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出版“走出去”是围家文化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对外传播文化的主要途径之一,其关键是要将中国文化介绍到海外主流社会,形成较为广泛的影响,增强国家的软实力。为此,政府有关方面采取多种措施,积极推动中国出版“走出去”。“中国图书埘外推广计划”正是在这个大背景下出台的一项重要政策,它有力地推动了中国图书版权输出和中外出版合作。  相似文献   

2.
图书作为最传统、最广泛、最普遍的文化载体和沟通桥梁,可以让各国读者更完整、更真实地了解和认识中国。“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正是中国政府基于此宗旨,通过资助出版中国的图书和向国外图书馆赠送图书,让世界各国人民更好地了解中国而采取的一项举措。“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始于2004年,随着计划的持续推进,中国出版、中国主题图书在海外的“走出去”取得了喜人的成就。历经十年风雨,值得我们进行一次全面的回顾。  相似文献   

3.
张蔚 《出版广角》2018,(1):53-55
近年来,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和国际地位的提升,文化强国作为国家层面的战略日益受到重视.如何更好地树立国际形象,提升中国文化在世界文化舞台的影响力,成为中国文化发展的重要研究领域.图书作为文化传播载体之一,在文化传播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文章通过探索在海外建立中国书店的形式,为海外读者近距离接触和了解中国优秀文化作品创造平台与机会,为中国文化提供一个形象、立体的展示舞台,助力中国文化"走出去".  相似文献   

4.
王秀丽 《新闻知识》2023,(7):13-17+93
文化传播需要借助特定的载体和契机。优秀图书出版物既是本国历史和文化的物质载体,也是知识流动的媒介。2004年至2022年中国在莱比锡“世界最美的书”评选中获奖的24本图书携带着中国文化的基因,并借助可视化设计语言的图像叙事,以莱比锡书展、法兰克福书展以及世界各地的巡展为文化推介契机,成为“中国文化走出去”的精彩案例。研究发现,“世界最美的书”评选和全球巡展,使中国的获奖图书在显性与隐性两个叙事层面担当起文化对外传播的使者,并促成他国受众形成对中国文化、中国美学、中国思想的“他者想象”。显性叙事层面主要指传统文化元素的图像可视化设计,隐性叙事层面主要指这些获奖图书中传统文化精神内涵的隐性植入。  相似文献   

5.
“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实施十年、“中国文化著作翻译出版工程”实施五年以来,中国图书对外输出成果显著.中国图书的海外传播在一定程度上承载着中国文化形象的塑造功能,提供了跨文化传播语境中重要的文化交流渠道.该研究基于对图书版权输出数据、商品图书出口数据的分析,对2006-2015年十年间中国图书“走出去”的体量规模、地缘特征以及主题类型进行阶段性总结和分析,结合地缘文化理论、跨文化传播理论、经济学理论对中国图书在“走出去”战略执行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展开讨论,进而为我国图书的海外传播战略提出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6.
图书是提高农民文化素质的重要载体,农村图书市场是出版发行界图书发行的重要渠道。要使图书这一文化信息载体在社会生产力和文化事业的发展中发挥作用,并使农村文化事业和图书出版企业得到双赢,就应当从农村图书市场的实际出发,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中文图书如何更好地走向世界,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于8月15日在北京召开了“中文图书海外发行研讨会”。来自日本、法国、美国、比利时等国家的中文图书发行商和国内中华书局、文物出版社、外文出版社、北京图书馆出版社等出版界代表参加了研讨会,大家就海外中文图书发行现状,存在的问题与困难,今后的发展趋势等方面交换了看法。 在面临加入WTO的今天,中国出版界在注视着海外出版进入的同时,也在关注着中国图书走向世界的问题。据悉,现在,中国书报刊出口额公认的数字是1500万美元,占中国出版业的0.5%,无论是与世界图书出  相似文献   

8.
文化“走出去”是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塑造良好国家形象的有效途径.本文以作为一国文化最主要载体的图书产品为例,借助科学计量学的研究方法,通过分析近十年来我国图书出版产业的相关文献,揭示该领域的关注焦点及我国图书出版产业“走出去”的研究现状,并提出了基于文化认同视角的图书出版产业“走出去”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
陆敏  陈燕 《现代传播》2022,(12):65-69
历史文化纪录片是“中国故事”国际传播的重要视觉影像载体。在全球社交媒体平台的文化混杂空间中,海外观众如何理解中国历史文化纪录片传递的文化内涵?《如果国宝会说话》《茶,一片树叶的故事》《舌尖上的中国》的YouTube海外观众评论呈现出国际传播中的文化共享、文化折扣与解读偏移三种样态。而若要强化文化共享的可能,降低文化折扣与解读偏移的程度,则需要提升纪录片审美意趣、呈现细腻的日常生活、提供清晰的背景知识,这将有助于海外观众超越柏格森所言的“习惯记忆”,唤起人类共同的“纯粹记忆”,促进视域融合。  相似文献   

