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古典文献中多有“鸡栖”“鸡栖树”“鸡树”等说法,但是这些说法因文献不同,上下文含义不同,意义也难免有差异,很多时候甚至大相径庭.如今,很多人甚至文史或者文献学学者,也虎古典文献中的“鸡栖”“鸡栖树”“鸡树”简单地理解为“鸡栖于树”.早先,有学者在《中华读书报》上发文,引用杜甫《恶树》和《三国志》“鸡栖树”典故,认为自古就有养鸡于树之法,最近,笔者又见学者在网络上普及“古人为何把鸡养在树上”的常识,亦用《三国志》中“鸡栖树”之典.岂不知,这是望文生义,如不加以澄清,可能会误导公众,笔者以为有必要为此一辨.  相似文献   

2.
鬼,据《现代汉语词典》释,是指迷信的人所说的人死后的灵魂。“鬼崽”,是本地方言,系“小鬼”的意思。近日,永州市道县松树岭惊现石雕群,引起世人一片争论和猜想,议论纷纷,推测不绝。有的认为,它可以与秦始皇兵马俑相媲美,甚至年代更早;有的认为,它与神奇的女书文化存在某种内在联系;有的认为,它与“三皇五帝”之一舜帝有关,是崩葬之地、祭祀之所;有的认为,它是原始越民族与瑶族关系的文化遗存,等等。一座原本普通而平常的松树岭,邻近村民眼中的“鬼崽岭”,竟变得越来越神秘莫测起来了,被誉为“中国的复活节岛”。一座神秘的“鬼崽岭”  相似文献   

3.
清代梁章钜的《浪迹丛谈》中说:前明英宗时,曾经把全国各地的画工集中到京中来考试,用“万绿枝头红一点,动人春色不须多”作为画题。不少画工都在花卉上妆点,独独只有戴文进画松树。松树顶上立着一只鹤,鹤顶上作一点红;还有一位画工画的是芭蕉下立一美人,在美人的唇上作一点红。梁章钜否定了“皆于花卉上妆点”的没有新的意境的画工,肯定了戴文进及另一个“画芭蕉下立一美人”的画工。因为他们能够标新立异,不  相似文献   

4.
送大娘回家、补袜子的照片,是根据雷锋《懈放后我有了家,我的母亲就是党》报告中的情节补拍的;打开手电筒,夜间读《毛选》,是根据雷锋《忆苦思甜》报告补拍的;雷锋目视远方,胸前端着一把钢枪,背后是一棵茁壮的松树,这棵松树,是后来添上去的……张峻共为雷锋拍下223张照片,也是最了解雷锋照片“秘密”的人  相似文献   

5.
知识树     
这里说的“知识树”可不是伊甸园里上帝惟恐亚当和夏娃俩人结合的那棵“智慧树”,或是《圣经》里说的“善恶树”。我们这里说的是知识的树状结构,或者如人们通常说的知识分类  相似文献   

6.
我所工作的档案馆的楼前楼后有许多树,杨树、松树、柳树、槐树、银杏树、柿子树……我最喜欢的就是那些银杏树.一年四季,冬去春来,发芽、长叶、结果、落叶,也许是看得太久,也许是想得太多,在我心中银杏树有那么多可敬可爱的地方.  相似文献   

7.
正我出生在美丽的3月,每年我的生日到来,只见春光明媚,百花渐开,使我对于春天的感受更加强烈,对于花草树木的感情也非同一般。没有改行之前,我常年生活在乡下,抬头就能看见葱郁的丛林,四处都是绿意盎然,花团锦簇,如果有云雾升腾,那就真如世外桃源。这种抬头望山、举目见树的生活已成习惯。你看,峦峦群山,因了那些或高或矮的树,方显得生机盎然,绿意浓浓。走近这些树,傲立的松树、挺直的杉树、雄壮的樟树、妩媚的柳树,还有那些不知名的各类乔木灌木,  相似文献   

8.
今年3月,广东一家报纸一篇关于海南香蕉染上“蕉癌”的报道,引起消费者恐慌,造成海南香蕉价格大幅度下降。最严重时海南香蕉产业每天损失上千万元,蕉农欲哭无泪,这一情况被称为“香蕉事件”。后经查明这是由一篇失实报道造成的,写这篇报道的记者在稿中不准确地援引了一位专家关于香蕉树传播“巴拿马病毒”的信息,由于信息误传产生了对受众的误导。后经记者特地采访专家,由专家证实患了“巴拿马病毒”的香蕉树不会结果,结果的香蕉树就不会有“病”,更不会得“癌”,从而彻底澄清了事实,驱散了谣言。  相似文献   

9.
董西莲 《大观周刊》2012,(30):30-30
中国山水画的艺术成就是非常高的,它不但在笔墨的运用上独具特色,在置陈布势上也有很大的“玄机”。正如王原祁所说,“画中有龙脉开合”。我们欣赏中国的山水画,不仅仅是看它的笔墨、构图,更需要仔细推敲它局部的巧妙设置。例如房子与树、树与山,树与舟之间的遮挡,正所谓山水画中的“巧藏”与“妙露”。这些“隐藏”在画面中的规律,给一幅山水画制造了“矛盾”,但这矛盾又是对立与统一的。这矛盾的存在,让画面动静结合,十分和谐,符合中国的传统哲学。我们可以从山水画的遮挡、山水画中的“藏”“露”,中国的诗歌与山水画去研究中国山水画中的“巧藏”与“妙露”。  相似文献   

