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今年1月下旬开始到2月,我国和北半球许多国家一样,持续出现极端寒冷天气,民众颇为关注气象报道。然而在具体的气象报道采写、制作上,却出现不少不客观而走极端的文字和内容,在这样的“极端”文风下,传播着动辄“百年千年不遇”或“史上之最”、“大家都爱下雪”、“全市的天气就是市区的天气”等荒谬理念,不仅大大降低了气象信息的有效性,也削弱了媒体的公信力。  相似文献   

2.
将与气象有关的大数据运用于天气报道和气象信息传播等方面的探索与实践,可以提升天气报道的创新性、可读性。天气报道在传播过程中也存在一些困境,而新旧媒体融合、分工合作才是其突围之路。  相似文献   

3.
孙光海 《网络传播》2009,(12):16-19
我国是世界上受气象灾害影响最严重的国家之一,特别是各类气象灾害和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造成的损失和影响更趋严重,像超强台风、特大暴雨、持续干旱等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发生频率增加,破坏程度增强,影响也越来越复杂,应对难度也加大。  相似文献   

4.
<正>气象档案是国家八大专业档案之一,记载着气象历史的发展,每个气象台站从建立之日开始就进行各种天气的观测工作,在气象观测中记录着雨、风、湿度、云、雷、雾等各种天气现象及其发展变化结果所用的薄、表、各类自记纸、图片、照片就是最原始的气象记录档案。辽宁省气象局成立于1954年,全区共有61个气象台站,共建450个区域自动气象站。随着时代的进步,气象档案的数量及门类与日俱增,这是辽宁气象科技在  相似文献   

5.
一、问题的提出自从美国天气频道于1982年开播以来,先后有法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中国等国家在电视台开播了气象频道,这些频道在所在国家大都有很高的影响力,发展前景乐观。社会公众对天气、气候等环境信息的迫切需要形成了气象频道重要的  相似文献   

6.
解读报纸中的“气象新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各类自然灾害中,气象灾害占70%以上,每年因各种自然灾害所造成的经济损失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6%,气象事业对国家安全,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基础性意义,因此各类气象新闻的报道为公众的生活、行业部门安排生产、政府部门的决策提供了重要的信息,在各类新闻品种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赵莉 《大观周刊》2011,(16):173-173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关系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特别是农业生产受天气、气候影响较炎,各类气象灾害对农民生命财产安全和农村社会稳定构成了严重威胁。气象服务关系到农村的农业生产和农民的生命财产,本文在分析了我国农村气象服务方面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应对措施及建议。  相似文献   

8.
赵莉 《大观周刊》2011,(15):67-67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关系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特别是农业生产受天气、气候影响较大,各类气象灾害对农民生命财产安全和农村社会稳定构成了严重威胁。气象服务关系到农村的农业生产和农民的生命财产,本文在分析了我国农村气象服务方面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应对措施及建议。  相似文献   

9.
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是个科学问题,近年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频发生,使得气象信息在人们生活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气象新闻传播越来越受到重视。而从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这个角度来看,气象新闻不仅能提供天气预报服务,还应该成为传播科学知识和科学思想的舞台。经历了从“天气简报”到“气象新闻”的变迁,经历了从“直线报告”到“立体解读”的转变,气象新闻在媒体上的地位已经不仅仅是配角,而是慢慢变成了新闻媒体上的重要新闻品种。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文化水平的提高,气象在国家的生产、民众的生活中起到了越来越显著的作用,社会对气象科普的需求日益增强。尤其是近年来全球气候变化带来极端天气事件的增多,暴雨、台风等各种自然灾害频发,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巨大,人们对灾害和环境问题的关注热度逐步升高,社会各界对了解、掌握和利用更多的气象科学技术知识的要求也越来越迫切。气象科普节目是气象科学普及的重要手段,在气象科普传播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杨晋辉 《青年记者》2016,(25):16-18
气象报道是什么 生活中,人们眼中的气象报道就是在家时常看的电视天气预报、乘车时常听的与出行有关的天气话题、刷手机时屏幕上常出现的与气象相关的各种资讯……实际上,气象报道还包括在各种媒体平台传播的天气、气候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气象科普知识,气象防灾减灾工作和气象事业发展动态等多种以气象为主题的信息.  相似文献   

