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本文以东汉王充《论衡》中的述宾短语为研究对象,从语境对语言影响的角度对这些述宾短语进行研究,讨论了主语对述宾短语语义关系的影响、述语对述宾语义关系的影响、“述+得”结构和“述+杀”结构等短语的实际状况等四个方面,阐述了语境对《论衡》述宾短语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1.户县方言以“着”字煞尾的祈使句里的“着”字,常常可以用“上、下”两字来替换,但是“上、下”两字局限于出现在“把”字句里。2.户县方言具有表示将然、已然时态的“V+着+V趋”式和“V+的+V趋”式。3.户县方言的“住”字也可以表示持续意义。4.户县方言的“动宾短语+开/起”式的变体还有“动宾短语+行”等形式。  相似文献   

3.
在古代汉语的几种同形异构的“之于”结构中,本文只讨论从《孟子·梁惠王上》“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之类的语段中抽象出来的那种“之于”结构。100多年前,《马氏文通》开始系统研究它。作者马建忠认为它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将它格式化为“主语+之+动宾短语”,并暗示它主要作主语,其次作宾语。至其结构类型,马氏认为:不加“之”字,它是表对待的主谓短语(其中,“于”+后续成分是谓语+宾语);加“之”以后,则转型为定中短语。马说绝大部分可从。参照马说,我们发现:王力先生等学者的“之于”结构研究进步与倒退并存。进步是:楚永安(1986)和许仰民(2001)完成了对其构素、构序的研究,楚永安(1986)还揭示了它的所有外部功能。倒退是:王力先生等许多学者都以其中的“于”字为介词,并说该结构无“之”时是主谓短语(或是其他异名,但实质一样),加“之”以后仍是主谓短语或转型为定中短语。此说之可商,在于“名词+之+介宾短语”不具备构成短语的基本条件。至于康瑞琮肢解“之于”结构,以由“于”字参与组成的“介宾短语”为全句状语,则是在马说基础上的全面倒退。  相似文献   

4.
本文运用认知语法参照点结构理论研究汉语“的”字结构(即:“名词短语/动词短语/形容词短语+的”结构),分析并发现了汉语“的”字结构是一种典型的参照点结构,作为该结构中唯一不变的成分,“的”字的模式义是凸显参照点关系。这一抽象的模式义在动词“的”字结构和形容词“的”字结构中体现为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在名词“的”字结构中体现为所有关系。这些关系构成了“的”字在汉语“的”字结构中的典型义。  相似文献   

5.
语法化是人类语言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的现象,“(V+O1)+O2”结构中的动宾动词“V+O1”是由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中的动宾短语发展演变而来的,这些动宾短语经过结构上的凝固,意义上的融合、磨损,然后在较高使用频率的推动下,完成其词化过程,固化为动宾动词。  相似文献   

6.
NP1+NP2结构总体上存在四种情况:一是表面结构关系为同位关系的,有的可以交换两个成分的语序构成主谓短语,有的则不能;二是表面结构关系是主谓关系的,有的可以交换两个成分的语序而构成同位短语,有的则不能;三是部分NP1+NP2结构交换语序后意义基本不变;四是部分NP1+NP2结构具有结构上的歧解,既可以理解为同位短语,也可以理解为主谓短语。  相似文献   

7.
新语法系统把词组改称短语,名称的改变引起意义上的改变:词组侧重于结构,短语侧重于性质与功能。“的”字结构在新语法中改称“的”字短语,它是一种应用广,情况复杂的特殊短语,它的形成是相当复杂的。从“的”字短语的组成方式看,它是“的”字和前面的名词、代词、动词和形容词或名词短语、动词短语、形容词短语、主谓短语构成的。它有以下几种常见的构成方式: 一、省略“的”字后面的中心词,“的”字与前面的词语组成“的”字短语。结构助词“的”后面的中心词在前面已经出现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为了使句子简洁,就省略了这个中心词,结构助词“的”就与前面的修饰词语结合构成名词性短语。“的”字短语的这种形成方式又可细分为三种情况:  相似文献   

8.
根据“向”字短语在“把”字句中的位置,把嵌入“向”字短语的“把”字句分为三小类:I式,“向”字短语位于介词“把”前;II式,“向”字短语位于介词“把”的后面、动词之前;III式,“向”字短语位于动词之后。本文考察在与“向”字短语同现的“把”字句中,“向”字短语对“把”字短语的制约作用,探讨“向”字短语与“把”字短语位序先后的制约因素。  相似文献   

9.
本文根据时量短语句法地位的不同,把“V+了+时量短语+(的)+N”结构分为四种不同类型,同时阐述了在不同的结构中,时量短语所表达的不同意义。  相似文献   

10.
现代汉语“像”字短语的语义及构句功能考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将含有“像……一样”这种语形标记的短语称之为“像”字短语。全文主要分为两个部分 :1 .论述了“像”字短语的三种语义类型 ;2 .分析了“像”字短语与“层·核”构造的“像”字句的四种类型。  相似文献   