10.
《王桂庵》是蒲松龄《聊斋志异》中的著名篇章之一,表现旧时代的男女之情夭矫变化、生动细腻,颇具引人入胜的韵致。小说中的男主人公王桂庵对江岸邂逅的邻舟之女难以忘情,半年之久的行思坐想,终入梦境: 一夜,梦至江村,过数门,见一 家柴扉南向,门内疏竹为篱,意是亭 园,径入。有夜合一株,红丝满树。 隐念诗中“门前一树马缨花”,此其 是矣。寥寥数笔即点染如画。尤其是“门前一树马缨花”巧妙运用“引用”辞格,不但为下文“马缨一树,梦境宛然”的实境描述做了铺垫,前后相映生辉;而且典雅温柔、风光无限,自有某种难以言传的情愫。 关于“门前一树马缨花”的出典,清人吕湛恩注云:“水仙神诗:钱塘江上是奴家,郎若闲时来吃茶。黄土筑墙茅盖  相似文献   

11.
《长江日报》三月二十日《忘本贪官的隐秘过去》一文中似有宣扬迷信之嫌。文中有这样一段文字:胡长清老家的孙支书也曾是他的同学,说起胡,他感慨万分:“去年春天,我到村里的坟山去,看到胡家祖坟上的松树全被虫吃成了火红色,别人家的却青枝绿叶,我当时就冒出了这个想法,胡家会不会出事?开始我还以为是不是九十多岁的老太太要去了,没料到却应在了胡长清身上。”一个大贪官的必然毁灭,与其祖坟上的树被虫吃有必然联系吗?这段话竟还出自一个 支部书记之口。读罢这篇文章 让人有种胡家祖坟出现征兆表明胡长清气数已尽,胡长清才 被…  相似文献   

12.
人生如树     
每一个夜幕来临的时候,我都会踏着夕阳的余辉,漫步在乡村的小道上。偶尔仰望灰蒙蒙的天空,抑或看着两旁的树木。那些依然青翠的松树,还有许多不知名的大树,都安然静默在天际里。一瞬间,我突然觉得树如人生,人生如树。  相似文献   

13.
“删繁就简三秋树”,这是郑板桥关于写文章的一句诗,意思是作文不能主次不分,枝蔓芜杂,而应删繁就简,像“三秋树”那样主干突出,洗炼精当。写一般文章是这样,写新闻作品更应该这样。胡乔木同志在《短些、再短些》一文中说:“任何作品,特别是新闻作品,段落要短,句子要短。”这实际上是对新闻作品德语言提出了特殊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四人帮”控制舆论的几年里,“树碑立传”成了“大逆不道”的同义语,一个很难听很可怕的字眼。一提谁在为谁树碑立传,谁就会被认为是三反分子——被“树”者,“心怀不轨,妄想取而代之”;“树”人者,“本是同党,早有预谋”。撰写革命回忆录成了一大禁区。后来清楚了,“四人帮”这样干的目的,是要打倒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不许树人,是为树己,如此而已。其实,任何一个民族,一个阶级,都懂得为自己的英雄人物树碑立传,并以此构成其民族史、阶级史的重要内容。这是一个  相似文献   

15.
刘心武在人们印象中首先是个著名作家.并且在“红学”研究、建筑评论以及散文方面也有所造诣.他曾把这四个领域比喻为自己在后花园栽的四棵树:小说树、随笔树、红学树、建筑评论树。“我亲眼看到我栽下的这四棵树,它们在我的侍弄下茁壮成长.使我得以春天嗅着花香入睡,秋天品着果实赏月,惬意之至。”其实,除了“侍弄这四棵树”之外,刘心武还有长达十几年的编辑生涯.其中尤以与《人民文学》的关系最为密切。  相似文献   

16.
小时候跟父亲去山上砍柴,看到两棵树,一棵表皮衰老毫无生机,另一棵看上去则生机盎然。我建议父亲说:“不如将那棵快要死了的树砍了吧。”父亲问:“你说的是哪棵树?”我指了指表皮衰老而粗糙的那棵树说:“当然是这棵要死了的树啊。”父亲摇了摇头说;“不,这棵树死不了,倒是那一棵树需要砍掉。”我不解地问:“这是为什么呢,这棵树的表皮看上去都枯萎了,而那棵树的表皮明明还透着青色的  相似文献   

17.
“悦读书社”的建立,是在校大学生打造个性化的阅读空间的尝试。分析了大学生的阅读状况,总结了“悦读书社”的创建过程,介绍了“悦读书社”开展的阅读问卷调查 DIY“树”签活动、经典书目推荐等阅读推广实践活动,指出了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3月20日,Ilaina Jonas发表“Linux Family Tree”(Linux的家族树),把围绕在Linux上的种种迷雾,一扫而光。面对这个“Linux历史发展树”,我仔细观察和思考了两天,有所感悟。  相似文献   

19.
“要求于人的甚少,给予人的甚多”,这就是松树的风格,也是无产阶级革命家陶铸一生光辉人格的写照。在陶铸同志诞辰一百周年之际,带着对他深深的崇敬和追思,我们再一次沿着他的足迹,寻觅他为民服务的点点滴滴。  相似文献   

20.
《新闻三昧》编辑部:本刊2002年第10期里面,有多篇文章的标题使用了引号。如第9页《“树荫”,还是“树阴”?》一文。文章里就“荫”与“阴”在正确的使用上,进行了甄别。由此而想,原来的标题,若改为《树“荫”,还是树“阴”?》才更符合文章的中心题义。还有第31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