少元的解题过程,即 50÷ 5=10(元 );又要引导学生按逆向思维得出每元买多少千克糖解题过程,即: 5…  相似文献   

6.
分数应用题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难点,是学生最难理解、最易混淆的一部分知识。因此,在教学中就要注重教给学生审题的方法,解题的思路,注意加强以下几方面的定向训练。 一、找准单位“1”的训练 单位“l”在分数应用题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找准单位“1”是正确理解题意的关键。要找准单位“l”,就必须正确理解题中的分率所表示的意义,而分率就是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量数。可见,理解分率的意义有助于确定单位“1”的量,有助于沟通整个解题思路。这种训练可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1.反映部分量与…  相似文献   

7.
对应法。大部分分数应用题的结构特点是一个具体量对应着一个分率 ,这种关系叫对应关系,找对应关系的思维方法叫对应法。运用对应法的关键是找出具体量 的对应分率。例1有一桶油,第一次取出25,第二次取出20千克,桶里还剩28千克 油,全桶油重多少千克?把全桶看作单位“1”,第二次取出的油和剩下的油共重(20 28)千克,对应分率为(1-25),因此这桶油为(20 28)÷(1-25)=48÷3 5=80(千克)。图解法。即用符合题目条件的草图,帮助找出对应分率的方法。例2光明玻璃厂十月份生产玻璃20000箱,比九月份多生产了13,九月 份生产玻璃多少箱?…  相似文献   

8.
分析数量关系,寻求解题方法是学习解答两步计算复合应用题的难点。如何突破这一难点?可采用画解题分析思路图的方法。例:食堂原来有大米50千克,又买来4袋,每袋100千克。食堂一共有大米多少千克?要求大米一共有多少千克,就要知道食堂原有大米多少千克和又买来大米多少千克这两个直接条件。原有大米多少千克题已直接给出。又买来大米多少千克,题里没有直接给出,所以不能直接把这两部分的总数求出来。怎样求出又买回大米多少千克?根据已知又买了4袋,每袋100千克这两个条件就可以求出从图中可以明显看出,要求食堂一共有大…  相似文献   

9.
审定分数应用题是小学高年级教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内容。在教学中,我们让学生学会用“审·定·对·解”四步走的方法去解答,收到了良好效果。“审”就是审题。遇到一道题目,我们要求学生认真审题,搞清题目的事件、情节、已知条件和所求的问题。审题可按“读”(读题)、“画”(画记重点)、“抽”(去掉枝叶,抽取主干)、“讲”(讲题目实质,讲已知什么条件,要我们求的是什么问题)的步骤进行。“定”就是确定单位[1]。一个含分率的应用题,都含有一个单位[1]的量。用分析的办法,寻找、确定题目数据里的单位[1],是解答分数应用题的关键。我们让学生定单位[1]的办法,是根据与分率有关的关键词语去分析、确定。例如: “第一中学买了40000块砖,盖房用去3/5,用去了多少块砖?”题中“盖房用去3/5”是什么意思?用去了谁的3/5呢?抓住与分率3/5有关的这一关键词语去分析,很快就可以确定出砖的总数“40000块”,是单位[1]  相似文献   

10.
在小学应用题教学中 ,除教会学生分析数量关系外 ,还要帮学生建立起五种解题思路。这对促进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 ,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起到莫大的作用。一、假设思路所谓“假设思路” ,是将题中未知条件假设为一个已知条件与其他条件配合推算 ,从中找到解题途径并求出最终结果的思路。这是一种常用的解题思路 ,它可以发展学生的想象力 ,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例如 :某建筑工地上两堆水泥共有 4 80包 ,第一堆水泥用去 25,第二堆水泥又运进16 ,这时两堆水泥共 4 4 1包 ,原来第一堆有水泥多少包 ?分析 :题中已知分率 25与 16 的单位 1不…  相似文献   

11.
在一次教学沙龙研讨活动中,一位教师提出学生在完成“100千克黄豆可以榨油39千克,平均每千克黄豆榨油多少千克?榨1千克油要多少千克黄豆?”这类问题时错误率较高,有的学生不管怎么强调总是出错,在教学中该如何处理?此言一出,顿时引起所有在场教师的共鸣。大家纷纷就这一现象发表自己的见解:许多教师介绍了自己在教学中处理这类题的方法:加强学生对算理的理解;榨出的油算出来一定要比黄豆少;对一些学习困难的学生可以采用强化训练:看到“每千克黄豆”时黄豆的数量就是除数……然而,一位教师介绍说针对该题采用了大量的强化训练,努力使本班学生个个能正确解答,但是最终测试时还是有几个学生出错了。  相似文献   

