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从根本上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势必要推动人们道德水准的提高。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在我国目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初期,经济活动中的不道德行为已经成为社会的一大公害.在加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同时,如何加强道德建设,这是摆在人们面前的一个重要的课题.今天,重温恩格斯对资产阶级利己主义、金钱道德的批判,无疑对于我们坚持社会主义道德原则,搞好道德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指出 :“一切以往的道德论归根结底都是当时的社会经济状况的产物”。随着我国由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型 ,引发了一系列社会的政治生活、文化生活和人们思想观念的深刻变革。这些社会宏观环境的变化 ,给高校学生的道德建设提出了许多新的课题。为此 ,我们必须站在未来社会发展的战略高度 ,自觉地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 ,努力探讨和开拓一条社会转型时期大学生道德建设的新路子。  一、科学定位大学生道德建设的价值目标科学地定位大学生道德建设的价值目标 ,是高校道德教育工作的出发点。我国传统的德育理论忽…  相似文献   

3.
高玉春 《考试周刊》2012,(15):25-26
现如今,国家经济发展了,政治地位大大提高了,而社会道德却出现了严重问题.“道德滑坡论”“道德沦丧论”的论调频频出现。信仰危机、信任危机、欺诈盛行不断侵蚀人们的正义和良知,危害社会稳定。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到底出现了哪些问题?如何重建道德的大厦?唯有法制的力量才能扭转现状。  相似文献   

4.
我国正处于新的社会转型期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正在逐步建立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理论也在不断创新。以江泽民为代表的第三代领导核心 ,继“三个代表”之后又提出了“以德治国”的方略 ,这是马列主义 ,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理论在社会转型期的发展和理论创新 ,是新时期道德文明建设的需要 ,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以德治国”思想是构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道德理论基础。改革开放以来 ,由于一度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想泛滥 ,人们的价值观 ,人生观 ,世界观向多元化转变 ,社会上一些领域和一些地方道德失范 ,拜金主…  相似文献   

5.
集体主义是共产主义道德的基本原则之一,也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不可缺少的思想条件。为此,学校必须加强集体主义教育,把青少年一代培养成集体主义者。集体主义者只有在集体中才能得到培养。马克思说:“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又说:“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这两个精辟论断揭示了“人的本质就是人的社会性”,以及“人的意识对社会的依赖关系”。任何道德品质的形成都是受社会制约的。因为道德是反映社会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使人们的价值取向、道德观念日趋多样化和复杂化,给当代道德建设提出了许多新课题,道德建设相应地也将发生并且已经发生了深刻变化。因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道德建设应立足于人们道德观念的变化和发展,着重处理好以下“三大”关系:一是道德义务和道德权利的关系;二是道德自律和道德他律的关系;三是道德要求和道德追求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道德作为调整人与人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是人们在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中相互关系的直接反映,与社会结构尤其是经济结构关系密切。因此,历史上每一次大规模的社会变革,道德总是最先受到冲击和发生变化。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迅速发展起来,而传统的道德观念受到了极大的冲击,以致于这种冲击带来的种种影响多以负面的、消极的形式表现出来。通过对这种“道德失范”现象的分析,提出经济发展与道德并不冲突,阐述了经济发展与道德建设的关系。并且经由这一关系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道德建设的意义,以及进行道德建设所要遵循的原则和建设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道德作为调整人与人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是人们在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中相互关系的直接反映,与社会结构尤其是经济结构关系密切。因此,历史上每一次大规模的社会变革,道德总是最先受到冲击和发生变化。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迅速发展起来,而传统的道德观念受到了极大的冲击,以致于这种冲击带来的种种影响多以负面的、消极的形式表现出来。通过对这种“道德失范”现象的分析,提出经济发展与道德并不冲突,阐述了经济发展与道德建设的关系。并且经由这一关系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道德建设的意义,以及进行道德建设所要遵循的原则和建设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道德教育是指一定社会或阶级,为了使人们能自觉遵循其道德行为的准则,对受教育者有组织、有计划地施加一系列道德影响的活动。它同道德评价、道德修养等活动一样,是提高人们道德品质的重要环节。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新的体制必然要求人们的思想道德要有新的变化。旧体制下的“仁义”、“平均主义”、“同情弱者”等的道德观念与新体制下的“等价交换”“竞争”、“强人”等道德观念产生了强烈的冲突与矛盾。在道德与社会经济关系的变化出现了不协调性时,社会进入“道德规范不定型”阶段,使人们价值取向呈现出重新定位和多元选…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人们的价值取向、道德观念日趋多样化和复杂化,给当代道德建设提出了许多新课题,道德建设相应地也将发生并且已经发生了深刻变化。因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道德建设应立足于人们道德观念的变化和发展,着重处理好以下“三大”关系:一是道德义务和道德权利的关系;二是道德自律和道德他律的关系;三是道德要求和道德追求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一种促进社会道德进步和人的道德完善的经济体制。在这种体制的伟大实践中出现的道德滑坡现象,只是社会变革时期所产生的阵痛。大力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础:“五爱”、“三德”,努力提高公民个体的道德水准,中华民族的道德建设才能更上一层楼。  相似文献   

