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28 毫秒
1.
"文化大革命"是毛泽东"鉴于苏联变修"而在国内开展"反修防修"的一场错误实践,是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社会阶级斗争理论的产物,而这一理论的形成和发展与中苏分歧和论战密不可分。对波匈事件的不正确判断和1957年的反"右派"斗争使毛泽东偏离了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方向,开始重新估量国内的阶级斗争;中苏分歧的进一步加深、社会主义建设的逆向发展和国内出现的所谓"单干风"、"黑暗风"、"翻案风".使毛泽东从"反修防修"的战略高度重新审视阶级斗争,初步形成了阶级斗争的理论;中苏公开论战,使得毛泽东关于阶级斗争的理论得以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从而为文化大革命的发动作好了理论准备。这样毛泽东就走上了发动"文化大革命"的不归路。  相似文献   

2.
伟大领袖毛主席总结党内两条路线斗争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两条路线斗争的历史经验,提出了“三要三不要”的原则,这是我们与一切形形色色的修正主义、机会主义和走资派作斗争的有力武器。今天,我们重温第一国际时代马克思、恩格斯与巴枯宁一帮篡权阴谋作斗争的历史,看一看巴枯宁一帮假革命的反革命的狰狞面目,对于我们掌握思想武器,狠揭猛批“四人帮”,在斗争中提高执行毛主席革命路线的自觉性,紧跟华主席把反修防修的斗争进行到底,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晚年毛泽东对唯物史观的发展与贡献武育香关键词毛泽东,唯物史观,发展一、根据时代的特点,提出防止和平演变的理论毛泽东曾经对我们所处的时代特点进行了高度概括。他说:“现在是全世界资本主义和帝国主义走向灭亡,全世界社会主义和人民民主主义走向胜利的历史时代”...  相似文献   

4.
中苏论战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曲折发展有着直接的因果关系。中苏论战不但中断了中国共产党人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独立的、正确的探索和改革,而且加剧了中共和毛泽东从1958年开始的“左”的错误,促成了党和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认识的偏差。为了“反修防修”,毛泽东最终发动了“文化大革命”,中国走向十年内乱的深渊。  相似文献   

5.
博览     
全国解放以来,我们党进行反“和平演变”斗争,有经验,有教训。前30年,帝国主义“和平演变”战略没有奏效,除去各种客观社会历史条件外,我们党和人民的高度政治警觉是一个关键因素,毛泽东、邓小平同志一贯强调反对“和平演变”的重要性。进入80年代后,我们头脑中反“和平演变”斗争这根弦松了,片面讲“缓和”,还有什么“趋同”、“让世界充满爱”,使帝国主义有机可乘。1989年国内外敌对势力交相为恶。煽动了那场惊心动魄的政治风波,使我们又一次警醒起来。历史的经验值得注意。在  相似文献   

6.
英明领袖华主席指出:“高举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旗帜,反对以苏修叛徒集团为中心的现代修正主义,从理论上给予毁灭性的打击,是毛主席的伟大功勋之一。”伟大领袖和导师毛主席在反修斗争中写下的光辉诗篇,和他的理论著作一样,是耸入云天光耀千秋的丰碑,镌刻着他老人家反对现代修正主义的历史功勋;是鲜艳夺目永世飘扬的战旗,指引着我们把反修防修的伟大斗争进行到底。  相似文献   

7.
李亮 《天中学刊》2008,23(3):11-14
在党的八大取消了“毛泽东思想指导地位”的提法后一年多时间内,国内报刊公开发表的文章和出版的书籍中基本上没有出现“毛泽东思想”一词。但由于林彪的全力支持、中苏论战后“反修防修”的需要、中国共产党和毛泽东提倡个人崇拜以及把毛泽东思想等同与毛泽东的思想等方面的原因,自1958年陈伯达在北京大学庆祝建党37周年大会上的讲演几次提毛泽东思想后,“毛泽东思想”这个词重新出现在公共场合。  相似文献   

8.
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早期,中共形成了以"三面红旗"为核心内容的理论架构和发展范式。1962年前后,随着中国共产党内从上到下对"三面红旗"质疑的增多,在有关国内形势、包产到户、干部甄别等社会主义建设焦点问题上党内出现了不同主张,这被毛泽东视为严重的阶级斗争,并导致他在八届十中全会上重提阶级斗争。毛泽东止住了党内的争论,也统一了全党的思想认识,为以"反修防修"、"防止和平演变"为主旨的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奠定了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9.
20世纪60年代,毛泽东针对“反修防修”的问题,紧张的国际国内局势,决定在神州大地开展一场彻底的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以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维护共产党的政权.新疆地区也在同一时刻响应毛泽东的号召,在新疆境内发动了这场运动,研究新疆自治区的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对当代社会主义建设以至以后都有着巨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新中国建国后 ,身为领袖的毛泽东对于选择、培养接班人十分重视。众所周知 ,作为共和国缔造者之一的刘少奇在建国后的相当长的时期内 ,在党和国家领导人中地位居第二位 ,是毛泽东的接班人 ,正如邓小平所说“少奇同志在党内的地位是历史形成的”。毛泽东也是把刘作为自己的接班人来培养和使用的 ,对刘少奇主持的中央一线工作予以很大的支持。到 2 0世纪 6 0年代中期 ,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 ,“左”倾思潮发展 ,毛、刘分歧加大。毛泽东从“反修防修”主观愿望出发 ,视刘少奇为“睡在身边的赫鲁晓夫” ,“党内最大的走资派” ,196 6年党的…  相似文献   

