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国家档案局今年8月上旬在北京召开了有部分中央和地方档案部门以及中国档案学会负责同志参加的座谈会。会后于8月6日发出《关于在全国档案工作中贯彻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精神的意见》(参见《档案工作》1989年第9期),文中对档案学术研究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要加强对档案学研究的组织领导。档案学研究必须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指导,而不能用别的什么理论来代替这一根本的指导思想。档案学研究要紧密结合档案工作的实际,抓住档案事业发展中的新问题,加强理论探讨。要加强档案学基础理论研究。档案学研究要创新,要  相似文献   

2.
一、档案学基础理论研究的 重要学术活动及科研成果 四年来,中国档案学会、国家档案局、国家教委和一些高等院校,对档案学基础理论研究给予关注,做了许多工作,推动了档案学理论研究的新发展。 (一)中国档案学会组织的档案学术会议对档案学基础理论的研讨。 1984年12月,中国档案学会在南京召开了全国第二次档案学术讨论会。此次会议对档案学基础理论与档案事业史的研究给予应有的重视。在档案学基础理论分组会上,讨论了档案学的学科性质、学科体系、档案学基础理论研究范围、档案种类划分等理论课题,提出了不少有学术价值的新见解。在会后由中国档案学会编辑的《全国第二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选辑》中设了“档案学基础理论”、“中国档案史、  相似文献   

3.
档案事业综合评估指标体系的理论思考张锡田、车婷婷在《档案学通讯》2010年第6期撰文指出:档案事业综合评估指标体系的建设,是档案事业评估的一项关键性课题。作者认为:档案事业综合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应遵循以  相似文献   

4.
档案分类既是档案业务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又是档案学研究中的一个基本理论问题,它包括许多内容,以致可以作为档案学的一个新的分支科目来进行研究与建设。兹就其一些基本问题谈点认识,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分类及其在档案学研究中的地位 分类是根据事物在某一方面(或某些方面)的共同性与差异性把不同事物区别开来和把相  相似文献   

5.
《第四届档案学研讨班研讨内容述要》概括介绍了会议讨论的一些档案学学术观点。例如对单位档案工作变革和相关问题的认识、我国档案馆的基本类型及其发展重点、档案馆公共关系工作的内容、现今阶段的全宗理论不能简单地引用到科技档案管理中来等等。希望读来能开阔视野、催您思考。  相似文献   

6.
科技档案分类的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对科技档案管理学的系统研究已有30多年的历史了。30多年来,科技档案分类始终是科技档案学术研究和学科建设中的重要课题。 分类,是科技档案实现科学管理的中心环节。它不仅是保证科技档案库藏组织科学有序的重要措施,关系到科技档案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科技档案微观管理的各项业务工作,而且关系到国家档案馆网的规划、配置和馆藏结构。正确运用档案学的基本原理,密切结合科技档案的特点和我国科技档案的工作实际,借鉴国外有关档案分类理论,进一步探讨科技档案分类的有关问题,对我国档案学的建设和科技档案工作的发展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7.
试析档案信息数字化鉴定工作 赵淑梅、王毅在<档案学通讯>2010年第3期撰文指出:档案信息数字化鉴定工作是关系到档案数字化信息资源建设的质量和效益的大问题.作者认为,开展档案信息数字化鉴定工作的必要性主要表现在:第一,它可以保障最大限度地实现档案信息数字化的核心目标--提高档案的利用效率;第二,它能为建立高质量的数字化信息资源库把好质量关;第三,它可以对原有档案鉴定成果进行修正补充;第四,它有利于提高档案信息数字化工作的效益.  相似文献   

8.
互动     
黑龙江饶河县档案局李晓红:读了《中国档案》2005年2期署名管先海的文章《走出档案学研究的误区》一文,深有同感。此文所谈的六个误区,问题找得准,分析得透,存有共性。如文中提到的“理论研究脱离实际化,缺乏现实性和针对性,实用价值少。档案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在研究中应遵循应用性原则,并注重能指导档案工作推动档案事业发展的切实可行的方案、方法、措施,实现以社会效益为核心的理论价值观。要重视研究成果的社会利用与社会转化,推动档案事业发展和科学体系建设。”我做为一名基层档案工作者,在实践中深感档案信息资源建设问题在…  相似文献   

9.
报刊集萃     
研究动态构建文件与档案学的设想《档案学研究》1998年第1期黄存勋等人的文章,就建设文件与档案学的必要性、可行性和新学科的框架问题,作一探讨。一、建设文件与档案学的必要性。1.电子文件及其转化而来的虚拟档案的大量出现,给传统的档案工作方法和档案学理论...  相似文献   

