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电子商务中消费者隐私权的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论述了国外网络隐私的保护策略,探讨了消费者隐私权保护与电子商务经营者利益的平衡问题,并提出了我国加强网络消费者隐私权保护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本文论述了国外网络隐私的保护策略,探讨了消费者隐私权保护与电子商务经营者利益的平衡问题,并提出了我国加强网络消费者隐私权保护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欧洲法院通过司法判例确立“被遗忘权”,规定个人可以要求谷歌这样的搜索引擎运营商删除涉及其个人信息的网络链接。作为保护公民隐私权的“利器”,“被遗忘权”也成为网络信息自由传播的桎梏,关闭了公民透视社会的窗户,加剧了公民隐私权与知情权的冲突。在“被遗忘权”设定的法律框架内,必须保留网络数据备份周期、给新闻报道留有“余地”以及规范其司法适用条件,实现公民隐私权与知情权在现代信息社会的平衡。  相似文献   

4.
陈小春 《兰台世界》2012,(35):97-98
隐私权之保护需要在公私利益之间实现平衡,而在档案管理中要达成隐私保护与公共维护目的之间的平衡,则需要在《档案法》中明确公民隐私权之范围和内容,建立起完善的个人档案收集制度。  相似文献   

5.
陈迎 《新闻爱好者》2011,(19):38-40
隐私权与新闻自由权都是公民的基本权利,但是二者之间又存在着利益与价值上的差异和冲突。本文认为,在二者发生冲突时,应确立在维护公共利益的前提下,优先保护隐私权的原则,同时还要从加强新闻业的自律机制,提高公众的隐私权意识等方面入手,协调二者关系,实现两种权利之间的平衡。  相似文献   

6.
未成年人网络隐私权是未成年人隐私权在网络空间的延伸.所谓未成年人网络隐私权,是指未成年人在互联网络中享有的个人信息、网上个人活动依法受到保护,不被他人非法侵犯、知悉、收集、复制、公开、传播和利用的一种人格权.网络隐私权的出现,使隐私权从“神圣不可侵犯之人格权”演进为当前具有积极性的“免于资料不当公开之自由”.①网络的开放性和信息共享性,使得商家获取未成年人的信息成本较低,获得的效益很高,更容易侵犯未成年人的隐私权.因此,加强对未成年人网络隐私权保护是十分必要的.现实生活中,未成年人网络隐私权受到侵犯的现象是普遍存在的,对未成年人的网络隐私权保护进行法理分析是十分必要的.未成年人网络隐私权与公众知情权、言论自由权和政府查询权存在冲突,需要进行平衡.  相似文献   

7.
网络环境下的信息服务与用户隐私权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环境下的图书馆信息服务必然是个性化服务。个性化服务的方式决定其必然涉及读者隐私权保护问题。这种隐私权是读者与图书馆之间信息互动中享有的个人生活安宁权、个人信息利用权。对它的保护应该成为图书馆个性化服务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8.
Web2.0环境下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服务与用户的良性互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Web2.0环境下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服务是基于用户研究的一种具有针对性的信息服务.它能使图书馆的信息服务系统得到很大的改善。但由于基于网络技术平台的用户研究方式必然涉及到用户个人信息权尤其是个人隐私权保护的问题,因而,平衡个性化信息服务与用户隐私权保护的关系,实现个性化服务与用户之间的良性互动,是当代图书馆信息服务的一项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9.
由于“人肉搜索”的两面性和相关立法的不完善,对于“人肉搜索”当不当禁以及如何解决隐私权和言论自由权的冲突问题,一直争议不断。作为一种信息搜寻方式的“人肉搜索”,是公民行使言论自由权的重要表现。隐私权和言论自由权是现代社会公民享有的两项重要权利,缺一不可。“人肉搜索”不应当被禁,而应当进一步规范化,并通过行业监管、道德引导和法律规制等多方措施,寻求公民隐私权和言论自由权的平衡保护,建立更为理性、合理、规范的网络传播秩序。  相似文献   

10.
公众人物的隐私权与公众的知情权、媒体的报道权之间的矛盾长期存在。如何在这三者之间达到一种平衡,既实现了公众的知情权和自己的报道权,同时不侵犯公众人物的隐私权,是每一位新闻工作者所应追求和遵守的报道原则。本文即以郭德纲徒弟打记者事件为例,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来探讨记者应如何恰当地采访报道公众人物。  相似文献   

