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谓语动词的活用形「タ形」具有各种各样的用法,本稿借鉴先行研究的优秀成果,将动词「タ形」的用法分为"客观表现"和"主观表现",探究谓语动词「タ形」的基本用法及其派生义。  相似文献   

2.
日语的动词可以在句中作定语修饰名词,这时动词在时态和体的方面采用哪种形式就成了要考虑的问题。本文将从动词作定语时是否受作谓语时的时态和体的基本意义影响的角度,对ル形、タ形、テイル形的用法进行考察。  相似文献   

3.
英语动词的谓语形式和非谓语形式在教学中往往是学生接受的难点,易于出现理解错误和英汉双译错误。本文对英语动词的“已完成”和“未完成”在谓语动词的完成体中、在非限定动词中、在独立主格结构中、在某些虚拟语气中和在since从句中的用法作了较详细的探讨。  相似文献   

4.
文章主要对“禁不住”和“不由得”这对近义词的异同进行了辨析。句法方面:二者的词性不同。基本句法功能不同,句法位置同中有异,此外,“禁不住”还有一些“不由得”所不具备的用法;语义方面:二者都有“不能控制自己”的意思,但“禁不住”的动作发出者必定与人有关,动词本身有主动“想控制”义;而“不由得”则没有这些限制。  相似文献   

5.
“上”是现代汉语中的基本词语,其意义繁多、用法复杂。现代汉语中“上”既可以做名词又可以做动词,做动词时既可以做动作动词(谓语)又可以做趋向动词(补语)。在山东单县话中,动词“上”出现了一些不同于普通话的用法,特别是出现了交互动词的用法。凡是在语义上要由两个方面的人或物同时参与才能实施的动词就是交互动词。山东单县话中“上来”“上不来”就是交互动词,意思是“合得来”“合不来”。一、论元角色交互动词所构成的事件(event)一般需要两个论元角色同时参与,即主体成分“N1”和从体成分“N2”。例如:(1)我给俺哥上来喽,俺定母…  相似文献   

6.
数与形是中学数学研究的两类基本对象,相互独立,又互相渗透。尤其在坐标系建立以后,数与形的结合更加紧密,而且在实际应用中若就数而论,缺乏直观性;若就形而论,缺乏严密性。当二者结合往往可优势互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从日语动词体的角度入手,以"テイル"所表达的基本意义为切入点,通过"テイル"表达"结果的状态"、"经验记录"时与汉语体助词"了"的对应关系,分析日语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将"テイル"形和"タ"形误用的原因,试图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帮助日语学习者更好的掌握"テイル"的用法。  相似文献   

8.
所谓的数形结合,往往考虑的是数与形之间的相互关系,在“形”中觅“数”、“数”上构“形”当中,通过相互转化,能够有效的解决高中数学中存在的问题,如函数、向量、集合等等.  相似文献   

9.
属于汉藏语系的汉语是依靠词序或表示语法关系的“孤立语”,而属于印欧语系的俄语则是词的本身有形态变化的“屈折语”。对汉语动态形容词与俄语形动词在概念、构成、体、意义、功能六方面的比较,可以看出,二者在特征上相似,都能做动词,又能做形容词。但汉语中的动态形容词由形容词转化而来,动态性和动词性很强,而俄语中的形动词由动词转化而来,形容词性强,动词性弱  相似文献   

10.
在王力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一书中,曾精辟地论述了“使动词”和“意动词”的问题.而后,有些专家学者又进一步探索到:古汉语的动词尚有“为动”用法和“与动”用法这两种特殊的语法规则.这些学术创见,诚然颇具意义,价值甚大.除此之外,近年来我还发现:古代汉语的动词尚有一种新的用法——即“向动”用法.这种动词,姑且称之为“向动词”.  相似文献   

11.
伏泉 《考试周刊》2009,(23):224-226
日语动词的命令形,在表达对听话人行为要求的时候,需要一些必备要素,当这些要素中有一些不能满足时,动词的命令形就可能由表达直接的祈使语气转变为其他的意义,这种转变还可能与动词本身的语义特征有关。本文通过总结动词命令形的各种表现性,探讨产生一些特殊性用法的原因,并分析其与动词语义的关联,给教学实践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情态动词是NMET的必考内容,是学生们平时学习中的一项重点语法现象,同时也是难点。每个情态动词都有其不同的用法,往往可以构成一些较为特殊的句型,本篇就情态动词“must”的有关用法归纳如下,供同学们学习参考。  相似文献   