12.
应用题的条件与条件之间,条件与问题之间,总是直接或间接,明显或隐蔽地互相联系着,把应用题中数量关系的种种联系与把分析数量关系的思维过程展现出来,是解答应用题的关键。那么,怎样才能展现出这个思维过程呢?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利用教具、学具化抽象为具体,化隐蔽为明朗。例如:一桶油第一次倒出60千克,第二次倒出余下的1/7,第三次倒出全桶的1/2正好倒完。求这桶油原来重多少千克?学生初次遇到这道题,总想从对应关系入手,找到60千克相当于全桶油的几分之几。但是,他们从题找数是很难找到这个对应分率的。怎么办呢?老师只要引导学生画出线段图(如下图),  相似文献   

13.
有的学生对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分数乘法应用题和相应的除法应用题,往往分辨不清,那么怎样使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判断该用什么方法解答呢? 分数乘法和分数除法应用题有以下两种类型。 一、题中只有一个量 (一)已知总量,求部分量 如:“小红家买来一袋大米,重40千克,吃了 ,还剩多少千克?” 1、根据线段图来分析 吃了 ,就是把40千克的大米看作单位“1”,平均分成8份,吃了其中的5份。根据线段图,吃了5份,还剩3份,而题中要求的是还剩多少千克。只要求出每份是多少千克,就可以求出剩下的3份是多少。8份是40…  相似文献   

14.
在分数应用题教学中,“分率转化”是教学的难点之一.为了克服难点,借用线段图,让学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通过转化单位“1”,达到单位“l”的统一.在这过程中,鼓励学生想象,允许他们提出不同的解题途径,这样,可以培养学生“假设”的数学思想,发展他们的灵活思维能力.例如:“周小山家今年收白菜和萝卜共3600千克,已知白菜的1/5和萝卜的1/4同样多.白菜和萝卜各多少千克?”  相似文献   

15.
第七册第71页例1:绿化祖国采集树种,三年级有4个班,每班采集20千克。四年级有3个班,每班采集25千克。两个年级一共采集树种多少千克?教学时如能运用电教媒体,巧妙地设计几组线段投影片,引导学生观察,从不同角度理解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理清思路,寻求解题方法,一题多解,使学生既能掌握解题方法学到知识,又能发展思维开发智力。具体做法如下。1.出示投影片。  相似文献   

16.
教学内容:九义教材小学数学第四册两步计算应用题复习课。  教学要求: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两步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掌握两步应用题的分析方法和解题思路。2能熟练正确地解答简单的两步计算应用题。  教学重点:分析两步计算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掌握两步应用题的结构,揭示解答两步应用题的中间问题。  教学过程:  一、基本训练  1分析中间问题  (1)商店有72千克苹果,卖出46千克,还剩多少千克?  (2)商店有9筐苹果,每筐8千克,卖出46千克,还剩多少千克?  讨论:这两道题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解答第(2)题,要先求什么?  …  相似文献   

17.
[案例1]一位教师教学工程问题,出示下题:一天,王大妈去水果市场批水果,苹果、梨一共买了8千克。她带去的钱如果只买梨可买15千克。如果只买苹果可买10千克。王大妈那天买梨、苹果各多少千克?学生解设苹果买来x千克,则梨买来(8-x)千克,列出下列方程解答:1/15x 1/10(8-x) =1,解题过程中有学生举手说: “老师,这个方程怎么不好解呢? 怎么未知数x不够减呀?”老师查看了学生做的练习后说:“老师把其中的一个条件给搞错了,苹果、梨应该一共买了12千克。”学生听罢,一片哗然。 [案例2]在一次“进位加”随堂课教学练习中,教师让学生用竖式计算29 8时,一位学生在黑  相似文献   

18.
“千克的初步认识”是在学生巳学过的重量单位克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其教学目的是让学生认识重量单位千克,初步建立1千克的重量观念,理解克与千克之间的千进制关系,培养学生对量的估算能力。由于重量单位不像长度单位那样直观、具体,不能靠观察得到,因此学生正确理解和建立“千克”的重量观念比较困难。为了突破学生认识上的障碍.  相似文献   

19.
案例:学习了小数除法之后,老师出示这样一道题,2.5千克油菜子可榨油0.95千克,每千克油菜子可榨多少千克油?榨1千克油需要多少千克油菜子?学生做完后,教者进行统计,发现班上有95%的同学知道用除法计算,但有40%的同学第一问列式为2.5÷0.95。第二问列式为0.95÷2.5。这时教者相机出示:买3千克苹果用去15元,每千克苹果多少元?学生做完后统计正确率为100%,没有一位同学列式为3÷15。  相似文献   

20.
分数应用题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复习,要让学生从分析数量关系入手,沟通知识的联系,区别知识的异同。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并总结解题规律,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我在分数应用题复习中,采用了题组复习的形式,收到了好的效果。抓关键搞清基本数量关系解答分数应用题的关键是“分率”问题。先设计理解“分率”的题组,接着出现找“对应分率”的题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