11.
数字化环境下版权合理使用原则的愿景及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理使用原则是实现权利人与社会公众之间利益平衡的重要机制,要保护权利人的专有权,也不能牺牲社会公众与图书馆的利益。文章分析了版权合理使用的机理以及网络版权的适用定位,通过对各方利益方心态的评析,提出了合理使用原则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2.
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与图书馆合理利用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从知识产权制度所具有的私权与公权背离的特性出发,指出信息网络传播权必须受到限制,并指出这种限制应遵循公共利益优先、代际伦理和法定许可三大原则。认为公益性的数字图书馆是基于维护公共利益的网络传播行为因而具有正当性,而对信息网络传播权的过度保护,必然损害公共利益。根据利益平衡原则,提出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应该尊重数字图书馆的合理使用权利的观点。  相似文献   

13.
弱势群体对政府信息的有效获取是解决其信息贫困问题的关键.而确保弱势群体有效获取政府信息,就需要保障弱势群体信息获取权的实现.这又必然涉及相关主体的利益关系,引发公权与私权之间、公权与公权之间的冲突,为此需要构建相应的平衡机制.平衡公权与私权冲突的机制是:实行弱势群体整体利益公共化原则;实行政府信息公开推定原则;确保弱势群体信息获取权获得救济原则.平衡公权与公权之间的冲突,首先且始终需要从平衡公权主体所代表的根本利益着手,然后通过法律规范将这种利益、权力及其相互关系表达和体现出来.  相似文献   

14.
广角     
档案开放利用中隐私权的保护丁先存、马仁杰在《档案学通讯》2004年第1期上指出,随着档案开放利用力度的加大,隐私权问题浮出水面,日益成为档案开放利用的焦点。文章从新的视角概括了档案隐私权的法律特征、隐私权的内容和隐私权的限制与保护措施。档案隐私权的法律特征可概括为:档案隐私权的专属性、秘密性、处分性、历史性、多样性。档案开放利用中个人隐私权的内容主要表现为:保密权、利用权、知悉权、修改权、支配权、救济权。档案开放利用中隐私权的限制:为了平衡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档案开放利用中固然要尊重和保护个人隐私权,…  相似文献   

15.
黄金  韩文涛 《传媒》2016,(18):86-88
微信朋友圈中的隐私信息作为私人生活秘密的一部分,理应受到保护.朋友圈隐私权的保护范畴包括主体主动性的活动不受干扰和安宁权;朋友圈隐私权的侵权主体往往是多重责任人;其侵权过错既有主观过错,也存在客观过错;目前我国仍缺乏对新型网络社区的隐私权保护立法,需通过行政法规加强行业监管,出台专门法律提高隐私权保护法律的可执行性.  相似文献   

16.
信息网络传播权与信息网络获取权利益平衡论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述信息网络传播权和信息网络获取权关系实质是网络环境下信息垄断与信息利用的关系,由于现代技术的发展,两权关系面临着从模拟空间到网络空间的利益重构或再平衡。鼓励作品创作,促进作品传播,实现知识共享,为两权利益平衡之宗旨。两权利益冲突表现为扩张性与萎缩性冲突、私有性与公益性冲突、独占性与共享性冲突。最后从理论原则、管理模式、法律保障和技术措施等方面提出了构建两权利益平衡机制的设想。  相似文献   

17.
本文针对我国网络隐私权和知情权法律规制的缺乏,利用名誉权来间接保护网络隐私权的现状,解析“人肉搜索第一案”,提出从立法角度要注重个人信息自由流动和隐私保护并重原则、个人信息最小使用和民众信息意识觉醒等原则,并充分发挥行业规制,建立行业自律模式等方面保证网络隐私权和知情权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8.
本文针对我国网络隐私权和知情权法律规制的缺乏,利用名誉权采间接保护网络隐私权的现状,解析"人肉搜索第一案",提出从立法角度要注重个人信息自由流动和隐私保护并重原则、个人信息最小使用和民众信息意识觉醒等原则,并充分发挥行业规制,建立行业自律模式等方面保证网络隐私权和知情权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9.
著作权法强调著作权私权保护,而忽视公民基本人权,引起著作权与人权的冲突.图书馆通过维护著作权与公共利益、公民表达自由、文化教育权、个人隐私权的平衡,来协调著作权与人权的冲突.  相似文献   

20.
隐私权是最高层次的人格利益.在网络经济时代,对用户网络隐私的确认和有效保护具有一定的必然性和必要性,现实中侵害网络隐私权的现象非常多,因此,迫切需要确立和加强对网络隐私权的保护,而隐私范围的界定又是理论和实践的核心问题.文章由"Google Earth"事件说开去,探讨了网络隐私权的特点和隐私范围的界定,并结合我国有关问题的现状,提出了我国网络隐私权保护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