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康,曾是多少代人追求的梦想,今天人们在衣食住行中感受到小康生活的到来.人们实现由温饱到总体小康的历史跨越,中华民族千百年来丰衣足食的梦想变成现实,让亿万人民为之无比自豪和骄傲.党的十六大又提出新的更高的目标:在21世纪头20年,要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即全面的小康.与总体的、初步的小康相比,全面的小康是较高标准的小康,是共同富裕的小康与精神文明的小康的统一.它的表现是: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生态更加文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新世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实践,是亿万人民为之努力奋斗的新目标.  相似文献   

2.
实现小康是中国历代思想家为之追求的理想和奋斗目标。本文从古代的“小康思想”到近代的“小康梦想”再到现代的“小康理想”,阐述了小康的思想渊源、发展历程,揭示了随着历史的发展小康思想不断得以丰富和发展,到了现代社会,小康理想最终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3.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中国传统社会理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大同、小康曾是炎黄子孙世代希冀向往的社会理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蕴含着中国传统社会理想的合理因素,并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程中予以科学的扬弃。中国共产党人通过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以圆中国人民的“大同、小康”之梦,其间经历了艰难的探索,开创了惊世的伟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从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高度,实现了历史文化传统与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内在统一,揭示了小康社会在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向更高阶段发展的不可逾越性。  相似文献   

4.
解读"小康"     
小康的历史渊源 1979年,邓小平在会见来访的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时提出,中国现代化所要达到的是小康状态。上个世纪末,各项统计数据表明,我国人民生活总体上已达到了小康水平。2002年,十六大提出了到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小康社会什么样江泽民这样描述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小康阶段的教育数字■1992年,十四大提出“发展教育是实现我国现代化的根本大计”。在中国历史上,教育首次成了领先于经济发展的“根本大计”。  相似文献   

5.
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提出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即“全面小康”,那么何为“全面小康”?它和我们八十年代末提出的小康社会是什么关系?本从“小康”入题,简单阐述了“小康”的来源及历史意义,以及我们国家现阶段提出的“小康”的特殊含义,然后重点论述了“全面小康”,它是惠及全民,更高水平的小康,有着它实现的现实基础,以及在现代条件下如何实现全面小康等问题。  相似文献   

6.
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三步走”发展战略即老“三步”,解决了中国人民的温饱,实现了小康。江泽民同志提出的21世纪第一个10年、第二个10年和前50年的战略目标,即新“三步”,特别是十六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必将指引中国人民实现现代化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7.
史俊 《中学教育》2003,(6):38-41,43
一十六大鲜明地回答了我们党和国家在新世纪举什么旗 ,走什么路 ,实现什么目标的问题 ,明确了我们党和国家今后的前进方向。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 ,离不开发展社会主义文化 ,离不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为此必须切实加强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设。“小康”一词 ,源于《诗·大雅·浅劳》中“民亦劳止 ,汔可小康”一语 ,意思是说 ,人民辛勤劳动 ,目的是达到小小的安康。在《礼记》中也提到了“小康” ,它描绘了古人对宽裕、殷实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但是 ,在漫长的中国历史中 ,历朝历代都没有真正实现过小康的理想。只是在中国…  相似文献   

8.
小康辞典     
《教育文汇》2003,(4):40-40,33
小康小康,中国古代思想家的社会理想。小康一词,最早源出《诗经》:“民亦劳止,汔可小康。”而作为一种社会模式,小康最早在《礼记·礼运》中得到系统阐述,成为仅次于“大同”的理想社会模式。改革开放后,邓小平同志把“小康”这个中国人耳熟能详的词语,用来描述“中国式的现代化”。1982年9月,党的十二大确定“从1981年到本世纪末的20年,我国经济建设总的奋斗目标是,在不断提高经济效益的前提下,力争使全国工农业总产值翻两番……实现这个目标,城乡人民的收入将成倍增长,人民物质生活可以达到小康水平”。这是党的全国代表大会首次使用“小康”概念,并把它作为主要奋斗目标和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阶段性标志。20世纪末,中国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这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无与伦比的重大事件。  相似文献   