12.
我国社会变迁,是指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社会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化,以及由此形成的从社会结构到社会行为,从社会体制到社会观念的各个层面的深刻的变化。 结束“文革”十年的禁锢不久,我国旋即进入改革开放时期,社会生产方式,社会生活方式的极度变化,社会内部机制的一次次大的调整,促成人们的道德观念和道德实践突破原有的道德规范体系,个体道德新旧观念的矛盾、道德观念与道德行为的矛盾以及个体道德观念与社会道德规范体系的矛盾等等,使社会道德的紊乱状态成为社会变迁时期的一个十分显著的特征。面对这一状态,在理论界产生了“道德滑坡论”、“道德重建论”等不同的认知。我们认为,重要的不在于如何阐释变迁时期的道德变异,更为重要的在于我们必须看到:重视与强化社会变迁时期的道德建设,是进一步推动改革开放事业发展必须予以认真对待与研究的课题。本文拟就我国社会变迁时期的道德建设的一些问题,发表个人浅见,就教方家。  相似文献   

13.
职业道德是人们在一定职业活动中协调个人、集体、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它是一种群体道德,社会化程度高、范围广,活动系统性强.对集体和社会影响大而持久,具有很强的时代特征和示范作用,因此,在一定意义上说职业道德是全社会的主导道德。《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中指出:“全面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当前要以加强职业道德建设.纠正行业不正之风为重点”,“大力倡导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职业道德”,这就告诉我们新形势下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和发展,促进两个文明建  相似文献   

14.
“狼来了”的道德故事蕴含了“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价值逻辑,这一价值逻辑是人们长期以来的道德信仰与道德核心的反应,是道德建设的基础.现代社会中,对“善恶有所报”信条的抛弃、不健全的社会制度、有局限的认知水平是造成“狼来了”的道德故事逐渐失去道德教育效用的主要原因.再立道德信仰、完善社会制度、提高认知水平是“狼来了”的道德故事失效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对市场经济条件下道德体系的裂变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剖析,对时下理论界诸多的“道德滑坡论”、“道德爬坡论”以及“双重效应论”等三种看法提出了质疑。此外,本文还具体论述了单一计划经济体制在道德建设上产生的弊端和局限,对市场经济条件下,道德体系裂变的原因、规律、特点、社会效应以及对道德体系裂变后的混乱状况如何进行宏观调控等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和分析。  相似文献   

16.
道德之知与道德之行的如何统一是自古以来哲人们关注的问题之一。古代许多思想家们都强调道德上的“知行合一”,并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深入的阐述与研究。然而,这个古老问题至今仍然是现实中存在的一个突出矛盾。从逻辑上说,知善知恶并不必然导致行善行恶;从实践中看,“知”了也并不意味着“行”了。从当前社会现实来看,一方面,社会环境中的一些因素成为制约人们道德之知无法转化为道德之行的障碍;另一方面,个体实施道德行为的复杂心理动因,也会影响人们道德上的“知行”的转化。通过对造成从道德之知到道德之行的困境的分析,有助于我们在当前社会条件下解决“知行”转化的这一现实难题。  相似文献   

17.
道德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对道德从经济学的角度进行分析,为社会主义的道德建设提供一种新的思路,突破传统的“道德——经济”思维模式,引导道德的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建设。  相似文献   

18.
人类社会自古以来一直存在“次道德”和“亚道德”,在现实生活中人们一直利用“次道德”和“亚道德”教育和帮助犯有罪错的人。在当代中国,肯定“次道德”和“亚道德”的合理性及其道德价值.是社会走向文明进步的表现,有助于促进社会主义法制和道德建设。  相似文献   

19.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指出:“为人民服务作为公民道德建设的核心,是社会主义道德区别和优越于其他社会形态道德的显著标志。”“为人民服务”是我党的根本宗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更好地实现这一宗旨,这是我党面临的重要课题。《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要求我们“要引导人们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竞争与协作、先富与共富、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等关系”。这四个关系涵盖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面临和要处理的四个重要问题。一、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发扬奉献精神。江泽民同志说:“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立…  相似文献   

20.
道德自觉是指生活在一定社会道德中的人对于自身应具备的道德具有“自知之明”,既明白道德要求对于人的价值,也明白道德实践的意义,表现在能够自觉维护、遵守道德规范.儒家道德自觉的实现途径主要是反求诸己,具体方法就是“格物致知”、“慎独”、“居敬”等.道德自觉能够促使道德教育的转型,使道德成为人们感到快乐的内在个人修养而不是沉重的外在义务.道德自觉能充分发挥人们的主体性,启发人们的道德判断力与道德反思能力,在实践中真正做一个“道德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