12.
电视气象新闻的成长空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媒体对气象报道的重视以及对气象资源的挖潜、整合都前所未有,而具有声画兼备的传播优势的电视媒体先拔头筹。但电视气象新闻仍有很大的增长空间,有待记者开掘。未来成长的空间在未来二十年中,我国气象事业将按照“公共气象、安全气象、资源气象”三大理念发展,即要加强气象基础保障能力建设,健全公共气象服务体系,发挥气象综合保障作用,推动风能、太阳能等气候资源开发利用工作。这种理念同时也极大地丰富了气象新闻报道的广度和深度。后续报道和外延新闻空间广阔我国的气象新闻报道经常只局限于对某一场天气事件的报道,而对天气…  相似文献   

13.
<正>气象记录档案是指在气象观测活动中形成,以记载大气中的冷、热、干、湿、风、云、雨、雪、霜、雾和雷电等各种物理现象及其发展变化的科学技术文件记录材料。气象记录档案是一种专业性极强的档案,作为一种特殊的信息资源,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科研价值和社会价值。随着气象事业的发展,气象记录档案在科学决策、规划制定和科研活动中的作用日益显著,它所特有的历史价值和社会价值也  相似文献   

14.
正中国户籍制度的源流户籍制度,也就是户口制度,是随着国家的产生而形成的一种社会制度,是指通过各级权力机构对其所辖范围内的户口进行调查、登记、申报,并按一定的原则立户、分类、划等和编制。户籍制度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登记制度;一是管理制度。户籍登记在中国很早就出现了。据甲骨文记载,商王朝已开始实行人口登记制度,有"登人"或"登众",即临时征集兵员的记载。西周时创建了原始的人  相似文献   

15.
2004年12月21日,“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新闻学”研讨会在中国人民大学召开,来自全国20多所高校和机构的4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了研讨。研讨会就马克思主义对中国新闻学形成与发展的影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新闻学的创新与发展;十六大以来我国新闻改革的新举措、新实践与新闻学的创新与发展;当前我国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研究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等议题进行了分析研讨,取得了四个方面的成果:穴一雪梳理了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新闻学形成与发展的各个时期所发挥的历史性作用的脉络。穴二雪会议紧紧围绕我国的新闻实践,以及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就我国新闻学…  相似文献   

16.
西峡县气象局档案室现存1956年以来的西峡县气象档案3.87万册.其中记载温度、湿度、气压、降水、雾、云、蒸发、雷电、光像等要素的气象观测档案2.6万册;天气云图、各种报表、整编成果等专业技术档案1.27万册. 近年来,西峡县气象局档案室在开发气象档案信息资源、服务社会、服务公众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深受社会好评和公众的欢迎.  相似文献   

17.
气象记录档案数字化工作实践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1月中旬以来,我国南方发生了持续的大范围灾害性雨雪天气,给人民生活生产带来厂极其严重的影响。历史气象记录档案虽然在该次极端气象灾害的监测预报预警服务中起到了关键作用,但是大量的非信息化气象记录档案很大程度限制了气象档案对气象预报和气候预测的支撑能力。  相似文献   

18.
<正>科技档案是企事业单位和国家机构、社会组织及个人从事生产、科研、基建及管理活动形成的对国家和社会具有保存价值的应当归档保存的科技文件材料,包括科研、基建、设备、产品档案等。“三纳入”“四参加”“四同步”制度是我国科技档案管理制度创新的经验总结。认真执行这些制度是保证科技档案收集齐全的重要保证,因此科技事业单位务必要认真贯彻执行。  相似文献   

19.
正近年来,随着持续大范围灾难性雨雪天气的频繁发生,给人民的生活生产带来了极其严重的影响。现存的历史气象记录档案虽然可以在这些极端气象灾难的监测、预告、预警服务中起到关键作用,但是大量的非信息化气象记录档案很大程度限制了气象专业档案对气象预告和天气预测的支撑能力。因此,实现气象专业档案管理现代化,实行气象专业档案的数字化与网络化管理已经成为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一、黑龙江省气象档案馆气象档案业务建设情况  相似文献   

20.
春节前后,包括浙江在内的我国南方地区出现罕见的雨雪冰冻天气,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大,给受灾地区生产生活秩序带来严重影响。面对灾害,新闻媒体大力宣传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抗灾救灾的重大部署,宣传省委、省政府抗雪救灾的重要决策,以及各级党委、政府抗灾救灾的具体措施,宣传奋战在第一线的干部职工的感人事迹,宣传人民群众团结互助,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良好风貌,及时发布气象、交通、生活必需品供应等方面的信息,为夺取抗灾救灾全面胜利提供有力的舆论支持。此次报道为新闻媒体今后应对包括自然灾害在内的突发公共危机积累了经验。本刊特组织一批抗雪救灾报道的稿件,供大家切磋交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