9.
中国要全面实现小康,未来20年最重要和最艰巨的任务就是要解决“三农”问题,即实现农村全面小康。由于县域经济发展的空间差异,导致了农村地区全面小康发展水平和实现程度的差别。以郴州市为例,地域差异问题主要是中心一边缘二元经济结构明显,农业劳动生产率低、农村生产力水平低、农民生活贫困等“三农”问题仍较严重,影响和制约着农村地区全面小康的建设及其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0.
根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了城乡统筹的发展思路,指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全面小康目标既是全民共享目标又是社会全面进步目标,这决定了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在于以城市繁荣带动农村繁荣。必须突破不利于农村发展的传统思维局限,并以新的举措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一、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在本世纪的头20年,实现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是十六大制定的奋斗目标。“全面…  相似文献   

11.
活动目的: 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了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为了使队员能够全面了解小康社会,亲身感受现实生活的巨变,“手拉手”联谊校可携手开展“手拉手奔小康”活动,引导队员为将来参与到这项伟大的事业中从现在开始做好准备。活动步骤: (一)手拉手“话”小康——共同树立正确的小康思想1、互动做调查  相似文献   

12.
“小康社会”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新概念。邓小平把握住小康思想与现代化在富民上的共同取向,赋予传统小康以现代化的内涵和社会主义的特征,形成了中国特色的现代化理论一小康社会理论。党的十六大在2000年实现总体小康的基础上,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从方法论上说,它是一个建设社会主义和巩固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现实的道路抉择。  相似文献   

13.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从一九00年儿国联军占领北京,中华民族蒙受巨大屈辱,国家濒临灭亡边缘,到二000年中国在社会主义基础上进入小康,大踏步走向繁荣富强,是中国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一百年。”“一个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产生了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从孙中山、毛泽东到邓小平,代表了中国人民如何从贫穷落后到获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再走向繁荣富强的光辉历程。从总结一百多年以来,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的三次历史性巨变中,我们可以深刻…  相似文献   

14.
“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解决‘三农’问题是关键”。没有农民的小康,就不可能有中国的小康。作为农业高等院校,在解决“三农”问题上,有着自然的优势和不可推卸的历史责任,担负着人才培养、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15.
中国未来 20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目标是实现全面小康社会,这意味着发展思路从“先富论”向“共富论”的转变。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决定了实现惠及全民的共同富裕的重点和难点是西部地区,关键是正确认识西部发展所必须经历的阶段并优先缩小区域间社会发展差距。基于上述判断,西部地区建设全面小康,应该改革转移支付制度,加快缩小社会发展差距;将经济结构调整与市场化制度变迁相结合;赋予地方政府一定程度的“试错权”。  相似文献   

16.
中共十六大明确提出21世纪头20年我国的奋斗目标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其中的“小康”一词最早见于《诗经·大雅·民劳》:“民亦劳止,汔可小康。”“小康”同该诗中后两节的“汔可小休”“汔可小息”并举,“休”是“休养”,“息”是“将息”,前边加上副词“小”,即让人民稍得休养生息,过上安康生活的意思。  相似文献   

17.
“八五”期间,江苏教育事业取得的伟大成就已经载入史册,历史不会忘记,人民也不会忘记。跨入“九五”,历史和人民向我们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今后5年到15年,江苏要全面实现小康,并在此基础上向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迈进,这是我省现代化建设的新的发展阶段。在这一阶段,江苏的教育事业  相似文献   

18.
小康大业,人才为本,这对落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必将提供强有力的保证。一、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发展人才观本世纪头20年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只有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努力建设宏大的高素质人才队伍,才能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坚强的人才保证和广泛的智力支持。人才兴,事业兴;人才强,国家强。要实现在本世纪前20年国内生产总值翻两番,实现全面小康的战略目标,就必须高度重视人才资源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基础性、战略性、决定性作用。要按照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和全国人才…  相似文献   

19.
<正>2月20日,“简约、安全、精彩”的2022年北京冬奥会圆满落幕。历史上首座“双奥之城”——北京,见证了言出必行的精神,彰显了风雨无阻的力量,体现了中国人民坚持不懈促进全球“一起向未来”的真诚。中国代表团不负众望,获得9枚金牌,创历史最好成绩。运动员们不仅凭借“敢于拼搏”“中国自信”“开放包容”的冬奥精神实现了为国争光的梦想,而且诠释了冬奥魅力,吸引“更多人参与到冰雪运动中来”。  相似文献   

20.
新世纪头20年,是我国重要的战略机遇期,面临从低层次小康向较高层次小康转变,从不全面的小康向经济文化共荣的小康转变,从发展不平衡的小康向东西协调发展、城乡一体化的小康转变的重要战略任务。只有积权稳妥地推进这“三大转变”,才能使我国顺利实现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的奋斗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