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国广播界曾开展过一场激烈的对“广播体”的讨论。主要议题和结论是:广播新闻应摒弃书面化语言,增强“口语化”,即广播新闻应符合人们的“说话”语态、适合受众的“听觉”习惯。“广播体”是指适合广播新闻传播、符合受众收听规律的独特传播形态。“广播体”有狭义、广义之分。狭义的“广播体”,是指广播新闻中,  相似文献   

2.
王海 《新闻传播》2005,(5):68-68
现场报道是广播新闻的重要体裁之一。记者在新闻现场直接向受众口头报道正在发生的新闻事实的报道样式,称为现场报道。它是最富广播特点的一种报道形式。广义的现场报道包括使用电子新闻采集设备,记者进入现场而作的报道,如现场直播、现场采访、现场的口头播报等;狭义的现场报道专指记者在新闻现场根据自己的观察,当场口述自己的见闻,直接将新闻事实报道给观众。  相似文献   

3.
说新闻,是指主持人用讲话的形式,把新闻事件传达给受众的一种表达方式。它有别于新闻播音员的播报新闻。“说新闻”的形式产生于上世纪50年代,在电视新闻中,“说”作为自然的语言传播样式,随着电视节目的需要而逐渐渗透到大众传播的领域。  相似文献   

4.
张辉 《中国广播》2006,(9):33-35
广播受众通过声音来获得信息,声音是广播媒介最显著的特征和优势。一般认为,广播的声音有播音员的声音、嘉宾或听众的谈话、现场录制的声音和音乐。在广播新闻节目里,最多的声音形式是播音员的播音。过去广播新闻记者过多地依赖文字,习惯把新闻写成文字稿,然后通过播音员播报,现在这种形式仍在大量使用。目前,新闻播音员的播报形式有了更多的选择。比如,近几年来经常可以听见的播音员说新闻。播报形式的改变一定程度上给听众增加了新鲜感,也能让新闻更具可听性。然而,作为广播新闻报道,还有一种非常重要的声音,那就是记者的声音  相似文献   

5.
播报式语态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播报式语态与对话式语态 《中国播音学》阐述播音语言表达类型有四种:朗诵式、宣读式、讲解式、谈话式.在这四种表达类型下,我们可以把新闻播音总体分为播报式语态和对话式语态.“播”新闻是广播电视新闻最基本、最重要、最普通的播报方式.播报指播音员、主持人将文字稿件转化为有声语言进行传播时的语言样态,也称“新闻播音”,这种语言样态可以说是播音员、主持人在各类节目传播中最独特、最鲜明,而又自成一格的语言形态. 相对于播报式语态的是对话式语态,又被简称为“说新闻”.这也是一种常态样式,在新闻播音中尽管未被广泛使用,但也经常出现,尤其是在记者、主持人的现场采访报道中,在新闻节目主持人的串连语中,在特定题材(如社会新闻)和样式(如新闻综述)的新闻栏目中,会经常见到这种形式,并表现出特有的优势.  相似文献   

6.
基于央视新闻联播中系列报道,分析了新闻播报的语言特征及播音员在播报时语言整体向口语化、大众化过渡趋势的社会原因,解析了播音过程中重音、停连、语气、节奏这四种外部技巧在新闻播报中“二次创作”的综合运用技巧,提出了在新闻播报中外部范式使用的合理化的方案,以期在新闻播报中与受众取得进一步共鸣,达到更好的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7.
董健 《新闻窗》2010,(6):69-69
说新闻,是指主持人用讲话的形式,把新闻事件传达给受众的一种表达方式,有别于播音员的播报新闻。"说新闻"的形式产生于上世纪50年代,在电视新闻中,"说"作为自然的语言传播样式,随着电视节目的需要而逐渐渗透到大众传播领域。  相似文献   

8.
声音在现场     
音响作为一种有效信息,是广播媒体特有传播要素。在广播中充分发挥音响的作用,对提高广播节目质量,搞好新闻宣传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所说的音响是指记者在新闻现场,通过传播工具直播或者用录音机采录的客观世界的声音,包括人物谈话和同期声,而不是指播音员、主持人或者记者的口述。一、音响能够突出广播特点和优势。在传播手段上,广播不同于报纸,报纸靠的是文字,广播则凭借声音;广播又不同于电视,电视要强调画面语言,观众更注重视觉形象。所以说,在发挥和使用音响这一点上,广播比报纸和电视体现得更多,特点更鲜明,优势更明显。我们知道,广播…  相似文献   

