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鑫报 《青海科技》2014,(3):76-78
<正>雪域游牧文化作为一种生产方式和生存方式,曾经哺育了阿拉伯、蒙古、日耳曼等伟大的古代民族,但为什么他们的游牧文化都中绝了,而雪域藏民族的游牧文化却能发扬光大到今天呢?青藏高原的游牧文化不同于其他地域的游牧文化,它是被雪域地理封闭了的文化,是积淀、筛选了几千年的较稳定、较深厚的文化形态,历史几乎没有给它与农耕文化、工贸文化冲撞、融合的机会,苍天也没有赐予它大规模创造农耕文化的背景条件。青藏高原不同于那些与农  相似文献   

2.
我国西部地区农村正处于社会经济结构的剧烈转型中,传统农耕经济也发生了重大变革。农耕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产生和发展的基础,它的内涵和外延决定了农耕文化现代价值的意义。本文从传统农耕文化的内涵和特征切入,分析我国西部地区农耕文化的嬗变,探讨农耕文化的思想价值、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这对于我国西部地区农耕文化的传承、挖掘农耕文化对农业的现代价值、新农村建设以及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从游牧文化与自然环境的紧密关系以及游牧文化自身的发展等方面,阐述"人"与"地"的辩证关系及其变化。  相似文献   

4.
本文简要论述了游牧生态文化对建立新生态文化的模范作用,拉近人与自然关系的特殊作用及有利于解决蒙古族集聚区生态问题的特殊作用。提出了游牧生态文化的落后性及其衰落给予我们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文章阐述了要保护和开发游牧文化遗产必须正确处理保护与开发、先进与落后、文化交流与文化同化的关系问题。指出:草原自然环境、游牧经济生活和游牧社会组织是游牧文化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我们对游牧文化遗产的开发和利用,必须以保护为前提,而保护工作应当从基础做起,只有这样,我们的文化发展才能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  相似文献   

6.
论当代农村文化变迁及文化适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农村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文化撞击,以农耕文明为基础的乡村文化开始出现由传统向现代的文化变迁,作为文化变迁主体的乡村民众能否达到“文化适应”并达到“文化发展”,是新农村文化建设过程必须及时解答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文章结合内蒙古旅游业实际发展现状,从草原文化、民族文化、昭君文化、历史文化、游牧文化、区域文化、产品文化七个方面分析了自治区发展旅游业的关键性与可行性,指出内蒙古自治区要在现在发展水平上,进一步加强旅游业建设,按照打造旅游精品的标准和要求,提升旅游产品档次,把特色做优、精品做强、品牌做响,形成真正的内蒙古旅游王牌,使得旅游业在促进内蒙古的经济繁荣与社会发展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伊犁哈萨克族在城镇化进程中的语言文字、传统聚居地区居住方式及生活习俗、传统游牧文化等诸多问题进行调查研究,把握伊犁城镇化进程中哈萨克族传统文化的现状。  相似文献   

9.
<正>杭州市萧山区戴村镇尖山下村在文化礼堂建设上充分挖掘地域资源,做足传统文化、农耕文化、乡贤文化等文章,融合这些散落于民间、存活在百姓记忆中的文化资源,打造一个集思想引领、道德教化、礼仪培养、文化熏陶于一体的文化综合体,打响了"马灯尖山下、亿年火山下"的村文化品牌,从而更广泛地满足广大百姓的文化需求,不断凝聚乡镇村庄的精气神。  相似文献   

10.
六盘水布依族的一些独有的节日活动内容包含这几个方面:一是宗教祭祀;二是农事活动;三是本民族的文艺、体育等方面的活动。本文针对六盘水布依族的传统节日文化,试从浓厚的祭祀祖先的意识、浓厚的农耕文化、丰富的传统文化、六盘水布依族的传统节日的变化等四个方面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11.
李宜冰 《科教文汇》2009,(7):235-235,246
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创造的一切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的总和。狭义的文化专指语言、文学、艺术及一切意识形态在内的精神产品。词源“文化”一词在西方来源于拉丁文cuhura,原义是指农耕及对植物的培育。自15世纪以后,逐渐引申使用,把对人的品德和能力的培养也称之为文化。在中国的古籍中,“文”既指文字、文章、文采,又指礼乐制度、法律条文等。  相似文献   