13.
“而”字是文言文中较常见的一个虚词,它的意义较多,用法多样,教材中又没有进行系统的讲解,所以同学们学习起来较为困难,现将它在教材中的基本用法和意义归纳整理如下。“而”字在词句中主要充当连词,起到连接作用,表示前后词句的修饰、承接、递进、并列、转折、因果、假设等七种关系。一、表示修饰关系这是指用“而”宇连接的两部分有修饰和被修饰的关系,“而”有时可译为“地”,有时不译。“而”的后边往往是动词,其前边往往是时间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数量词或介词短语等等,如:1、默而识之2、一丝而累3、旦旦而学之4、面山而居5、…  相似文献   

14.
在古汉语里,动词作谓语时具有“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这种用法就叫做“使动用法”。如“却匈奴七百余里”(《过秦论》)意思是“使匈奴后退七百余里”。“却”本来不是及物动词,而在这个句子中却带上了宾语“匈奴”,具有了使令意义,这种表达使令内容的特殊的动宾句式就是“使动用法”的基本形式。古汉语里的使动用法大致有三类,即动词的使动用法,名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相似文献   

15.
“是”和“是……的”,用法比较复杂,各家说法尚不统一,这里只就你提出的五个例句,在新修订的《教学语法系统试行方案》的范围内,谈点个人看法。判断动词“是”的用途,通常有基本和特殊之分。平时我们说“判断动词和它的判断宾语合起来说明主语等于什么或者属于什么”,那是基本用法,你所提的例句是特殊用法。“到处都是歌声和笑声。”这个句子中“是”的意义类似“有”,表示事物的存在。句子的特点是:居于句首的,一般是处所词。例如“满地都是  相似文献   

16.
说“起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动词用法词典》2117个动词义项后搭配“起来”的情况的考察,从句法结构、语义方面分析“起来”的用法,认为“起来”有三种不同的用法:1.动作行为动词、2、趋向动词、3.表示一定的语法意义。  相似文献   

17.
情态动词是高考的“常客”,近几年更是每年必考的热点。本文将《考试说明》中要求的情态动词按组分类对比,帮助考生知悉各组情态动词的基本用法,进而把握高考命题趋势和脉络,做到心中有数,落笔得分。  相似文献   

18.
曹丽娟 《甘肃教育》2020,(5):191-191
在教学中我们发现,部分学生分不清“得、地、的”的用法。在“得、地、的”中,“得”的用法最为复杂,必须认真研究才能准确把握。一、如何从语义语法上区分“得”的用法“得”(dé)是会意字。右边是“贝”(财货)加“手”。由此可知,“得”的本义是“得到”、“获得”,词性是动词。这个意义自古沿用至今,它的用法大体上可以固定为以下六种:1.作动词。  相似文献   

19.
“给力”主要充当谓语和定语,其由形容词发展出动词用法,主要原因如下:在语义上基本动词“给”的语义凸显,“给力”在隐喻机制下实现词汇化;在结构上受南方方言给予句格式影响,再加上语法类推作用使然。  相似文献   

20.
形动词是高三俄语语法中的重点,学生把形动词学好了,就为进一步提高阅读能力打下了基础。课本中关于形动词的语法部分,实例较少,课文中也只有三处出现带形动词的句子。我就要求学生反复练习用独立定语、非独立定语来调换形动词独立语;有的形动词独立语还可以叫他们用定语从属句代替,使他们熟练地掌握这两种不同的表达形式和它的互相调换的方法。但是讲清形动词的基本概念之后,学生在阅读带形动词这一语法现象的句子,或者运用形动词进行练习的时候,常会碰到一些困难,如:分不清词组、句子的主动与被动,分不清被动形动词长尾与短尾用法的区别等等。为了帮助学生解决这些困难,我就举些浅近的例子把道理说清楚,再引导他们学习带有形动词的句子,区别各种形动词的不同之处。例如: 一、区别形动词短语的主动与被动。我告诉学生翻译形动词短语或带有形动词短语的句子之前,应该先判定它是主动还是被动。我举了下面的例子: a.在会上作报告的那个同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