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打破了中国作家诺奖"零突破"的历史,标志着中国文学作品创作历程中的一座里程碑,同时也反映了作品的"有效传播"对莫言获奖产生重要影响。文章从传播学的角度展开分析,立足于传播内容、传播途径和传播技巧三个层面探讨对莫言获奖起到的推动作用,分享莫言作品成功打入国际市场的"有效传播"经验。  相似文献   

2.
孙樱 《新闻界》2001,(6):29-30
2001年10月18日至19日,全国第七次传播学研讨会在南京召开。围绕创新与发展的主题,此次会议征集了65篇论文,内容涉及大众传播、人际传播、网络传播、传播全球化、WTO与大众传媒等多方面的内容,选题范围广、应用性强,充分体现出当代传播学向社会各个领域全方位延伸的趋势。这是新世纪第一次全国性的传播学盛会,数十位专家学者在会上畅所欲言,阐述自己最新的研究成果,气氛热烈。他们的立论角度多姿多彩,虽然观点不一,却都经过了认真的论证过程,为这次大会营造了良好健康的学术氛围。新世纪伊始,面临着信息传播全球…  相似文献   

3.
黄旦 《新闻记者》2002,(11):3-7
中国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 ,是一个艰难的转型。转型是一个过程。在这一过程中 ,1999年是十分关键的一年 ,因为就在该年 ,中美签订了关于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双边协议 ,意味着中国入世的最大障碍已经消除 ,并最终于2001年正式成为WTO的成员。在这样一个急剧变化的过程中 ,中国的媒介研究到底作出哪些回应 ?有什么样的观点 ?为此 ,笔者浏览了1999~2001年的《新闻与传播研究》、《新闻大学》、《现代传播》和《国际新闻界》上的文章 ,试图对此作一点探讨。本文在方法上不采用严格的内容分析 ,而是以文本阅读和…  相似文献   

4.
吴海燕 《新闻窗》2007,(1):93-94
如今,随着国际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传播活动进入了网络传播时代。作为一种全新的现代化传播方式,网络与传统的大众传播媒介比起来,以它传播过程的双向性、多媒体化和媒介功能融合、媒介资源丰富化、信息传播的全球化等优势,打破了传统媒体的地理、空间等限制,形成了虚拟的以信息为主的跨国界、跨文化、跨语言的全新空间,对传统媒体形成了极大的冲击。  相似文献   

5.
王萌 《新闻界》2005,(6):140-140,145
1992年,世界上第一条短信在英国沃达丰的网络上通过电脑向手机发送成功,标志着世界上第一条手机短信的诞生。2000年5月17日,中国移动通信有限责任公司正式开通了(SMS)服务.发出了中国第一条短信。直到今天,手机短信已经走过了五年的历程。在这五年中,它迅速被国人认可并接受,成为一种新的沟通交流和娱乐工具。短信传播给传统传播学理论带来了新的冲击,拓宽了传播的广度,形成“点——点”、“一点——多点”的交互立体传播模式;对传统“把关人”理论提出了新的挑战,短信传播中信息的流通处于真空状态,特别是随着短信息转发速度的提高,信息会以几何级数迅速传播。  相似文献   

6.
传播就是互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传播是信息运动的客观形式。传播现象是客观世界、人类社会、思维本身的客观存在。传播学是20世纪社会科学的一项伟大发现,是人类对自然社会思维的又一次重大解读。其中,互动是传播的一个基本规律。一、互动是传播的基本规律之一各种理论派别无非是用不同的观点、方法、手段,从不同的视角,研究某一局部、某一侧面、某一现象,揭示了事物的某些确定性。众多的传播学者大多分布于欧美,并形成了经验和批评两家,他们的阐述分别为我们展示了传播本质、概念和现象的某些层面。马克思主义哲学告诉我们,世界是不断变化的,万物是不断运动的…  相似文献   

7.
刘雪梅 《军事记者》2001,(12):33-34
在新闻传播中,信息能否顺利地传送,不仅取决于报道的内容,也与传播渠道是否畅通密切相关。新闻报道在规模、步伐或方式上的变化常与传播媒介的发展共同进行,正如加拿大传播学大师马歇尔所说:“媒介即是信息”。与主要通过人及交通工具来传送书、报、刊的印刷传播方式不同,以广播和电视为主体的电讯传播主要借助电波或电磁波在空气中传播。这种传播方式突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使信息传播瞬息万里,为信息传播开辟了一条便捷、高效、省钱、省力的空中通道。  相似文献   

8.
传播学素来以其博采多领域理论、方法的“十字路口”身份著称,而国际传播领域因其与国际关系、外国语言文学等学科的深刻内在关联,呈现出更加复杂的理论谱系与议题面向。本文使用文献计量的研究方法,以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中的学术期刊文献为主要数据来源,分析2012年至2022年间中国学者的国际传播研究历程,认为其大致遵循了从注重媒体角色职能到兼顾多元主体传播力的全民化趋势、从立足于传统媒体环境到依托于社交媒体和人工智能媒体的技术化演进趋势、从强调国家层级的软实力到关注个体层级的跨文化共情心理的情感化演进趋势。基于对论文关键词共现、聚类和突变等信息及对国家社科基金立项信息的分析,发现过去10年的国际传播研究主要受到以讲好中国故事为代表的国内政治议程、以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为宏观环境的国际政治议程、以媒介技术智能化社交化发展为标志的文化资本、以多学科理论和方法创新应用为内涵的学术场域内部动力这四条线索的影响。未来的国际传播研究在国际传播的使命、主体、技术、模式等层面将迎来进一步的理论创新,从而真正推动“国际传播研究的解放”。  相似文献   