10.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繁荣,人们越来越重视和中国的全面交流,中文的内容资源日益显现出巨大的价值和重要性.中文内容资源的主要载体形式有报纸、图书、期刊、影视、音乐、文献等,其中期刊是最优质的资源之一,因此其在海外受重视的程度也日益增强.但中国期刊海外发行状况却不容乐观.如何提高我国期刊海外发展空间,是国内期刊界亟待考虑和解决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11.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以西方文化为主导的现代设计对全球产品设计产生了重要影响,甚至表现出唯西方设计为尊的趋势.那么,在全球文化特别是以西方文化为主导的发展背景下,如何保持本土文化特色,从而实现文化的多元发展,依然是当代设计文化研究和实践要面对的重要问题.印刷书籍是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图书装帧设计具有鲜明的文化意蕴,是传达表现本土文化的重要手段.就当代图书设计发展看,中国台湾的图书设计风格,体现了明确的中国传统文化特色,能够充分展现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意义,具有明显的传统与现代特色,为如何形成具有中国文化意义内涵的当代“中国设计”提供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2.
谢瑾 《传媒》2019,(17):59-60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塑造好中国形象、传播好中国价值。电影作为一种载体,可以传播我国的民族文化,展现国家形象,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电影具有的虚拟化、影像化特征对受众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在中国文化“走出去”的背景下,中国电影的“走出去”也就成为必然,中国电影的海外传播也就承载了提升中国“文化自信”和复兴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职责和使命。《长城》是近年来为数不多的在国际市场上具有较大影响力的电影,该片以中美合作拍摄为模式,位居“2013-2018年中国电影海外传播影响力”排行榜首位,获得了国外受众的好感,进一步分析其成功经验可为我国电影文化的海外传播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李旦  李烨 《出版参考》2016,(10):21-22
近年来,随着中国影响力的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人想了解中国,而阅读中国图书是一条重要的途径.据美国鲍克公司(Bowker)书目数据库报告,1978年到2014年年间,世界各国出版的以中国为主题的图书有59275种,这近6万种图书分别在世界上55个国家和地区出版.对于中国来说,除了“中国制造”要走出去,国家也在大力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而图书正是文化最重要的载体.而以中国为主题的图书“走出去”的力度越来越大,引领着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步伐.  相似文献   

14.
中国对外文学话语体系涵盖译介、话语分析与海外出版三个领域.在积极话语分析理论基础上,以中国文学作品的译介为前提,以对作品译本语料的积极话语分析为甄选图书的技术手段,将海外出版作为该体系落地的保障,使之形成一个动态关系链,其最终目标是以中国文学类图书为物质载体,使异质文化读者系统地接触并加深对中国文化的认知,重塑中国在异质文化中的国家形象.这一体系的构建有助于中外多元文化认同与和谐共存,客观上创造和平的国际环境,有利于国家发展.  相似文献   

15.
文化“走出去”与“文化强国”战略是我国近几年新提出的文化发展策略,在此背景下,如何进一步促进我国图书版权贸易与国际接轨,提升我国图书版权贸易在国际社会的参与度,是我们要重视的问题.然而,目前我国图书版权输出仍存在诸多问题.文章针对这些问题,分析了我国图书版权的输出现状和特征,归纳相关问题,为中国图书能够走出国门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现在,中国出版界议论最多的话题是中国图书如何走向世界。这表达了中国出版社和发行公司的一种愿望,即想在海外发行更多的中国图书。毋庸置疑,中国图书已经走向世界。但需要指出的是,海外市场比我们想象的要小;同时,也存在着很大的潜力。中国出版发行体制的演变主要经历了...  相似文献   

17.
台湾佛光大学教授谢大宁2014年12月10日于《光明日报》发表《从反服贸学运看两岸文化协议》,提出两岸的问题其实是“文化认同”问题.而现今在台湾对简体字图书的进口与公开发行,虽规章上仍明文仅限“大专专业学术用书”,但在市场上已经形同全面开放,其他出版品,如杂志、报纸、有声图书等则仍须改以繁体字才能在台湾公开发行,也就是说图书这一载体,绝对是现阶段承载两岸文化,达成两岸“文化认同”不可忽视的力量.  相似文献   

18.
“一带一路”主题图书海外传播对“一带一路”建设具有重大战略意义.本文基于传播五要素模式,以亚马逊网站公开的书目数据为例,对“一带一路”图书特别是对外文化传播类图书的海外传播现状进行分析与探讨,并就“一带一路”图书“走出去”提出积极探索传播主体的国际化发展路径、创新选题内容、培育国际市场受众、大力开展“一带一路”优秀主题图书的译介工作等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中国图书走向海外情况透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中国图书在海外的读者对象中国图书(为叙述简明起见,本文将“中国图书”的定义局限于在中国大陆出版的图书)在海外的主要读者对象之一,是旅居海外的华人。这些华人,有的在海外学习、工作或生活了相当长的时间,但依然保持着中国国籍,也有的已成了所在国的公民。海外华人由于同根同源,对中国文化有着深厚的感情,他们构成了中国图书在海外的主要消费群体,像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的华人总数分别达到了2 5 0万、5 0 0万和810万,占当地人口的77%、32 %和14 % ,是中国图书在海外最集中的销售地区。中国图书在海外的另一个主要读者对象,是进行…  相似文献   

20.
回望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走过的十年历程,在政府的大力支持、出版社的努力下,我国图书对外输出的成绩每年都在稳步上升,特别是近些年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的版权交易量呈明显上升趋势。虽然说十年来摸着石头过河的路依然存在很多问题,如翻译人才匮乏、原创内容落后等,但是我们却可以从成绩中清楚地看到十年前种下的小树现已经茁壮成长起来。细数十年来“走出去”的成绩,我们会猛然发现既有我国出版集团海外并购的壮举事例,也有像莫言、麦家等名家之作红遍全球发行多个语种的骄人战绩。这些成绩的背后,都离不开文化品牌的塑造建设。笔者一直认为在“走出去”工作中,文化品牌的塑造必须从图书内容抓起,有了良好的图书品牌才能升华为文化品牌,才能最终代表中国的形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