12.
田军 《中国科技信息》2010,(1):173-173,175
农耕文化在炎帝陵一期续建工程景观设计中的应用,创造出自然生态、质朴肃穆的空间环境,充分展示了炎帝陵山水田园的陵寝风格。  相似文献   

13.
鑫报 《青海科技》2014,(3):70-72
高原游牧文化的土壤地理条件决定了青藏高原的生产方式,雪域藏民族惟有选择畜牧业才有生存的可能。古老而智慧的藏民族在严酷的自然环境下,创造出了具有鲜明世界屋脊特色的游牧文化,这是对人类文化的贡献,是世界文化遗产宝库中的一颗稀世珍珠。  相似文献   

14.
河套地区的室内设计,往往盲目复制现代经济发达地区的设计符号,丧失了鲜活的地域性。河套文化是游牧文化与黄河文化融合的产物,有着鲜明的地域特色。历史上数次大移民,尤其是清末民初晋、陕二地向河套地区移民,开发了河套地区的农耕文化,河套民居随之从蒙古包为主逐步迁移到以晋、陕特色民居为主,形成了独特的室内设计风格。继承、发扬传统室内设计风格,可使河套地区的的室内设计继续保持自己的特色,在当代室内设计领域独树一帜。  相似文献   

15.
浅谈企业文化与企业文化建设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郑东升 《大众科技》2005,(12):294-295,297
文章在简要介绍了企业文化理论的产生、企业文化概念的基础上,针对企业文化建设实践中存在的一些误区,重点论述了企业文化和企业文化建设、企业文化与管理、企业文化共性与特性、企业文化继承与创新、企业理念灌输与执行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随着科技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与推进,新世纪企业文化发生了根本性变革,即由静态文化向动态文化、单一文化向多元文化、规模文化向速度文化、效益文化向伦理文化、工具文化向人本文化等转变。企业应顺应时代与文化发展的客观变迁,主动、自觉地构建与提升自身文化,培植自身文化竞争力乃至整体竞争力,推进企业的更大发展。  相似文献   

17.
改则县位于西藏自治区西北部,是西藏自治区第二大纯牧业县。千百年来,生息繁衍在改则这片草原上勤劳的游牧藏民,创造出了独具特色的草原文化和习俗。其中择草而牧、择水落帐的帐篷文化便是其重要的代表。但由于受国家政策、经济社会发展、交通条件改善等因素影响,近年来当地牧民的居住文化正悄然的发生着不可逆转的重大的变化,传统的游牧帐篷文化正在受到挑战,半定居、定居逐渐成为牧民居住文化的主流。但随之也带了相应的社会问题,这些问题同样值得我们深思。  相似文献   

18.
朱敏 《内江科技》2003,24(4):8-8
广场文化的形成与兴起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是人民群众生活的需要;广场文化是一种充满生机活力,很有发展前景的群众文化形式。她与校园文化、楼群文化、军营文化、企业文化、农村文化、家庭文化等形式构成了全方位、多元化的新世纪群众文化大舞台。她最大限度地、潜移默化地,轻松愉快地创造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大自然的和谐。广场文化促进和推动了群众文化向深度、广度纵深发展。  相似文献   

19.
本文简要地勾勒和评价了文化相对主义与文化普遍主义 ,并从文化的动态性、多重性、目的性和实践性等视角 ,分析说明了文化的相对性与普遍性特征  相似文献   

20.
西团山文化以其在东北乃至全国考古、地方历史与民族研究等学术界的广泛影响对于打造吉林市城市文化形象和文化品牌也具有着重要价值和意义。本文对西团山文化的作了介绍,并从历史研究、展览展示和旅游宣传三个方面分析了其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