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艾德加·爱伦·坡的诗歌给人一种震撼心灵的美,无论从诗歌韵律、意象,还是从浪漫主义色彩等方面,都会把读者带入一种美与战栗相伴的世界,《致海伦》、《安娜贝尔·李》、《乌鸦》等最具代表性的优秀诗作,尤其能体现爱伦·坡精湛的文字驾驭能力、独特的审美观和美学思想。  相似文献   

2.
《乌鸦》是美国浪漫主义诗人艾伦·坡的经典爱情诗歌之一。凭借其优美的韵律、广泛的修辞、独特的意象、忧郁的基调而被广为传诵。"陌生化"是俄国形式主义文论的核心概念之一,被广泛用于文学作品的形式主义研究。《乌鸦》也正契合了陌生化理论的方方面面,因此在陌生化视野下对《乌鸦》从三个方面——意象、语言和修辞的陌生化重新进行解读有着理论上的可行性和创新性,同时也能为更好地挖掘诗歌的艺术形式之美开辟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杨林燕 《海外英语》2014,(15):190-192,209
《乌鸦》是埃德加·艾伦·坡的著名诗篇,爱伦坡以他独特的视角创作了这一首诗。这首诗通过"美女之死"表现了美的极致,体现了作者与众不同的审美。哥特式是这首诗的另一主题,主要表现在诗歌的背景和形象中。《乌鸦》的魅力还体现在朗朗上口的诗句上,诗人运用多种修辞方法使这首诗歌简单易读。埃德加·艾伦·坡的种种努力促成了这首诗的成功。  相似文献   

4.
李芳芳 《考试周刊》2012,(32):20-21
艾德加.爱伦.坡的小说风格奇特恐怖,充满了神秘感。《厄舍古屋的倒塌》是坡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在这部小说中,坡巧妙地运用了象征的手法构思全文,将景物描写和人物的内心结合起来,烘托了死亡的主题,给人们带来悲凉之美、恐怖之美。本文探讨了在《厄舍古屋的倒塌》中爱伦.坡如何运用象征使故事更加引人入胜等问题。  相似文献   

5.
埃德加·爱伦·坡是一位天才诗人,他的身世直接影响到他的创作主题死亡--"美女之夭亡和失美之哀伤",忧郁和悲伤是其基本基调.其诗歌代表作--<乌鸦>是一件纯艺术品.诗中调用各种意象对忧郁感伤、阴森可怕的气氛浓墨重彩的烘托,使诗歌具有一种油画般凝固的意象美;而语音、韵律的巧妙使用,则构成了流动的音乐美,从而淋漓尽致地表现了爱伦·坡"唯美主义"的创作艺术,使该诗产生了非凡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6.
美丽的女性形象通常都会出现在埃德加·爱伦·坡的作品中,然而可悲的是,这些女性人物在出场之初便会不久于人世。基于此,以《乌鸦》和《椭圆形画像》这两个作品为例,从叙事视角出发分析爱伦?坡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深度研究得出爱伦·坡是一位以男性叙事为中心、女性缺乏话语权、具有男权意识的作家这一结论。  相似文献   

7.
文章以埃德加?爱伦?坡的两首著名诗歌《乌鸦》和《安娜贝尔?李》作为例子,对作者将音乐美融合到诗歌创作之中所产生的艺术效果进行剖析,从而揭示作者诗歌创作所体现出来的阴郁、悲伤、失落的音乐性特征。  相似文献   

8.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1.随着三拍子音乐《小白船》进行简单的律动。2.师生问好。一、教材内容:1.欣赏《小乌鸦爱妈妈》2.学唱《只要妈妈露笑脸》二、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小乌鸦爱妈妈》,感受妈妈与孩子间无私的、纯洁的爱。2.学习《只要妈妈露笑脸》,进一步体会母子亲情,并加深学生对祖国妈妈的爱戴之情。三、教学过程:设计意图优美的旋律创设出安详、愉悦的美的氛围。  相似文献   

9.
孔令荣 《四川教育》2008,(12):46-46
【案例】《狐狸和乌鸦》教学片断 在教师引入、学生读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狐狸和乌鸦之间发生的一个什么故事时,有个学生突然质疑:“老师,我们原来学《乌鸦喝水》时,乌鸦很会动脑筋,填石子取水,多聪明啊!现在遇上狐狸,它怎么变笨了呢?”面对突如其来的质疑,孩子们面面相觑:是呀,乌鸦到底是聪明还是笨呢?其实,《狐狸和乌鸦》与《乌鸦喝水》是两个不同的童话,此“乌鸦”非彼“乌鸦”呢。但就给孩子这样讲吗?显然不行。在孩子的世界里,他对“乌鸦”的认识是统一的,在这儿却发生了矛盾。如何解决这一矛盾,这也许就是学习本课的一个切入点。  相似文献   