10.
文摘林     
从情报学发展看档案学存在的问题情报学在我国产生要比档案学迟,但据有关统计,其发展要比档案学快。秦立富在《天津档案》1989年第3期上分析了档案学较情报学存在着以下缺陷:一、利用研究的不足。情报学非常重视用户需求和情报交流过程中心理学问题的研究。而档案用户学、  相似文献   

11.
以统筹兼顾作为根本方法科学指导档案事业全面协调发展 马素萍在<档案学通讯>2008年第2期撰文指出,学会以统筹兼顾的方法总揽全局,统筹把握影响档案事业发展的主要方面、重要环节,有助于促进档案事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根据由北京大学图书馆最新编制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08年版),档案学、档案事业类核心期刊第一位至第十位依次为:《档案学通讯》、《档案学研究》、《中国档案》、《档案与建设》、《浙江档案》、《山西档案》、《北京档案》、《档案管理》、《档案》、《兰台世界》。这是《档案学通讯》继1992年、1996年、2000年、2004年之后连续第五次被评为档案学、档案事业类首位核心期刊!  相似文献   

13.
宗培岭在《档案学通讯》2006年第2期发表的《档案学理论与理论研究批评》中对我国档案学理论建设的现状进行了比较全面、系统的评析。作认为:我国档案学理论虽不够成熟,但在借鉴与自身研究的基础上有了一套档案学理论体系,为发展我国档案事业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支撑;对档案学基础理论的研究较档案学应用理论与应用技术的研究更为重视,但研究中存在着明显的不足:理论热点多,但研究深度不够.甚至热而无果.至今尚未形成一枝独放的、为国际档案界广泛认可的中国档案学理论。  相似文献   

14.
《档案与史学》2005,(10):18-18
2005年8月30日至9月2日,第十七次全国档案期刊研讨会在山西省太原召开,应邀到会的期刊有《中国档案》、《档案学研究》、《档案》(甘肃)、《兰台世界》(辽宁)、《北京档案》、《陕西档案》、《湖北档案》、《档案时空》(湖南)、《四川档案》、《档案与建设》(江苏)、《浙江档案》、《山西档案》,以及本刊,共计13家。  相似文献   

15.
档案合理利用研究--从档案部门的角度 陈永生在《档案学通讯》2007年第1期撰文,从档案利用的数量、质量、时间、空间等四个维度,对档案部门提供档案并使之实现合理利用的问题进行了系统研究.  相似文献   

16.
2021年10月22—25日,由中国档案学会档案学基础理论学术委员会和《档案学通讯》杂志社主办,辽宁大学历史学院、辽宁大学中国档案文化研究中心、沈阳市档案文化研究中心承办的2021年档案学基础理论学术委员会学术年会暨辽宁大学档案学专业创办40周年纪念会议在沈阳召开。  相似文献   

17.
档案文摘     
档案理论联系实际被弱化宗培岭在《浙江档案》2006年第3期上撰文,对我国档案学理论建设中的若干关系进行了探讨,文章认为,我国存在着档案学理论研究与档案实践联系被弱化的倾向。其主要表现是理论研究没能很好地把握住档案实践,其中相当多的问题研究不是来自档案实践需求,或是"跟风",  相似文献   

18.
《山西档案》2021,(2):I0001-I0001
(1)档案学基础理论重点关注档案学基础理论研究的元问题、档案学理论在实践中的创新发展、本土档案学理论的应用与完善等。(2)档案政策法规重点关注档案十四五专项规划的编制与解读、十四五时期档案事业的发展、《档案法》及相关实施细则的解读与落实等。(3)档案学视角下的学科交叉与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19.
曾三离开我们已经十几年了,但是他的档案工作精神,档案学思想和科技档案思想一直活在我们心中。曾三在主持我国档案工作期间,为了发展科技档案事业,进行了深入、广泛的调查研究,并在此基础上,为国家领导献计献策,使科技档案工作纳入国家档案管理渠道。在他的努力下,从大连技术档案工作现场会议至“文革”前就以中央、国务院名义下发了11个发展和强化科技档案事业的文件,迅速创建和推动了我国科技档案事业的发展。这种胆略和魄力是空前的。也可能是绝后的。现在我国科技档案事业和科技档案管理学的创建已40多年了(从大连现场会议算起),大量实践证明曾三的科技档案学思想是务实的,是有卓识远见的,是符合我国实际的,也是任何人不能否认的。我们今天纪念他,最重要的就是要切切实实地学习和继承他为我国创建和发展的档案事业、科技档案事业,贯彻和发扬他的档案学和科技档案思想。  相似文献   

20.
<正>如何理解新时代我国档案学基础理论研究对“科技兴档”的价值和意义?如何构建具有我国社会主义特色的档案学基础理论体系?这是实现档案事业高质量发展,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增强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服务能力的重要前提性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代表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向党的二十大所作的报告中明确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