11.
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在开创党的事业的伟大实践中,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这一思想路线指引中国人民取得了革命的伟大胜利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初步成就。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在拨乱反正和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将“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相结合,恢复和发展了党的思想路线,这一思想路线指引中国人民取得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继续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并将它同“与时俱进”相结合,创造性地丰富和发展了党的思想路线。在新时期,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在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思想路线的基础上,提出了“求真务实”的思想路线,这一思想路线必将把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伟大事业进一步推向前进。  相似文献   

12.
毛泽东"不怕鬼"思想的系统提出是在20世纪50年代末到60年代初。其主要内容包括不要怕鬼、鬼不可怕、在战术上重视鬼、打鬼、改造"半人半鬼"等。帝国主义的反华浪潮、对国内外修正主义的估计、国民经济的严重困难、中国"鬼文化"的传统是毛泽东提出"不怕鬼"思想的原因。"不怕鬼"思想既有重要积极意义,也存在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3.
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的“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基本国策,最初为解决台湾问题而设计。香港回归12年实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港人治港”、“高度自治”,展现出勃勃生机。香港的成功实践为两岸和平统一起到了示范作用,“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国策需要不断地丰富和发展,是实现两岸统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想模式。  相似文献   

14.
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崛起,"中国模式"成为海外学术界关注的重要课题。海外学者深入分析了毛泽东在建国后对中国发展道路的艰辛探索和取得的巨大成就。他们认为毛泽东时代的中国为"中国模式"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政治前提、强大的物质基础、明确的前进方向。毛泽东思想中的核心内容在改革开放后被继承下来,并继续发挥着重要作用。尽管毛泽东时代存在过于注重政治而忽视经济,过于注重意识方面的功能等问题,但不可否认的是毛泽东对中国道路的探索为系统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提供了重要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关于"普世价值"的争论,在我国是一个带有政治色彩的复杂问题。从单纯学术的角度上说,这场争论对解决人类所面临的一些全球性问题、形成共识和构建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我们需要警惕的是西方一些国家打着普世价值的幌子玩弄和平演变之实,对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制度进行攻击。为此要高度重视和加强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学习,增强对意识形态问题的鉴别力和政治敏感度。同时也要以一种对人类文明包容的态度汲取普世价值观的思想精髓,来丰富我国社会主义的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6.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已经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标签,它为我们国家社会的发展指明了奋斗的方向。然而,什么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呢?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实现共同富裕、防止两极分化;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改革开放;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全面发展;反分裂、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一国两制;”构建、推进和谐社会的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7.
“互联网+”时代,高校人才培养工作核心的重中之重是全方位立德树人。《药理学》作为医学必修基础课,亟须进行“课程思政”改革建设,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其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服务。我们通过研究《药理学》课程思政建设的必要性、现状以及建设方案,来解决《药理学》课程思政“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  相似文献   

18.
辨析"劳动教育"与"职业教育"概念对深化教育理论认识、改进教育实践、优化学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梳理劳动教育的历史进程和概念演变发现,劳动教育与德育密切相关,能有效塑造人的劳动价值观、培养人的劳动技能;梳理职业教育的历史进程发现,职业教育可以归纳为一个动态发展的概念,同时,职业教育在促进生产和推动经济增长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审视"劳动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发展轨迹和概念演变,发现"劳动教育"与"职业教育"之间存在"并列,重合,交叉,包含"四种关联,也存在教育实施的主体与对象、目的、内容、方法、条件、评价等六方面差异。新时代的"劳动教育"应在厘清与"职业教育"区别的基础上,通过重塑劳动与职业价值观,强化顶层设计,构建劳动教育与职业教育相融合的课程体系,确立多方联动的劳动育人机制等途径实施。  相似文献   

19.
全方位育人是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内在要求,是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形成"三全育人"新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研究分析了全方位育人与"课程思政"教育的关系,介绍了食品保藏与加工工艺学课程开展"课程思政"教育的探索与实践,旨在为工科课程开展"课程思政"教育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20.
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思想文化界争论中,胡适提出了“全盘西化”口号,其真正目的是想通过对古老的中国文化进行改造,使之能够真正融入到世界进步潮流中去。不论是“全盘西化”还是“充分现代化”、“充分世界化”,其内涵都是科学化、技术化、民主化。“全盘西化”在用词上存在缺陷和弊端,它被“现代化”所替代是历史的必然,“现代化”已成为当代中国和世界发展的主题与主旋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