9.
电视新闻写作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要考虑电视媒介自身特点、受众的接受实际以及语言要适合主播或播音员播报等因素,所以电视新闻的语言有着与报纸新闻语言和广播新闻语言所不同的特点。本文结合语域的理论,从语场、语旨和语式角度来分析它们对电视新闻语言所产牛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所谓口述报道,就是播音员用口语的形式来完成新闻播报的一种形式。提倡口述报道,让播音员“说”新闻是电视新闻节目吸引观众的一个重要手段。首先,从当今世界传媒的发展来看,作为第四媒体的互联网,借助其自身收看时间随意,内容容易保存等特点,吸引着越来越庞大的受众。电视新闻  相似文献   

11.
“电视口播新闻”是指电视新闻播音员(或记者)在镜头前对观众播报新闻稿的新闻播出形式,是电视新闻最早采用的一种播出形式。口播是电视新闻播音员与电视观众交流的基本形式,也是电视新闻播音员的基本功。下面谈谈电视口播新闻的传播技巧。  相似文献   

12.
广播电视的语言传播是一种由己达人的创作活动。播音员是语言传播者,广大受众是播音员的传播对象。播音员的传播不同于真正的人际传播,一个人或两个人(轮播时)坐在播音室,面前的机器、话筒就是一切,交流方式比较单一,不能感受到受众的反应,也收不到受众直接反馈的信息,更不知道用怎样的播报方式来适合受众。  相似文献   

13.
潘新 《声屏世界》2010,(5):37-38
由于受书面语言撰写规则根深蒂固的影响,广播记者经常会情不自禁地使用一些不很符合广播口播的书面语言。当这样的文本文件要转化成声音文件时,播音员如果只念文字而不对标点符号作适当的解读,听众就不容易听懂而且会误听。因此,对广播新闻来说,对标点符号进行二次解读是其自身传播特性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连线报道"是以声音为主要传播载体,电话为媒介,由广播记者在新闻现场以口述或是互动对话的形式,把新闻信息通过电波直接播报出去的一种报道方式。在这类报道中,广播连线记者对新闻报道的把握掌控能力,直接影响新闻的报道质量和节目的播出效果。  相似文献   

15.
刘晓涛 《记者摇篮》2004,(12):17-18
一直以来,广播新闻都是在编、采、播的生产流程下向受众传播的。然而,这种新闻传播模式的速度已无法跟上如今信息时代发展的脚步了。更快、更新鲜已经成为媒体竞争的制胜法宝。那么广播媒体该如何打破陈旧的传统模式另辟蹊径呢?思考再三,总结一句话:就是让广播记者打破传统的思维定势,尽快实现从文字到口述的转换.更多地拿起话筒到现场口述新闻。  相似文献   

16.
林晓晖 《东南传播》2012,(1):164-165
新闻具有新鲜明快的特点,电视新闻播音员在播报新闻时如何去把握这种新鲜感,再通过自己的传播让受众感受到新鲜感,是当下新闻播报所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从界定电视新闻主持人定位入手,探索从直接式播报优化到理解式播报,通过有声语言传达到适当运用非语言符号传递,从平面感知升华为立体感知,有效提高电视新闻传播的新鲜度。  相似文献   

17.
目前,口播报道已经成为广播新闻报道的常态,口播报道之所以吸引人,在于报道中丰富的音响效果能传达新闻现场的气氛和典型的环境特点,同时由于记者的口述具有鲜明的个人特色,较之播音员的文字播报更加活泼且更富有感染力,可听性更强。但由于有些记者并未真正掌握口播报道的特点和采录规律,在实际应用中存在不少误区,影响报道的质量。  相似文献   

18.
陈其真 《传媒》2019,(15):64-66
语境在狭义上是指“显现在语言结构中的上下文”,在广义上是指语言传播所处的环境。电视新闻报道作为大众媒介传播新闻事件的主要形式,其语境有其特殊性,它既蕴含时间属性,也蕴含空间属性。它的语境是在文字、事实的基础上,增加了声光电技术,通过记者、编辑和主持人对文字、声音、图像进行采集、编辑、组合和阐述,重新打造的一个声像世界。电视新闻报道的语境把握取决于对新闻画面的有机组合、对大众话语权的引导和新闻美感的塑造。  相似文献   

19.
快捷。一直被认为是广播新闻的最大优势。而新闻连线报道更是以声音为主要传播载体.通过记者在新闻发生现场的口述把新闻信息通过电话直接传输到电台直播间播报出去,它将广播新闻的时效性推向了极致.从真正意义上实现了广播新闻的第一时间、第一现场、第一声音。可以说,新闻连线报道的出现和不断运用正是适应了广播发展的趋势和方向。  相似文献   

20.
杨斌 《新闻传播》2013,(12):298
以中国之声为代表的广播新闻频率,传播时效越来越快,语言更加通俗化、口语化,这一转变对记者、播音员的语言也提出了更多的要求。本文从四个方面探讨了广播新闻语言的"口语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