9.
胡迅 《军事记者》2002,(2):62-62
一、国际传播日益青睐以高技术为基础的网络媒介。二、商业利益成为与政治并驾齐驱的决定因素。三、国际传播的影响范围和力度在不断加大。1、国际传播不仅是国家政治的工具,而且已成为国际政治斗争的一部分。2、国际传播既推动了经济一体化进程,又直接为国际财团服务形成经济垄断。3、国际传播在总体上促进各民族文化在撞击中融合,在冲突中发展。(据《新闻与传播研究》2001.4)新技术条件下国际传播的发展@胡迅  相似文献   

10.
“广告实际上做的是三件事:1、传播一种信息;2、提供一种服务;3、宣传一种信念。”①而在这三件事中,最基础与本质的是信息的传播,广告活动在本质上是一种信息的传播活动。 从传播学中我们知道,信息一般由两类代码传播:一是语言符号;二是非语言符号。在这两类传播代码中,语言符号的作用是极为重要的:一切不可能用可视形象直接表达的信息,都可用语言符号加以补充;同时,只要对广告实体稍作分析,我们也会发现,广告信息主要是通过语言符号来传播的。  相似文献   

11.
金震茅 《新闻传播》2006,(8):4-7,13
加拿大著名传播学者麦克卢汉在1969年出版的《地球村——战争与和平》(War and Peace in the Global Village)一书中预言的“地球村”在今天成为现实,在互联网这个虚拟与现实交融的空间里,网络传播突破了时间、空间、地域、边界和媒体的界限,各种信息能够以文字、图片、动画乃至声音、影像等形式,全天候地在全球各地间迅速、海量、互动式地传播交流。借助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和传播优势,中国内地广播电台(频率)纷纷上网,目前中国内地已有近200家电台(频率)建立起了广播网站或开设网页。  相似文献   

12.
中国传统社会皇权至上的政治格局决定了当时“定于一尊”的传播体制,也就是说,皇帝本人,他“不仅是社会最权威的信息发布者,又是社会信息最权威的裁断者”。这种传播格局对传播效果和传播双方来说都有与一般的传播活动所不同的特点,特别是对未成年的皇帝,也产生了独特的影响。同时也赋予了其特殊的传播学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3.
为了增强地名档案信息在国家信息化建设中的权重,拓展地名档案信息的传播领域,本文对地名档案信息的传播过程、机制、传播技巧等进行了探讨,提出了改善传播途径,强化传播技巧,提高传播效果,实现传播大众化、中国化的构想。  相似文献   

14.
当前,跨文化传播和国际传播研究、实践呈现一种上升趋势,亟需对理论本身进行界定、对理论发展历史脉络进行清理。本文是继2009年对中国跨文化传播研究30年脉络梳理之后,对跨文化传播理论诞生地——美国的跨文化传播研究作一个纲要式的爬梳,为进一步理解理论、开拓中国的跨文化传播实践提供一个阶段性的研究成果,就教于学界同仁。  相似文献   

15.
本文尝试从传播学的视角对翻译新闻这一实践活动的传播主体、媒介、内容和受众进行分析,试图在这一研究领域中从仅仅关注新闻内容的翻译理论与方法的思路转向对翻译新闻这一重要对外传播活动的要素、系统和流程进行更全面的探讨,并在此基础上就如何优化中国新闻的对外传播效果总结出三点策略:传播主体培训与资格准入,翻译新闻的业务规范与媒介配合,受众调查和传播策略,以期中国翻译新闻能在竞争日益激烈的跨文化国际传播环境下能够传播得有量,有质,更要有效。  相似文献   

16.
汪永奇  张佩成 《新闻界》2006,(2):107-108
传播学在长达百年的发展过程中产生了一系列经典的传播模式,广告信息在传播的过程中一直有意或者无意地使用这些模式。贝罗传播模式就是其中之一。该传播模式着重描写了传播过程的各个要素的基本特征,提供了一种信息收集、处理、传播的新思路,在广告设计中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刘鹏 《新闻记者》2002,(1):12-14
新 世纪第一年 ,是我国新闻传播事业繁荣发展、深化改革的一年 ,也是新闻传播理论研究创新发展的一年 ,也是新闻传播学术论著出版的丰收年。一、新闻理论研究向纵深发展长期以来 ,新闻理论研究停留在经验总结、实践随感、政策诠释的水平 ,“新闻无学”的说法流行一时。但随着近年来新闻实践的深入和新闻理论学科建设水平的提高 ,新闻理论研究向纵深发展。2001年发表的新闻理论研究单篇论文虽然不多 ,但新闻理论著作精品不断。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和复旦大学出版社分别推出了———《21世纪新闻传播学系列教材》和《新闻与传播学系列教…  相似文献   

18.
从传播学角度谈档案信息化建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档案信息化建设与服务作为信息传播的一种重要形式,也应符合传播学的基本规律。档案信息传播部门通过建立或更新传播理念,在加快档案信息资源建设、推进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的不断应用的基础上,正确分析用户对档案信息的需求,大力改善传播与服务技巧,从而实现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效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19.
盛玮  史果 《新闻前哨》2006,(7):54-55
现代传播学认为:信息传播过程是信息传播(包括传播信息的人及其所依存的媒体组织)通过一定的媒介将信息传给受众,受众对信息接收、评价、整理后,再通过一定的方式将自己对信息的反映反馈给信息传播,从而与传播形成交流、互动。  相似文献   

20.
石莹 《兰台世界》2007,(4X):13-14
本文介绍了文献传播类型演变的历程,并简要阐述了各阶段主要传播类型的特点。传播学的引入使我们在进行文献信息传播时,对合理选择媒介有了一个更加清醒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