11.
<正> 一、引言 在现代汉语里,一个主语加上一个谓语,中间用“的”字连接的结构,吕叔湘、朱德熙称之为“主渭短语”,陈宁萍称之为“名词化小句”。古代汉语也有类似的结构,中间起连接作用的是“之”字。从古代汉语这类结构的实际情况出发,我们采用“主谓短语”说,那些中间不用“之”字连接的主谓结构则称之为“主谓小句”。 古今汉语主谓短语有对应之处,也有不对应之处。其对应之处,我们以现代汉语为参照标的。古代汉语的素材主要见诸先秦两汉的古籍,引证的书目除《周易》、《尚书》按惯例称《易》、《书》  相似文献   

12.
定中短语中的定语或状中短语中的状语是否多层,并不取决于其数量的多少或结构的复杂与否,而是决定于其内部语法结构层次:只有一个层次的是单层定语或单层状语,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层次的是多层定语或多层状语。“状+动+宾”式、“状+动+宾+宾”式动词短语的分析亦应着眼于其内部语法结构层次,而不能为了分析的方便而将一个层次当作两个层次或多个层次;对于其他复杂动词短语亦当作如是观。正是在这些关键性问题上,宣称放弃中心词分析法而采用层次分析法的黄廖《现代汉语》“增订四版”却频频失误,因而在相当程度上削弱了教材整个语法理论体系建构的严谨性和科学性。  相似文献   

13.
科技英语中Be句的结构有5种:第一种为“N1+be+N2”结构。当Be为动词表判断时可译为“是”;当Be为连接词时,常省译。第二种为“N+be 介词短语”结构,其中介词短语作补语或状语。第三种为“N+be 形容调”结构,常将be词省译。第四种为“It+be 形容词/分词 that从句”结构。第五种为“Therebe”结构,一般将“Therebe”省译或转译为宜。  相似文献   

14.
词缀“的”有所有格性和形容词性之分,前者来源于唐代“底”字,后者来源于上古“之”字,“的”与其前成分构成“所有格短语”和“形容词短语”,“的”字是插入到“的”字短语里的,“的”与其前成分组成的语法单位使独立“的”字结构成为可能;现代汉语人称代词所有格意义的非“的”字短语用法源自古代;独立“的”字结构是名词化结果,不同于数量词短语的独立使用。  相似文献   

15.
本文讨论“的”字短语能作定语的问题。全文从三个方面作了分析。分析后置定语、带“的”的联合形式定语这两种语言现象,处在常位或变位上时,都是“的”字短语;从变换的角度分析“体词性词语+的”、“谓词性词语+的”处在定语位置上同处在主、宾语位置上结构、功能的一致性;从直接成分分析的角度,说明“的”字处在一定的结构层次上。不是一个单纯的标志,山以上三个方面分析。否定“的”字短语不能作定语的传统说法,提出“的”字短语能作定语。  相似文献   

16.
蒋树青 《现代语文》2009,(12):43-46
汉语主谓小句作“得”后补语句就是汉语中的“V+得+NP+VP”结构。以往对这一结构的研究存在着不少分歧,本文就其中一些分歧发表了看法,从结构分析、语义阐释、变换推导、构式意义这四个方面对“V+得+NP+VP”结构重新审视、分类,并对其内在语义关系和句式变换规则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7.
处置式是一种容量较大的句法构造,在现代汉语中,处置句一般用介词性动词“把”字把宾语提前,具有表示处置的意义。在近代汉语中,处王句常用的介词性动词有“将”和“把”两种,本文主要讨论的对象是“把”字式处置句。“把”字式处置句在唐朝已经出现,这一时期的把字式处置句有“把+宾语+动词”以及“把+宾语1+当作/看作/唤作作+宾语2”这两种结构,其中第二种结构里,宾语1和宾语2实际上指同一事物;宋元时期把字式有了很大的发展,动词前出现副词,动词后出现补语及宾语。且副词、补语及宾语,可以是十分复杂的构造。明朝以后,“把”字式处置式已经成熟,但与现代汉语仍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8.
姓名和人称代词构成同位短语可以有两种形式:“姓名+人称代词”式和“人称代词+姓名”式。两者的区别是:“姓名+人称代词”式只起一般的指称作用,语用上除具有同位短语共有的复说强调功能外,还具有一定的舒缓语气作用;“人称代词+姓名”式除了具有一般的指称作用和复说强调功能外,在语用上还具有指别性的强调突出作用。因此,“姓名+人称代词”式在言语交际中较少被人使用,接受度较弱;“人称代词+姓名”式在言语交际中较多被人使用,接受度较强。  相似文献   

19.
本文讨论“A的”、“NA的”、“A的N”、“NA的N”这4种结构.1.分析了它们的语法构成、语法性质、语义类型,得出了如下结论:“A的” 是泛指性的“的” 字短语;NA的”是泛指性的“的” 字短语和陈述性的主谓短语;“A的N”和 “NA的N”都是偏正短语,都可以分为同位性的、离散性的、特称性的3类.2.讨论了4种结构间的替换关系,得出了一系列替换规则.3.是个小结,概括了A与N在结构中的地位与作用,并从整合的角度简论了4种结构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四川方言词语语料丰富,语义和语用也极富地方特色。有许多四字短语,历代相习沿用。这类四字短语主要来自民间,长期活跃于口头文学中,结构较为固定,类似成语形式和结构,但其内部成分尚可稍作变换调整。这类四字类成语短语具有显著的创新性、生动性、口语性等特点,其构造丰富、表意灵活。本文称其为四川方言中的“类成语短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