10.
《太原大学学报》2017,(1):63-66
爱伦·坡在《乌鸦》中运用"重复"艺术成功地营造了独特的环境气氛,揭示了诗人的生存状态,建构了丰富的审美意蕴。诗中的重复有多个方面的形式与作用,尤其是重复性修辞、重复性意象、重复性形象。它们淋漓尽致地折射出诗人的生存与心理状态,表现了爱的迷茫、死亡之永恒与生之无奈等情感意绪。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乌鸦>为例,分析了爱伦·坡的主要诗歌理论:篇幅不宜过长、要创造美、要以忧郁为基调等,以及其重要的创作主题:美女之死,让读者体会真实情感与艺术技巧相结合所创造出来的艺术震撼力.  相似文献   

12.
在进行《狐狸和乌鸦》的课堂教学中,当我引导学生回答了乌鸦为什么会上当时,一个名叫齐明明的学生举手问道:“老师,以前我们学过的《乌鸦喝水》,说乌鸦爱动脑筋想办法,是聪明的乌鸦。可是今天咱们学的课文中,却说乌鸦爱听奉承话,乌鸦是不是变笨了?”学生们被齐明明这一问,都激起了好奇心,瞪大眼睛直盯着我。我当时也有点发愣,不过马上反应过来:“你提的问题很好。这是两只完全不同的乌鸦。第一只乌鸦爱动脑筋,所以喝到了水;第二只乌鸦呢?爱听奉承话,结果上了狐狸的当。同学们,大家要向哪一只乌鸦学习呢?”学生们异口同声…  相似文献   

13.
作为爱伦·坡短篇小说的代表作,《丽姬娅》自传入中国后不仅没有淡出人们的视野,而且随着时代的变迁,新的解读层层叠加.其实,爱伦·坡借丽姬娅这位绝世美女的死亡与复活表达了他的美学思想:“精神美”或他自称的“天国之美”、“超凡之美”.“精神美”是万能的,它无所不在、无所不能,具有亘古长青的永恒性.爱伦·坡是一个严格的但又是不同寻常的唯美主义者.  相似文献   

14.
杨阳 《黑河教育》2013,(4):65-65
教学内容:《乌鸦喝水》。教学目标:1.认识8个生字,学写8个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懂得遇到问题要开动脑筋,积极地解决。预设导学流程:一、谈话激趣,明确目标同学们,你们见过乌鸦吗?谁来说说乌鸦是什么样的?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只聪明可爱的乌鸦。读一读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板书课题:14乌鸦喝水(注意本课生字,齐读课题)  相似文献   

15.
《乌鸦》一诗是美国诗人、小说家及文论家埃德加.爱伦.坡的代表诗作。该诗形式优美、音乐性强、哀情切切、感人至深。诗中主题与述者的确定、时间与空间的安排、意象与结构的选择、用词与音韵的策划等等诸种艺术手段完美的结合正是爱伦.坡自己的诗论与艺术追求的具体化:主题、述者、意象与结构的确定选择反映了诗人的创作哲学,而其时间、空间、用词及音韵的安排策划则体现了他对艺术效果的追求。该诗的成功实践也与后来的相关理论不谋而合。《乌鸦》是缠绵的、哀婉的、凄美的,其艺术魅力将历久弥新。  相似文献   

16.
《乌鸦》一诗是美国诗人、小说家及文论家埃德加.爱伦.坡的代表诗作。该诗形式美、音乐性强,感人至深。对该诗的音、韵、以及节奏作以分析可以揭示其音乐性所在。  相似文献   

17.
一提起乌鸦,人们便会想到《伊索寓言》中“乌鸦喝水”的故事:乌鸦把石子扔到瓶子里,瓶子里的水涨到了瓶颈,它终于喝到了水。乌鸦真有这么聪明吗?当然有,而且远比这聪明得多。新西兰奥克兰大学的亚历克斯·泰勒博士致力于研究动物的智力和人类思维之间的关联,他养的一只叫“007”的乌鸦竟然在一次测试中解开了一道连环谜题,  相似文献   

18.
也许在许多人看来,《乌鸦之歌》是池莉由平实朴素走向传奇的又一驿站。我读《乌鸦之歌》,却感觉那传奇的瑰丽怎么也掩盖不了内里的忧伤和苍凉。这部作品很明显地蕴含了一个“成长”的主题,展露了一段个体成长的心灵史。我总觉得池莉写《乌鸦之歌》的过程,就是对自我灵魂的检索和重铸的过程,这一过程蕴含了遗憾、忧伤、苍凉、悔恨与无奈。  相似文献   

19.
爱伦·坡的名诗《乌鸦》在我国的早期译介过程中,受到我国知识分子的文化选择与文学构建的影响,在我国新文学发展脉络中具有隐含性的前奏意义。《乌鸦》刚译介到我国,就引起了以《创造周报》、《文学周报》等刊物为中心的翻译大讨论,从《学衡》、《沉钟》、《真美善》推出的重译和茅盾的“拟写”这些翻译现象中,反映出我国早期知识分子于传统与现代的种种困惑中不同的文化选择以及在不同的文学立场上建构新文学的努力。  相似文献   

20.
若说鸟类中最招国人喜欢的莫过于喜鹊了,最不招人喜欢的莫过于乌鸦和猫头鹰,乌鸦因为全身漆黑喜欢在墓地上徘徊而遭人嫌弃,那猫头鹰呢?为什么在《哈利·波特》中作为魔法师信使的猫头鹰,却这么遭中国人讨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